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8 17:47:02 八年级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

  《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能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赏析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本地的吆喝,以增加对吆喝的感性认识。

  2、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但中学生,对于旧时的吆喝相当陌生,这就为教学带来了的难度。为帮助学生拨去知识的疑难,教学时先让学生走出课堂,搜集、整理本地的吆喝,了解本土文化;另外,课堂上教师借助音像资料,增强学生对北京吆喝的了解,以此让学生对吆喝有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去民间采风”作准备。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词语。

  囿 钹 招徕 饽饽 秫秸秆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2、让学生课前搜集身边的吆喝(提示:学生可以向父母、爷爷奶奶了解,也可以上网去搜索),以便对吆喝有点感性认识。

  3、教师准备有关吆喝的音像资料。教师也搜集一些本地的吆喝以便与学生交流。宿松本地的吆喝有:“磨剪子——,铲——刀——”“收破烂,有破烂的收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侯宝林先生的《卖布头》,由此引入新课。

  思考:通过听《卖布头》,你从中得到了有关吆喝的哪些信息?

  明确:吆喝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广告的作用。

  二、走进《吆喝》,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

  学生可能涉及到的语句有: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2、“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3、“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

  4、“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

  5、“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

  师生讨论,明确:第1句是过渡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第2句是总领句,总领第5—10段,介绍北京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不同的吆喝声;第3、4、5句是段落中心句,分别介绍了各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从而让读者对吆喝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师生归纳文章内容及思路:

  第一部分(1——3):吆喝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4——10):早晚及四季的吆喝。

  第三部分(11——14):吆喝的文化内涵(包括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三、听吆喝,感受原汁原味的吆喝

  四、赏吆喝,品味京白语言的特色

  1、萧乾先生在《北京城杂忆》第二篇《京白》中介绍了京白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名物词后边加“儿”字是京白最显著的特征。

  如:“葫芦儿——刚蘸得”“小玩艺儿赛活的”“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栗儿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

  另外,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掺合着运用了京白语言,如:(1)还要会现编词儿;(2)声音厚实,词儿朴素;(3)到学校还可以大嚼一通儿……

  2、赏析吆喝的文化内涵。

  ①、有点滑稽,却也牢牢地抓住了过路人的心理,一想,八成你也坐下来等开锅。如:“馄饨喂——开锅!”;“葫芦儿——刚蘸得”。

  ②、运用夸张的.手法,让人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如:“喝了蜜的柿子”;“就剩两挂啦”(言下之意赶快来买,实际上还有许多);“小玩艺儿赛活的”;“萝卜赛过梨”。

  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如:“栗儿味儿的白薯”;“葫芦儿——冰塔儿”

  ④、诙谐幽默。如: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⑤、较为详细介绍制作过程的。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⑥、词儿朴素的。如:“硬面——饽饽”。

  3、教师请一名学生模仿本地的一种吆喝,然后比较本地吆喝与北京的吆喝有什么不同。

  五、悟吆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问:介绍各种吆喝声的过程中,作者流露了什么情感?

  学生找到的句子可能有:

  ①“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更值得一提”能够表现出作者提到北京吆喝时的一种自豪及喜悦的心情。

  ②“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更喜欢”表现出作者的对朴素的吆喝的衷情与喜爱。

  ③“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这句话听了让人多温暖,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我们读了以后,也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④“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夸张中带有写实的成份,令作者多年后回想起来也觉有趣,值得津津乐道。

  教师总结归纳: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时总体上是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的回忆,那种至今想起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六、延伸拓展

  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宿松本地吆喝,并试着表演。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一两句吆喝的方式来消除学生的尴尬。)

  2、对一些吆喝进行再创作,给它编词。

  【板书设计】

  吆 喝

  萧乾

  器乐

  吆喝 声乐:早晚、四季

  广告

  思想感情:愉悦、怀想

【八年级下册《吆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学设计04-10

八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学设计04-1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学设计05-13

《吆喝》教学设计04-03

《吆喝》教学设计范文04-07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学设计05-06

《吆喝》语文教学设计03-2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设计10-05

八年级下册《吆喝》课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