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日三秋》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25: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日三秋》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日三秋》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日三秋》读后感

  当我梦到小福时,突然醒了,辗转难眠,又读了一遍刘震云的《一日三秋》。

  这本书讲刘震云家乡延津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六叔在延津县豫剧团拉弦子,爱讲笑话,也画布景。剧团解散后,六叔拾起画布景的手艺,在家作画。六叔为每幅画构思一个故事,除了邻居小刘和六叔自己,其他人只当他是个疯子。后来,六叔死了,作者把六叔画中的故事写成了小说。

  从豫剧团的三个“台柱子”讲起,他们的压轴戏是《白蛇传》,豫剧团解散后,“白蛇”樱桃、“许仙”李延生、“法海”陈长杰三个人以及樱桃的儿子明亮各自有着不同命运以及情感纠葛。戏里戏外,粉墨人生,小说写出了市井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文笔幽默荒诞,直逼人的心灵。

  其中“花二娘”的传说贯穿整本书,“花二娘”的笑话是文章主线。什么叫笑话?刘震云说,笑话本身就是严肃再往前走一步。如果笑话只是笑话,那笑话的含量一定是不高的,就像喜剧的底色一定是悲剧,悲剧的底色一定是喜剧。

  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时,想起曾经的邻居小福。现实中,小福的命运如同樱桃的儿子明亮的命运,多舛、复杂,有着丰富的底色。

  当时在县电影队上班的小福是我儿时的邻居,父母去世早,他的工作就是携带电影放映设备到各个村演电影。以前,看电影是很多人唯一的娱乐项目,电影队是好工作。后来,随着交通便利加上娱乐项目多样化,电影队没有了生存空间。电影队解散后,每个队员得到了几千块钱的遣散费,小福主动放弃,把两台坏掉的电影放映机扛回家,这成了街坊的一个笑话。

  小福下岗后不久,四处打零工,他媳妇是县艺品厂的,一年后俩人离婚。小福又开始修理自行车,偶尔捡废品,生活艰难,病了都没钱买药,但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小福自己组装好一个放映机,找了些能放的旧电影胶片,在家中放电影。院里一个姑娘眼睛看不见,小福放电影时,她总是在一旁听。

  后来我们搬家,此后二十几年没见到小福。

  一年前,我从抖音短视频上看到了小福,他做废品回收,买卖很大,开的车不错,在高档小区也有楼房。视频是他的儿子发的,粉丝无数,还上了央视。小福现在的妻子是个盲人,爱“听”电影。

  人生处处都是故事,笑话也好,悲剧也好,都是人生的色彩。不论是小说还是小福的故事,让我相信,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对天地敬畏,对苍生悲悯,努力奋斗才能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