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典故出处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触类旁通典故出处,欢迎大家分享。
触类旁通典故出处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也。” 又,《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后以“触类旁通”谓掌握了某一些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
触类旁通造句
1) 我们要掌握一些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
(2) 你能触类旁通,才想得出这样的答案。
(3) 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小红学习起来总是能触类旁通,从不读死书。
(5) 为了活用知识,务求触类旁通,不必硬记死背。
(6) 如果懂得这点,其它的就可以触类旁通了。
(7) 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8)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会触类旁通,这样学起来才不会吃力。
(9) 在学习上我们要一隅三反,才能触类旁通。
(10) 出这种思考性题目,就是要增加同学触类旁通的能力。
(11) 他对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触类旁通,什么都难不倒他。
(12) 我依据老师的解说,触类旁通,解决了许多问题。
(13) 从我过去的经验触类旁通,也可推出这件事情的因由。
(14) 知识广博的人,对一般事理,都能触类旁通,不必事事要人解说。
(15) 要正确使用“触类旁通”这个成语。
(16) 只要稍微指导,她便可触类旁通,真是孺子可教耶!
(17) 学数学、物理、化学也是一样,只要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8) 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9) 原来这些招式,和他原来所学的拳法相近,更何况今遇明师指点,他更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步惊人。
(20) 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一课老师讲的内容,那么你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1) 张华和他的'小组同学不耻下问、群策群力,终于弄懂了百炼成钢的意思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理解了相关成语。
(22) 提出这样的主张,也不是我个人的标新立异,是几个人经过一番讨论商议的。学而得智,得智,方能触类旁通,革故鼎新,鼎新,方能标新立异。
成语寓意
触类旁通是一种方法,也是人的一种悟性,它能够让我们处理起问题来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与事件中得到一套普遍适用的方法,然后去处理接下来的问题。处理问题时多观察、勤思考,触类旁通,通过现象看本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常用于学习方面。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事有是非,辞有工拙,触类旁通,启发实多。”
作家·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
作家·赵沁平《育人三十六则》:“在循循善诱中鼓励学生进行自发的思考,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逸闻趣事
公元1009年,北宋汴京发生火灾,半个皇宫被毁。灾后,皇宫的修复工程被提上了议程。此工程规模及修复难度之大在现代都属难题。要修复的皇宫建筑分为2610区,共计有3600余楹。而修复皇宫需要大量的泥土、木材和石料等建筑材料,这些都得从外地运送过来。当时主要是靠汴河来进行运输,汴河在郊外,距离皇宫有很远一段距离,不能直接送达。此外,修复后建筑垃圾的清理也是二大难题。皇帝宋真宗曾找来工程师们做预算,工程师们一致认为,至少需要十五年才能完成皇宫的修复,而且花费巨大。[3]
丁谓当时的官职是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丁谓考察了皇官的破损情况,精确计算了种种所需,他跟皇帝打报告说:“皇上,我能把修复皇宫的时间提前一半,但您一定得相信我,给我足够的权力。”皇上和宰相寇准先是大吃一惊,然后都哈哈大笑,表示不相信。”寇准的出言讽刺让丁谓更加坚定了一定要修复好皇宫的决心。他“扑通”一下跪倒在皇帝的面前,并用人头担保,说只要皇帝给自己足够的权力,自己就一定能把皇宫给修复好,而且工期减半,花费减半。于是,修复皇宫的工程就落到了丁谓的身上。[3]
丁谓经过周密的思考,最终制定了一个绝妙的施工方案。首先,他让工匠们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一直通到城外,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这就解决了建筑用土问题。第二步,他从城外把汴河的水引入到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和石料等建筑材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他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又使深沟重新变为平地。就这样,丁谓在他承诺的时间内成功修复皇宫,得到大家的敬佩。
【触类旁通典故出处】相关文章:
红叶的典故出处04-29
成语典故的出处04-24
大材小用的典故出处04-30
螳臂当车的典故出处01-17
门可罗雀的典故出处01-17
曲高和寡的典故出处04-18
观潮出处典故03-08
举案齐眉的典故及出处01-15
白头吟的典故及出处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