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伏天的资料

关于三伏天的资料

发布时间:2017-07-13 18:13:37  编辑:林仪 手机版

   导语: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下面分享关于三伏天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2015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初伏:7.13-7.22,10天;中伏:7.23-8.11,20天;末伏:8.12-8.21,10天。

  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贴配方】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三伏贴的配方根据病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配方: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2、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配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