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毛义捧檄的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毛义捧檄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4-07-16 23:06:20 秀凤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毛义捧檄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和事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毛义捧檄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毛义捧檄的历史典故

  东汉时,庐江有个名叫毛义的青年书生。他少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艰苦度日。毛义家中很穷,他一面发奋读书,一面为日常生计而奔波。最受人称道的,是他对母亲十分孝顺,是个出了名的孝子。

  毛义的名声渐渐大了,有个南阳人张奉听说后,特地从南阳赶来拜访,毛义也很热情地接待了张泰。

  起先,张奉和毛义两人谈得很投机。可两人正在交谈之际,庐江府郡守派一位专使带着一份任命毛义为县令的檄文来到毛义家中。毛义接过任命自己为县令的檄文,不由喜笑颜开。他连忙捧檄文,喜滋滋地到里屋去把这消息告诉自己的母亲。

  张奉是一个很注重品德操守的人,他见毛义接到做县令的任命,竟如此高兴,以为毛义也是个重视名利的小人,心中对毛义十分鄙视,并对自己冒昧前来拜访十分懊悔。于是,他等毛义从里屋出来,便神色冰冷地向毛义告辞。毛义见张奉突然要走,挽留说:

  “你从这么远的路赶来,很不容易,为什么这么快就要走了呢?”

  张奉也不说什么,仅礼节性地表示了一下谢意,就动身走了。

  过了一年多,毛义的母亲因病去世,毛义立即辞去了县令的职务,在母亲墓边搭屋守孝。在他守孝期间,郡守又几次征召他去出

  任县令,他都推辞不去。服孝期满后,毛义被举荐为贤良,朝廷派车子来征召他人京,但他仍然不肯应召。

  张奉听到毛义数拒征召的情况,感慨地对别人说:“我现在才明白毛义的为人。对贤德的人真是难以揣度。过去我看到他被任命为县令的时候,是那么欣喜;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我才明白他是为了供养母亲。所谓‘家贫亲老,只能曲就任何官职了啊!”

  后来,“毛义捧檄”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因贫穷而不择官而做。

  毛义捧檄

  毛义捧檄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历史典故,涉及毛义这位以孝道著称的人物。毛义,字少节,生活在东汉时期,来自庐江。他因孝顺而出名,曾被府檄召为守令,即地方政府官员。毛义在接到任命时表现出高兴的样子,这一行为被时人张奉所看不起,认为他是为了做官而假装高兴。然而,后来毛义的母亲去世,他辞去了官职,张奉这才意识到毛义之所以接受任命,是因为孝顺母亲。毛义的行为体现了“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的精神,即为了奉养父母,不计较官职的高低而选择出仕。

  毛义的故事在《后汉书·刘平等传序》中有详细记载。朝廷得知毛义的孝行后,赐封他为安阳县令,以示嘉奖。然而,毛义在母亲去世后,选择了隐居山野,不再为官。他的行为感动了当地人民,他们将一座桥改名为“捧檄桥”,以纪念毛义的孝道。此外,明万历年间,当地人在“捧檄桥”附近建了一座“毛公祠”,以春秋两季进行奉祀,以此来纪念毛义的孝道和清廉。

  毛义捧檄的典故不仅展现了毛义的孝道和清廉,也成为了后世对孝道和忠诚的一种象征。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播,成为了教育后人的典范

【毛义捧檄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成语割袍断义的典故09-22

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01-13

狗尾续貂历史典故05-02

成语的历史典故11-03

李白的历史典故11-16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8-10

关于历史典故的经典谜语02-24

贾人渡河的历史典故08-29

历史典故精选:破釜沉舟04-21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