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层阅读与理解
同学们拿到一篇文章,便开始了对它的了解,由此开始的阅读过程就是大脑感知文字信息的过程,现代文阅读“浅层感知”和“理解”主题讲解。“浅层感知”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文中主要情节结构、文章的中心、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起初的快速浏览,对文章只是一个粗浅的认知。在分秒必争的高考考场上,这一过程又是关键的,一方面,对文本的浅层感知之后,同学们需要立即完成题中要求回答的对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理解;另一方面,有了对文本的了解,就可以直接进入对文本局部的研读和全文深层次的解读。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揣摩词语的含义。理解,指的是在阅读时能领会文章的内容或文句的含意,并能作出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如果说“浅层感知”是知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那么“理解”则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的思路,严密地表述出来。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理解”包括以下两条要求: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中一般是客观选择题,在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中一般是简答题。
解答“重要词语的含义”时,不要急着去找答案,要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给词语“相面”,即运用“六书”知识,根据字形字音浅层感知词语的基本含义;第二步,联想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词语的含义;第三步,结合上下文,弄清词语的语境义、临时义;第四步,明确答题角度,准确推敲作答,高考辅导《现代文阅读“浅层感知”和“理解”主题讲解》。如“考题细读”第14题:
第一步:首先让我们给词语“相相面”:“怅惘”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都是左形右声,可见它们的意思都和人的心情有关。第二步:由“怅”我们可以联想到“惆怅”、“怅然”,由 “惘”可以联想到“惘然”,这样“怅惘”的字面意思我们就差不多清楚了:是说人心情不好,有些失落,有些遗憾。第三步:再让我们结合上下文看一看:上文第三段有“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所引用的诗中有“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光”,“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下文第四段又有“什刹海……引人系恋”。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怅惘”是指作者因思念什刹海而产生的遗憾。答案:第一问:“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第二问: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解答“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时,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即表述的重点,并浅层感知它的含意;第二步,结合语境浅层感知句子的大概意思;第三步,审查题干,明确表述角度是原因的角度、结果的角度、抒发情感的角度,还是表达效果的角度;第四步:推敲答案,准确作答。如“考题细读”第16题(2):
第一步:这个句子的表述重点是关键词语“环佩”,“环佩”是古人身上佩戴的玉石等制成的装饰物,走起路来会叮当作响。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形容流水声“如鸣佩环”,杜甫的诗写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第二步:“依稀听到诗神环佩”,是说隐约听到诗神已由远及近地走来了。诗神为什么走来呢?因为“星光落在了水面”,给了作者诗歌的灵感。结合上文,可以知道是什刹海夜晚的美景给了作者创作的灵感,作者故意形象地表述为“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第三步:由于这句话是打破常规表述习惯的形象性说法,因此表述角度是“为什么”,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参考答案:(1)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浅层阅读与理解】相关文章:
社戏阅读理解10-10
《白鹭》阅读理解09-06
《变》阅读理解10-21
《山雨》阅读理解09-24
时间阅读理解11-11
《夏夜》阅读理解06-20
《社戏》阅读理解08-21
《父亲的眼神》阅读理解阅读10-17
《旧唐书》阅读理解08-10
访兰阅读理解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