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

时间:2024-07-25 22:25:00 蔼媚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现在书店里这方面的书太多了。但读着读着,就被这位身患癌症,曾作过五次手术的老师,在北京22中任教38年,不为官不为利,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呕心沥血做了长达17年的三轮教改实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做出了多大中学为之咋舌的成绩,深深的感动了我。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

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

  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 1

  1. 育人为本

  一切为了育人,这是孙老师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全部活动是一切为了育人的教育思想关心人,育好一切人是他的一切为了育人思想的深刻内涵。教育人,他不主张基础教育要择天下英才而教之,而应当是为所有未经选择的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他紧紧把握住教人做人和育人成才的教育目标,他的全部教育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服务。我们平时讲教书育人,往往解释成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但在孙维刚那里,全部教育活动,包括教书都是为了育人。

  2. 德育为首

  孙老师有一段话给我留有很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觉得读书最高的境界是,你们毕业离校时把老师教的知识全部忘光,剩下的才是真正成果。这个成果就是知识之外的能力,是综合素质。”他认为真正的教学成果是知识之外的东西,是能力,是综合素质,要把以学知识为目标转移到以学生的活生生发展为目标上来,不能本末倒置。他从不单纯抓智育,而是从系统论出发,德智体一起抓,互相促进。、为人之本,从体上抓学习本钱,所以他的学生个头都比别的班高。在他眼中,德与体对人发展的价值,也不是智可以替代的。

  3.教学创新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传授知识!”有人这样回答。 孙维刚对这样的说法明确表态:“我不赞成!”在他看来,知识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驾驭知识的能力,其本质,是高超的思维水平,是智力素质。

  孙维刚认为,“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仅仅满足于难点怎么突破,重点如何讲透,不能总是知识,知识,到头来还是停留在知识上”。

  在他看来,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他的“结构教学法”,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用他的话说是“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孙老师是我们基础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为我们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经验,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给我留下许多深深地思索。

  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 2

  寒假期间,我在空闲期间拿起了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教学五部曲”——《中国教学的奇迹》一书,粗略地看,但细细地体会,感悟许多。

  孙老师究竟是运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而创造出了这样的传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是他的教学理念。在他看来,知识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驾驭知识的能力,其本质,是高超的思维,是智力素质。因此在教学中他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孙老师所追求的并不是什么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是德育——做人的'教育,学习 ——自主的学习。每次接一个新班的家长会上,他都要求他的学生及学生的家长:“做学问,先做人。不要只是想着三年后考高中,六年后考大学,这些都不要想,当务之急,是想想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的人”。只有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学生品德的培养和精神培育的教学,才能被视为有效的教学。当一个人有了丰富的感情,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自然而然会想成材,为人民多作贡献。

  最让我佩服是,孙老师一年之内学完三年的课程,试想,数学的逻辑性是多强,一个知识点巩固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而且他的学生从不加班加点,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是从不做笔记的,课后更不留作业。但所有的成绩都有力的证明了孙老师是素质教育的典型。孙老师认为,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既要见“物”(知识),更要见“人”(能力、素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智力素质呢?

  他有几点做法给我启发很大。

  其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超前思维,并形成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态势,使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做学习的主人。

  在他的课堂上,他从不主张学生先预习,几乎所有的例题、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全都是由学生自己做的。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学生自己历经险阻,熟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生不忘。

  其二:题不在多而在精,更在“知题善任”,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我认为这是我们数学老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为了盲目追求分数,通常让学生做大量、机械的重复练习,只为在考试时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快速、准确”解题。这样做不仅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能力也无任何提高,更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了。

  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 3

  大学期间读过很多教育学著作,也知晓众多教学专家,但未曾了解孙维刚,这是一个遗憾,但也是幸运。今天通过领导赠予的《中国教学的奇迹》深入了解了孙维刚老师及他的“教学五部曲”,感受颇多。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是孙维刚最喜欢的名言。这样一个追求内心愉悦的人,不难看出为什么他那样热爱讲台,他想让孩子们幸福的学习。这样的人付出的必定更多,不为自己。记得大学时,老师问我们什么是幸福。同学们依次回答,有人说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人说尝尽世间美食,有人说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当时却说“内心的`愉悦”。而今,我明白了幸福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必将是我今后的追求和目标。哲学命题有一句“我思故我在”,作为教师的我则是我思考教学、想着学生才是我的存在。从简单的我到丰富的我,从个人到集体,从小家到大家,这正是成长的蜕变。

  研究生期间我主要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从搜集资料到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通过梳理文献综述来了解有效提问的进展,从而根据研究现状进行探索,挖掘创新点,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视角,完善并丰富已有的理论。学习了孙维刚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原来的研究方向是宏观的,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弊端。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现在的我是一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我要做的不仅是理论,而且更是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量的积累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踏实本职工作,积极探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到量的积累,并要进行理论学习,进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的过程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孙老师的高效教学深深地吸引着我,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实践积累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我认为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教学,首先要完成有效提问。当然,孙老师对高效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与孙老师对高效教学切入点不同源于我们研究视角的差异,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终点,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无限的潜力。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我将博采各家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孙老师教学思想的精华,完善日常教学工作,逐步缩短与高效教学的差距。

【读《中国教学奇迹》有感】相关文章:

中国奇迹高铁作文09-13

中国奇迹作文(通用15篇)08-22

中国奇迹都江堰作文09-13

读《奇迹男孩》有感04-28

读《奇迹男孩》有感06-23

读《奇迹男孩》有感集锦08-18

中国古代战争的十大奇迹09-13

读《奇迹花园》有感(精选8篇)08-03

读《奇迹》有感(通用19篇)02-16

读《早起的奇迹》有感(通用6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