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洽会心得体会范文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提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提问,可以使教师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那么,如何调控好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让提问更富有探索性
新课表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不要把所有的过程和答案都表现出来,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给学生留有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教师的提问更应体现出挑战性。
如,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曾听过两位教师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1)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还要除以2。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提问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设计的问题给学生留下的思考空间较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后者的提问不仅问题域过大,而且问题数量过频,同时,过于直白、琐碎,直接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参与回答的热情。
二、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让问题更具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里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如果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切忌在“小问题”上兜圈子、绕弯子,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如果教师不断地用“小问题”向学生发问,课堂上就会出现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停“齐答”,师生一起“小步子慢慢走”的现象。因此,提问要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教师创设学钉纽扣的情境。学生用学具片代替纽扣进行操作。
师:把16个纽扣平均钉在4件衣服上,你打算怎么钉’结果怎么样? 师;你的想法跟他一样吗?一样的请举手。怎样用算式表示钉的结果?
师:把16个纽扣平均钉在5件衣服上,你打算怎么钉?结果会怎样?请把你钉的结果告诉同桌。
师:你的同桌是怎么说的?能告诉大家吗?你的同桌说对了吗?两人都说对了的请把背挺一挺。
师:两次钉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第二次钉会有多余?这多余的纽扣钉在其中一件衣服上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一件衣服要钉5个纽扣,能钉几件衣服?自己动手试一试。 师:能告诉大家你的结果吗?为什么也有多余?还能再钉一件吗?
师:第二、三两种钉纽扣的情况和第一种有什么不同?你能给这多余的数取一个名字吗?(个别回答,板书:余数)
师:能用算式表示第二、三种情況吗?先自己试一试。
师:你写的跟他的一样吗?(教师手指算式)
师:像这样,平均分还有余的,也要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叫什么?(个别回答,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设计了一个切合学生的情境,然后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引出两个概念。短短的一个教学环节,竟有20个问题,这还不包括“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随意提问。拾阶而上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内在的需求,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虽然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这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应答,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效的。
三、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使问题更具思考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1、2秒就开始点名,这样脱口而出就能回答的问题不具有较强的价值性。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至少让学生思考了2~5秒钟,然后请学生回答。如果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就留给学生更长的时间,以便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调控提问的范围,让提问更体现人文性
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平等待人,把自己视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学生,特別要关注后进生,对这些学生应多关心爱护,主动、耐心与其谈心,帮助化解胆怯心理,消除自卑心理。在一次作业中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有这样一道题:杨树58棵,桃树比
柳树多19棵,苹果树比杨树多22棵,枣树有39棵,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大部分学生都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有一个孩子却一个问题也写不出来。当我问他原因时,他竟然说:“我不想写,反正每次作业都没有全对过,写上也是错的。”我想,这个孩子平时学习差,回答的问题很少正确,课堂上几乎不发言,对学好数学已经失去了信心。如何让他树起学习的信心,学会提出问题呢?我当面给他耐心地辅导,终于使这个孩子理解了此题的意思,并在我的指导下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二天课堂上当我讲解这道题时,这个孩子立即举起了小手,我请他回答问题,并带头鼓掌,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接下來的几天,我都是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先给他讲一遍,课堂上鼓励他积极提问。大胆发言,这个学生信心倍增,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手举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在后来的学习中能很有自信地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艺术还是一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既然我们有幸地步入了,那么我们就要无所拘束,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做出有意义的摸索和尝试,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提问,合理调控课堂提问,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软洽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经贸洽会主持词范文05-05
洽字解释及组词01-17
洽字怎么组词01-17
交洽无嫌12-04
汗流洽衣成语05-15
《全宋词》冯取洽07-04
《全宋词》冯取洽07-08
软实力培训心得体会01-17
汗流洽背成语解释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