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五种计时的方法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古代五种计时的方法

时间:2022-09-14 18:48:08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古代五种计时的方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3、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

  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浅谈古代五种计时的方法】相关文章:

古代人的计时方法08-30

浅谈古代春天的各种雅称04-02

浅谈古代女子的花钿01-14

古代沏茶方法08-21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10-14

浅谈古代文人的诗酒情调与个性06-15

古代辨别方向的方法09-16

古代沏茶方法—点茶08-20

古代瓷器的6种成型方法08-01

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