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伯仲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不分伯仲典故

时间:2024-06-18 18:49:53 禧雯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分伯仲典故

  不分伯仲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但是说到其背后的典故故事很少有人能回答,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不分伯仲典故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不分伯仲典故

  傅毅与班固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均为扶风郡人,经历也极为相似,班固16岁时到洛阳太学求学,与傅毅成为同学,一起在太学中崭露头角。永平五年(62年),班固迁为郎,典校秘书,二人又在洛阳相遇。

  汉明帝时期,神雀群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颂》,班固、傅毅献赋,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平分秋色。在反对迁都长安问题上,班固作《两都赋》,傅毅也作了《洛都赋》、《反都赋》。汉章帝即位后,召傅毅为兰台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傅毅作《显宗颂》十篇,显于朝廷,班固心中颇有不平,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千古话题。

  汉和帝时期,窦宪任车骑将军,请傅毅为主记室。不久,窦宪升大将军,又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至此,二人又成为同僚,均作《北征颂》歌颂窦宪北伐的功绩。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窦宪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窦宪谋反案受株连,死在狱中。

  傅毅作为东汉的文史学家,为世人交口称誉,与班固不相上下。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当时人们的评价:“是以兰台之史,班固、贾逵、杨终、傅毅之徒,名香文美。”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中也说:“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成语名字:

  不分伯仲

  成语发音:

  bù fēn bó zhòng

  成语解释:

  分不出第一第二

  近义词

  不相上下[ bù xiāng shàngxià ]分不出高低,形容数量、程度差不多:本领~。年岁~。

  齐头并进[ qí tóu bìng jìn ]不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进行。

  成语出处

  三国·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人与事物。

  示例

  两位追求者的才学、家世都一样优秀,~,让她不知如何抉择。

  不分伯仲例句

  1、而弹指神通与大理段氏的一阳指各擅胜场,不分伯仲,乃是指法中的并世双雄。

  2、头脑灵活,灵力与空幻不分伯仲。

  3、一个青春靓丽,一个冷若冰霜,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春兰秋菊,不分伯仲,让人赏心悦目。

  4、软五又称为碧玉,硬度与翡翠不分伯仲。

  5、两人以文会友,暗中比试了几场,不分伯仲。

  6、他们俩的才学、家世都一样优秀,不分伯仲。

  7、经比较,咬下的两块肉大小、轻重,铢两悉称、不分伯仲。

  8、在这次足球比赛中,双方不分伯仲。

  9、康乃馨或许可以说是廉价的,不过它却和其他的奇葩异卉在进化地位上不分伯仲。

  10、两位追求者的才学、家世都一样优秀,不分伯仲,让她不知如何抉择。

【不分伯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8-10

乐不思蜀的典故07-20

投桃报李的典故08-12

大材小用的典故08-11

娇生惯养典故07-21

文章典故03-04

转危为安的典故09-18

群龙无首的典故12-05

乐不思蜀典故08-22

吴牛喘月的典故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