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稿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一个家庭的风气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2017“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稿1】
各位评委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先贤在建功立业的同时,都重视家庭建设,流传至今的大量优秀家风、家训、家书,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国家为民族筚路蓝缕、开创事业的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优良家风,或高风亮节,或允公允能,或崇简尚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永远指引、激励后人为家庭幸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懈进取。
“家是最小国”,观察家庭的发展演进,要放到时代的浪潮中。中国人的家庭建设当下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城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传统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分离成为很多家庭的常态,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家庭生活中,婚姻、养老、家庭教育等问题凸显。与此同时,生活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快,不少人忽视了家庭的经营与建设,尽管生活水平提高了,困扰家庭生活的问题却多了起来。
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之所以影响广泛,正是因为重视家庭建设契合社会心理需求。它提醒人们,家庭如花,需时时浇灌才能花好月圆。这是一个动人的过程,人们在晒家风、讲家史、赛文明中寻找家庭幸福的密码,从中体认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进而形成向上向善的共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的过程——每个家庭成员在寻常生活中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崇真向善爱美成为家庭新风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传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寻找“最美家庭”,弘扬时代新风。我们期待,寻找活动不断向纵深开展,在城乡之间激荡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人们的心灵、滋润人们的精神,一起描绘家庭和睦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
【2017“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稿2】
各位评委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提及“家风”一词,对于当代人来说,似乎古朴得有点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往历史上出现的大家族在社会分工和发展的脚步中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家庭单位。当下,特别是在现代都市,家族群居的现象更多的被两三人组成的小家庭模式所取代;在较偏远的乡村,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也从大家族中分离出来。致使过往依托大家族存在的'“家风”越来越受到冷落。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让“家风”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让这一古老又质朴的道德文明衣钵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对于净化当下社会的浮夸骄躁和化解社会厚重戾气而言,尤是甚好。
我认为,真是因为“小家庭时代”的到来,才更要重拾家风,以这一道德之力对个人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所谓“家风”,大抵是指家族传承而来的一种,家庭成员普遍信奉的一种道德规范。篮球明星姚明坦言,小时候因为不诚实而被揍,所以他对家教最深的体会是“诚实”二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则称“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在央视的采访中,除了这些光环照耀之下的名人,许多普通百姓对家风也有自己的体会:热爱祖国、敬业奉献、待人诚恳、做事认真、勤俭节约等都不断被普通百姓们所提及。
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对于“家风”之议都有自己的体会和领悟。不管是一个字、一句话,或是一个故事、一段家庭回忆,都可以成为传承家风的载体。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家风作为一种传承道德的载体,也必然成为塑造孩子品德和秉性的无形力量。这一看似微小的无形之力、看似无言的隐形教育在耳濡目染之间成为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品德刻画,成为成长过程中,抵御世俗腐化的强大思想营垒。这一刻画在时间的跨度里也需会伴随孩子一生,甚至横亘于家族的世代兴衰之中,而在空间的范畴之中,更是会波及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正所谓:家风正、民风淳、国风清。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风便是连接民风的初衷,民风则是形成国风的必然要素。只有每一个小家庭都能涵养优良的家风,才能营造淳朴的民风和清正的国风,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必然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家风虽古,但在时代的发展之中,其弘扬的核心价值观却没有改变,特别是诸如诚信礼仪、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下社会仍然适用且颇具价值。故,我们当代青年,当重拾家风,传承家风道德,弘扬文明之力。
【“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稿】相关文章:
红土地之歌主题演讲稿06-12
红土地之歌演讲稿范文01-28
2017红土地之歌主题演讲稿06-12
2017“红土地之歌”主题演讲稿06-12
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演讲稿04-02
红土地之歌演讲稿(通用3篇)01-25
红土地的散文05-21
青春之歌朗诵稿04-01
青春之歌经典朗诵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