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11 12:59:3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匆匆》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3月26日,在道托中心小学听了何老师的《匆匆》一课,感受颇多,体会颇深,现将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1、何老师的课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安排充裕的时间,自己去读,去体会,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读、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产生碰撞,产生灵感。

  2、何老师做到反复诵读,积淀感悟。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

  3、何老师循循善诱地点拨学生诵读文章,运用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点拨引导学生,而且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朗读的指导成效令人赞叹。学生们通过用心灵去诵读课文,自己体会到了时间的匆匆。课堂中没有老师的讲解,有的只是琅琅的读书声。仔细体会,何老师在一个个简单的朗读训练环节中,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文本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 篇2

  《匆匆》是朱自清24岁时的作品。作为诗人和散文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其中,《匆匆》一文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定格在文字中”,抒发的是时间飞逝的感慨和惆怅。“文章用语非常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不但有音乐的节奏美,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作为六年级的教材,这篇课文的选入,编者的目的是非常鲜明的——了解文体特色,品读语言美感,引发人生感悟。

  何捷老师正是洞悉了这一点,基于散文经典的文学地位而作出准确的文本功能界定,“把此文作文定篇来教”。他从作者入手,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色,让学生品读涵咏,还原了本篇课文承担的语文学习的范例作用。

  从课堂上何捷老师精妙的引导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

  如体现文体特色的引导:

  “这篇《匆匆》是朱自清早期写下的一篇散文,拿起笔和老师一起做笔记。什么叫散文?余秋雨说:散文就是作者和读者在人生旅途上的悄声对话,以及共同的思考。”

  “这些能够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的句子也好,词语也好,段落也好,它们零零散散地遍布全文,但是却非常集中的向你传递一个意思,那就是时间匆匆而过。这就是散文的特点:一个词——形散而神聚。”

  又如语文文字特色的点拨:

  “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不经意处看出浓墨重彩。”

  “我们说的是‘过去’‘过去’‘过去’,朱自清又是如何写出时间如流水飞逝的呢?”

  这些话语值得我们反复玩味,从中思考当我们拿到一篇教材时如何入手去解读文本。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 篇3

  听组上孙老师上散文《匆匆》时,感觉孙老师很注重情感的创设,首先用深情的范读将学生带入了那个陌生的年代,使学生似曾相识,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走进文本语言,重视读和读的指导,重视品味内化,把引读、引说、仿写作为学生的活动重点。设计非常精到,很巧妙地从找朱自清的样子和文章末尾的六个问句来引导学生去走进文本,去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晦涩难懂的散文。许多名家都有过不同的处理,本课教学却着力于深文浅教,收到别出心裁的效果。一、找准一个切入点。朱自清的思绪是纷乱的,但又是有层次的。这些思绪都源自于作者目睹春景之后生发的。因此,孙老师巧妙地将“触景生情”作为一个突破口,在回旋复沓中循着朱自清的设问句层层推进,给人一咏三叹,发人深思的感受。二、创造一个情境点。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比比皆是,孙老师大胆地从几句描写朱自清样子的词、句中,让学生展开想象,轻易地突破了难点,使文路、学路、教路有机整合,整堂课就像一首动人的诗,在诗意中,学生的学习自然生动,兴趣自然高涨。三.明晰一个训练点。课文的工具性非常突出——精妙的语言,在教者精巧的预设中,比喻、排比、拟人等不好讲成修辞知识的语句在读中,在想象中,在品位吟咏中让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到技巧,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 篇4

  这篇散文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整堂课的设计像是在时间的流水里遨游,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像是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魅力。真正的教育是不留痕迹的,赵老师的不留痕迹处处体现着巧妙。

  一、背诵小诗,衔接课文

  课前赵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教学生背诵了一首《人生》小诗,这首小诗写了人生的短暂——“早晨是上眼睑,晚上是下眼睑,两眼睛一眨,就是一天;正月是左脚板,腊月是右脚板,两脚一跨,就是一年……”一首看似简单的小诗让学生陷入思索,其实是在为下文做好铺垫。背完,老师问:这首小诗的名字叫什么?叫人生。人生的名字叫什么?学生答不出,老师补充:人生的名字叫遥远。遥远的名字叫等待,等待的名字叫岁月,岁月的名字叫“匆匆”,这样巧妙而又自然地与课文结合在一起,天衣无缝。

  二、了解背景,体会“匆匆”

  揭示课题后老师出示了作者的背景资料,给学生30秒的时间让学生背下来,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30秒的滴答声的迅速,感受到30秒的短暂,从而感受到时间的匆匆。达到教学目的而不刻意。

  三、品析字词,感受“匆匆”

  赵老师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字词、读中理解字词、读中运用字词。在学习课文时运用学过的句式自己把换词训练连成小诗,让学生在学会运用语言的同时体会到文章蕴含的道理,把文中的事物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感受“匆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自然而然。

  四、运用课件,目睹“匆匆”

  赵老师的课件运用的特别巧妙又精致,用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到大海的水的课件激起学生强烈的震撼,再联系课文感悟可谓深刻;老师顺着学生的学习,导学、品情、悟理,由学生的生成生成灵动的课堂。在学习结束前还出示了一个时针旋转的钟面,流水在匆匆淌过,让学生亲眼目睹这时间的匆匆,这人生的匆匆。

  五、教给方法,真读真学

  课堂上赵老师时时处处恰当合理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看到学生在书上过多地做批注时,告诉学生批注是给自己看的,应当简练些。默读中写出品到的情,悟到的理,告诉学生要真读、真想、不装样子等。

  赵老师的课堂是多元的,我的收获是丰富的,以上仅就“不留痕迹”这一点谈了自己的粗浅看法,我觉得老师的巧妙来自于功底的深厚,学识的渊博,更来自于教师的细心,细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多预设,多准备,才能游刃有余。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 篇5

  我观摩了张方老师的《匆匆》,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本次观课学习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反复朗读,感受语言特色。

  老师抓住文章的修辞特点组织学生解读文本、朗读感悟、背诵。如何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张老师采用了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读中来感受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品味语言的魅力。

  二、理清文脉,体会作者情感。

  张老师在教学时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为学生理清作者表情达意的线索,学习经典作品的言语内容与形式之间联系的紧密。并从行文思路中细细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抓关键词句,感悟文章。

  张老师抓住“日子”以及首尾重复的两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感叹岁月无情,时光一去不复返。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不断有深度地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匆匆》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相关文章: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2-13

《匆匆》课件11-23

体育课听课心得体会4篇12-13

听课笔记评语03-24

匆匆课件人教版02-04

人教版匆匆课件02-02

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12篇11-18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11-11

求听课笔记模板07-20

【推荐】读《匆匆》有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