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时间:2021-04-02 19:14: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导语:“麦肯锡人”总带着闪耀的光环,但他们在这家全球顶级管理咨询公司的平均工作年限仅是3~5年。为何他们从麦肯锡毕业后,还能活跃于各个行业,取得非凡的成绩?下面是语文迷小编给您推荐的《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供您参考和借鉴。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今年我们公司组织重改,就是采纳了麦肯锡的一些先进理念。 其中的BA还给我们上了一课叫如何解决问题,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事情。 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当一个问题出现,不光要看他的表面现象,还要想想根本原因,只有解决了根本原因才算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当时我正面对加班太多,如何向老板申请有偿加班的问题时冥思苦想,但这堂课给了我一个启发,就是我老板真正想听到的不是加班后如何应对而是如何能根本上减少或灭绝加班。从这个层面上,如果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那么你的老板也会欣然采纳。

  这本《麦肯锡工作法》,它的可贵就是,它教给了你很多框架,告诉你如何根据框架去思考,有逻辑的得出结论。比如你要犹豫是否要买一辆车,运用书中的逻辑树框架,你就可以理性的分析得出结论。

  还有空雨伞的思考问题方式,都是此前在工作上从来没有人教过你的,可以说运用这一套麦肯锡框架的入门包,可以使你很快从一个职场菜鸟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可以学会如何驾驭你的老板。

  作者还提到在优秀人才绝不缺少的麦肯锡公司,你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重点并不是要获得自己缺失的性格,而是努力发挥自己固有的优点与长处,不断提高原本的自己才能赢到最后,获得最大的回报。

  大岛祥誉的《麦肯锡——个人竞争力提升50%的7堂课》全书只有173页,读书较快的人一般两天就可以看完,看的状态也比较轻松,比较适合外出(如乘动车、地铁等)时读。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就坐在动车上,当时是外出到省会城市考试,抵达目的地后,在小旅馆里看看倒也不会觉得无趣。

  这本书是中译本,中信出版社出版。内容上主要根据“麦肯锡的专业作风、麦肯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麦肯锡式分析框架的入门工具包、麦肯锡式处理信息的技巧、麦肯锡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方法、麦肯锡式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麦肯锡式创造成果的能力、麦肯锡式演示的技巧”的分类去写。不知道原著的框架就是这样,还是因为翻译问题或国人阅读习惯不同,整本书看下来感觉主要有两个问题:

  1.框架看似清晰、分类很有序,但其实在具体内容讲述上有些混乱,重复来重复去。(至少我没感觉到它解决了“看了后个人竞争力可能提升50%” 这个问题。而如果是想向大家演示“麦肯锡人是怎样去工作”的,我觉得这倒是解决了。)

  2.举的例子不够support观点。

  为此,为了想考验下自己是否看懂了这本书,我给自己设置了道难题,就是总结这本书,相当于重新规划这本书的框架。在把这本书翻来翻去好几次之后,我按自己的理解给这本书归纳了一个框架并根据书中的内容总结了一些观点,当然所有的框架设置都是基于解决“看了后个人竞争力可能会提升50%”这个问题上的,具体的我会依据作者的观点,做出说明。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①问题②信念③要求④分析工具。

  先说说第一个模块——问题。这个“问题”的意味主要是指“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在这里我把个人认为觉得重要的观点归纳一下,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1.书中认为,“解决问题的原意并不是应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应当如何做才能防止这类问题的产生?继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应该确定真正的问题所在,然后明确解决该真正问题的具体策略,并付诸实施,这才是解决问题。”

  2.提到的解决问题步骤:

  ①整体流程:

  区分问题设定与解答区域→整理并将课题结构化→收集信息→建立假说→验证假说→考虑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

  ②具体流程:

  把握问题的结构→分解问题的构造的方法——逻辑树→提出假说并进行分析→验证假说的方法——要点树→推导解决方案——空•雨•伞

  △为了加深理解,我借用书中的“调查汽车行业的市场动向”例子,按自己的理解套入说明一下:

  背景:作者受一位经理的委托要求整理汽车行业制定战略所需的基本材料,调查汽车行业的市场动向,期限两周。当是时,汽车行业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缓,汽车制造商为了增加销售额,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第一,问题判定:(区分问题设定与解答区域)

  ×①作者第一次做的错的问题判定是:“如何制定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战略”,并为此整理了反映市场动向的资料。但是实际上,“如果以为在平稳发展的市场中,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数量减少,提高销售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就无法根本性地解决汽车制造商面临的问题。”

  √②正确的判定是:“关键在于探索真正的问题,思考在市场平稳发展中,该汽车制造商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状态?”()

  第二,进入解决问题步骤:

  ①把握问题的结构:“不能只看到销售量减少的现象就开始思考对策,而应当通过分析引起销量减少的各类要因”。

  ②分解问题的构造的方法——运用逻辑树:将包含前提时间在内的问题(大问题),按照与该问题相关的数种要因,进行细致的拆分(小问题)

  ③提出假说并进行分析(我理解为不停的设问):先假设每台汽车收益率下降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再运用逻辑树将问题结构化,解决该问题的要点就排除了开发新客户,有可能劝说购买低价位车型的老顾客购买更高价位的车型才是要点。

  ④验证假说——要点树:对要点继续假设,如“是否需要开展升级版车型的的试驾体验促销活动”,为了验证推导以下验证要素“预算是否超支”、“是否将费用与效果考虑在内?”、“能否聚集顾客?”“能否考察顾客的反响”、“是否存在备用计划”,如果所有验证结果均为肯定,即可以付诸实施。

  ⑤推导解决方案——空•雨•伞:对“开展升级车型的试驾体验促销活动”对策运用的“空•雨•伞”思考过程是:

  ¬——空(事实•乌云密布):面对既有客户群的低价位车型的销售数量下降

  ——雨(解释•将要下雨):原有客户换乘了环保性能与技能较为良好的其他厂家的升级车型,也可以解读为客户对低价位车型的满意度正在降低,而且他们购买时更加注重环保性能与机能等参数。

  ——伞(行动•持伞出门):开展升级车型的试驾体验促销活动

  3.要了解客户的问题,应亲自到现场了解调查。

  4.彻底实践麦肯锡式的思考方式“多问问这么做的结果会怎么样?”

  5.采用验证假说。

  6.零设想:放弃已有的想法,尝试崭新的想法。

  ①“通过现在的某种信息,可以解读对未来的影响。换言之,为了使对方完成自己希望达成的事情,而考虑如何使用现在的某种信息。此处,关键不在于‘会怎样’,而是‘希望怎样’”。

  ②“脱离眼前的问题,转向未来目标,解读或询问出乎意料的实例或故事,增加想法的储量。”

  7.“思考从这件事情中可以学到什么以及其带来的意义”。

  8.“改变视角,按照空雨伞的逻辑,落实自己应当采取的行动”。

  9.“发掘可能性,是麦肯锡式问题解决技巧与框架的存在意义”。

  接下来是第二个模块——信念。

  1.绝不逃避。

  2.尽善尽美,做万全准备。

  3.要一直探索如何创造更高价值。

  4.锲而不舍,自强不息。

  5.在面临新工作、新挑战或新难题时,不恐慌的情绪本身就是优势。

  6.专注于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创造价值。

  然后是第三个模块——要求。这里的要求,即是对自我的要求。

  1.要有艺术家式的思考能力。”比起卓越的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在运用艺术家式的灵感处理问题时,越有可能取得符合逻辑的成果,更能触动心灵。”

  2.严于律己。

  3.要注重自己的随身物品质量的品味。

  4.Detail is everything.

  5.不做猫头鹰型的人,尽量早睡早起,因为早晨思考问题的精力更加集中。

  6.要学会区分事实与意见。

  7.超越自己的框架。作者推荐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8.要学会疑问。(在这里我理解为要学会提问,不停的提问十分有助于深入思考,加深理解。

  最后是第四个模块——分析工具。

  1.逻辑树。

  2.要点树。

  3.运用商业体系。“所谓商业体系,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开展事业时,按照性能区分各类必需的要素,并将其整理为连续的流程。”例如,“在商业体系中,首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与技术等,然后制造出成型的产品,脚踏实地地按照流程进行。分析每个步骤中的实际行动,探讨如何改善、重组、再设计等。”

  4.3C框架。“3C取自于顾客、竞争对手、公司这三个要素的英文首字母,该框架是:通过分析自己公司现在所处的经营环境,灵活地开发经营课题、制定战略等,并非单纯用于明确只公司的情况。

  5.7S框架。主要用于重新评估组织时。

  6.位置矩阵。这个位置矩阵其实就是有些类似我们常说的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矩阵。

  以上就是我罗列的整本书大致框架和主要观点,如果有看过这本书的小伙伴认为有何不妥的话也是正常的嘛,毕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看到事物的面都是不同角度,独一无二的,非常欢迎小伙伴们交流与分享,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指正。

  文章的最后还是留个小疑问给小伙伴们吧,这也是我看不懂的地方。问题是在书的第119页,作者举了个例子我十分不理解它在里边的作用!这个例子似乎有些不对题呢,完全不像是对前文的“我自己应当在哪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成为大家所需要的人呢?”进一步论证观点。并且这个例子的下一段,作者又说到自身去了。因此,如果作者想插个例子是为了验证前面的观点,我认为有些薄弱了。不知道小伙伴们认为呢?望理解的小伙伴能解答
一下,在此谢谢了。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1、在确定主要原因和对策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行动?这就是麦肯锡员工在工作一年后经培养而养成的思考方式。

  2、从今晚后,是大脑的时代,也就是只是与想法创造价值的时代。

  (我觉得自己是那种过于依赖直觉,逻辑思维不缜密的人。)

  3、不仅要能有意识地运用方法,而且还能自然地使它们成为自身本领的一部分

  第一课:麦肯锡的专业作风

  1、顾客第一主义(client interest first)

  ——问题驱动(issue driver)

  ——在麦肯锡,客户第一主义的内涵非比寻常

  要亲临现场,设身处地地感受客户的困境而不是口头表达

  并非围在桌边交流,而是融入对方的日常工作中

  经过现场实际调查的卓有成效的高价值方案才是麦肯锡的追求,才是对客户而言是否有价值的关键所在

  倘若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客户的困境,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或提出任何建议的,也无法标榜自己做到了“客户第一”。

  2、任何时候都积极应对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退缩,不要忘记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

  ——这种任何时候都积极应对的态度在英文中被称为“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积极心态,简称PMA)。

  3、专业人士应该“尽善尽美地工作”

  ——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和呈现解决方案的形式都必须做到尽善尽美。

  ——正是因为对尽善尽美的追求,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如果无法持续创造出能够令客户满意的价值,将被迫退出竞争。

  4、修行僧与艺术家

  ——逻辑上给予正确的方向引导,同时带来心灵的感触,会让团队成员感到心安。在工作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之前,决不妥协;一直追求尽善尽美,直到截止日期;迈入办公室时神采奕奕。

  5、何谓“麦肯锡人”?

  ——面临新工作、新挑战或新难题时,不恐慌的情绪本身就是优势。

  ——麦肯锡式问题解决技巧的精髓在于:掌握这种技巧的人在不知不觉间便具备了镇定自若、强大而达观的精神力量。

  6、重视外表

  ——关键不是制作自己想制作的图标,而是制作对方能够理解的图标。

  ——只需要简略地浏览资料的标题或者内容提要,便可以使对方了解希望传达的信息,并进一步引起对方关注重点,应尽早培养这种能力。

  7、勿将“调查”当工作

  ——最重要的是彻底实践麦肯锡式的思考方式:“多问问这么做结果会怎样?”

  8、成为独一无二的行家

  ——展现给他人的成果必须首先得到自己的认可,决定自己工作质量的是自己。

  ——所谓“行家”,是指这样一类人:与之交谈的时候,对方能够从不同于自己的视角出发,提出许多妙趣横生的想法。

  9、不要只解决眼前的问题

  ——“盲人摸象”的案例

  ——在全力以赴解着手解决某个问题但效果不佳的时候,或许应该暂时放下问题,提出质疑:“是否混淆了问题本身?”

  第二课:麦肯锡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1、什么是“解决问题”?

  ——那么,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区分问题设定与解答区域→整理并将课题结构化→收集信息→建立假说→考虑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

  2、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解决问题,究其根本是寻找真正的问题,填补应有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

  把握问题的结构

  分解问题构造的方法—逻辑树(一种思考框架)

  提出假说,进行分析

  验证假说的方法——要点树(类似逻辑树)

  推导解决方案——空·雨·伞

  ——空,指的是事实,既现状如何;雨,指的是意义,既这种现状意味着什么;而伞,指的则是解决方案与对策,即从该意义推导出要做什么。以现状、意义、对策为基础进行思考,至关重要。

  3、解决问题时必须注意的要点

  ——不要过分局限于现在的状况或制约条件:解决真正的问题意味着实现应有状态或希望达到的状态,即填补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现在的状况或制约条件也许原本就与目标毫无关联,或者这些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时刻保持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的本意是,明辨原因与结果,找到合乎道理的思考方法或判断方法。

  ——据说逻辑思维之父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反复重复“为什么”

  ——必须考虑“针对谁、做什么、如何做”

  特别讲:麦肯锡式分析框架的入门工具包

  1、脑中存在框架:框架是工具而不能依赖

  2、希望把握整体流程中的重要因素时,采用“商业框架体系”

  ——分析问题点、讨论并实践处理的诀窍在于,不要只关注发生问题的那个步骤,应当回到之前的步骤,改善之前应该执行的要素。

  3、希望探讨市场战略的基本面时,采用“3C”框架

  ——3C,取自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公司(company)这三个要素。该框架是“通过分析自己公司现在所处的经营环境,灵活地开发经营课题、制定战略等。”

  4、希望重新评估组织时,采用“7S”框架

  5、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采用“位置矩阵”

  ——“位置矩阵”指的是有助于明确“紧急、重要的事件”以及实践行动优先顺序的框架

  6、寻求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时,采用“逻辑树”

  第三课 麦肯锡式处理信息的技巧

  1、调查要基于原始材料

  ——原始材料,也就是前往现场、亲自获取的信息

  2、性感地运用信息

  ——指的是拥有引人注目的能力

  ——不仅需要分析,而且必须从中创造价值

  ——其实就是按照什么样的切入点划分人类的欲望

  3、风来时,做木桶的人将如何?

  ——增加想法的储量,这样开启意外联想开关的可能性将有所提高

  ——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对其他事情产生意向不到的影响

  第四课:麦肯锡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思考术

  1、不要只从硬币的正反面考虑问题

  ——发掘可能性,是麦肯锡式问题解决技巧与框架的存在的意义。

  2、决不放弃的“定力”

  ——创建独立的假说,摆脱限制,采取零设想,发现可以将一般情况下认为毫无关系的信息串联起来的关键驱动,推导出答案,这才是麦肯锡式的问题解决方式。

  3、使五感更敏锐

  ——不要让自己身心疲惫,尽量早睡早起,这样五感才能更为敏锐,思维才能更为敏捷。

  ——身心得不到休息,疲惫不堪,感觉会变得迟钝,这样即使吸收再多的信息,自己的头脑也不会有任何回应。

  ——正是因为繁忙,所以更要抽出理清思路的时间。

  4、边放松边集中

  5、框架型的思考术

  ——使用框架思考前,应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时,不要局限于眼前的问题,而应将目光放长远,考虑自己真正希望达到的状态

  ——利用框架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

  6、超越自己的框架

  ——虽然嘴上说着想要获得成功、想要变得更优秀,但自己的内心却不由自主地认为也许自己没有那种本领。一旦有这种想法,那么在任何场合都无法达成心愿。因为也许自己没有那种本领的框架,已经成为了思维的障碍,阻碍了成功与进步。

  ——如何突破自己的框架呢?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突破自己的框架,便可启发新的思维

  7、区分事实与意见

  ——在倾听的过程中,区分事实与意见

  例如:对方说:我们公司开会很无聊,时间也很长→这是对方的一种抱怨,是他的个人意见→真正问题是:会议没有提出创新的意见或提案→所以问题在于会议没有提出创新的提案而不是会议时间过长

  8、从“疑问”出发

  ——疑问: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应该如何做?

  ——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展开思考。若是心中没有疑问,即使运用分析框架,也无法弄清楚自己到底希望达到什么目标;如果思维本身很清晰,那么疑问本身也会简洁有力。

  9、疑问的核心是什么?

  ——思考疑问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用一句话概括所读书籍的内容→抓住疑问

  ——抓住疑问的'核心,还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息息相关

  10、有助于抓住疑问核心的好问题

  ——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基本态度

  注意对方的反应

  带着单纯的好奇心倾听

  不要评价对方的言论和想法

  重视简单的疑问并展开询问

  深入地思考与观察

  ——改变视角的问题

  如果你是顾客,希望怎么做?

  如果你现在正在工作,你认为自己会在做什么?

  从整个人生的角度看,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有多大?

  ——探索原因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哪个环节让你感受到了压力?

  如今所处的环境,哪些方面让你感到身心愉悦?

  尽管想做却并未实际去做的是什么事情?

  ——认识对方价值的问题

  什么时候,你会感到满足?

  对你而言,最无可取代的是什么?

  如何在一天内花掉100万日元?

  11、对是否真实发出疑问

  ——如选择健身房A还是B→出发点是因为体重增加,想健身减肥→体重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作息、饮食、工作压力、疾病→是否需要全身体检

  12、勿忘全局

  ——从全局出发观察事物,提高立足点,开阔视野,也是麦肯锡再三强调的注意事项

  ——某种类型的汽车销量下降→汽车行业不景气

  13、试试“电梯测试”

  ——在电梯升降的极短时间内(30秒所有),用一句话向对方传达疑问的核心

  第五课:麦肯锡式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

  1、发挥自己的存在价值

  ——个体没有被组织埋没,可以显著地突出每个人的存在感。

  ——通过某件事情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成为不可或许的一份子。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希望成为获得自己缺失的性格的人。比如,成熟的人羡慕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希望变成那类人。而开朗活泼的人,有时也会被成熟的人身上那种稳重的魅力做蛰伏,渴望变得更加稳重。

  2、审视自己的外表与内在

  ——外表十分重要

  ——这里的注重外表,指的是应当重视将内在的东西展现出来,由内而发。

  ——只有自己的内在充实丰满,才能在外表上有所体现。

  ——外表看起来颓废或者令人敬而远之,大多源于内在能量的薄弱,或对事物的消极态度。

  ——外表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它是保持自己良好的状态,即思维清晰的“晴雨表”。

  ——无须自己努力去体会或吸收,便可以感受到一股源源不断地涌向自己、让内心更加坚强有力的自然气息。

  ——如果自己的内在充满了能量,那么只需放手工作,自己的存在感自然便会散发出来。

  ——如果保持充足的能量,思维自然就会变得清晰,外表也会显得活力四射,散发出魅力。

  3、携带简单的工具

  ——随身携带的物品可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我的包包、东西等)

  ——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外在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帮助自己逼近问题的核心。

  ——一边听取对方谈话、一边做笔记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将事实与意见分成两段记录等方法。

  ——将物品与信息,最大限度的简化

  ——高档且具备正能量的物品,原本就拥有磨砺之后的优越感与存在感。

  4、拥有榜样

  ——如今,对直接交流迟疑不决的人貌似不在少数。要是被对方嘲笑怎么办?我可不想被对方冷淡对待。自己先给对方设定了一个消极的印象,才会对请教他人一事踌躇不定。

  ——其实,并不需要大费周章,单纯地向对方请教即可。关键在于不给对方增加负担,以轻松的心态主动提出请求。

  ——“富兰克林”效应:对某人施以恩惠的人,会希望给予对方更多的恩惠。

  5、不作评判

  ——不要在交谈时,用主观想法,强加判断。

  ——关键在于失败之后,不做评判,而是尝试思索这些看似失败的事情,是否可以带来其他的正面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可能性。

  ——一开始避免一锤定音与主观评判,保持顺从,是十分重要的。

  6、每月与前辈吃一顿午餐,而非晚餐

  第六课:麦肯锡式创造成果的能力

  1、在限定时间内取得成果

  ——需要锻炼忍耐孤独的意志

  ——让精神变得强大,面对任何事情都能独立自主地展开行动,那么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面对何种客户,你都可以完成工作。

  2、即便无法喜欢他,也可以实现共鸣与共享

  ——努力寻找对方身上自己由衷敬重的特质,与之产生共鸣。

  3、在领导询问之前汇报

  ——应当努力尝试“驾驭上司”:自己的上司是什么类型的人?经常关注什么?收到什么样的汇报才会给予正面评价?与其抱怨上司,不如思考如何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上司,这样做绝对百利而无一害。

  ——无论何种事情,最重要的是明确目的与抓住疑问的核心,这样便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

  4、彰显自己存在感的方法

  ——自己完全不属于振臂一挥、应者云集的哪一类人,但依然为大家所需要。这样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点,即保持本我,不强迫自己,同时出色地完成需要自己完成的工作。

  ——通过努力保持开放的思维,倾听团队成员的声音,而非煞费苦心地下达命令,竭力带领团队前进,将有助于赢取其他人的信赖,最终使他们产生“希望和这个人一起工作”的想法。

  5、摆脱“应当论”的束缚

  ——经营包含三个要素:如何进行判断的判断力、如何联结相关人员的沟通力以及如何付诸实践的执行力

  6、不要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工作

  7、设计工作

  ——将何时完成何事等计划整理在一张被称为“甘特图表”的项目管理表上,然后在与经理展开商议。

  ——4P思考框架:purpose(初衷)、position(问题定位)、perspective(视角)、period(完成时间)

  8、运用“原本模式”

  ——通过思考“原本如何”,可以发散思维,继而从中发现遗漏之处,或激发全新的创意。

  ——人类是一种对于自己认为“确实需要”或“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可以不假思索顺利展开行动的动物。

  9、设计会议

  ——一开始便设计好自己希望召开什么样的会议

  ——会议并不是总结个人观点的地方,而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共鸣。

  10、使用“我们”,而非“我”

  11、提出有效的质疑

  ——如何质疑提出有效的质疑?该质疑能否逼近疑问的核心?

  ——人一旦直面疑问的核心,或是自己真心期待、希望的事情,表情与声音都会发生变化。

  ——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一样,面对任何难关毫不退缩,反而乐在其中,纯粹地突破、克服,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带来成就。

  第七课:麦肯锡式演示的技巧

  1、演示所需的三要素

  ——能产生共鸣、实现共享的演示,才是好的演示

  ——演示三要素:

  制作演示资料

  演示资料可用于展示

  实际进行演示

  ——演示之前需考虑“我希望和对方共享什么,产生什么样的共鸣”

  2、不要一开始就使用幻灯片

  ——演示之前,要先将事情的真相、原因、及从中推导出的方案串成一个链条,并且自己先消化这个链条。

  ——培育过程中,最应重视的果实就是链条的核心。

  3、巧用金字塔结构

  ——无论资料出自何人之手,如果不能做到一目了然,反映出该资料希望表达的是什么,就绝对不能展示。

  ——所谓的金字塔结构,是指底层的支柱必须由不容置疑的事实组成,然后在上面堆积理由,顶层便是由事实与理由推导出的提案。

  4、传达空•雨•伞的逻辑

  5、让信息结晶

  ——信息模糊不清、演示黯然失色的原因在于,未能抓住疑问的核心。

  6、一张图表,一条信息

  ——正因为欣喜简洁有力,才拥有打动客户的力量。

  ——制作演示的目的,是促使对方采取某种有意义的行为。

  结语

  1、慧眼识珠至关重要,做到这一点并非难如登天。尽量多地观察好的事物、触摸好的事物。以五感来接近饱经历史考验的真迹,逐渐培养善辨真伪的本领。

 

  2、瑜伽、冥想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05-14

麦肯锡意识读后感01-16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范文05-14

番茄工作法读后感04-02

《麦肯锡方法》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06-18

麦肯锡方法初一读后感10-24

华为工作法读后感范文01-02

麦肯锡金字塔原理读后感03-29

华为工作法读后感(精选14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