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通用6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1
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便被书名所吸引了——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对于初为人师的我觉得班主任不仅让我毫无滋味,而且五味翻阵。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一位睿智的老师,以细腻、包容的情怀,将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做得有条不紊。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回甘之味,教育的有滋有味。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年轻的班主任郑英老师。郑英却在班级管理上做得风声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连续7年担任了两个班的班主任。她先后成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并也成为了自己所教学科的权威刊物《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的封面人物。
郑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通过她的书,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细微处用心。”正如郑老师所说。优秀教师第一条是“记住学生的名字”。每个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个故事,因为它寄托着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郑英老师将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连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顿时有了生明,更显示出在集体中的价值,增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郑老师还提出我们可以在记住孩子的名字时可为孩子取昵称,在课间谈话时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带进课堂。这是老师走进了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教师赢在起跑线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多么细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师啊!极其简单的细心,却有着不简单的内涵,从中透射出人文关怀。
不仅要学会在细微处用心,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而且在必要时要学会惩戒学生,当然善用、慎用这把双刃剑。郑英老师书中提到惩戒的规则需要明确,“丑话”说在前,给学生一个“可视”的标准,从而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错误的几率。同时惩戒也需要留有空间,给学生自选性的'惩戒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灵活机动地选择自身能够的方式承认并改正错误,而且能尽量地确保学生一旦犯错,就早有思想准备,起不到惩戒的效果。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效仿这种做法,学生在出现错误,进行惩戒的时候,这种可选性的方式的确让孩子更乐于去接受,同时也竭力维护规则的权威。
班主任开展班级常规工作时,经常翻翻这本书,大有益助。书中收录了诸多班主任的管理妙招,的确是“一线班主任的宝典”。将适于自己班级的方法带到实际工作中去,会让人不知不觉地发现做班主任确实是有滋有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2
不知道从什么时刻开始,上班变成了一件纠结的事情。明明必须要去面对的工作,总是选择逃避的方式,比如今天要去通知的事情,需要学生完成的事物,需要老师配合的工作,在一段筋疲力尽的时段,它会变得恐怖,折磨人的心智。在管理这个班级两年的时间里,总有间歇性的情绪在阻碍自己班主任的工作,解决的方式只能是:谁都会如此,熬一熬就过去了。但当频率不断重复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工作瓶颈在出现,只是我能做什么呢?当生活变得无滋味,摧毁的将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这是多么可怕。
在这样状态下期盼而来的暑假是分外令人兴奋的,假期里偶尔闲得读起郑英老师这本《班主任,可以做的这么有滋味》。原本以为只是单纯的说教,不想满书生动的故事,案例让人不自觉都通读了一遍,顿时发现,原来还有这一件更让人兴奋的事!
书中叙述的故事真如书名这般,有滋有味。在细微处用心,着眼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将班主任工作变得生活化,而生活不是战场,没有冷漠的硝烟,没有无谓的牺牲,没有一开始就决定好的结果。生活是顺其自然,充满着神奇的。她讲到,用你对生活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学生,你会发现另一片场景。学生也许会不尽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会回报多少。我们也许要的不是回报,但那种酸甜苦辣之后满满成长的喜悦,这将是一种过程中最幸福的事。作为班主任体味的就是这样一种有着涅槃的成长幸福,你和学生一起,不会孤独。
如果用生活的方式,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就如同书中而言,不在是利剑而是火把,照亮他们的内心,直抵温暖,或者若干年后依然会记得那些美好的鼓励的话语,伴随着成长而慢慢积淀成为一种想念。郑英老师用很浅显的语言,细腻的表达了这样的感情:无论怎样的学生都需要鼓励,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把握好语言的度,将能“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话,一个浅显的道理,都能“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给我很大的启示。工作中的烦与累,往往很多时候是自己添加进去的。用讥讽的语言来代替所谓的“黑色幽默”,效果究竟有多好?很多时候我们将学生看成是阶级里的另外一部分,他们的不良习惯和错误,会用放大镜放大很多倍之后呈现出来,若干次之后,即便是再有耐心的老师也会烦躁而生气,结果只能是两者都受伤,这样的一个心结横构在师生之间,不改变方式,只能越行越远。然而,作为班主任的疑问又会接而来之,换种温柔的,于学生而言,效果却无法立竿见影,或者失去威信,在学生眼里只是一只“纸老虎”?这样想的老师肯定不在少数,这里郑老师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简单而有效的道理故事。不多言,却能在无形中给学生很多空间去理解和体会。
我们想当然的把孩子想的简单,又或者想的`太过复杂。其实孩子如同自己,更喜欢有深意一点的说教。有人性化的闵怀,有智者的睿智,有怀抱世界的宽容,自然而然他们就会渐渐接近你,如此更有意义。在今天做教师,不再是简单的孤独的教学,与学生更加有效的交流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唯有交流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带着好奇,带着激情的心,走近。有时候语言就是酿一滴神奇的蜜,学生会闻香而来。
当交流变得不再是障碍,学生可以懂得你的想法,班主任的工作将不再只剩下烦躁,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的信任感,彼此间建立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对立面也将瓦然崩解,站在一条线的我们,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看到这里我不禁也问自己,都在自己人氛围下的工作,还会没有滋味吗?
有时候,就是那灵机一闪,某一句话,某一点提醒了当局的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把握班主任的全局工作,从细微处着手,将班主任工作生活化,用生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故事,相信谁都会不愿离开,谁都会学着体谅,学着和谐,如此,都会有滋有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3
起初读着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十分的兴趣。当看完郑老师的自序,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小细致、大智慧的班主任。读着郑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心中充满着对郑老师的敬佩和敬仰之情。要知道,郑老师可是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啊!凡是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能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更何况两个班级、连续7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埋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繁琐,可是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如此有滋味?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一边认真阅读,一边仔细品味,并且不断的反思。从郑老师的这本发自肺腑的言谈中,我读出郑英老师之所以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味、有收获,是因为她乐于班主任工作、智慧于班主任工作。
一、“名字”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
刚接班的时候可能给班主任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短时期记下那么多同学的名字,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级任课老师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会进行提前的家访,却会因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学生的名字而使得气氛尴尬。正如郑老师所给的建议:名字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平等。同时也提出了几个十分有效的做法:
1、讲述故事。让孩子讲讲自己名字的特殊由来和寓意,这样能特别容易记住。
2、串联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用班级学生的名字串联起来,写成文章,不仅具有一种纪念价值,更融入了对孩子们的爱。
3、引导表现。这种方法我最喜欢了。告诉孩子老师最容易记住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学生,看看哪些同学最容易让老师记住他们。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势必会抢着表现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也让老师在记住孩子们名字的同时收获一片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4、游戏记忆。不防开堂有趣的班队课,6人一小组,站成圈。“我是xx后面的xx。”或者是为自己设计一张个人名片的ppt,让老师和同学都能非常容易的记住。当然郑老师还例举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利、桌签、暖色、虚构等等,我在阅读她的书籍时特别想试一试,原来简单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的精致处理竟能发挥如此大的效应。
二、“语言”大智慧的展示
郑英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责、训斥、也很少唠唠叨叨、不着边际,更不会来嘲笑讥讽。更多的时候她是用简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来打动孩子们的,留给孩子们的是思考和沉静,更是收获感悟。比如哪个孩子课堂上表现欲很强,发言很积极,每次老师提问刚一说出,就抢着举手,若是老师没叫道,他就很不高兴。郑老师问他你知道吗?田间里留到最后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这个孩子很疑惑:为什么?“因为他们要被用来做种子。”是呀,因为要被做种子所以留在最后,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郑老师运用了简单的小故事“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一个大道理。在体会感悟之后,孩子们会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后的玉米中去的。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反思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时间不长,却让我收获很多。20xx年9月,我第一次担任小学一年级的的班主任。时光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至今仍记得刚踏入教室时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也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面对几十双充满期待、好奇目光的情景。当时的感慨是:一群多可爱的孩子啊!
孩子就是孩子,对于学校里的规矩他们还是需要很多的'引导和帮助。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学校生活有很多不适应,刚踏入小学很多东西不懂,没有良好的习惯。一下子孩子们手忙脚乱,家长们心急如焚。为了孩子们能够尽快适应这种生活,每天晚上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我都会坐在电脑前认真回忆孩子们白天在学校好的表现,利用家校通平台和家长分享,同时也把自己学习到的好的家教经验发到家长的手机上或者微信群里和家长共同学习,正确引导家长的家教观念。坚持的时间长了,我终于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的家长经常和我电话交流孩子的情况,及时沟通。
好的习惯在于培养,好的习惯在于坚持!家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很快帮助孩子们适应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性循环。孩子们每天一到校渐渐养成自觉行为习惯。早晨,不需要监督,打扫的打扫,早读的早读,每个同学都有事可干。午饭后,自觉地打扫卫生,不用督促。每节课前准备时间,学生们自觉地准备好上课用品,在班长的领读下齐背课文等待老师。
一位教育的农人默默耕种在教育的农田里,郑老师是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在丰富着自己的农园。我想在自己的农田里也借上郑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努力去耕种着自己的农家乐园!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4
这本书总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细微处用心,第二部分:不走寻常路。这本书不仅教会老师们怎么在细微处用心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同时也教会老师们如何用另一种方式轻松而有滋味地当一名班主任。
来到高岚中心学校已经快两年了,同时也当了快两年的班主任,这两年里酸甜苦辣都有。刚当班主任有着许多的困惑,当班主任的路途是艰辛的,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两年里不断地在书中,在班主任工作室里,也在自己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要乐于班主任工作,也要智慧于班主任工作。看了郑老师的书了解到,郑老师临危受命,连续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刚看书的自序部分,看到郑老师七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当过班主任的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很艰辛也很繁琐,当了一个班的班主任我们偶尔会有埋怨。可是郑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却做得有滋有味,带着好奇和敬佩我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每遍读完似乎都能从中获得不一样的体会。这次体会最深的就是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合作。
书中有一节是赢得家长,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与家长合作确实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我们与家长合作都存在许多误区。误区一或卑或亢,姿态不当。刚当班主任那会儿,对“尊重家长”这着不恰当的理解,每次对家长基本都是有求必应,从谏如流。慢慢发现,有些家长会不断提出一些难以实现甚至有些过分的.要求。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困恼,其实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应该要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合作,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误区二疏密失度,尺度不佳。与家长的联系,并不是越近越好,也不是越远越好。不能事无巨细,逐一汇报,也不能让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一无所知。误区三片面关注,厚此薄彼。班主任不能“重两头轻中间”,很多时候班主任会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关照有加,对那些成绩居后或行为不良的学生也会格外上心,而那些成绩一般,听话又沉默寡言的学生似乎很容易被老师忽视。这样家长也会被理所当然的忽视,所以不能片面关注。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如向日葵般茁壮成长。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学生家长。班主任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误区,要我们不断地克服。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靠的不是技巧和圆滑,而是班主任发自内心地对家长尊重和关怀。班主任要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凝聚班级。
郑老师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让我学到了很多:要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发现其中的乐趣,要用智慧通盘谋划,从细微处着手,活到老,学到老,成就班主任的智慧,让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有滋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5
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名班主任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这本书讲的多是初中学生的管理经验,但对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启发也颇多。
首先,班级管理要从细微处着手。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班级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名字,在多数人看来是多么普通,多么不起眼的一种代号,可在郑老师的眼里,却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姓名中找到了教育契机,通过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刊、桌签、暖色等形式,让学生感觉自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也使老师在用心对待学生姓名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细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用心采撷,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维C ".另外,在与学生的对话,如何奖励与惩罚学生,怎样与科任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等班主任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中,郑老师也能从具体的事例反思、总结并逐步形成一种教育的艺术。通过众多的案例,我们发现郑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表现出的学识与智慧,这需要老师胸藏千秋腹有底蕴,如果没有这些隐性的丰富来支撑,又怎能有那显性的精炼。对照自己,便有了迫切想要充电的愿望。
在奖励学生的时候,我们多比较随意或依靠习惯,奖励两个本子、笔之类的,或发张小奖状了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声色俱厉地呵斥一番,甚至罚抄、罚站等粗暴地处理,而不去考虑这样的奖惩是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郑老师在这方面发掘出了新活有趣、驱动内在、真情感人、得体适度的奖励艺术和依"法"施罚、语言责罚、引导担责、心灵责罚的惩戒艺术,让奖励平中见奇,使惩戒令人信服,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与家长合作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管齐下,形成立体。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们常用的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以外,我最感兴趣的是"联系本"的形式。通过联系本,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随时进行无声的交流,十分便捷。每一种交流方式,郑老师都能从细节考虑,在家校之间构筑一架畅通的桥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合力。
其次,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
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级管理外,郑老师还善于创新,她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设计的"狄德罗睡袍"——班徽,换一种方式制定的班规,因势利导整顿的仪表,公平有效的卫生安排等方面,独辟蹊径,开启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我们展示了诸多班级管理的妙招,也让我们分享了过程的甘甜与幸福。
令我最受启发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是"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每天早上,当我踏进教室门口时,总有一种无力感:教室里要么乱糟糟的,大家都在串马灯似的交各种作业,边交边大声说话,不是组长喊"交作业了!"就是组员叫"组长,作业本!"要么就是低着头在书包里翻来翻去找本子,还有的干脆站着看着大家发呆。本来应是书声琅琅的晨读,却变得像茶馆似的。不说吧,这大好的时光浪费,太可惜了;说吧,大家都似乎有事干——交家庭作业啊!每每这时,我就在想,这种现象必须得改变了。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进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服教育外,始终没找到或者应该说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找出根源所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这种现象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了。看了郑英老师如何阻止这一"破窗现象"的论述后,为她采取的解决办法而由衷地佩服,也为自己遇到问题,只知叹息而不求"解"的懒散惭愧和自责。
另一个就是关于"班队课怎样上才有效".说实话,我的班队课,正如郑老师所说,已走形变样,甚至沦为摆设。随着国家对德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班会课应成为常态化,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如何上好班队课,郑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趟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凡事预则立",让班会主题提前亮相,每月四周,主题分为四大版块:生日、节日、爱国、机动,同时制定德育日历,将每月主题统筹安排,然后从"目标的唯实、环节的节约、活动的自然、立意的本真"等几个方面具体设计班会课。告诉我们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好班会课,也为我们即将开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指引了方向。
第三,善于总结与反思,从熟悉的地方看风景。
这也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实郑老师的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从平时经历或看到过的教育案例中,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通过具体的教育言行承载厚重的师爱,反复思考、总结,将实践与思考对接,给我们展示了有滋有味的管理过程。
面对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常常疲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处理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很少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还常常感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如此吗?郑老师回答得好:不是!是我们失去了一颗善感的心,故而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对教育细节的敏感性,就能即使面对家长里短、常规琐事,也能怡然自得。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一个个问题和困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个契机呢?只有我们有心,那些所谓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问题,所谓的困难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熟悉的地方不缺风景,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郑英老师就有着这样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她看到了其他教育者未曾留意的风景,感受到其他班主任未曾体会过的幸福。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希望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执着如一地守望着这片教育的农田,浇灌出丰硕甘美的果实!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 6
参加了培训后,深深折服于郑英老师的教学态度,我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她管理班级的一些方式方法,也是经验尚浅的我迫切在工作中成长的需要,我买了郑英老师出版的这本《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完这本书,一些班级管理借鉴来用,确实效果是不错的。
首先,讲的.是学生名字的艺术,她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以前,我教的班级很多,除了自己做班主任的班级会记住学生名字,其他班级,教了一年下来,能叫出名字的也就只有5、6个,想让学生回答问题就只能点座号,有时想要叫某个同学,但是名字记不住也只能作罢。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名字的重要性,最起码,我现在学会了记住学生的名字,也许一开始比较费力,但是记住学生名字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我能随心所欲的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也能从课堂中感觉老师对他的尊重,上课也会更给力。
关于校规班规方面,学生偶尔会犯错,迟到、不交作业、不搞卫生等小问题会经常出现,以前我总是骂他们或叫他们家长来教育,很多时候他们也只是害怕我而摄于我的威严。现在,我会让学生选择措施来“惩罚”,也就是书中所介绍的“自助餐”,让学生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所选择,也不会让学生觉得自尊心受挫。记得有个这样的故事:有两个买茶叶蛋的,其中一个会问进来的客人,“你要茶叶蛋吗?”客人总是回答“不要”。而另一个生意却很不错,他问的第一句话是“请问你要一个茶叶蛋还是两个”,这样给客人形成一个概念就是在一个和两个之间做出选择,那他卖出去的茶叶蛋就比第一个人要多。其实,我们设计合理的套餐让学生选择也是如此,学生也会形成一个这样的概念,他必须选择一个来弥补自己犯的错,而不是想要逃避。
书中还介绍很多值得我去借鉴的做法,我们不能全部照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自己没想到过的新的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相关文章:
《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06-20
可以做得更好作文09-04
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作文(精选41篇)03-16
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作文11-17
我的世界,想象也可以这么丰富10-06
我的世界,想象也可以这么丰富10-06
做得对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