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丑观后感(精选14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小丑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1
昨晚在家里看了《小丑》,看完的感受是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不想说话,略显压抑。简单写几句观后感。
一、留下印象的台词
“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装自己没病。”
“快乐?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快乐过。”
“你从来都不曾聆听,对吧?”
“我希望,我的死会比我的生更有价值。”
“要是我横尸街头,你们连理都不会理我。”
“我曾经认为我的生活是一出悲剧,但其实它是一出喜剧。”
“当你惹毛一个被遗弃的、被当成垃圾的边缘人,会怎么样?”
“我这辈子都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但我现在很确定,大家也都开始注意到我。”
二、整体感受
影片简单易懂,讲了一个可怜虫亚瑟受尽周围的漠视、欺负甚至折磨,最后进化成恶魔小丑的故事。亚瑟最终无所畏惧,对于之前的屈辱和伤害进行了反击,但是我依然觉得他的人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亚瑟失去了事业,失去了亲情,失去了爱情,失去了朋友,他一无所有,而且从小到大从来没感受过爱。不过也正因如此,他才无所顾虑,疯狂反击。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以上的剧情,一个小人物受尽屈辱翻身做大哥的故事。看完甚至还有一丝快慰,包括我在内。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从某个角度看,每个人都没有错,小丑丧失了全部希望后,对伤害过他的人进行了打击报复。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似乎也正常,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是一个存在阶级的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人都错了,人们对于弱者应该尽力帮助而不是百般嘲讽。而小丑虽然受到了嘲讽和排挤,但他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况且因为被打一顿就要了别人的命也过分了。更恐怖的是,或许他曾经的偶像只是调侃他,对他并没有恶意。
其实单纯讨论是非是没有意义的。有时候同一个举动,在一个好的环境中人们认为是善意的,在一个坏的环境中人们却认为是恶意的。我一直相信环境背景对人和事的影响是巨大的。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同时也住着一个天使。当恶魔主导时,这个人会充满恶意,消极报复,危害社会;当天使主导时,这个人会充满正能量,对人友善,对社会做出贡献。而恶魔和天使势均力敌时,也就是我们这绝大部分的普通人。
三、电影传达的思想
1、希望是个好东西。
当一个人完全丧失希望,他心中的恶魔就会被彻底唤醒。这个希望可能是远大的志向,也可能是看似很普通的愿望。当目标一点一点实现的时候,就会给我们希望。这个希望,让我们有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2、对人对事要谦卑友善。
因为即便是最不起眼的人,当心中恶魔觉醒,他也会无所畏惧。我们从小就学习过,骄傲使人落后。今天我们再看这句话,他不仅是本人落后,还使周围的人受到影响也落后。同时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懂得克制和敬畏。
3、压制住心中的恶魔。
我相信小丑进化完毕后,他心理将更加扭曲,他一定不是幸福而充实的。杀光曾经伤害自己的人可能是每一个遭受霸凌的人曾经的想法,但是当他实现之后除了有短暂的快慰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和恐慌。
4、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己。
加入好的环境,结交好的朋友,阅读经典著作,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个人起点是不同的,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却连幼儿园都上不起。这并不妨碍我们自身的努力,懂得活在当下,懂得朝乾夕惕,那我们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2
小丑整部电影不论是从色彩还是配乐上都充满了压抑感,演员华金—菲尼克斯把小丑这一角色塑造的非常完整,将主角是如何一步步变为小丑表现得淋漓尽致。
男主其实在一开始并不是那么的暴力和冷漠,他一直努力的完成工作,还怕自己会突然大笑的病打扰到别人,而专门制作了小卡片,还会每周去看心理医生等等,很多事情和细节都可以看出虽然他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至少还在坚持,一切的改变,都从他的同事假意借给他枪借此将他开除开始,倒霉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先是在地铁上被人一顿暴打,又是在以为自己是大老板的儿子之后,却又发现一切都只是母亲的臆想,自己不过是个被收养还被母亲虐待过的孤儿,自己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又在节目上公然嘲笑自己,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在他这个本就已经不幸的人身上,这才最终导致他会对不满的人做出极端的事情,并在哥谭市引起了巨大的动乱。
影片是两个阶级的对抗,生活条件优越的那群人自然就看不起穷人,而且韦恩公开说,这些人就像小丑一样,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在他的眼中底层生活的人民不过是一群只会索取喜欢不劳而获的人罢了而主角所扮演的小丑,恰恰代表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渴望被社会关注,每个人也都是用尽全力在生活,可即使这样却还要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直接定义为蛀虫,以至于他们会用暴力的方式去跟社会对抗,去报复社会。
每个人都喜欢正义,讨厌邪恶,可是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完全的正义和邪恶,每个人都只是在用自己的观念去定义罢了,上层社会的人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就会觉得底层的人只是不够努力才会一直生活在底层,自然就会看不起他们,政府也一次又一次减少对于他们的开支,而底层生活的人连找份工作都很难,面对着上层人的羞辱和嘲笑,政府一次次的不平等的对待,才会渐渐的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这两个阶级的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点点的积累着愤怒,都对对方有着非常深的误解,小丑说他们用自己的观念定义底层人,可是底层人又何尝不是用自己的观念去定义他们。这样的一场反抗是绝对不可能避免的,只是早晚的问题。
小丑的行为能够迅速地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也只是因为小丑做了他们想做,但是不敢做的事,一旦出现了敢带头的人,那么群众就一定会迅速地出现并加入,人就是这样,不敢做出头鸟,却总是想要获得一样的利益,群众性的体现在这里非常的明显,小丑本人代表的是一种黑暗中的正义,是一种可悲的正义。在被压迫了这么久,被欺凌了这么久,在没有任何人帮助他们的时候只好选择另一种最危险的办法,来让政府不得不注意到这个群体,他们是可悲制度下催生出的一群可悲的人。
华金—菲尼克斯的表演真的给这部影片加了很大的分,他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情都像是小丑本人的状态,这样的表演能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也不足为奇。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3
在香港看的《小丑》,2个多小时认真地看完,总觉得该写点感想,又不知道从那落笔,或许是对影片期待尤久,或许没有把些许情节看懂,又或许意犹未尽。
之所以对《小丑》如此期待,源于另外两部影片《她》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她》讲述了一位内心细腻孤独的信件撰写人西奥多与人工智能的她产生的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因为杰昆菲尼克斯 的传神演绎,《她》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至纯至美,如果您观赏过这部影片,您一定也会记住这位演员。《蝙蝠侠-黑暗骑士》把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拔高到正义与邪恶的思辨高度,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莱杰赢得大批粉丝的拥戴,希斯之后再无小丑从此口口相传。而《小丑》不像DC往常的其它影片,该片的导演和主演争取到了极大的创作空间,《小丑》更是一部文艺片,探讨恶的成型问题。
或许从文艺片的角度去评价这部影片和杰昆的演绎,会更贴切创作班底想要表达的想法。《小丑》剧情框架讲述出生病态家庭的小丑,从小遭受虐待、成年后以小丑为业、希望带给世界更多笑脸,但是遭遇种种欺凌、冷漠和嘲讽之后终于精神奔溃转变成了邪恶的化身。杰昆的表演一如既往地没有令人失望,那歇斯底里的变态的笑成了整部影片的一种符号,就好像是小丑的原生家庭留在他身上而挥之不去的创伤。文艺片往往渲染情节,《小丑》里有几段情节的影像张力十足:小丑在地铁上受到殴打突然拔枪射杀施暴者一幕,小丑受到自己敬仰的脱口秀主持人邀请,前往脱口秀路上手舞足蹈的那一段,还有在舞台爆头主持人的那一幕。
但是整个剧情的故事推进节奏而言,谈不上如预期惊艳。影片一开场小丑就患有了精神疾病,这样的设定,会削弱故事的戏剧性,因为小丑既然患有精神疾病,往后不同寻常的情节设定都可以以此作为合理性的溯源。如果用更多的胶片来诠释小丑幼年创伤怎么让他患上疾病,那么小丑的成型会显得更加立体可溯。还有影片本身的立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小丑身上,而是透析个体的悲剧往往是破败时代和环境的使然缩影,正是千仓百孔的的哥谭市孕育了千千万万邪恶附身的小丑;然而影片对社会背景着色不深,以至于当小丑作恶被羁押,荧幕转换到市民揭竿而起的时候,有那么几秒钟诧异的感觉。
是的,这是一篇暗黑题材的影片,但并不宣扬暗黑,也没有政治正确地宣扬正义。这里讲的是一个耐人寻味且在戏剧与悲剧中摆渡的故事。一个理想着给世界带来更多笑脸的小丑,一个充斥着冷漠和浑浊的哥谭市,终于小丑在病态的笑声中爆发。如果说高级的喜剧是笑中带泪的生活幽默,那么高级的悲剧就是伤口带盐的社会希望。小丑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哥谭市滋养邪恶的种种病态,映射着美好的普世生活有赖正义力量的在位和捍卫。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4
今年有两部好电影值得一看,年中是奉俊昊的《寄生虫》,年尾是DC的这部小丑。
看过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的人,都不会忘记电影中莱杰饰演的小丑疯狂的笑声和嘴角微笑般的疤痕,人们说:莱杰之后再无小丑,然而杰昆菲尼克斯的演出让这句话成为历史。莱杰版小丑曾说:Madness is like a gravity、 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疯狂就像是万有引力,让一个人陷入疯狂只需要轻轻一推),他用a little push形容我们与恶的距离。就像是克尔凯郭尔关于信仰的描述,Leap of faith(信仰的一跃),信仰与深渊之间,只是跃过或者坠落的区别。
这让人想起《小丑》中小丑阿瑟回家时那条漫长的楼梯。导演用远景捕捉他的背影,他总是沉重地迈开脚步,摇晃、缓慢、承担着重负,但还要不时竭尽全力地仰头微笑,要继续攀登,因为don’t forget to smile,小丑的使命是带给人们欢笑。他的笑却像痛苦地哭诉。
影片后半段,镜头再次投向那段楼梯,这次小丑精心打扮,他不再上升而是下降,他轻快地跳着影片中不断重现的小丑之舞,他不再是那个衣衫破烂、脚步滞重、充满了痛苦的阿瑟,他是抛弃了一切期待与希望,同时也抛弃了一切责任与道德的小丑。他完成了向恶的坠落,飞向深渊时无比轻松。
如果说,《黑暗骑士》是一个答案,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全体形态的反社会者的疯狂与恐怖,那么《小丑》就是一次追问,追问a little push究竟是什么,人为何倒向深渊?
在沉郁的大提琴演奏下,影片给出了很多解释。街边小孩子们对于阿瑟毫无理由的殴打和捉弄;当阿瑟想要逗笑一个黑人小孩时,小孩母亲冷漠的指责;同事卑劣的手段;他人对于自己喜剧表演的嘲弄;精神失常的母亲和儿时的虐待;爱的缺失和幻想;失业;公交上危险的失控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说过: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阿瑟用左手写下:我只是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意义。(just wish my death makes more sense than my life、)以及用左手手势顶在自己的太阳穴,都在暗示小丑的精神即将崩溃。同时也是致敬1976年电影《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里面同样男主角特拉维斯精神世界已然疯狂。
Joker的编剧创作了一个多维度蚕食阿瑟,致使小丑最终诞生的环境。或许哥谭市的贫富差距,民众的仇富心态,富人阶级的歧视和剥削,管理者的视而不见,人心的冷漠与勾心斗角,才是混乱真正的根源。片尾的犯罪小巷与开篇在小巷里殴打小丑呼应,枪声瞬间带走了布鲁斯的双亲,也铺垫了小丑的宿敌,蝙蝠侠的诞生。
我们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住着一个小丑,一个蝙蝠侠,小丑代表着暴力,无序,混乱,嫉妒,贪婪等等负面价值,但我们同样也可以选择以蝙蝠侠代表善良与正义的方式去感化他,认可他,同情他甚至改变他。不被电影中的小丑反社会极端人格控制住自己。因为当你凝视内心的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一旦把心中的恶放出来,它会一直围绕着,吞噬着你。想要摆脱忘却深渊,最好方法是向上看,向善走。
纵使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人性这个东西,就是善恶的念头,就是人在神和魔鬼之间签下的契约。
这或许正是#电影小丑#带给我们深入的反思与警示,绝不是盲目的崇拜或效仿。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5
都说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但是杰昆似乎打破了这个论述。
在2020年杰昆版的《小丑》中,小丑不再是外表阴沉、内心深不可测的反派(《黑暗骑士》),也不是哥谭市(《哥谭》)那个不可一世的惩罚者,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被社会逼疯的普通人。而促使小丑变成小丑的也不是漫画里的化学池,而是自身的疾病、社会的歧视、身边人的冷漠、虚伪的亲情、还有物质的上层阶级。
I just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但是没有人会在乎像下水道的臭老鼠一样的他到底是生还是死。排斥、嘲笑、欺骗等等反而像垃圾一样被施暴者漫不经心的一窝蜂全部砸到他身上,最后一点一点压垮了这个失败者。
他说,我原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现在才发现,其实是一出喜剧。这并不是乐观,而是彻彻底底的绝望。他的命运如同一出喜剧,荒诞、滑稽,成为人们口中的笑话。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就是喜剧。满目阴暗、满目苍凉。
影片的最后,他在阳光照耀下的回廊里狂奔,唱着看似欢乐的歌,这一场景的色调与之前压抑的灰暗、阴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这并不是救赎。他永远无法冲破牢笼,只能看着所有的美好在与他一墙之隔的那边闪耀,而他,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他的一生,普普通通的Arthor,疯狂可怜的小丑。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6
爬楼梯的时候通常都比下楼梯还要喘,还要更容易疲惫,爬得越高就越喘,还会喘不过气;下楼梯相对轻松许多,好像没有负担,但因为重力的关系,以及膝盖弯曲的方式,下楼梯造成膝盖受伤的严重性,会比爬楼梯还要更大,不过上下楼梯跟《小丑》有什么关系?
《小丑》的主角亚瑟是一位被生活、被社会挤压嘲弄的边缘人,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他的悲伤无处安放,全都累积在他黑洞般的内心,而这个世界轻轻地推,不断地推,让他无止尽的狂笑开始回荡在高谭市,从此变得震耳欲聋。亚瑟的遭遇就像爬楼梯一样,他爬得越高,累积压力就越大(电影里还特地让他爬了两次),大到他已经无法喘气,但是这些难以排解的痛苦最终仍需要一个出口,一个残暴无情却又令人感慨同情的出口。
当电影里第三次出现楼梯的场景,他已经脱胎换骨,换上全新的大红西装,用他最激动、热情、卖力的舞姿一步步跃下楼梯,这时的他完全不在乎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事物,还有长年的病症,就像下楼梯根本不会在意膝盖是否会受伤,这些伤害只是成为他撕裂自己、掏空自己、最终重新建构自己的恐怖养分,他深觉痛苦,却细细品尝,从控制不笑,到放声大笑,这个转变完整而厚实,因为他被看见了、受到重视了,他用最极端的方法带给世人「真正的快乐」了。
《小丑》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就只用一个主线,巨细靡遗刻划亚瑟这角色刻到出血,而且果断不走商业路线,一位原作是超级英雄故事中的反派人物,在电影里却一点都没有超级英雄及反派的色彩,它无比黑暗却也极其真实,亚瑟的遭遇,仿佛是不断割在我们身上的伤痕,让我们明明舒服坐着观赏却跟他一起喘不过气、心里越来越压抑,让自己难过的经历也突然跟随电影相映着。
而亚瑟为何能够如此令人动容?除了剧本够犀利之外,还因为演员瓦昆菲尼克斯本来就哀伤的眼神里,赋予亚瑟发出更多令人无法招架的悲鸣,精准到位的神演技,连皱纹、喉咙、嘴角、眉毛都在演戏,还有什么好挑剔?真要说的话,就是他即使画上小丑妆,依旧帅到连我都只好恋爱了,那个气场、那个气质、那个姿态,尤其第三次在楼梯上的劲舞,必定成为影史上的经典桥段。
《小丑》的格局小,是为了无限放大亚瑟的哀伤,也许编导可以加深贫富差距的对立感,或是描写更多小人物的辛酸来堆叠情感,但何必呢?光是亚瑟一个人还不够惨吗?《小丑》的暴力,不只在告诫大家,暴力永远只会产生更多暴力,但其实也是导演陶德菲利普斯希望可以反过来呼吁,对生活周遭的人们多一份关心与良善,也许世界会更好。
因此《小丑》其实很温柔,在鲜艳饱和的影像里,虽然充斥无数仇视社会、道德破坏、人性瓦解的批判,但仿佛又能从中微微感受到亚瑟带给社会的一丝光明,让大家有一个看清世界的机会,尽管这份柔情充满暴力又伤膝盖。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7
一、早闻大名,也知道了本片全球票房超10亿美元的新闻,印象最多的评论是“口碑炸裂”。顺畅的看完了其实是闷片的电影,这就证明剧本逻辑、流畅性和导演手法都没问题,当然,菲尼克斯确实演技老练到位,表现精彩。但总觉得有些违和,换成10年前阅历还少人更单纯时,大概也会“即使看不懂,但既然都说好,那一定是哪里好,只是我不知道吧”。估计有些人也隐隐的和我有同感,你不能说这片子不好,但就是不知道哪里不对,就像黑豹、饥饿游戏北美票房爆棚,但看了也就soso一样。
二、就个人角度讲,片子没有说错,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是孤独无依的,时时要面对他人和环境的恶意和压迫,你需要坚强、需要自我奋斗以确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运气还不赖的话,还能过体面的生活,我们需要祈求命运对我们不要太过残酷。这样确能某种程度地解释西方人在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道德和社会构建方面更冷峻成熟的一面,即“个人价值本色”并未失真。
但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通观全片后我又犯了爱强行归纳总结的老毛病。这个片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只是一个热门角色的前传吗?一个不幸人的堕落史?一个机能失调社会的小小切面?小丑的悲剧(或喜剧,对角色本体来说)是谁造成的?怪他自己的精神疾病?怪父母童年的虐待?怪他人的冷漠、社会的不公?好像都可以怪一点,又好像谁都怪不到,只能说命运弄人。这也是多少年看西片的一种迷思,即人的命运,甚至是团体的命运难以捉摸,由天不由我。高门峨冠有良善之辈,草泽田野多奸猾之徒,一切在个人,在修行,在奋进,在天意,其他的什么也怪不到。好处是,能更好地普及个人主义、公民社会,倡导人心向善,激发社会潜力;坏处是,一旦国家社会的运转像哥谭市一般出点毛病,我们广大的草民们就无所适从了,不知该去怪谁或者胡怪一气,难免要在大街上撒点野,胡乱发泄些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向何处去的郁闷了。转念想想,我这点劣根性大概又应了鲁迅先生说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国人”了。
但也许。这就是他们内心有些怕我们的原因吗?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8
虽然暂时谈不上伟大,但这部决定开拍就比较冒险的电影绝对是优秀的,毕竟诺兰执导,希斯莱杰和贝尔主演《黑暗骑士》已经名列影史最伟大的几部电影中。本片没有刻意与DC世界进行关联,让蝙蝠侠出来炫酷,没有半点卖情怀的意思。而是本本分分的将镜头对准了一个悲哀的小人物,描述了他如何不经意间滑入恶人的行列。主角人物设定跟前两天看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惊人相似,同样的小人物因缺乏关爱、精神疾病而犯下大祸,两部作品也同谈在探讨“社会逼人行恶”这一主题。
社会需要秩序,民众需要安全感,所以东方有郭大侠,西方有蝙蝠侠。但以某种视角来看,他们都是在以暴制暴。而谁又生下来就是坏人?段延庆本是大理王储,玄慈本是名寺高僧,漫长的人生稍不留神,一下子就滑倒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万维钢讲有暴力冲动的人是带有某种基因,问题是恶有千万种,谁的基因会是完美无瑕的?当身存的社会诱发了人的恶,就像渠引流了水,那是无可奈何的。我们伟大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讲的就是四个字—— 逼上梁山。
我们其实不存在善恶,我们每个人只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扮演微小的角色。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9
少有几个荧幕形象,能被无数杰出的表演者一次次完美塑造,最终成为经典,从恺撒·罗摩洛 ,杰克·尼科尔森, 希斯·莱杰 ,再到华金·菲尼克斯......
希斯·莱杰在诺兰的《黑暗骑士》中演出的Joker是如此极端的哲学抽象,无端由的恶,对秩序的反动,疯狂就像地心引力,只需轻轻一推,就毫无保留地勾起每个人深藏心中的邪恶,让人发现纯粹的恶也可以美得惊心动魄,他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才给心有牵绊的蝙蝠侠带去了最大的伤害,Why so serious?以他为符号的运动对以蝙蝠侠为代表的价值体系构成了根本冲击,在他设置的近乎黑暗森林博弈的两艘船的难题中,诺兰不得不以囚犯们人性光辉的爆发来挫败他的计划,从而给出一个事实上不大可能的理想主义结局,因为他一方面是神经质而反常的,另一方面,思维和行动又是理性计算的结果,在精准把握人性这个意义上,他已经赢了蝙蝠侠,他表面疯狂,钟情犯罪,脱离社会规范,内心却强大拥有理性,让人看得过瘾到血脉喷张,肾上腺素飙升。
但在《小丑》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几乎泪流满面,一切都脱离了善恶分明的超级英雄宇宙,哥谭可以是任意一个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有阴暗扭曲的下水道的现代都市,而本名Arthur的Joker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没有了超级英雄,也没有了超级反派,只是在讲述一个社畜都算不上的小透明犹如复制粘贴的一天又一天,一种以这个时代的任何标准衡量都全然无价值的人生,在肮脏得像个老鼠洞的哥谭市,比起贫富差距和阶层悬殊,更令人窒息的是绝对孤独的生存状态,像Arthur那样卑微如尘的生命甚至不是齿轮上的一环,活着或死去都不会有人在意。
他不是哲学家,不是革命者,是个毫无话语权的透明人,他坐着地铁来来往往时,就像地铁晚高峰上的每个疲惫孤独的我们,他对着电视做白日梦时,就像每个握着手机做白日梦的我们,只是他做梦时的笑容比我们更天真,因为他自始至终深深相信着,而对着手机的我们,其实已经不相信了。
他真诚地梦想成为著名喜剧演员,给人们带去笑声,却由于病理原因经常爆发无法自控的大笑,当他认真工作时,没有想象中的笑声,只有机械经过的人群,而当笑声不合时宜地爆发出来,迎接他的只有不解和厌恶。菲尼克斯的笑声凄长,笑到最后仿佛要呕出灵魂,我们为什么不再笑了?什么时候,笑声也成了刺耳的噪音,在影片的一个时刻,悲剧和喜剧的一线之差被参透,Joker诞生了。
没有话语权,索性不说话,换作无时无刻不在的舞蹈,面对并不存在的观众,演练着出场,亮相,致意,舞动,在慢镜中一切无比残忍,言语的尽头是舞蹈,当人类创造的语言无法沟通时,交流和表达的欲望,自我存在的呼喊在舞蹈中冲破身体而出,他把世界变成了舞台,整个旋转起来,虽然格格不入,所有人却自动被吸引进来。
菲尼克斯为戏减肥到瘦骨嶙峋,让我想起《机械师》里的贝尔,突出的骨头陡然撑起一个直角,触目惊心,尽管我知道他最终将成为那个邪恶化身的Joker,但当他拖着瘦成皮包骨的身躯飘荡在哥谭时,我没有感到下一秒就要爆发的恐怖,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孤独的灵魂,电影里熟悉的套路总是小人物的信念破灭,或是重建信念,或是找到新的信念,而Joker都没有,他在信念的垃圾堆里跳舞,虚无主义的狂欢就这样开始,并一直忠实地让穷途末路的状态保持到最后,Joker面具最终成为符号。
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是一种孤独的状态,当我们失去所有社会联系,和人的联系,我们好像就异化到不那么像“人”了,绝对的孤独联系着绝对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又联系着无序,这是Joker的哲学。而《小丑》则为这种哲学勾画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起源。在《黑暗骑士》中,Joker犹如米开朗基罗,制造的一次次破坏犹如大师手笔,他必须是设计师,是Joker的灵魂,而《小丑》则狡猾地让我们看到,当Arthur还在用头撞脚踢冲击铁桶般的社会之网时,他无心点燃的犯罪之火已经燃烧起来,Arthur是那个最有象征意义的Joker,但绝非唯一,Joker是一张面具,每个在社会壁垒里窒息的人都能捡起来,戴上。
菲尼克斯是那个把人撕碎的表演者,在Arthur正式成为Joker的那个时刻,一袭红衣的背影让我想起希斯·莱杰,但除此之外,再不相似,希斯·莱杰的Joker抹上鲜红的嘴唇浮起笑容时,我分享他的邪恶,被压抑的不安被唤起,渴望他的叛逆,而看菲尼克斯的Joker抹上鲜红的嘴唇时,我只想哭,他眼里有一种孩子气的淳朴天真,所以当他告诉你,他梦想成为喜剧演员,为人们带来欢笑时,以及当他作为一个字面意义的小丑表演时,你会真诚地相信,无所担忧地笑出声,看他在车上逗笑孩子却被孩子的妈妈误解时,你会发自内心地难过,也正是因此,当这种孩子气的天真中爆发出破坏性,进而高歌虚无主义,说出希望自己的死比人生更值得时,你才会跟着他由痛到悲,体会他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我为什么热爱小丑?不是因为我厌恶了英雄,也不是因为我不再相信生活中会有奇迹出现,而是小丑,他的穷途而哭,他的虚无主义,很多时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的灵魂里...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10
《小丑》可惜的地方在于把一个本可以提现更多戏剧性和哲学观点的角色放置在一个普通的故事里的。
“在事业,爱情,家庭方面受尽委屈最终杀人”是一个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具有反社会人格的角色身上。谁都知道你要变坏,谁都知道你会杀人,但变坏后角色的“行为和达到目标的策略”是提现这个角色高度的方式。让受苦些情节成为电影的全部使得小丑没有发挥出他和这些普通反派角色的最大区别:小丑是一个具有智慧,拥有独特黑暗哲学的反派。电影前半段写受的委屈看着实在是困,这种在电影历史讲过无数遍情节可以缩短一大半时间。
在他说出:In my entire life, I never know I ever existed. But now I do, peoplearenoticing.他察觉到了人群因自己杀人而产生的反馈,这句话的戏剧作用是角色自我观念与之前发生变化,产生一个realization并应该由这个新的想法衍生出新的行动。这个时候就是写角色开始发生转变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时机。可以开始写的是小丑主动利用人群的易煽动性和自己出名的机会来完成自己对城市冷血的报复。可失败的地方是编剧接着让他受苦,而且这些苦对大多数人无关痛痒不具有共鸣。这样的写法就失去了小丑和其他普通“神经病”的本质差别和原本属于小丑这个角色的戏剧性。
全片也没有什么精彩的对手戏来提现小丑独具一格的个人哲学和世界观。没有看出他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看到只有他有的智慧,狡猾和哲学。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11
本片的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无疑是整部电影的第一高光,在我看完之后仍然为他的表演默泪,尤其是在他由内而外地发生转变的那段表演。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在于,它让人们发现,没有这种阴暗经历或腹黑心理的人不会发现他们身边处处潜藏着像男主一样的“小丑”。
在片中男主希望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但现实中的他却是小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社会,他都无法摆脱掉他人继续用“小丑”的眼光看待他,只因他患了一种笑病,电影里贯穿着对男主角的嘲笑与忽视,当他在公交车上大笑不止,他还可以递张名片告诉他人,但更多的时候,他面临的,是不解,是恼羞成怒,是重锤暴打,而影片中看似关心他的心理师,也只是在表面上询问他,却从未真正地倾听过他的声音,而女邻居的支持,到最后也只是他内心一厢情愿的幻想。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人认真地听他说话,他才如此希望成为默里,成为笑话大师,他所希望的其实是被人倾听,被人尊重。
然而当他的偶像默里也连同其他人那样嘲笑他时,他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没有了,他开始变得偏激,他把头发染成小丑的绿色,用血描画小丑的唇彩,在台阶上起舞,甚至用枪将曾经嘲笑他的人一个个地杀掉,包括他的父母,但同时,在他可怕的转变之下,我们不但没有讨厌他,相反地,我们同情他,因他的扭曲都是被那个冷血的社会所逼的,在他爬上车站立的一瞬间,所有人为他喝彩,虽然他没有成为受欢迎的脱口秀明星,但他已经成为了“社会小丑”的代表和领袖。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清社会中潜在的某些死角,它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一个孤独的灵魂是什么样子的,也让我们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声音。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12
当他第一次跳舞的时候,是杀了那三个人,他获得了一种内心压力突然释放的快感,他的舞蹈柔和而又诡异,当他真正决定自杀的时候,也许是他真正放开的时候,内心真正的释然,甚至可能觉得自己终于要解脱了,所以他第二次跳舞和第三次跳舞,舜姿动作剧烈,给人感觉不受约束,洒脱而又诡异。越了解小丑,我感觉自己越可悲。
杰昆。菲尼克斯的演技是真的好,骨瘦如柴的背影看的揪心,这版小丑给人印象很深。小丑这人物很难演,面部表情和神态需要演技刻画出来。因为演的好,所以小丑深入人心。神导诺兰的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演的小丑也超级好,据说莱杰为了演好小丑把自己关进小黑屋里一个月,还有蝙蝠侠饰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影视界敬业的体重升降机,认真用心的好电影,看完黑暗骑士我激动了好久,太好看了。这版小丑听说是DC的独立电影,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丑是个悲剧,是底层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市长的儿子后,急匆匆的去找市长的家,在知道不是后决定将自己毁灭。小丑从来不是在破坏,而是在找死、让人杀了他或杀了所有人。小丑将自己当成丑角,一个反派、丑角消失了那所有的悲剧也就消失了。一个把杀人当成理所应当的人,那不是个丑角是什么。而为什么没有感觉出他是丑角,那时因为杀人就是理所应当的、就连英雄都适应其中,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他也是积极乐观的人,-直压抑心里的不快,童年的阴影,还去看医生,说明他想治好自己的病,每次他难过的时候都会大笑,仔细观察他的笑其实很痛苦,他还是很友善的递出卡片,让他们不要建议,医院是他唯-可以倾诉的地方,即使医院没怎么解决他的问题,但是他觉得心里有舒服些。他也有梦想,成为一名脱口秀,却被嘲笑,他很友善的对所以人,这些人却不友善的对他,所以后面他爆发!
电影虽然只有两个小时,但每一分钟,亚瑟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有自己内心的变化,这个社会底层的人,到底犯了什么错误,电影中的老板,就是这样子的人,自己吃了亏,总是要把错推到地位低下的人身上,而亚瑟只能默默忍受,每个人对他的看法,每个人对他的行为,看似点滴,实际上千里之坫溃于蚁穴,亚瑟人生中,一切快乐的事情都充满了未知,这部电影有太多的未知,不知是否真否,亚瑟到底是不是韦恩的儿子,到底是他母亲的幻想,还是韦恩用自己的财力掩盖了事实,默里到底有没有让亚瑟上台过,让他体会到父亲般的温暖?这都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看点,你觉得那?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13
在今天上午,我看完了《笑猫日记之永远的西瓜小丑》合上书时,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从这本书中我大概了解到:西瓜小丑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欢乐,但所谓的“马戏团”成员们因为自己心胸狭隘,而认为是西瓜小丑抢走了他们的生意,就用神秘的牛皮纸信封让法官做出了荒唐的决定。他也可以为自己的朋友绿鹦鹉而“牺牲”自己。这样能给孩子带来欢乐、能为自己朋友两肋插刀的人,我怎能不喜欢他呢?
事情发展是这样的:在翠湖公园有一个只有孩子能进的树林——楠木林,吸引孩子们的不光是这神奇的树林,还有那能吸引上百个孩子尖叫、能给孩子带来欢乐的西瓜小丑。然而,一个“盗版”的马戏团却因为西瓜小丑抢了他们的生意,想把西瓜小丑赶出翠湖公园,但他们不是孩子,进不了楠木林,他们就拿西瓜小丑最好的动物朋友——绿鹦鹉做诱饵来将西瓜小丑引出楠木林,这样一来,西瓜小丑不见了,孩子们也会没趣,他们再用一些广告来骗孩子们的家长,家长让孩子们来看马戏,孩子们能不来吗?但西瓜小丑没有罪,他们不能平白无故的把他抓起来吧?他们用沉甸甸的信封,让法官荒唐的给西瓜小丑加了“勾魂罪”与“偷心罪”,球球老老鼠说,牛皮信封里肯定装的是钱,沉甸甸的钱,可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呢,一切已经晚了。从此,西瓜小丑被关押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没有一个人,不能演马戏,不能生活在有孩子的地方。转眼,“六一”儿童节到了,可是西瓜小丑不在,这个儿童节又有什么意思呢?那些黑心的马戏团成员到处散布他们的广告,“说什么什么有专家来啊”,“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啊”,那些家长就像是灌了迷魂汤一样,带着孩子就往马戏团跑。到了马戏团,马戏团的人铺了红地毯,你们肯定认为是给孩子走的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是给那些所谓的专家走的,走完了,又给专家发各种各样的奖项,完全无视了孩子们。孩子们心想:西瓜小丑,快回来吧!就当笑猫和孩子们心急如焚的时候,法力无边的万年龟来到了笑猫身边,他将关押西瓜小丑的地方又变成了孩子的乐园,并开启了一道秘密通道。西瓜小丑又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了!
最终,恶人有恶报,马戏团那些人看孩子又不来看马戏了终于离开了公园,不管他们去哪,西瓜小丑始终会陪在我们的身边!
电影小丑观后感 篇14
读了《永远的西瓜小丑》这本书,我的感受是感动,与感动中的一丝快乐。
初夏的翠湖公园,草翠花开,绿树成荫。一个白胡子,套着红鼻头,穿着西瓜服的小老头,带着一群小动物在楠木林里表演马戏,楠木林里时不时地传来孩子们欢呼的声音。由于孩子们都去看西瓜小丑的表演,导致了那个园帐篷里的寂静,导致了他们对西瓜小丑的愤恨。他们把西瓜小丑告上了法庭,用装满钱的牛皮纸信封让法官做出了荒唐的判决,还把西瓜小丑关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马戏团的人以为西瓜小丑再也见不到孩子们了,可是,翩翩有一条爱的通道,能让西瓜小丑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也能让孩子们走到西瓜小丑的世界。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感动,是那种快要哭出来的感动。
我读了西瓜小丑的故事,联想到了七个小矮人。他们在一个没有童心的大人眼里,是丑的,可是他们在孩子的眼里是那么善良而充满智慧。他们每天精心地照顾白雪公主,多像西瓜小丑在训练小动物那样啊!七个小矮人和西瓜小丑都是只有孩子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大人不喜欢呢?因为大人经常只凭一个人的外表去判断他的好坏。他们没有耐心去体会七个小矮人和西瓜小丑纯洁简单的爱心,而孩子有,孩子的心和七个小矮人、西瓜小丑是相通的。
西瓜小丑是让人又爱又同情的一个角色,在他悲伤时,我也会悲伤,在他开心时,我也会和他一样开心。
总之,在读到快乐的部分时,我就很欢乐,读到感动的地方我就很想哭。因为,西瓜小丑也有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充满了爱,充满了孩子的笑声,也充满了孤独与悲伤。
【电影小丑观后感】相关文章:
《永远的西瓜小丑》观后感12-31
小丑07-26
小丑03-08
小丑12-30
小丑01-25
小丑09-30
小丑11-25
小丑03-21
小丑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