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共14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4-07-04 10:34: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共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共14篇】

  活着读后感 篇1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这句诗词描述《活着》的主人公富贵再恰当不过了。曾经的大地主,门前车水马龙,不曾想庞大的家族被富贵一人断送。

  周末看完了余华的《活着》,作者以简单普通的语言风格,用听故事的方式让主人公将自身经历娓娓道来。为了活着而活着。主人公富贵用一生的故事书写了无论人在哪个阶段都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各个阶段都要不停的寻找幸福。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富贵的一生,年轻时因仗着家庭情况好,成天游手好闲,寻花问柳。还记得富贵取了媳妇后经常去逛窑子,让窑子里的姑娘大摇大摆的背着自己回家,路过老丈人的店铺而毫不遮掩,羞的老丈人每次见到富贵就躲起来。

  在这些玩腻了以后沾上了赌博的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去赌博都让别人欺骗而不自知,身上带的钱输光了后就欠债,终于,对赌的人在得知富贵输光了家里的房子、一百亩土地后没有资本跟他对赌,便要求兑现。愿赌服输,在父亲得知富贵输掉家产后身体一蹶不振,很快就去世了。

  书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现在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发乌,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医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头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想要上去帮一把有庆,却被什么阻挡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心发憷。

  画面一转,是老人福贵和他的老牛福贵。我看到两个福贵一样黝黑的脊背在余晖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以老人的叙述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听者,坐在下午的山头上,听老人默默细数。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能这么详细地讲述自己的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福贵这大半辈子都用在回忆过去了,一个人守着7个人的人生,不断在脑海中放映,无论巨细。就像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人福贵"责骂"老牛福贵道:"今天有庆,家珍耕了2亩田,苦根还小,也耕了1亩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纪大了,也就不说出来羞你了。"我不解,明明这里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儿来的那么多名字?福贵得意地解释说,:"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会偷懒的。"呵,多么有趣而忧伤的画面,其实福贵和他的牛一样,他们都假想着自己的亲人还在,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会儿是少年时飞扬跋扈的少爷福贵,一会儿是得了软骨症不能干活而哭泣的家珍,一会儿又是饿的撑死的苦根。我仿佛是想要哭出来的,但却又觉得连福贵自己都从未哭泣过,我又在这里流着谁的眼泪呢?

  原来,《活着》便是的幸运,亦是的勇气。

  活着读后感 篇2

  人终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题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余华的《活着》,书中讲述了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之,接着他不幸被国民党捉去当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免于世,但母亲也因病去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的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继而女婿二喜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了,最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和一头牛的故事。这个故事跨越了中国从国民党到毛泽东的时期,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读完这个平凡的故事后,我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

  余华在序中这么写:“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于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我喜欢与年迈的老者交谈,因为与他们交谈总能使我对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们,不是痛苦地与这个世界说再见,惶恐着死亡的到来,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练中留下哀愁的容颜,抱怨着不公的昨天。我看到的是,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木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美。恬静的年华里,他们不再问花于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

  《活着》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棒,“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活只有一条,失去了就真的没有了,这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也买不了的。人生无常,聚散离合。在每个离别的路口,我们只能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背影,重重叠叠的留恋不舍载满了无尽的牵挂祝福。在生命与灵魂融汇的瞬间,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这瞬间所迸发出的光华值得我们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

  老者的心灵都如同流水经过的鹅卵石,晶莹透亮。年少的我们又怎能吸收全部的光芒?只因为,芸芸众生,不免沾点人间烟火,不经历时事沧桑的磨练又怎能得到真正的修炼,让淡然演绎一生呢?但是,这份淡然的人生态度却多多少少给予了我一份前行的从容。就像一位哲人说过,其实生活到头来不过是虚惊一场。暮然发觉,原来那么多随风而逝的过往都变成了岁月的逝水沉香,成长的苦痛,似乎如风中的记忆,轻描淡写。我开始学着反青春呓语背后的宁静,轻轻敲打着岁月的皱痕,只希望人生的光景中,我仍然可以选择做回那个积极乐观的自己,让心如镜,悠然前行。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旖旎多姿的单程旅行,其魅力正在于它的单程,在于它的有去无回。既如此,我们就当心神清明,盛装华服地踏上这程生命的幸福之旅,享受生命的奢华。在似水年华中谱就生命的华美乐章。

  生活的路还很长很长,生命还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这幸运。

  活着读后感 篇3

  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我认为我们年轻人也都该去认真读一读这部作品,让它来教会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轻人生命的厚重与沉痛,让它来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价值,去担当生命的责任。

  活着读后感 篇4

  "活着"这一词在中国人的眼里总是沉重的。我翻开《活着》的扉页,甘愿让心灵经受一次痛苦的洗礼。

  富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我把这些名字写在纸上,止不住地幻想假如我是富贵,假如我是家珍,假如我是凤霞,假如我生在长在那样一个时代,我要怎样活着,我要怎样才能活着,我不敢想......

  年轻的富贵叛逆、放纵、浪荡,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他挥金如土,顶撞父亲后扬长而去,他穷奢极欲,在赌场对着怀孕几个月的家珍大打出手,他所做的一切都令我心寒齿冷,我替徐老爷感到寒心,替家珍打抱不平,心想这样的男人就不配被爱,怕是只有孤独才会屈尊与其作伴。

  中国人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孽作的越是心安理得,报应来的越干脆利落。与其说是报应,不如说是惩罚,有什么惩罚比看着自己的亲人相继离世还要残忍的呢?

  富贵的一生这才刚刚开始。

  黑发人送白发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富贵尝尽了这世间百态,他每经历一次亲人的离世,我便感受一次万剑攒心。

  唯有亲人离世,最让人无能为力。

  记忆又将我拉扯到那个黎明还未出现的夜半,我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我梦见妈妈出车祸了,没有抢救过来。在梦里妈妈变成幽灵来到我身边,跟我讲她是如何出的车祸,我听了后心里满是呜悒。不过我转念一想妈妈可以以这种身份一直待在我身边也挺好的,可是没有多久妈妈就跟我讲她要投胎。然后走了,真的走了。我猛地惊醒发现妈妈真的去世了,变成幽灵回到我身边只是在做梦。我慌极了!我没有妈妈了,我真的没有妈妈了!那种觉得世界都不再有光亮的感觉现在还令我胆寒。我使劲摇自己,希望自己还在做梦。我又是幸运的,我睁开了眼睛,伴随着不均匀的呼吸。一时间我竟我分不清梦境与现实,我努力寻找着我和妈妈近期的记忆,梦里的记忆和现实的记忆开始变得水乳交融。

  我看见对面的舍友正在甜蜜地酣睡,我在宿舍,前两天还告诉妈妈我就要回家了。我还有妈妈,妈妈还平平安安的。我可以感受到我心脏失而复得的喜悦,它搞得我无法再入眠,我一直在想这个梦。原来我面对亲人的.离世经不起任何打击,我还没有经历过就已经知道了。

  我无法体会到富贵失去这么多亲人时的痛苦,其实更多的是我不敢体会,连假想一下对我来说都是勉强的。这种感觉如同将我连根拔起,让我不再向阳。也许我会变成枯槁了的梧桐,变成消歇了的醴泉,变成罡风中的一粒尘埃,消溶入一片苍茫,找不到归宿。

  即便知道我终究会经历这些,我仍然不愿意面对,好怕这样失去你,我的亲人。

  这个可怜可恨又可敬的富贵啊,他有我身上不曾有过的坚强。但愿在现实给我这沉重一击时,我能够像富贵那样平静地看着转瞬即逝的黄昏和袒露着结实胸膛的广阔土地,然后继续好好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5

  一、“活着”的深意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丧失女的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犹记得两年前看《活着》时的'感受——心痛。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

  为了救县长的女人,有庆可以说是被害死了。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尽管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却始终感到沉重。因为当时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庆送掉了年轻的生命。我一直无法释怀,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瘦小的男孩举着鞋,朝我跑来。他分明是笑着,我却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简单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家珍所认定的幸福。两年前看完《活着》,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了,可是家珍的这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经历过分离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团聚的真实可贵吧。

  我总是因为无法得到上天的特别眷顾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从儿时眼馋玩伴手中的洋娃娃,到现在羡慕女友的美丽出众,我一直扮演那个自卑的角色。母亲说我总是把目光停留在未知的远方,而忽略了身边唾手可得的小幸福。我不信,我不正是因为找不到所谓的幸福,才那么努力地追求吗?

  直到看到家珍的话,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经执着着的梦想也开始变得模糊。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我开始回忆过去的点滴:每天早晨母亲比闹钟还准时的morningcall,在自修课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围在桌前吃饭,热气给父亲的眼镜片蒙上一层白雾……我发现自己拥有的太多,也正因为自己拥有,才觉得它们似乎是可有可无的。

  前些天,一个好友打电话来说她父亲车祸被送进了医院,好在并不是很严重,只要留院观察几天。我一边安慰她,一边想,此刻父亲可能也正开着车穿梭在这拥挤城市的某个角落吧,不禁有些担心。突然发觉,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晚上可以吃到父亲的拿手好菜,听到母亲越来越亲切的唠叨……

  几天后,好友一脸喜悦地告诉我,她父亲出院了。看着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更坚定了:

  原来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活着读后感 篇6

  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与痛苦总相伴我们一生。当你明白这,就没有必要再自怨自艾 。

  但是你可曾想过——自己的儿子被活活抽死,自己的女儿大出血而绝望的死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夹死,父亲在上厕所的途中死去,母亲因为没有得到药治而病死,妻子因为生活的重担而病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人世间……没错,这就是《活着》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余华先生用他那近乎冷酷的文笔,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充满压抑的生活环境中。

  我追随着那个苍老的人的背影,走在了那条充满了苦难的石头路上,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

  余华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来不会让生命的苦难一下子来临,他都是先给读者以光明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时,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当首先读到有庆的死时,我真的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读下去——有庆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即使非常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他仍然没有对困境大喊大叫,而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有庆聪明善良,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把羊喂好,然而面对现实,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家的羊死掉,也许有庆只能算是中国无数穷苦人家的一个典型,一出生的命运似乎已得到了定格。

  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但没想到却被黑心的医生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那里!那时的福贵跑到医院,却发现早晨还活蹦乱跳的儿子却变成了一具已经动不了的尸体,早晨还是热的,晚上却变成了冷的……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余华塑造的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苦难和挫折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逆来顺受:你给我什么,我便承担什么……他们像是一个巨大的怀抱,默默地承受生活给予他们的所有苦难。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说的这一句话,我到现在都未能够解开其中的谜语。其实,说实话,当我读完《活着》这一本书之后 我便不再想要翻开它读第二遍——《活着》带给读者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命的痛,读了都会让人潸然泪下。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也许真的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评点成败;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荣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参悟生死……

  “所以,可得好好活着,可得好好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7

  富贵本是富家子弟,也就是当时的地主阶级,但是他有富家子弟的通病,就是吃喝嫖赌,样样没有落下,恶习沾染的十分严重。即使是结婚成家了,丝毫没有收心,依然我行我素,恶习不改。他最不该的就是沾染赌博恶习,小赌大赌全都有。在赌博过程中,没有脑子,上了人家的当,结果将家产全部输光,变得一贫如洗,这是他没落的开始,也是这本书悲剧的开始。

  他从原来的腰缠万贯,到现在的一无所有,仅仅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他的老爹被他气病,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威风。几天后,含恨离去了。一无所有的他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经过几天的颓废之后,开始清楚地认识到要自力更生,养活这个家。赢得他的家产的人叫龙二。他去求龙二,租他五亩田地,龙二答应了。于是他便开始了养家的`艰辛路程。

  他的老母亲生病了,家珍(他老婆)让他去城里找郎中给妈妈看病,他这一去,就好几年没有回来。他是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三年时间都在军队里,杳无音信。当时正在处于内战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冲突,也是死了很多人,但是富贵福大命大,最终活了下来。他打仗的地方在北方,他就一路逃回了南方,最终回到了家里,见到了亲人。他的老母亲已经去世了,在这期间家珍为他生下了儿子,已经会说话了。凤霞(他的女儿)因为小时候发高烧,导致又聋又哑,但是好歹保住了性命。

  到了土地革命时期,龙二因为是地主,被杀死,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他们的好日子并没有到来,后来的dayuejin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们大炼钢铁,吃大锅饭,严重制约了人们的发展。家里也是穷得叮当响,甚至都不能吃饱饭。后来大锅饭都没有了,人们又回到了小家庭时代。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庄稼都歉收,人们甚至都不能填饱自己的肚子。见到野菜都是好东西,当时的人们真的是饿疯了。

  在这期间,家珍生病了,得了很奇怪的病,就是全身没有力气,然后诊断出来是软骨病,没有办法干重活,于是家里边的压力更大了,更加困难。

  到了后来,富贵的儿子因为为了就县长的妻子,在献血过程中抽取了过多鲜血,于是就去世了。

  人们都岌岌可危,各种反动的人,县长春生也因为是被说成走资派,于是自杀了。

  再到后边,凤霞娶亲了,嫁给了二喜。是一个搬运工,很能赚钱。富贵和家珍也是了去了一块心病。二喜很疼凤霞,对她很好。过了一年,凤霞怀孕了,他们一家人都很高兴。本来以为日子能好好过了,但是凤霞在生苦根(凤霞的儿子)的时候,因为大出血,去世了。二喜消沉了很长时间,但是还是艰难地养着苦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苦根。有一天,二喜在搬运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事故,二喜被水泥板夹死了。苦根从此没有爹了,真是苦命的孩子!

  于是苦根就和他的爷爷也就是富贵回到了乡下,继续生活。

  有一天,苦根生病了,爷爷很心疼他,就让他休息。临下地前还给他煮了一锅豆子放在他旁边,等到富贵回了家,苦根的身体都硬了,这苦命的孩子,没有吃过啥好东西,竟然是因为吃豆子太多给撑死了;

  富贵又回归了一个人的生活,和他的老黄牛做伴,他就是黄牛,黄牛就是他。

  活着读后感 篇8

  《活着》整本书里,通篇充斥着我习以为常的味道,从一开始老百姓田里的风光,到最后老人与牛暮归时的画面,我都觉得特别真实,也特别普通。故事的情节也都完全不出乎我的意料,福贵沉迷赌博,家道中落,父亲死去,一贫如洗时,自己被抓去当运炮兵,历经生死波折,遇见解放军被放回老家,发现女儿因为发烧成为了聋哑人,母亲病故。

  后来,在动荡的时局中艰难维生,儿子因为给别人输血死掉了,女儿嫁给了憨厚老实的女婿,生儿子的时候难产大出血死掉了,妻子因为过度劳累和悲伤也死掉了,女婿在出工时遇见意外,死掉了,留下一个外孙,营养不良,犯低血糖,一个人在家吃豆子噎死了。

  最后老人养了一头牛,就指望着这头牛耕田种地,还给牛取上了自己的名字,时常对着它叫唤自己亲人的名字,仿佛它不孤单,自己就不孤单,仿佛它以为身边那些人都在,他的亲人们就还都在。

  我这个人算是敏感到一定程度的,很多时候会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心疼,就比如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见到一个面容姣好的女生,一直站在我旁边抿着嘴唇不说话,别人路过也很有礼貌的避让,后来她到站下车,我从车窗上看她走路,有点跛,我就很难过。有时候看一部电影,看到别人有释怀不了的过去,看到别人的人生中挥之不去的绝望,看到那些明明很善良,很美好的人们一个个结局惨淡,也会难受很久。

  看《活着》的时候吧,可能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吧,很多情节其实都特别真实,那些波折和坎坷,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很多小片段就感觉和夏天时,我和奶奶对坐着在村里的大厅里摘花生时她讲的以前的老故事一样。

  看到结尾时,一起来韶关参加培训的同事都基本回去了,晚上就我一个,夜一深,就感觉自己特别脆弱。看到家珍临死前对福贵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我在床上抱着被子哗哗哭了十几分钟。

  很多时候,我经常和舍友说:“我觉得我啊,以后可能就是孤独终老了。”现在我想,人生始终逃不过一个结局的,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去爱了。如果真要把人生当成一个故事来看,任谁都有数不清的遗憾和后悔,甚至苦难和绝望。但这一切,都是我们生命张力之下要用勇气和韧性去克服的。

  《活着》对我来说,绝不仅仅是一部通过诉说苦难和心酸来使读者感恩人生的作品。我也不必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明白人生的艰难,恰恰相反,正因为《活着》,我看到了更多原本沉淀在周身的`美好和难得。

  何为活着?那些琐碎的,浩荡的,沉重的,柔软的,匆忙的,懒散的,绝望的和欣喜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在你用力去生长时,连同着血肉根须一同倾注下去的,一旦开始,就注定了要结束但还没结束,要用我们一辈子去用力奔赴这结束的,就是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9

  初读《活着》对于余华朴实无华的语言并不是很感兴趣,可看着看着却被那富贵那跌宕曲折的人生所吸引。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地主家的少爷富贵的悲惨人生。富贵嗜赌成性,败尽家产。父亲被他活活的气死,而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自己则被抓去参军。即使到后来一家团聚,可生活的压迫促使母亲去世,儿子友庆因输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因产后流血过多而死,妻子家珍因病离世,女婿因工作意外死去,而外孙苦根也因吃豆豆噎死,唯一剩下的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读完《活着》不禁令我深思。“人为什么要活着?”余华给出了答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在我看来,活着就是活着,可也要活得有意义。不论你是穷人、富人,是幸福的或是不幸福的,只有活着,才有机会去改变命运,才能感受世界的美好。活着,就要用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展示生命的意义。

  坚持富贵在参军时经历了九死一生,可他为了活着,旅途艰苦还是坚持回到家乡。面对亲人的相继离去,他也没有轻易地放弃生命,而是坚强的活着。因为他看透了生死,他懂得生命的可贵,不论怎样生命不止,生活仍然要继续。生活有痛苦,有幸福。痛苦的你需要有坚持的信念,坚持也恶运斗争,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而幸福的你则要有坚持的精神,不断进步,坚持不懈的追求完美,才能迎来更美好的生活。一切的一切,只因活着才变的更美好。

  奉献富贵的儿子友庆,是个乖巧,善良的孩子。学校带着同学们去医院给县长的妻子输血,友庆也高高兴兴的去了,等待输血是因怕不能输血而着急。他的善良救活了县长的妻子,可他却与世长辞。他用自己的`生命救活了一对妻儿,他的无私值得我们的赞颂和学习。友庆虽然死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永远的活着。

  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假,一直到最后,富贵只有一头老牛陪着,也许正是有了老牛的陪伴,富贵才有活着的勇气。在生活中,天空有鸟儿相伴,花儿有绿叶相依,大海有鱼儿相随。而我们有亲人朋友的陪伴,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才不会显得那么的孤独;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才更精彩;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

  因为活着,我们有了选择美好的权利。也许生活会曲折坎坷,可我们要有坚持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平坦道路。在生活中无私奉献和自私自利并不是本性,我们需要做出选择,自私的你会被世人指责,我想没人愿意如此活着。我们应该懂得奉献,无私的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我们的生命中少不了的是陪伴,生活因拥有他人的陪伴而美好,而我们也要学会陪伴他人,给予他人安慰,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没有遗憾。也许我们的生活中不只这些,但我们所做的事都是为了活得有意义。

  活着是为了活着,可要活得有意义。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能活得有意义。

  活着读后感 篇10

  “若没有勇气面对死亡,那就心静如水的活着”。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觉。

  看《活着》之前,一直在想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故事,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活着还是要为自己或是别人活下去。都不是啊!没想到;活着>竟是一本充斥着死亡与悲哀的悲剧小说,而小说的主人公富贵是这一切的见证者。从他的父亲母亲到他得朋友龙二、老全;从他的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甚至是还有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一个也没少。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和一头叫富贵的老牛,孤独的,好好的活着。主人公福贵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然而他对自己的放纵使他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父亲也被活活气死,面对如此的打击,他的生活仿佛失去了意义。但生活的责任让他不得不继续“活着”,背着败家的恶名,扛着生活的重担,忍着亲人逝去的悲痛,怀着对过去的忏悔,顶着动乱的时局,他白手起家,正如成语“千钧一发”般,凭借着他坚强的意志,以“一根头发”顶住了千钧之力而顽强地始终不断。至今福贵那黝黑的身影仍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透过他瘦弱的身躯,我却看到了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在逆境和苦难排山倒海般向他扑来时,福贵的毅力和勇气让他忍受了这一切,并顽强地克服了它们。那股精神已势不可挡地透出他的身体,流出书本,冲入了我的心中。也许与富贵的遭遇相比,我们平时在抱怨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当我们在面对任何一切不管多大的困难时,想想富贵吧!即使他遭遇了失去父亲的处境,即使他背上了不孝的骂名,可他依旧是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因为,他的.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他自己而活。马克思说“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也许在你遭遇不幸的时候,“忍耐”是最好的良药。但是忍耐并不单单只是消极的承受,忍耐是要将消极的承受转化为坚强的动力。难道不是吗?

  记得“小巨人”姚明在登陆nba的第一年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困难,他用意志苦苦地忍着,默默地把压力化为动力,终于在“沉默中爆发”,震撼了全世界。“活着”这两个字,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好吧!我承认,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的确没有富贵如此坚韧的毅力,我也没有去默默忍受的勇气。而是抱怨,就只是抱怨,也只有抱怨,似乎我的生活中,抱怨占了极大的一部分。也许富贵在晚年的时候除了一头牛就没有亲人陪在他得身边,但是他还有过往的回忆,那些回忆,那些承载痛苦和坚强的回忆是我所没有的。故事的末尾我毫不惊奇于富贵对于死亡的坦然!他说:“我也想通了,轮到我死得时候,就安安心心的死,会有人来埋我的,他们会把我和家珍埋在一起的……”

  《活着》就是那样一本薄薄的书,但却如“活着”两个字一样充实而铿锵有力,鼓舞着我们去寻味生活,感悟生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永远“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11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是欢欣的背面,是情意绵绵的流淌,夫妻两人劫后余生相逢是让人感动的人生场景。福贵在死亡中的挣扎是有价值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运似乎并不赞赏他的坚强和勇敢,无情的夺取了有庆年轻的生命,福贵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看着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儿子,福贵的坚强被失子之痛冲磨的所剩无几了,他也许自责自己给儿子起的“有庆”这样带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贵还在活着,因为还有家人。随后女儿、妻子、女婿、小外孙相继离去,留下了他孤独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但这些并未将他打倒,因为他还有老牛,在凄清的岁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托在牛身上。人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人可倾诉、可理解的情况下,他往往将感情转移到他物,人是情感动物,再怎么受打击,也磨灭不了他真实的性情。福贵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我想,他已经超脱了那样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带半点掩饰痛苦的虚假。

  经历的越多,彻悟的就越深。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实是另一种的生,那么人就活的真实、宁静、淡然,就像福贵在静静的午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一生。其实,福贵一生的悲摧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一个不成熟时代的,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有着太多的躁动与不安,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潮流中显得摇摇摆摆,难以把握。那是一个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时代,而人总是被动的接受那个时代,人权也许遭到了上天都难以容忍的程度,福贵就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儿。个人虽然超越了生死。但却难以超越时代,而福贵却在那个悲摧的时代里好好地活着,带着份别人看不懂的释然。

  活着读后感 篇12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题记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里作者余华在前言里写的一句话,我揣摩了很久,它就像是一个词语,被我安放到不同的句子中,直到合我心意为止。我用我短浅的目光仰望这一部伟大的书,又或者说,“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了。

  《活着》这本书讲述了“我”去乡间玩耍时遇到一位叫福贵的老人和他的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然后又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福贵老人的一生。这位叫福贵的老人的一生并不像他的名字一样一辈子荣华富贵,富贵老人小时候家中很有钱,后来因为他赌钱输光了家产,他的父亲活活气死了,曾经气派的大少爷跟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家珍还有他的儿子有庆,女儿凤霞过着艰苦的生活,一切都像一场很美丽的梦,但醒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残破的茅草屋。后来福贵的母亲病死了,有庆被人活活抽干了血,哑巴女儿凤霞生下苦根大出血也死了,他的妻子家珍得软骨病走了,他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死了,他原以为自己这辈子会和孙子苦根过下去,天意弄人,苦根吃豆子撑死了。福贵老人送走了他所有的亲人,他的一生的遭遇是如此离奇又令人心酸。

  文章最后写道:老人对老牛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老人的亲人都已经走了,老人仿佛感觉他们还没有走,一直陪着自己,老人既是在对老牛说,也是在告诉自己。老人的这番豁达令我肃然起敬,这样的命运下成长的一个人能拥有如此乐观又平淡的心去看待人生,去看待命运。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老人在残阳下牵着老牛在乡间的田野里,一人、一牛,相依为命。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感动了,第二遍看的时候眼泪就狂泻不止了。我的眼泪不是同情老人的一生,这是悲观者看待事物的角度,我更多的是在这沧桑的老人身上领悟到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一颗淡定的心。“沧桑”两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人们往往喜欢把它用在岁数大的人身上。的确,老人身上的东西,心里的东西,都是时间一点点沉淀下来的,生命老人对的残酷,命运对老人的不公,总保持一颗乐观的心。

  “伟大”的老人,“伟大”的书,“伟大”两个字用在他们面前,也太渺小了。

  我想作者告诉大家的是,勇敢地活着吧,乐观的活着吧,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比活着,还要更美好的吗?

  那些活着的人受到一点挫折就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不要在乎别人的感受,你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做自己,为自己精彩地活下去吧!凤霞不会说话,常遭别人的取笑,但她还是一样的善良,最后嫁给了疼爱她的二喜,为什么一不顺心就不想活了呢?活着多美好啊!不要活得太累,一个爱写作的人得了作文奖,对他来说是满足,一个饥饿潦倒的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一块发霉的面包充饥是一种满足,遇的到不顺心的事,那就用乐观的角度去想想,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还是美好的。

  每个人生命的标签有千千万万个,总有一个词叫美好,总有一种态度叫乐观。为自己而活,坚持自己心中的方向,保持乐观的心态,以这样的姿态存在的生命,是最美好的。

  活着读后感 篇13

  人为什么而活着?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余华在书中的自序。

  《活着》这本书太过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鲜活,最终变得死寂的生命,深深地映在我的心上。作者用平静的近乎残酷的笔触诠释了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书中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的语言和词汇,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全书令人感到深沉,令人对生命产生深深的感悟。从初始的淡然到后面的凝重,翻动书籍的.手指越发迟疑,期待着一个转折,让主人公富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样的残酷和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走到最后。

  富贵,又富有贵,多好的名字啊。是他父母对他的期望,但他穷困潦倒,厄运相随。他赌博成瘾,地和房契都抵给了龙二,一无所有,但是富贵的妻子却不计前嫌,他们有两个子女,一个叫凤霞,一个叫有庆,凤霞只做了4年的小姐,因为发烧,成了聋哑人,因为想让有庆上学,她被送走,却没有一句怨言。欢喜的是,她嫁人生育了一个儿子,名叫苦根。不幸的是,她突然大出血死在了医院……苦根的爸爸活活被钢筋板夹得血肉模糊,苦根也因为一次发烧吃多了包子,撑死了。

  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庆死的那一章。有庆天真可爱,从小就懂得干农活,帮父母分忧。也就是有庆的善良,他抢着要给市长夫人献血,但护士的漠然态度,为了讨好高层,几乎抽干了有庆所有的血。看到这一段,我的眼泪不禁掉了下来,是对有庆的心疼,也是对护士的行为感到愤怒。就是护士的漠然,八九岁的有庆就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富贵为了不让家珍伤心,偷偷地将有庆埋了。但家珍终究还是知道了,但她却没有拆穿富贵。终于有一天,太想念孩子了,便对富贵说:“带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吧。”这几件事无疑是给了他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残忍世界。他亲手埋葬了六位至亲的家人,我不能想象富贵的承受能力有多么了不起。

  在我看来,余华是冷漠无情的,他何以让那么善良的妻子,那么聪明伶俐的儿子女儿乃至更多的人相继离富贵远去。余华用他的笔杆直戳人性的弱点。富贵为什么不去自杀?我们有时候会想,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悲剧,看着自己身边的人相继地离自己而去。他不应该绝望吗?他不应该对生活失去自信了吗?他不应该很孤独吗?我想,富贵是绝望、孤独和寂寞的,但是,余华偏偏让富贵活着,这活着就是一种折磨。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唯一能描述富贵的形容。

  读了《活着》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什么叫做苦难、坚强,什么叫做平凡而不平凡。有一句话说:我连活着都不怕,我还怕死吗?活着才是最美好的希望。

  活着读后感 篇14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暑假一次在书城转悠选书,一位刚参加完高考在店内打工的高中生向我推荐了余华的作品《活着》、《第七天》,便买来拜读。读完特别感受到作家余华善于对死亡,残酷,阴暗进行冷静、细致的描写,“用文字制造疼痛”。看他的文字,也许多年以后你已经忘了他的情节,可是他的文字带来的那种直撮心底的疼痛感是无论多久依然清晰地的!

  余华说:“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读完此书,心情是沉重的。这本薄薄的题为“活着”的小说,一路走来,却充满着死亡,悲伤,苦难。主人公福贵不曾得福,未有富贵。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离去,只剩下他,和一只同样风烛残年,同样叫做福贵的老牛,在夕阳下相伴而去的背影。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千钧的重压,它没有断。合上书,回想福贵的一生,不禁慨叹:人仅仅是与万物一样的物质存在,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也许,《活着》不是当今最杰出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薄薄的小册子一旦翻阅起来却尤感滞重。总有那么一些细节,不经意间就会打动你!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旁人眼中福贵的苦难一生,而对于自己感受一生的福贵,也许更多感受到的是归于平静的幸福。我喜欢微笑着读福贵与老牛的对话:“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其实这不过是老人编出来的。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牛,老牛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命运,让灾难与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让他的至亲至爱,一个个记忆中鲜活的生命,相继在他毫无防备中离开,徒留悲凉黄昏中,坟冢前,一双颤抖着的双手,和一双空洞的眼眸。命运,也赋予了他一种沉重的`责任,让他在失去至亲的巨大悲痛中,放弃了随之而去的解脱,而选择了留在这个悲伤的世界,去照顾健在的亲人,去尽自己活着的责任。

  命运,也恩赐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来一个贤惠能干的好妻子,无怨无悔,倾尽一世温柔,陪他终老一生,以至于,他可以在她最后的日子里,背着她,在落日余晖的田野中,静静地走着,怀旧地诉说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在苦难中忍耐,在忍耐中坚强,在坚强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难。朝朝暮暮,不断轮回。我想,这便是活着吧。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09-30

活着07-14

活着07-16

活着及被活着感悟人生文章09-19

活着07-16

活着09-30

活着、死去?09-07

这样活着07-15

活着的作文03-16

活着的经典名句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