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观后感精选
导语:《十二公民》讲述了当代中国一个由富二代“杀人案”引发了最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小编整理了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十二公民》观后感1:
前天看完了电影《十二公民》,感觉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过这种能让人花时间思考的影片了,影片中,十二位陪审团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数学老师,有的士司机,有房地产的老板,有学校门口卖杂货的,有做保安的,这样一个群体,组成的陪审团,在辩论中,各自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匝一看,应该是公正公平的判决方式。但是,电影一开始,就冾如现实中一样,表现出社会底层人员思考问题简单,对生命的冷漠,甚至把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力,当成儿戏,花一小时去辩论是浪费时间。辩论开始,是十一比一的这样一个局面,判定被告有罪。但是在8号陪审员抽丝剥剪的方式下,一条一条的将各种证据找出疑点,一条一条的反驳,最终以12票通过,判定被告无罪。
电影结束,留给观众的, 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从电影中我却感到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想法,那就是这种西方式的大陪审团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首先,组成陪审团的人员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文化层次,也是各不相同。那么,在陪审团辩论中,那些思考不严谨、想法不周全的陪审团人员,可以直接被驳倒,直至忽略。最后留下的,就只能听见社会精英的声音。在辩论当中,社会精英们可以指鹿为马,把白说成黑,因为剩下的人,根本不够成辩论桌上的对手。最后,那个被告,是否有罪,就成了某些社会精英的意识形态当中的观点,可以翻云覆雨。其次,那些暴戾的犯罪分子,在被社会精英们翻云覆雨的辩论后,重新走入社会,又成为了这个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但这却已经超出了社会精英考虑的范畴,社会精英们只是考虑辩论桌上的胜负。
这部电影,留给我的,想法很混乱,如何才能找到个正确的办法,毫无头绪。也许这正是导演们留给观影者的问题。
《十二公民》观后感2:
上一次去首都剧院是因为《喜剧的忧伤》认识了徐昂,见识了舞台上的陈道明,当然还有熟识了的何冰。我喜欢人艺的戏,导演有思想、演员有张力。《喜剧的忧伤》让我喜欢了这个新锐导演、也喜欢了这种把海外剧本本土化的实验。再次来到首都剧院,还是来看徐昂和何冰,还是海外剧本本土化,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舞台剧,而是戏剧电影《十二公民》。
戏剧是考验演员舞台功力的,现场的表演形式也会最大限度地体现戏剧的张力。每一次的表演都是现场演员的表演和现场观众的参与来共同完成。只有挑动了观众的戏剧才是好戏剧。不得不说,《十二公民》有一帮好演员!最出彩的无疑是何冰和韩童生。人艺和国艺飙戏,过瘾!在几场对手戏中,最大限度的体现了戏剧的张力。虽然不是现场表演,但是观众依然能感受到演员的鼻息和肌肉的颤抖。几个演员对人物的把控很到位,台词的拿捏很准确,情绪的推动很顺畅,让人信服。当然也有些人物可能想说的太多,太戏剧化,在话剧舞台上可以接受,但是搬到大荧幕,经不起推敲。
导演徐昂显然是舞台导演出生,电影镜头的应用,还很舞台化,这倒很好的突显了演员本身的能力。也许,这也是导演和投资方要的效果。
编剧是谁现场没有看清,但一定是一个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戏剧小品编剧的手笔。想写个好的凶杀、检控、庭审片,但又想把中国当今社会的众生相、时下流行心态、社会问题都放进去,虽是不错的尝试,但故事本身还需要推敲,部分情节有些挑战观众智商。中国确实好久没有大剧作家了。当然从来没有好的悬疑片和科幻片的剧作家(抛开吴承恩不算)。无论如何,我还是很认可徐昂把国外的好的剧本做真正本土化(而不是单纯翻译)的尝试,《喜剧的忧伤》《十二公民》都是很好的例子。
《十二公民》,对于爱戏剧又没有机会来现场观看的朋友来说,在电影院观看戏剧电影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比话剧录像要精致。真诚地邀请各位热爱戏剧的人走进电影院去感受几位主创人员的倾情之作。给这帮中国顶尖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一些票房,应该!
《十二公民》观后感3:
首先,从整体来看这部电影是是一部小成本电影。鉴于其实翻拍黑白片《十二怒汉》,无形中给演员们的难度增加了很多,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绚烂的爱情,有的只是一间宽敞而又压抑的上个世纪的车间,仿佛在诉说着我们曾经的那个纯真年代。影片的背景是某个政法大学,模拟法庭是现代的大学生,陪审团是那个年代的青年,这个时代的中坚力量。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如八号陪审员一般富有探索精神,信仰事实,独立思考,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亦像辩方律师一般浑浑噩噩,跟风浮夸,藐视生命。仿佛在斥诉着教育的沦落。大学没变,变的是里面的人。令人困惑的是,多年以后,人们依然只能从大学里的旧人那儿获取营养。
影片人物刻画细腻饱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演员都是影帝,感觉很真实,几乎感觉不到拖拉硬拽的做作。
一场简单的讨论会开始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场多余的.讨论,举个手就完成了。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恰恰是对现实的一种莫大嘲讽,人性的冷漠在如今深入人的骨髓,抹杀我们的最后一点良知和判断,我想把它称为“人性的慢性死亡”。
一号陪审员,陪审团长。工作认真尽职,有自己的性格,典型的社会中坚力量。
二号陪审员,笑面佛,处事和事佬,有自己的想法,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水平不高,小心谨慎,应该是一个大学老师或者政府官员。
三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俗称车夫,本部影片的副主演。社会小人物的一个缩影,尊重传统,亦有几分封建。深受“一切奋斗为了家庭,为了后代”思想影响,忽视自己的个人追求,以及老婆孩子的个人想法。典型的“控制型教育”家长,忽视子女的主观意识。也折射出了现今开放式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巨大矛盾。最终落了个妻离子散,然人唏嘘不已。本片中他七号的二人组让本片增添了许多喜剧色彩。不得不提,此人演技让人拍案叫绝。
四号陪审员,地产商,一个在现今社会备受争议的一个集体。有钱,有势,生活富足。三号的“资本家论”和7号的“花钱摆平事论”让他大为光火,同时也反应了现实严重的“仇富”现象。而这个集体本身也有许多道德争议,比如说“包养大学生”。
五号陪审员,一个蹲过冤狱的社会青年。可以断定他是一个有别于蹲过狱的人,他依然坚守这自己的良知,尽管现实对他如此的不公,他依然坚毅,接受现实的挑战。
六号陪审员,一名医生。尊重生命,尊重事实,明白事理,社会的骨干力量。
七号陪审员,小商贩,俗称跑腿的,亦是社会小人物的一个缩影。渴望被尊重,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练就一身拍马功夫,尽管生活很艰辛,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尊重追求事实的人,让人敬佩的辛酸。荧幕中滑稽诙谐的形象与严肃的讨论会形成鲜明对比,让沉闷的讨论显得生动色彩。
九号陪审员,建国初期的富家子弟,因为时代原因,受到巨大的心理创伤。一次好心人的帮助彻底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深知“雪中送炭”的真理。心理自卑,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观察细致入微。 感觉这个大叔年轻时候应该炒鸡帅!^_^
十号陪审员,贫民区房东一枚。谈话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大声喧哗,打断别人讲话,说话不动脑子,完全不顾及他们感受,想到啥说啥;总有那么一些人当他一开口,你就想赶紧离开;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偏概全搞一些“某类人”歧视;没错说的就是十号,开口就招人厌的主。还好他还是尊重事实的,不至于冥顽不化。个人觉得这个演员演的炒鸡好,甩扇子瞪眼大叫一声,然后就口若悬河根本停不下来。
十一号陪审员,保安一枚,质朴、纯真、善良、兢兢业业。曾多次在十号发言中躺枪,迫于无奈只能隐忍,有不错的主观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形象可爱,让人倍感亲近。
十二号陪审员,墙头草一枚,^_^ 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讨论,没有坚守的主观意见,跟风严重,是普通民众的一个缩影。十二号表演滑稽,言语朴实而不失诙谐,有很强的喜剧感染力。
至此,让我们返回本片的主角八号陪审员,一个重新审读案件,审读事实,审读人性的最后力量。让我们正视那些“不重要的细节”、被忽略的“小概率事件”。一个高龄老人的所闻,和一个近视眼女性在深夜的所见,将一个“富二代”少年推向了深渊。我们习惯性的将人分类,然后将他们贴上标签,习惯性的以为一切。事实可以给我们经验,但经验却让我们看不清事实。
就像《狩猎》中那样,偏见一旦形成了,对被偏见人来说就像跌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任凭如何的呐喊,依然苍白无力。感谢少部分像八号这样的力量,在我们都被扭曲的时候,将我们拉回了正轨。
【《十二公民》观后感】相关文章:
《十二公民》观后感03-24
十二公民观后感09-17
电影《十二公民》观后感04-01
十二公民电影 观后感03-31
电影《十二公民》观后感范文03-31
《十二公民》观后感(精选21篇)08-21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精选10篇)08-03
十二公民社会观后感08-31
大学生《十二公民》观后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