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修辞知识汇总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各类修辞知识

时间:2021-04-17 09:20:33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各类修辞知识汇总

  整句就是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组句子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相反,散句则是把结构不一致的各种各样的句子交错地排列在一起。整句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能够把内容表达得鲜明集中,有利于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散句则不拘一格,自由活泼,富于变化,能产生明快、生动的表达效果。例如:

各类修辞知识汇总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句中运用了三组整句)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句中用了三组整句)

  语汇修辞

  语汇修辞主要指从同义词的意义、色彩、声音方面,对同义词语的选择。例如:

  ()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原句: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矗立在地上,有两人高。伸拳一敲,嗡嗡的响,伸直臂膀一撞,纹丝儿不动。

  改句: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戳在地上有两人高。伸手一敲,嗡嗡的响,伸开臂膀一撞,纹丝儿不动。(梁斌<<红旗谱>>)

  ()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改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鲁迅<<藤野先生>>)

  ()洋先生不准他革命,他再没有别的路;从此决不能望有白盔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 (鲁迅《阿Q正传》)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试比较:

  ()爷爷老了,下肢也不得力,轻易不上山吹柴了。(书面语词)

  ()爷爷老了,下腿也不得力,轻易不上山吹柴了。(口语词)

  语音修辞

  俗话说“看人看心,听话听音”。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使人听了“好像吃了人参果,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慰贴”。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

  一、音节的配合

  所谓音节的配合,就是指在使用语言时,根据表达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看来很平凡的一块田地,实际上都有极不平凡的经历。在一百几十万年间,人类在这上面追逐着野兽,放牧着牛羊,捡拾着野果,播种着庄稼。(秦牧《土地》)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上面例()中的“捡拾”如换为“捡”,“播种”如换为“种”;例(

  )中的四个单音节词随便更换一个为双音节词,就不再有匀称整齐的效果。

  为了使音节匀称整齐,增强语言的声音美,还可利用叠音词。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苏州网狮园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二、声调的协调

  所谓声调的协调,就是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使语言形成抑扬顿挫请注册音乐美。例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

  ()小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三、押韵的和谐

  所谓押韵的和谐,就是在上下语句或隔句的句尾,有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给人以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例如: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权是好,好在不言中。暮暮朝朝求者众,人来人往手不空。谢谢主人公!

  ()敬爱的周总理,您为祖国山河添光辉,您为中华儿女振声威,您不朽的业绩永世长存,您光辉的名字青史永垂。

  文言文的修辞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这里着重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几种修辞格。

  ()、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 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后面的“不以臣卑鄙。”(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就会使人产生疑问:“穿布衣服”,怎么就“地位低”呢?在翻译时对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译为“平民百姓”),否则往往会使人莫名其妙。

  ()、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 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常常可以收到言简意中的效果。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委婉。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 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明明大兵压境,杀气腾腾,却故意说得十分轻松自在。对这类句子的翻译,则一定注意保持原文的修辞色彩。

  ()、讳饰。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 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 ”,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各类修辞知识】相关文章:

语汇修辞汉语知识07-16

语文的基础知识:修辞07-15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知识07-15

修辞手法知识点07-14

修辞手法语文知识重点07-15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修辞07-15

小学语文修辞知识点整理07-15

语文修辞方法知识点叠词07-15

修辞手法比喻的知识点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