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至13日,调研组,就江苏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在XX市XX市、XX市XX县、XX市XX市三地,调查了陈楼镇院许村、桂五镇高庙村、常乐镇培育村,分别召XX县、镇、村三级座谈会,走访30户老年人家庭,就66个问题做了30份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基本生活以及养、医、为、乐等方面的状况。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省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5年底,xx省60岁以上人口1494.79万,占户籍人口的19.65%,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24.4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15%。2015年底,江苏农村老年人口536.62万。按老龄化程度,XX市、XX县、XX市在xx省县级城市中分别位于中、中、高等水平;按经济发展状况,分别位于中、低、高等水平。
(一)日常生活状况。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都很简朴。在穿着方面,以功能性选择为主,在款式、品牌方面无特别要求,大多数老年人的衣服由子女提供;在饮食方面,以自产粮食蔬菜为主,不注重营养搭配,20.7%的老年人很少吃荤菜;在居住方面,80%的老年人与子女分家单过,大多数居住在老屋、偏屋、小屋,也有老人住在外出打工子女家为子女看门,三个村的空巢率均超过50%;在出行方面,70岁以上老年人主要在住家周围进行活动,很少去城里,因购物、探亲、就医等原因需要出行的,一般由子女代劳或者陪同。
(二)经济收入状况。2015年底,xx省农村人均年收入13598元。院许村、高庙村、培育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3216元、10000元左右、 31500元,老年人年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收入主要来源:
一是政府保障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90元/人/月,全省应保老年人约98%享有;80-89 岁、90-99岁、10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享有30-60元、100元、300元的尊老金或长寿金。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平均标准分别为每年 7441元和6386元,邳州分别为6000元和3400元,盱眙分别为6450元和5650元,海门分别为7700元和6900元。农村符合低保条件的老人全省平均保障标准487元/人/月,70岁以上可增发10%至20%,邳州、盱眙、海门分别为每人每月230元、330元、370元。农村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家庭可获80元/人/月补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10元和500元。
二是耕地流转或种植收入。责任田出租金约 200-300元/亩/年,农业补贴约100元/亩/年,种植收入约1400元/年。
三是子女赡养费。子女给付赡养费数额差异较大,有的子女主动给,有的因赡养纠纷调解后按协议给付。大部分老年人说子女会按需供给,农村开销较小,一般不会向子女要钱。四是个人劳作收入。主要方式有就近务工、养殖、个体经营等,集体经济较发达村落的低龄健康老年人空闲时间会去村企务工,年收入在7000至8000元左右。此外,为避免因突发事故致贫,政府鼓励和补贴老年人自愿参保“安康关爱行动”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目前参保率为23.3%。
(三)健康医疗状况。xx省“六普”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岁,邳州、盱眙、海门分别为76.8岁、75.0岁和79.6岁。整体而言,低龄老人比较健康,高龄老人患病率高,70岁以上老年人通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老年人健康自评中,认为能自理的达90%,半自理的3.3%,不能自理的 6.7%。xx省农村新农合参合率98%,三县参合率平均超过99.9%,徐州地区所有70岁以上老年人新农合参保费由政府买单。县乡两级住院费报销比例 75.31%,报销上限为15万元;门诊报销比例40%至45%,报销上限为200元/人/年。困难家庭可申请不超过3.5万元的医疗救助,重点面向低保、优抚等困难民政对象老年人。xx省自2015年开始探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邳州、盱眙、海门均为试点县。农村老年人可以享受1年1次免费体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85%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建成,92.6%的受访老年人认为就医方便,对村医疗服务表示满意。
(四)养老方式。农村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家庭养老。绝大部分老人依靠家庭养老,有的与子女就近单独居住,有的与子女同住,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基本都选择在自己家里养老。
二是社区居家养老。2015年以来,xx省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目前,苏南、苏中、苏北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71%、63%、5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送进家门和走出家门的服务,但整体而言还在探索起步阶段,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XX市首开先河,建立“爱心驿站”,为乡镇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流动老年人提供棋牌、视频等服务,倍受欢迎。
三是机构养老。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的困难老年人可以就近入住村里的老年“关爱之家” ,也可以选择入住镇上的养老服务机构。部分老人碍于传统思维,顾及面子,入住机构的主观意愿不强。
(五)精神文化生活。当前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化活动不丰富,劳作之余,以看电视、听收音机、打牌、打麻将、听戏、散步、聊天、广场舞等为主要休闲方式。85%以上的村委会建有老年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一般是自发组织。近年来,广场舞等城市文化传入农村,参与者以中老年妇女居多。此外,部分地区信奉基督教的老年人有增多趋势,成为老年人重要精神寄托,甚至认为是缓解疾痛的良药。
(六)社会参与。近年来,xx省积极推进省、市、县、乡(镇)、社区(村)五级老年协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四自”作用。目前,城乡社区(村)老年协会覆盖率达79.3%。协会参与主体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文化人”为主,领导班子多由村委会研究决定,动员老年人参与不够,在普通农村老年人中的知晓度还比较低。农村老年人参与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的比例较高,如培育村财务监督委员会老年人比例超过一半。大多数村委会有老年活动室,供老年人进行阅读、打球、打牌等活动。村委、老协通常会组织农村“精英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空巢帮扶、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有的地方反映,由于行政村合并,距离较远,老年人参与活动不太方便,出于出行安全等考虑,子女不太支持。
(七)情感生活。xx省孝亲敬老文化氛围较浓,大部分受访老年人对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幸福感较强。老年人幸福程度与经济条件、家庭关系、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经济条件好、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幸福指数较高,反之则较低。大多数子女外出打工家庭的空巢老人,希望子女生活更好,自愿在家看房子、看孙子、看田地。与子女有赡养纠纷的老年人幸福感较差,经常感觉心烦、抑郁,赡养纠纷大多发生在多子女家庭。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村两委比较重视农村孝亲敬老氛围营造,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敬老好儿媳”等评选活动,老年人普遍反映社会敬老风气好转。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仍值得关注,自杀现象偶有发生。
(八)权益认知。xx省比较注重基层普法宣传,在农村普遍开展老年法、婚姻法等涉老法律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24孝图、敬老歌谣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孝德和法律维权知识。整体而言,农村社区法律普及程度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访谈发现,仅37.9%的老年人知道老年法,34.5%知道优待政策,说不出具体内容。老年人遇到困难首选找家人解决,其次找村干部调解,大部分老年人对诉讼程序、法律援助不了解。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xx省法院共审理涉老民事案件130421件,主要为离婚、赡养、财产、继承纠纷。调研的三个县法院系统平均每年处理涉老案件20余起,其中赡养纠纷案件占 80%以上,大多是多子女家庭,一般通过调节解决。涉老案件民事纠纷居多,治安、刑事案件较少。大部分老年人会遵纪守法,遵循传统道德和村规民约,调研中未发现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治安、刑事案件。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xx省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较高,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孝亲敬老氛围日益浓厚,维权意识逐步提升,心理健康程度较好,生活幸福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收入水平低。近年来,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实施后,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有较大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其增长幅度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步。基础养老金是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调研中,老年人普遍反映基础养老金标准较低,希望能够有所提高,以减轻劳作负担和对子女的经济依赖。在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局部地区采取“捆绑式”缴费手段,即以所有子女参保为领取条件,从而导致一些老年人无法领取基础养老金。部分老年人是“低保边缘人”,虽然生活困难,但达不到领取低保的条件,当遇到困难需要增加支出时,也不符合救助条件。
(二)医疗负担依然不轻。新农合的实施,缓解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使“小病扛、大病拖”的问题得到改善。但是,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广泛存在,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当前,医疗费用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开销。主要原因有一
是长寿但不健康。高血压、糖尿病等慢行病患病率较高,需经常性门诊看病,并长期用药,很多老年人的养老钱都搭给了医院。
二是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偏低。每年200元的门诊报销上限有可能就诊一次都不够;可报销药物范围较窄,尽管住院报销比例已达75%,但据受访老年人反映,真正报销的费用仅占所有医疗费用的40%左右;住院报销比例随医院级别提高而降低,很多重大疾病、疑难杂症往往需要异地就诊,个人负担沉重。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老年人毕生积蓄大多花在娶媳妇、盖房子上,步入老年期后,其微薄的经济能力难以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
(三)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从需求角度而言,一方面,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快速上升。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对外输出,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人村”、“空心村”也将逐渐增多,留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将日益凸显,必须依托社会服务发展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购买服务能力较弱,难以获取社会服务。通常能靠子女就靠子女,不能靠子女的靠自己。大多数受访老年人认为去机构养老有损颜面。从供给角度而言,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问题在于硬件短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设施简陋,在保障民政服务对象之外,难以满足社会其他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问题在于软件不足,目前已有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许多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人员短缺、专业性不足和运营经费无保证等问题。
(四)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整体而言,近年来农村的文化活动日趋繁荣,但老年人的生活依然比较单调。一方面,面向普通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产品供给不足。农村老年人整体文化层次不高、观念陈旧,农家书屋、广场舞等项目只有农村少数老年人参与,对于普通老人缺乏吸引力。农村老年协会缺经费、缺场地、缺专业人手,作用发挥尚不够。另一方面,老年人参与公共文体活动的意愿不强。在农村,“劳动力”概念基本不是按年龄划分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甚至高龄老人,都是农务家务主力,基本无时间、无精力、无心情参加公共活动,最多是邻里间聊聊天、打打牌,自己散散步。农村传统观念中,休闲娱乐有好吃懒做之嫌,制约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意愿。此外,行政村的整合扩大使得老年人参与活动路途遥远、车辆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安全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老年人走出家门。
(五)农村老龄工作基础薄弱。县级以下普遍存在老龄工作基础薄弱的问题。一是县级老龄工作机构仍然存在设置不规范、性质不统一、缺编制、差经费、少专职人员等问题,在2015年xx省机构改革中,基层老龄办系统工作机构不同程度被削弱,制约了基层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乡村两级专兼职老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xx省乡镇基本没有老龄工作专职办事机构和人员,大多都由民政专干兼任。由于基层人手少、任务重,老龄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乡镇老龄工作尚且如此,村级老龄工作可想而知。
三、主要建议
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加快发展农村老龄事业,对于改善和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要把进一步改善和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放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大的战略布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宏观谋划、加强领导、重点推进。
(一)提升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明令禁止“捆绑式”缴费做法,真正实现基础养老金惠及所有老年人。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要扩大政府养老兜底面,将困难高龄的独居、低保、优抚、低保边缘老年人纳入政府养老保障范围。要加强对生活困难老年人临时性救助。
(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新农合门诊就医报销比例,逐步同城市接轨;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比例,扩大药品报销范围,减轻老年人自费负担;积极研究实施农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困难高龄、独居、留守、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纳入其中;从国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面向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失能等级划分标准,为失能老年人解决长期照护的经济来源问题;逐步开展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三)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要研究制定农村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子女与老年人共同或就近居住,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和情感慰藉;要大力推进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助餐、助医、看望等基本生活服务,组织开展互助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充分发挥政府兜底作用;要积极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改革,发挥机构养老示范和区域辐射作用,在满足五保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前提下,面向农村全体老年人提供服务;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设小型、方便、适用的民办养护服务机构。
(四)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有关部门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老年文化场地建设步伐,逐步实现老年活动场地村村有的目标;要积极组建老年人文化活动团队,发挥文艺骨干的作用,经常性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要举办全国农村老年文化艺术节,推动农村老年文化繁荣。
(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老龄工作基础建设。要理顺老龄工作体制,健全县级老龄工作机构,合力配备人员编制,保障工作经费;乡镇要有专兼职老龄干部;村级要有专门负责老龄工作干部。确保老龄工作在基层有机构管,有人抓。要把农村老年协会打造成基层老龄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加强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四自”作用,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