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10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时间:2023-02-07 18:35:57 八年级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怀,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2、过程与方法: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自然的熏陶。

  【重点】

  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

  【难点】

  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敬畏自然》中写道: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恶魔的美食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论理学家,他对大雁是这样,他怀着喜爱的心情,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种种活动情景,他对大雁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能让我们走近大雁。

  二、课前热身

  1、生字识记:

  雾霭(ǎì)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2、词语识记:

  目空一切

  弥漫

  滑翔

  迁徙

  筹码

  3、预习效果反馈: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的哪些个性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间大雁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四、合作探究

  1、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述的理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临了。

  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蒲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语言生动形象。

  2、阅读课文第

  6──10自然段,探究下列问题

  ⑴选文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选文对大雁到玉米地的旅行,春雁的集会秩序以及集会中的激烈辩论等作了生动的描写。

  ⑵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这句反映了怎样的事实?

  反映了季节的更替及春雁的觅食习性。

  ⑶作者笔下的大雁有思想,有家庭,有欢乐也有不幸,他是怎样表现这一切的?

  作者往往用诸如低语问好邀请旅行喧闹咕哝激烈辩论发言等颇具有人性化的语言,使得大雁了思想,有了家庭,有了欢乐也有了不幸,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

  五、达标反馈

  1、字词见课前热身。

  2、课文结构见整体感知及板书设计。

  3、仿照例句的格式续写两句话。例句: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分温馨;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给人间增添一分春……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环保意识,让我们跟着一起去领略了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

  2、方法归纳:

  ⑴抒情散文,形象性,知识性,事情性的完美结合。

  ⑵观察细微,笔触细,本文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形象生动

  3、延伸拓展:

  利奥波德以充满喜爱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一群归来的大雁,你能否用充满感情的言语再现一种可爱的小鸟呢?请就此写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

  归来(喜爱)

  (抒情散文)

  雁队和孤雁(感伤)

  珍视动物

  鸣叫(辩论—误论—喜爱)

  保护自然

  联合的观念(赞美)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巴金、郭沫若、高尔基、纪伯伦

  2、能读会写单元字词,记住成语意思

  3、记住课文内容要点

  二、导学提纲:

  (一)记住本单元文章题目、作家作品、出处和体裁。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二单元课文题目作者出处、代表作体裁

  (二)认真阅读“字词表”,记住单元字词的音形义

  (三)记住单元课文内容要点:

  1、《雪》描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感情倾向:江南的雪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没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在孤单的境遇下,敢于独自抗争,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2、《雷电颂》课后练习一: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愿望,也表现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象征意义:风雷电——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土偶木梗群像——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

  反复的修辞方法

  3、《日》和《月》——作者写日,为什么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里的'飞蛾已比仅仅是一个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成为了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4、《海燕》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象征意义:

  象征革命高潮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象征着席卷一切的革命高潮;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象征形形色色害怕革命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等象征着腐朽、黑暗的反动势力。

  5、《浪之歌》《雨之歌》

  海浪是一个浪漫的女性的形象,也是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的形象。

  雨是奉献着和使者的形象

  三、自主性练习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作家作品:

  (1)《海燕》一文的作者是俄国文学家创作的散文诗,全文高度赞扬了海燕的战斗精神。

  (2)《日》《月》的作者是,原名,现当代文学家。

  3、阅读分析

  (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了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子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开头第一段对海面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描写方法看,文中画线句子属于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3)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4)文中的海燕象征什么?除了文中的象征意义外,你认为现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与海燕精神有共同之处?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2.通过复习,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难点:

  1.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文言文的复习。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学生答:‘不亦乐乎!’

  好,今天,我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

  好,下面大家打开课文目录,看看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什么文体?(议论文)

  二、复习议论文阅读的有关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2.议论文有哪三要素?

  板书:论点、论据、论证

  3.什么是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4.请大家打开第二单元的课文,找一找各篇课文的中心论点。

  第九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中心论点是第一自然段的“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第八课《多一些宽容》的中心论点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第七课《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是“但我却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5.看了这几篇课文,你们发现它们的中心论点都在课文的哪里提出来的?(开头)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议论文的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也有的课文在的结尾归纳出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偶尔也出现在的中间部分。

  考试的时候,题目叫我们找出一篇的中心论点,我们先在开头找,找不到就到结尾找,结尾找不到就到中间部分去找。

  6.联系课文,说说我们在议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语言要达到什么要求?

  论点必须旗帜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十分明确,不能含糊,模棱两可。比如:……

  7.什么是论据?

  (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

  8.论据包括哪两种?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主要指事例、史实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及科学原理。)

  9.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它们的各种论据。

  第九课的论据:

  第八课的论据:

  第六课的论据:

  10.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11.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

  12.在课文中找出各种论证方法。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13.议论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

  1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富有概括性,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用词鲜明、生动、严密。

  16.议论文中的事例和记叙文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17.小结。

  18.议论文阅读练习。

  三、复习《陋室铭》

  1.复习重点实词与虚词。

  名:出名。

  斯:这。

  馨:指品德高尚。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丝竹古今意义的区别。

  3.这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作者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追求高尚情操的情怀。

  7.你们觉得刘禹锡是否是十全十美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小结。

  9.课堂作业。

  四、总结。

  字词听写题:

  狭隘 热忱 纯粹 派遣 鄙薄 殉职 热忱 毋宁 啁啾 翌日

  笃信 宽宥 窒息 灼热 殉职 旁骛 亵渎 胸襟īn 摒bìng弃

  迥iǒng异 芥iè蒂dì 嫉í妒dù 缅iǎn怀 揣chuāi摩

  萎5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4

  一、新闻常识

  1、新闻概念: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2、消息结构六要素:标题(引标,正标、副标),电头,导语,正文,背景,结语

  3、消息内容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4、新闻分类:按内容分:消息、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等)

  按载体分:报纸新、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图片新闻等

  5、新闻一般性特点:用事实说话或是及时、真实、简明

  二、四篇文章的对比表

  篇目作者体载内容特点

  北京许基仁新闻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球人们传递了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喜讯用概括性叙述,文字简约,篇幅短小,迅速及时

  别了周婷新闻特写用文学性语言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末届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中国港湾时的场景文学的特写镜头

  集中再场事实现场

  生命梁家新电视新闻形象、真切地报道了1998年8月1日湖北笮洲湾发生溃口时,解放军和武警奋不顾身、勇救被困群众的感人画面。声画合一,时间顺序,口语化语言,高度概括

  杂交谭士珍通讯报道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时效稍差,篇幅较长,手法多样,文学性强。

  三、阅读训练

  巴黎,中国文化周正式开展

  展览项目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本报巴黎9月20日电记者果永毅报道:9月1日隆重开幕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今天上午正式开展。其十余项展览及部分演出节目首次正式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项目涵盖中国的教育、冬瓜、文化等诸方面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中国编钟、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中国京剧服饰艺术、中国书画精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中国、中国教育成就、中国科技成就、可持续发展及古都风貌——北京和东方明珠——上海等展台尤为引人注目。

  中国编钟的成套出土原件是第一次在国外展出,参加者十分踊跃。人们仔仔细细地端详着编钟的形态,连连赞叹。在中国书画精品展台前,也聚集着许多观众。这些人虽不像是汉学家,但个个神情专注,凝目驻足,那种认真的神态实在令人感动。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认真观赏着一幅篆字,他们说虽然像是“天书”,但感觉很美。一位十几年前访问过中国的先生面对上海展台图示及资料,惊叹上海变化之快,简直像是神话。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熊造型前,很多孩子驻足观看。显然,他们十分喜爱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今晚,中国的编钟音乐会进行首场演出,很多法国朋友早就憋足了劲要先睹为快。不少人下午参观过后就没有离开现场,专候这场精彩的节目。

  1、本文的标题包括和两种,是标题(选一:虚标、实标)

  2、本文体载上属于。(消息,通讯,电视新闻,新闻特写)

  3、本文的导语是:。

  2、本文电头交待了哪些内容?符合迅速及时的特点吗?

  3、第三段中作者具体报道了几个展出场景?试简要概括

  4、文中划线句子说“天书”,又说“感觉很美”,矛盾吗?为什么?

  5、结尾最后一段说“中国的编钟音乐会首场演出”,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5

  第六单元 复习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的意思。

  3.领会句意,把握课文思想内容。

  4.领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赏析古诗文的能力。

  5.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6.识记有关常识,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思维的哲理性,培养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乐观的志趣,豁达的胸怀,进取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自然美,欣赏生活情趣美。

  二、学法指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

  2.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3.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解决办法:一是反复吟咏、背诵。二是讨论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写人,有的写景,有的记事,有的抒情。要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的写景以及《观潮》中的语言描写。同时要背诵五首诗歌,悉心体味其中的名句。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宇

  3.名句背诵

  (三)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

  (四)巩固练习

  背诵默写

  1.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秋词》

  2.《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句子是

  3.全石以为底,近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4.苏轼词《浣溪沙》中着重描写清泉寺的外部环境,以衬托寺庙清静和优雅的三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年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相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佁然:愣住的样子 (2)傲尔:忽然

  (3)逝:离去 (4)邃:深

  2.把上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错,没法知道它的源头了。

  3.上文第1段,作者写潭水时,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的描写,突出了潭水 清澈透明 的特点。

  4.作者描写鱼,采用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上文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有 怡然不动 ,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有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第2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写的是 溪身 ,“蛇行”写的是 溪水 。

  6.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六)能力迁移

  临江之人畋(tián),得幼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意。幼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之友也,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畋:打猎。怛:恐吓。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B)

  ①得幼麋,畜之(养)

  ②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摇动)

  ③稍使与之戏(玩耍)

  ④积久,犬皆如意(心满意足)

  ⑤以为犬良我之友也(友善)

  ⑥抵触偃仆(俯卧)

  ⑦益狎(亲近)

  ⑧狼藉道上(指幼麋尸骸散乱)

  A.①④⑧ B.①③⑦

  C.②⑤⑦ D.②⑥⑧

  2.下列加点的“之”,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

  ①临江之人畋②得幼麋,畜之

  ③其人怒,怛之④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⑤稍使与之戏⑥忘己之麋也

  ⑦以为犬良我之友也 ⑧与之俯仰甚善

  ⑨共杀食之

  A.①⑥⑦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⑨

  3.为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1)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C)

  A.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只是让它别乱动。

  B.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给狗看幼麋(让它们彼此)熟悉,并让狗不要乱动。

  C.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并让狗不要乱动。

  D.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给狗看幼麇(让它们彼此)习惯,只是让幼麋别乱动。

  (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B)

  A.群狗害怕主人,和主人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恭敬,但时常舔着它们的舌头。

  B.群狗害怕主人,与幼麋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友善,但时常舔着它们的舌头。

  C.群狗害怕主人,和主人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恭敬,但时常用舌头去舔幼麇。

  D.群狗害怕主人,与幼麋在一起时或俯或仰很友善,但时常用舌头去舔幼麇。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A。幼麇能和家犬一起玩耍,是因为家犬和幼麋相处久了,彼此较熟悉,也较友善。

  B.幼麋“至死不悟”,是因为它始终未搞懂家犬与外犬有什么区别。

  C.临江之人对幼麇不恰当的庇护和宠爱,是导致幼麇悲惨遭遇的原因之一。

  D.本文的寓意是说明不增强自身的生存斗争能力,一味倚仗权势而随心所欲,只能落得悲惨的下场。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

  课型:讲读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

  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理清顺序:

  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三、体会语言:

  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四、拓读运用。教学线索清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教师导入: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通过优美的画面,优美的语言,让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2、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进入自学,在文中勾画所需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勾画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并提取、概括文章要点,训练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自学结束后,进行展示交流。1、3、4小题非常明确,从文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直接在班内展示即可。2小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展示,教师视情况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文章内容,在交流中理清文章思路。

  (四)再读,理清顺序

  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两个小题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静静思考,然后组内互动,最后班内展示。

  明确: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这几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条理性,让学生明白,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都会有不同的逻辑顺序。

  (五)品读,体会语言

  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严谨质朴也有生动形象。

  (六)拓读,学会运用

  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你能帮他解决一下吗?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设计意图】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结语: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奥妙无穷。我们只有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才会听懂它的倾诉,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七)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力与想象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组织材料和语言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8

  一、复习内容(以单元为单位)

  1、语言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

  2、现代文阅读,含课内与课外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含课外文言文阅读。

  4、作文复习,专题讲座。

  5、专题训练及综合测试不少于三次。

  二、重点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学生背诵诗文过关。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三、难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四、策略与措施:

  1、根据学情制定好单元复习计划并认真落实。

  2、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谈话指导。

  3、练习要扎实,讲练结合。

  4、进行模拟测试。

  5、通过练习、模拟教给学生答题、审题的方法以及训练他们的答题速度。

  五、具体安排:

  第一、六单元+名著阅读+诗词背诵+综合学习李培军(第一、六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一试卷)

  第二、五单元+积累与运用+课外文言文程晓丽(第二、五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二试卷)

  第三、四单元+课外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二次朱玉洁(第三、四单元综合试题+综合三试卷)

  要求每位教师完成:

  1、单元复习课件,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归纳概括性强。

  2、重点课文跟踪小练习,突出考点,重在落实。

  3、一套两单元试题(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名著专题训练题、诗词考查卷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9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学生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技能,特拟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基本要求

  1、复习要本着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的原则进行编写,既要有题目的.训练,也要有针对相关考点知识点、解题方法策略的分析归纳。

  2、选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

  3、选题要典型,要有新意,杜绝陈题、偏题、怪题。

  二、具体分工

  郭华琴:第一单元综合练习(8K一张)口语交际和材料分析(8K一张)

  任健:第二单元综合练习(8K一张)

  诗歌鉴赏(直接附带答案)名著阅读《红岩》(内容提要+练习)

  张佩玲:第三单元综合练习(8K一张)现代文阅读(8K一张)

  于菊芳:第四单元综合练习(8K一张)作文训练(8K一张)

  王云娣:第五单元综合练习(8K一张)

  古诗默写16K一张期末综合练习(8K一张)(视时间而定)

  郭凤彩:第六单元综合练习(8K一张)

  古诗默写16K一张期末综合练习(8K一张)(视时间而定)

  病句修改综合练习(8K一张)作文训练(8K一张)

  王云娣:期末综合练习试题三套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中,由于复习较为单调,学生的激情不高,且部分学生长期以来都很不自觉,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顺知识要点,增强技能,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严”和“感”。“严”,就是对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因为知识的识记只有在严格要求下才能完成。“感”,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知识、养成技能的快感。从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能较为自觉地学生。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赏析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美丽乡愁。

  3、课外拓展,感悟从古到今乡愁中的故乡情结。

  4、联系生活体验,寻找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和学生交流当地家乡话开始。

  乡音总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许多年后,当你走在异乡的土地上,耳畔听不到这声声熟悉的乡音,眼中见不到这张张亲切的面容,那时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呢?

  (学生回答)

  是啊,故乡是许多人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台湾作家琦君她对远离了几十年故乡的思念,不是一首诗,也不是一曲歌,而是斟上了一杯故乡的“春酒”,就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二、整体感知,为“春酒”取名

  听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能否取一个合适的酒名来体现自己所品尝到的“春酒”的味道。

  师:从学生取酒名的角度板书: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三、赏读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1、问:端起这杯童心酒,你觉得哪些细节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

  (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例子:⑴“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⑵“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

  “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以我当时孩子气的心理去揣摩小花猫,可见我也一样馋得要命,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

  ⑶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小猪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另外,如“总是”“一马当先”“眼巴巴”等说明我对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2、师:

  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

  问: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

  同桌交流。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可以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看哪组同学拍摄得最到位,能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⑴学生讨论交流。

  ⑵回答时尽量引导学生去品读细节中母亲的不同侧面,每个镜头所蕴涵的美好的母性。

  如:聪明能干──母亲酿的酒喝。

  热情好客──让出花厅、捧酒助兴、分给别人吃自己不吃等

  纯朴贤惠──得到别人夸奖,脸红红的

  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

  教师可问学生“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这里把母亲的神态拍成“腼腆”不是更能表现母亲的淳朴吗?“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小结:感谢这几位同学为我们从不同侧面突现了“母亲酒”的涵义。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3、问:

  琦君怀念的仅仅是她的母亲吗?品析“乡情酒”时可明确:

  ⑴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善良纯朴的他正是故乡淳朴浓厚人情的体现。

  ⑵乡邻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时的融洽的气氛

  ⑶“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才过瘾。”(大家如此喜爱这个小姑娘,邻里之间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气氛令人向往。)

  小结:醇厚的乡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这正是琦君永远记忆中的故乡。

  四、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美丽乡愁

  1、师:

  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道地家乡味)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关注最后两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2、了解作者生平。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让学生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

  师:那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正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它借春酒让这份乡愁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五、拓展感悟从古到今乡愁中的故乡情结

  1、师:

  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

  问:琦君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乡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明月、笛、乡音、秋风等)。让学生吟诵有关乡愁诗句。

  2、小结:

  故乡情结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明月、暮日、乡音、秋风、老树等这些不同的意象赋予了乡愁更丰富的内涵,更深沉的情感。故乡情结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从古至今,多少人为谋生存图发展,背井离乡,羁旅天涯,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远,也不管春风得意、事业有成,还是惨淡失意、穷困潦倒,生育自己的故土总是像影子一样紧紧相随,让人魂牵梦绕。求学海外的学子学成归国,客居他乡的华人华侨或回大陆寻根认祖,或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这都是缘于那份深沉的故乡情结啊。故乡情结成为了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六、联系生活体验,编织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师:故乡情结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对我,一个普通的人而言,故乡情结是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时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番薯糕。记得母亲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放在一个大筛子上,在阳台上晾晒。那金黄的色泽伴着阵阵香味对我充满了无限的诱惑。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当这时,母亲总会轻轻拍一下我的手,嗔怪着说: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晒干了才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来才有味道。“现在我偶尔从超市买回一袋地瓜干,却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后当我身居另外一个城市,我依然会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为它是我对故乡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忆。

  那么当故乡和你渐行渐远的时候,当它在你心中成为了遥远的回忆时,萦绕在你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又会是什么呢?你也像老师那样试着写下一两句话,为自己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结。

  示例:故乡情结是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

  是童年嚼在嘴边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

  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味。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结束语:故乡是一道永远也看不厌的风景,故乡是一段永远也忘不了的过去。那融入生命的故乡情结不仅镌刻在每个游子的心中,它也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走得多远,故乡这个生命的根,精神的根会依然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记住:心灵的故乡永远是我们心中一座丰饶博大的精神家园。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复习指导课教案12-17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11-08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04-23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01-14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复习教案分析03-26

《记叙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教案04-2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03-13

八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设计03-13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