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阅读理解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时间阅读理解

时间:2022-11-11 19:00:58 振濠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间阅读理解

  在各领域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理解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阅读理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时间阅读理解

  时间阅读理解 1

  时 间

  沈从文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致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声音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

  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一下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样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面跳跃。

  1. 为什么说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

  2. 聪明人和愚蠢人对生命的意义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产生不同点的焦点是什么?

  3. 第五自然作者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人与人之间对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

  4. 这文章,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这一观点的?

  5. 结尾段的他们指代哪一类人?

  6. 文章花大量笔墨写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者为什么以时间为题?

  参考答案:

  1、因为时间能证明一切

  2、相同点:都是肯定生活; 不同点:聪明人要理解生活,认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愚蠢人要习惯生活,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

  焦点是:对生活得失取舍的态度

  3、第一方面:择业相同,成就却不同;第二方面:择业不同。

  4、一切存在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首先从肯定生活方面论述生命意义和价值,枉度了几十年的时间,然后从两种人有了分歧的态度,论述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接下来从生命不大受时间限制的角度,论述生命的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最后从否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的角度,论述事物都要时间证明。

  5、释伽、孔子、耶稣、屈原、陈子昂等人。

  6、因为本文论述的是人应该怎样度过这几十年的时间。

  时间阅读理解 2

  你好,时间!

  叶延滨

  ①你好,时间。每逢佳节,都会想到时间。像一个恋人,追求过,也逃避过;等待过,也消磨过。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时间就是我自已,就是流入我生命的一切,也是从我生命流走的一切,我才认真地打量时间,像对着镜子打量自己的模样,有了白头发了,额头也有了皱纹,只是眼睛里还藏着笑意,好像说,你真的认识我吗?

  ②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座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是我的逃学记录与鉴定书上的评语,也是老师严厉的批评。大人说,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就是批评你不听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在宫中威严的皇帝还是拼命造反坐了天下的老百姓。

  ③上年纪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时间珍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年少不知愁滋味,其实就是不知道时间可贵。用时间爬格子换学问,也用时间打游戏换快乐,用时间找朋友换爱情,也用时间编大网捞虚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有的就是大把的时间,轻抛不心疼,直到年龄苍老时才发现,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无用之物,而时间的存折上已经支付得所剩无几。时间是有价的,电视上的《鉴宝》节目里,那些专家凭什么叫专家,是因为他们能看出凝聚在瓷片和铜锈上的时间,那些变得苍老和憔悴的.器物凭什么叫古董,是因为它们拥有久远的时间。可惜的是,人们总喜欢犯错误,当这些古董向人们展示时间的价值时,人们记住了钱币的数量,忘记了那不是古董的价值而是时间的分量。

  ④说光阴无价,这是诗性的表述。说时间有价,这是古玩行存在的理由。认识时间的价值,不需要改朝换代,坐上出租车,堵在街头,你就看那计价表往上跑数字,直跑得你心惊肉跳。当然时间也有贬值的情形,花了几百元订的报纸杂志,翻过了,到了月尾,收废品的用秤一称,只值几角钱了。时间会贬值,是因为时间还健忘。那些报纸当初拿到手上的时候,真叫如饥似渴,那些消息让我怦然心动,那些社论让我热血沸腾,那些事件让我揪心挂念。然而,时间过去了,那些事与人,文章与图片,都成了一捆废纸中的墨迹。时间还在向前,我告别了那一捆旧报刊,就像落叶后的树,又准备长出更多的叶片来,挂满朝露迎接新的太阳。也许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健忘,也许这是时问最无情而又最必须的存在方式。人们用年年代世纪来丈量时间,简洁而清晰,然而,无数的像我这样的生命和非生命体就被匆匆地忽略了。伟人在评说历史时总说: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伟人之所以叫伟人,大概就是因为他洞悉了时间的秘密。

  ⑤尽管如此,对于我,我知道上苍给我的时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无论卑微还是平凡,珍惜这个唯一,是生命的觉悟和实践。伟人、帝王与百姓平民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因此,皇帝以为尊荣和权力就可以延长这个过程,万岁是最大的白日梦,也是臣子给皇上最不需本钱的贿赂。其实,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什么办法最好?我的建议就是倒计时记岁数: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60岁,过一年,少一年,成了59岁。这样就会知道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去做事去创造去思考去恋爱去结婚生子!时不我待,自当奋进和珍惜。到了60岁归零,再过的日子就是赚来的,多活一天,就多赚了一天,这样的日子自然应当快快活活地享受,享受生命!

  ⑥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

  19.作者以你好,时间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20.请对③段中划线句子加以赏析。(4分)

  直到年龄苍老时才发现,捏在自己手上的是一把无用之物,而时间的存折上已经支付得所剩无几。

  21.作者在③④两段借古董和报纸的例子表达怎样的观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时间就是镜中的你自己,请联系全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9.①运用拟人手法,采用第二人称称呼时间,亲切自然;

  ②点明题旨,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的珍重、理解和友好。(每点2分。)

  【答题建模】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手法的,还要分析其作用。

  20.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形象地抒发了当人生命走到尽头时一生碌碌无为的遗憾之情,告诫人们要明白时间是可贵的,不可随意浪费。(手法2分,分析2分。)中学联盟网

  【答题建模】赏析句子=手法+分析+情感。

  21.①列举古董的例子表达的观点是:时间是有价的,是珍贵的。

  ②列举报纸的例子表达的观点是:提醒人们时间会贬值,需要珍视。

  ③作者用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来表达对抽象的时间的理解,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分析两个例子表达的观点各1分,作用2分。)

  【答题建模】第一问怎么问怎么答,放回原语段找表达观点的句子信息。好处:阐明观点,更形象的说明事物特点,引发共鸣,有手法答手法。

  22.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过程,我们只有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勇敢创造,才能享受生命,体现生命的价值。作用:呼应开头,结构上浑然一体;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内涵4分,作用2分。)

  【答题建模】(对句子、词语、题目的)理解=内涵(浅层、深层)+作用+有手法答手法。

  时间阅读理解 3

  ①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②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③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④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⑤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⑥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问题:

  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B.前一句信息源在第6段,正确;后一句信息源在第4段,文中说“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选项中说“在······基础上形成的”与“直截了当”矛盾;C.信息源在第5段,应该是“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不可逆时间”应该是“线性模式”,选项中说的“不同文化学派”与此矛盾。D.信息源在第6段,选项中说 “都可以找到对应”,“都”没有依据。“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的判断依据“日常用的钟表”这个例证可以判定为错误。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答案:B

  【解析】B.信息源在第4段,“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说明“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错了。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徒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答案:D。

  【解析】D. “钟表的旋转”说明时间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是循环模式,并不是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时间阅读理解 4

  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①20世纪初叶,数学界曾经出现过一道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叫人头疼的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

  ②1905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学会上,英国数学家科尔登上讲坛,通过一番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果。

  ③在热烈的掌声中,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前后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正是“星期天”这个人人皆有的业余时间,被科尔积零为整,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成就了一位卓越的数学家。类似科尔这样在业余时间内刻苦努力,从而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成就的人不胜枚举。

  ④闻名遐迩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天文学的贡献。而谁能想到,哥白尼并不是专业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个教士。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天主教堂度过的。他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观测、计算,最终完成了那本巨著《天体运行论》。这本书奠定了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地位,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也使他在影响世界进程的1OO位名人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时间的充分合理利用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才。

  ⑤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之余,我们不妨放松一下,参加文娱活动,既可丰富生活,又可调节精力和体力。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⑥有些人业余时间迷醉于牌桌和麻将桌上,通宵达旦,在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和静止坐姿的情况下,使思维和身体处于紧张极限,使人精神恍惚,食欲减退,影响工作,影响身体。更有甚者用麻将和扑克进行,志向堕落,污染了社会风气。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是要为工作养精蓄锐、充电增智,而绝不是沉溺于花天酒地、摸牌等无聊刺激和违法活动之中。

  ⑦对每一个成功的.人来说,时间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时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后再也不会回头。

  ⑧时间最珍爱爱惜它的人们。声色犬马、碌碌无为,时间就会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你就会觉得时间在有意为你放慢。

  ⑨永远记住一件事:时间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你对时间的利用率越高,你的收获就越多,成功也越大。

  小题1:选文①—③段介绍科尔的事迹有何作用?(3分)

  小题2:选文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应该如何利用业余时间。(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1)从科尔的事迹引出论点(论题)(1分);(2)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合理利用业余时间能够创造辉煌的观点(1分);(3)故事引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

  小题2:(3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1分),有力地强调了时间最珍爱爱惜它的人们(1分),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中心(管理好自己的业余时间,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就。)(1分)。

  小题3:4分)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科尔的事例,点明点明管理好自己的业余时间,才能创造出辉煌成就的观点,同时引出下文哥白尼的事例来进一步论证这个论点。(2分)略。(能结合文章观点谈即可。)(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小题2: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引出下文和总结前文的作用,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时间阅读理解 5

  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

  尔令奇

  ①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让我们再一次对“中国时刻”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受,亦如4年前的上海世博会、6年前的北京奥运会、13年前的上海APEC会议……如果拉长时间的距离来看,过去的30多年,每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赢得了一次世界性的关注,每一个“中国时刻”都见证了我们的巨大变化,每一个“中国时刻”都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而正是一个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时刻”,为这个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国家赢得了“中国时间”。

  ②“中国时刻”是用实力赢得的尊重。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像APEC会议这样的“中国时刻”越来越多。正如一个进入“而立之年”的成熟个体,他自身的自信和担当,是与对外界的贡献和作用同步提升、密不可分的。2001年的“中国时刻”,我们还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融入者,只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和第六大贸易国;今天的“中国时刻”,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与APEC成员的贸易额,就已经从13年前的1200多亿美元,增至今天的2.5万亿美元,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中8个是APEC成员。

  ③“中国时刻”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有人质疑说,在自身仍然面临诸多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时,我们有必要“兴师动众”来追求这样的“中国时刻”吗?就以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车辆“单双号限行”来说,199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APEC成员国时,整个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刚刚突破600万辆,而今天北京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就已经达到530多万辆。发展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今天的中国要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其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立足于国内,而要将自己的战略主张融入世界的游戏规则中。

  ④“中国时刻”不是装扮自己的花环,而是一个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中国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了很多基于中国国家战略的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这些战略在经济层面,都是立足于中国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从客观效果讲,也充分体现了亚太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⑤我们需要用今天的“中国时刻”赢得未来的“中国时间”。包括2014年APEC会议在内的每一个“中国时刻”,都可以看作历史进程中的新坐标和新挑战,“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则是中国民众心里的“中国时间”。沿着“中国时刻”的'台阶稳步上升,“中国时间”才能如期而至。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每一个“中国时刻”的实现,都使我们向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目标前进一步,其影响十分深远。

  B.中国作为成熟的现代国家,面临的“中国时刻”将更多,我们要充满自信地去迎接它,在立足自身的同时为世界多做贡献。

  C.我国许多规划的制定,既基于国家战略,也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的,客观上体现了区域内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意愿。

  D.怎样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要增强荣誉感,二要有责任意识,三要迎接新挑战。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概念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及对论述思路的把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文章论述的是为什么需要用“中国时刻”赢得“中国时间”,而不是“怎样用”。其中第②段“用实力赢得尊重”,关键语在“实力”而不在“尊重”或“荣耀”,该段侧重从过去的角度谈成就。第③段侧重从当下的角度谈责任。第④段围绕“新的战略契机和历史起点”,侧重从未来的角度谈发展,并没提到面临挑战。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国时刻”的具体内涵。(3分)

  答:“中国时刻”是指

  的重大事件。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是指中国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1分),展现国家巨大变化和新的发展活力(1分)、赢得世界关注(1分)的重大事件。(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树立全文意识,加强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尤其是概念的主要特征、本质属性等信息;审清题意,符合下定义的要求;区别主次信息。

  3.请简述文章第③段的行文思路。(3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首先承上启下提出观点,(1分)接着摆出“有人”的质疑,(1分)然后通过举事例和讲道理(举车辆限行的例子,讲中国发展要融入世界的道理)得出结论(表明解决问题要靠发展,这正是追求新的“中国时刻”的责任所在)。(1分)

  解析:具体来说,第1句先提出“中国时刻是一种责任”;第2、3两句借助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批驳对“中国时刻”发展必要性的质疑;第4句,则是正面阐述“中国时刻的责任”内涵,或者说是阐述如何实现“中国时刻的责任”,4句话呈现的是逐层深入的关系。

  【思路点拨】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养成切分语段层次的意识。具体来说,能够把握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关联词、副词、代词、序数词等表示层次逻辑关系的词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强化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的阅读意识,提高信息筛选的完整性。加强审题、读题能力的训练,提升应对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时间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白鹭》阅读理解09-06

《社戏》阅读理解01-17

社戏阅读理解04-01

《变》阅读理解10-21

《山雨》阅读理解09-24

《夏夜》阅读理解06-20

《父亲的眼神》阅读理解阅读10-17

《旧唐书》阅读理解08-10

谁有《北京时间不到点》的阅读理解答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