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课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呼吸课读后感

时间:2021-04-03 14:24: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吸课读后感

  导语:《呼吸课》是一部极其令人感动、让人惊异的小说。作者安·泰勒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婚姻:期望,失望,孩子们如何在家庭中掀起风暴,丈夫和妻子如何再次坠入爱河。

呼吸课读后感

  呼吸课读后感

  网上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有1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想法。”

  婚前,你看他哪儿都好;婚后,他的缺点和恶习就像跳蚤一样,一个个蹦出来,而你对他的柔情与耐性也像青春一般,一丝丝减少。于是你恨恨地问自己:究竟是当初没带眼识人,上了他的当,还是这男人变化太快?

  小说《呼吸课》写的就是婚姻的跳蚤,婚姻内部深深的无奈。

  玛吉和艾勒这对夫妇要动身去参加一位老友的葬礼。从准备出发开始,两人之间的争吵和冲突不断爆发并逐渐升级。艾勒在每件事情上与玛吉唱反调,玛吉甚至跳车出走了一段时间。几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引发了玛吉的回忆,她想起了自己遇到艾勒前的生活,自己和艾勒的相爱,想起了他们结婚,生子,一起将孩子抚养长大再送走的种种。28年里,他们重复着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地被翻出来,没有一件真的被忘记。但同时玛吉也回忆起28年里,他们也重复着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默契到只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心照不宣地传达支持和安慰。《呼吸课》以温暖中带着点小伤感的笔调描绘了人到中年家庭的危机、婚姻的缺憾、爱情的无奈。作者写出了普通人婚姻的真谛:无奈与忍耐,粗糙中温情洋溢。

  也许婚姻就是这样:经历过种种生活的无奈,偶尔也会迸发出希望的闪电,但最终,还是会归于忍耐。在玛吉的回忆中,艾勒一直是少言寡语,甚至是冷漠的,他不留情面,总是指出自己认为错误的地方;而从艾勒的角度出发,却认为玛吉总想控制一切,想改变别人,让人觉得不舒服。他们夫妻双方有感情,也没有出现第三者,但是总在其他方面出现问题。他们的生活单调古板,琐事缠身时就会对彼此说出不留情面的刻薄话。生活有时让人压抑得忍无可忍,但又必须拿着耐心来挨着。这就是繁琐生活的真实体现。

  书中每个角色都是向善的,最后的婚姻结局也并非离散或圆满。这和平常在小说中读到的婚姻中那种无奈的人性纠缠又有所不同。作者在书中塑造了生活的矛盾和沉重,然后又把这些矛盾化解,给了书中的人物一条出路。

  过来人会告诉你:相敬如宾才是婚姻中最大的谎言。有吵有闹,有烦有躁,这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就像呼吸。呼气,失去;吸气,得到。无论是细碎的家庭生活,还是几乎被遗忘的激情和爱,都在呼吸之间。

  而作者可能是想告诉大家,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不仅是爱情的,也有琐碎的部分。包容和担待是相互的,不是单方无止境的担待包容,也不是纵容。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包括耐心。当一个人的忍耐达到极限,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的结果往往是无法挽回的决绝。在小说中,玛吉的儿子杰西和儿媳菲奥娜的失败婚姻就在于两人都不懂得适可而止。两人在离婚后,玛吉一直想使他们二人复合,因此在这次旅途中,玛吉也抱定了另外一个目的:把菲奥娜和孙女勒罗伊带回家。然而不论她费了多少苦心,最终还是失败了,而导火索,竟然又是艾勒说出了不合时宜的话。可见,在婚姻这场经营中,男人女人都该学着收敛自己,偶尔可以无理取闹一次,但一定要看场合,要懂得适可而止。

  故事的结果,无论是谁都以为看到了希望,但实际上仅仅只是希望闪现而已。其实不是玛吉和艾勒甘心过这种庸常的生活,实在是现实生活造成的这种庸常。婚姻就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碰撞磨合成彼此舒服的样子,不仅都生儿育女,忙得忘记计较和得失,在争争吵吵中结成稳固的同盟、一根绳上的蚂蚱、没有血缘的后天亲人。

  马斯洛提出每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由此可知,人都有对稳定生活的依赖。家庭对于人来说,是安全的避风港,是人可以满足自己各种层次需要的地方。当一切已经由习惯变成自然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没有它的存在。

  所谓好的婚姻,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还能一辈子。真正的生活是琐碎,是忙碌,是烦恼,是平淡,真正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在《呼吸课》这部小说中,神圣而浪漫美好的爱情被作者化为乌有,但却让人明白了婚姻的真相,作者把这种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下社会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这个过程完成的其实是对爱情的解构。作者对爱情真理或学问的探讨,完全是世俗人生的或平民化的角度,是过日子的普通人的角度,作品因为真实而放射出无穷的魅力之光。

  看完这本书,回归到段子——真正的婚姻是这样的,有时候,你很爱他,有时候真想一枪崩了他。大多数时候,你在买枪了路上碰到了他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记了买枪。然后过了几天,特么的还是得买枪。

  呼吸课读后感

  继充满温情的《思家小馆的晚餐》之后,美国女作家安.泰勒又一次将视线聚焦于普通人平淡而琐碎的家庭生活之中,以其一贯的细腻平实的笔调层层揭开覆于家庭之上的帷幔。如果说,《思家小馆的晚餐》是一道饭后的缤纷小甜点,那么《呼吸课》则是一杯醇香浓厚的下午茶。甜点丰富着我们的餐桌,而下午茶则带给我们一种余韵悠长的思索,令人感到苦涩。同样是描摹家庭生活,《呼吸课》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家庭成员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无论是心照不宣的默契,还是欲辨还休的争执,安.泰勒都将每一段生活细节刻画的细腻而绵长,她不在乎那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有多么令人厌烦,她用她特有的女性的敏感将乏味的牢骚化为粘腻的蜜糖,将不可理喻的争辩化为不动声色的对望。

  玛吉和艾勒这对中年夫妇,要去参加玛吉的闺蜜赛琳娜的丈夫的葬礼。这趟旅行的开始就不算顺畅:玛吉打开了车上的电台,节目里飘出自己的儿媳菲奥娜的声音,菲奥娜在电台节目里大谈自己将要为了生活保障再婚;然后夫妇二人为了踩刹车还是踩油门争执不下;紧接着丈夫又对玛吉撞了车纠缠不放......都是一些再细碎不过的、常常被人忽略的小麻烦充斥在他们的这趟旅行里。与此同时,玛吉的记忆被揭开一角,她回想起自己在养老院做护工时爱上了一位名叫盖布里埃尔的老人,其实她爱上的只是艾勒的翻版。这一段插叙过后,夫妇二人又回到了现实中的这一天:在高速公路上遇见了超车的老人被耽搁了;玛吉想顺道看看自己的小孙女勒罗伊,丈夫艾勒认为是浪费时间。

  这部小说其实就发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内,也许葬礼的令人感喟的气氛感染到了玛吉,让她的思绪时而出离现实情境游走于那些回忆中的生活片段。然而安.泰勒笔下的葬礼却全然没有那种悲痛的基调,仿佛更像是一场高中同学的家庭聚会:大家彼此寒暄,热络的交谈,微笑的示意,气氛融洽,没有人哭泣,甚至没有哀乐低回,“以乐写悲”的`笔法于无声处在读者心中汩汩流淌。在闺蜜丈夫的葬礼上,玛吉被邀请与人合唱一首当年在闺蜜婚礼上唱过的歌曲,而玛吉的丈夫艾勒此刻却默不作声,是一位当年的男同学帮尴尬的玛吉解了围。

  然而小说中最使人动容的,是玛吉回忆自己与儿子杰西和儿媳菲奥娜相处的生活片段:杰西是浪荡不羁的乐队主唱,不小心让自己的女朋友怀了孕,玛吉劝杰西在18岁时搬出去住,然而杰西却将这个沉重的包袱抛给了玛吉——说服自己的女友菲奥娜放弃流产,生下这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玛吉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抱怨声中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的无理要求。然而当玛吉面对对她生疏的儿媳和已经不认识她的小孙女的时候,玛吉感到怅然若失。安.泰勒在这里,不惜笔墨叙述母亲如何艰辛的抚养儿子杰西长大,留神他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安.泰勒同时也善于运用巧妙的对话,捕捉敏感而尴尬的婆媳关系。在为了儿子当“说客”的过程中,母亲玛吉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硬是将儿媳菲奥娜从抗议人流诊所的人潮中拖了出来。母亲心中源源不断的家庭琐事,像一波一波冲上沙滩的海浪,与她内心的礁石相碰撞,发出清晰而滞重的回响。玛吉——在安.泰勒的笔下,被塑造为一位被家庭琐事磨去丰采的无可奈何的妻子和母亲。她和她的艾勒,虽然时有争执,时有龃龉,但却依然心心相印。28年的婚姻,尽管激情早已退却,但他们竟然能够在闺蜜的卧室里“调情”,被闺蜜发现后尴尬不已的道歉;面对自己快要成年的儿子作出的超越年龄的举动(使女友怀孕),她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选择尊重儿子,先不告诉自己的丈夫。她像所有捍卫家庭的“女斗士”,日复一日的与焦灼而平淡的家庭琐事抗衡。

  安.泰勒曾在采访中说过:“我只是试着讲一个故事。任何有关‘生活的问题’都是偶然地出现在我的书里。”在她看来,婚姻就像“灾难片里的地震,人们猛的聚在一起,暴露出真实的个性。家庭生活更是如此,几乎不可逃避,所以给小说家提供了非常好的仿真菜肴。”吸引读者的,正是小说中那趋近生活的真实感。事实上,那些因生活琐事,或者说因生活而引起的问题并不是偶然间会聚在一起,它一定是有着日积月累的对家庭生活孜孜以求的缜密观察和悉心思索。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写作被人冠以某种特定的标签,安.泰勒也是如此。

  反观我们的家庭生活,有谁不是在琐屑的日常与卑微的浪漫之间摇摆不定?安.泰勒为我们展现的,是最平常不过的寻常人的生活——借由一件令人悲哀的葬礼开始,牵出了那些沸腾在回忆深处的人生侧面。每个人,都要经历成长、成才、成熟的阶段,都会经历谈婚论嫁、组织家庭、生儿育女的尴尬时刻,也都会经历生命的迎来送往。在这个过程中,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会一直保持笃定与优雅,有可能稍不留神,就会毁了自己辛辛苦苦维持的生活。那么生活果真令人如此沮丧和绝望么?安.泰勒虽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在她一丝不苟的缜密叙述中,我们已经窥见了生活的真谛。维持家庭、巩固情感,淡然面对矛盾,这些家庭生活的细节就凝聚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不论历经多少年月,只要我们还保有那份心心相印,只要我们能够看清现实背后的温情,那么人生,便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内容简介

  美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巅峰,道尽每一段婚姻的困惑与迷茫。

  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时代》杂志年度好书

  《呼吸课》是安·泰勒作品中最有力也最令人感动的一部

  ·

  玛吉和艾勒这对夫妇要动身去参加一位老友的葬礼。没想到一路上,两人之间的争吵和冲突不断爆发。玛吉几乎怨恨起艾勒,他总是 要和自己唱反调。

  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引发了玛吉的回忆,她想起了自己遇到艾勒前的生活,自己和艾勒的相爱,想起了他们结婚,生子,一起将孩子抚养长大再送走的种种。

  28年里,他们重复着同样的争吵。同样的指责,同样的怨恨年复一年地被翻出来,没有一件真的被忘记。

  28年里,他们也重复着同样的玩笑,同样的情话,默契到只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心照不宣地传达支持和安慰。

  就像呼吸。呼气,失去;吸气,得到。无论是细碎的家庭生活,还是几乎被遗忘的激情和爱,都在呼吸之间。

  ·

  《呼吸课》是一部极其令人感动、让人惊异的小说。安•泰勒向我们展现了一段婚姻:期望,失望,孩子们如何在家庭中掀起风暴,丈夫和妻子如何再次坠入爱河。——普利策奖颁奖辞

  ·

【呼吸课读后感】相关文章:

美国小说《呼吸课》读后感06-27

读《呼吸课》有感04-05

读呼吸课有感06-26

婚姻生活手册《呼吸课》读后感06-26

夫妻生活法则《呼吸课》读后感06-27

读安·泰勒 《呼吸课》有感06-27

《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12-17

与公司同呼吸读后感03-01

读美国当代小说《呼吸课》有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