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何荐马周的典故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常何荐马周的典故

时间:2018-09-23 12:45:17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常何荐马周的典故

  马周少落拓

  “马周少落拓”是出自一篇文言文。“落拓”二字有两则意思,一是豪放,放荡不羁,二是穷困潦倒,寂寞冷落。这两个意思在马周的性格和生活中都有所体现,但在这篇文言文中,还是以第二种意思为主。“马周少落拓”,即马周年轻时潦倒失意。

  《马周少落拓》原文

  这篇文言文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述了马周的生平。他年轻时比较潦倒,不受到敬重。为官之初,他担任了州助教,但因为官职的低微,马周觉得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很好的展现,遂不爱做事。马周也因此受到了刺史的杖打,他愤怒之下离职去了曹州。然而在曹州,马周又受到了浚仪县令崔贤育的侮辱。于是,他便往西去了长安,投靠在常何门下。

  贞观初年,唐太宗让百官写一篇文章,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由于常何自身是个武官,于是他就委托马周代为书写。马周在奏章上详细叙述了四十多条利弊。唐太宗看到后,非常惊讶,遂召见了常何,并询问他缘由。很快,唐太宗又召见了马周。谈论中,唐太宗认为马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后来,马周便逐渐升职成为中书令。这篇文言文中还列举了一些马周所陈述的政事。

  当初,唐太宗任命马周担任“监察里行”的职位,而“里行”官名的由来,便是从马周开始的。唐太宗一直非常信任马周,等到马周病逝后,唐太宗心中更是悲痛不已,并常常想念他。

  常何荐马周

  马周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他心中有着济世之才。初入仕途时,他当过郡县的文职人员。后来因抱负不能得到施展,在受到一次责骂后,毅然辞职,去往国都长安,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从而做出一番大事业。

  电视剧《贞观长歌》马周剧照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连见帝王一面都是难上加难,何况马周还要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于是,他便去投靠了当时的中郎将常何,而常何也在马周后来得到唐太宗赏识的事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631年,唐太宗要求在朝的官员每人写一篇有关时政的文章。但常何是个武将,根本不擅长舞文弄墨。于是,马周便主动替他写了这篇文章。唐太宗看过文章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如此出色的文章不会是常何写出来的。常何此人也非常老实,他就向唐太宗交代了这是门客马周写的。唐太宗便对这么一个奇才产生了兴趣。他派遣侍从去将马周请来,可是却没请到,侍从一个人回来了。唐太宗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派人去请。一直到请了四次之后,才将马周请到皇宫。唐太宗与马周谈论了政治局势和为政之道,马周独到的见解以及显露出的真才实学都令唐太宗大为惊叹。之后,唐太宗便赐予了马周官职,并对他十分信任。马周的仕途也从此逐渐得到升迁。

  当然,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唐太宗也对他进行了嘉奖。这就是有名的“常何荐马周”的典故。

  马周绿袖

  马周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他自幼孤贫,后来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一步一步登上高位,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忧心操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样一个在事业上尽职尽责的忠臣被世人关注的大多是他的政绩,而他的感情生活却鲜少有人熟知。

  电视剧《贞观长歌》绿袖剧照

  在看完电视剧《贞观长歌》之后,剧中马周和一位名叫绿袖的女子之间的故事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相识、相知,但最终却还是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无法相守在一起。

  我们仿佛还能看见那个伴随着美妙乐曲,在假山和小亭间翩翩起舞的美丽女子。那时的她还未经历后来的许多磨难,嘴角挂着发自内心的甜美微笑,眼神中看不出一丝的忧愁和悲伤,只有遇见心上人时,那份独属少女的娇羞。绿袖与马周相互渐生情愫,但是马周知道自己贫寒,他没有勇气跟绿袖求亲。后来,马周决定去往长安,绿袖便以盘缠相赠。任谁都明白,这个女子交付的不仅仅是钱财,更是自己的一腔痴心和后半生的幸福。可奈何,经此一别,再见已是物是人非。

  绿袖因家庭变故被卖往百花楼,改名如画。也就是在这时候,她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子——闵国器。闵国器对绿袖一见倾心,但绿袖仍然难以忘记马周,并在到处寻找他的下落。后来,马周得知了绿袖的身份,但他那时的官职注定了他无法娶一个风尘女子。尽管心中爱着绿袖,但马周还是放弃了她。而闵国器的`真情与痴心也在这时感动了绿袖。原本,如果能够与闵国器在一起,绿袖的后半生也总归是会幸福的。然而好景不长,闵国器在政治阴谋中被牺牲,失了性命。绿袖姐弟前来找马周进行申冤,马周终还是了了绿袖的心愿,但两人也再无可能。

  最后,绿袖带着闵国器的灵柩回乡,她与马周的故事也就此结束。两人终究还是有缘无分,而绿袖一生所经历的磨难也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历史中有没有绿袖的原型,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剧中塑造的绿袖,这位女子身上的美好特质足以让观众铭记于心。

  马周机辩

  马周是唐朝政坛上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父母双亡,度过了一个孤贫的童年。但由于自身的勤奋好学和天性聪颖,马周逐渐显露出了不一样的才华。后来,他来到长安,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逐渐施展了自己的抱负。

  《马周机辩》原文

  《马周机辩》这一篇文言文中就详细记述了马周才学中的能言善辩。文章是写马周来到长安后发生的故事,那时他已是中郎将常何府中的门客。当时,唐太宗让百官写一篇文章,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由于常何自身是个武官,于是他就委托马周代为书写。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了许多事件,结果都非常符合圣意。唐太宗在惊讶之下,召见了常何。常何表示这些都是门客马周所提出来的。于是,唐太宗又立即召见马周。在派遣侍从去请了四次之后,马周终于来到皇宫。他与唐太宗相谈甚欢。事后,唐太宗便授予了马周官职。

  马周为人机智善辩,他陈述的奏章没有一次是不符合唐太宗心意的。唐太宗也说过,对于马周,他是“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到了贞观十八年,马周已经身兼两个要职,他处理事情冷静理智、公平合理,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后来,马周又因在官场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而被升迁至吏部尚书。唐太宗经常向身边的侍从赞扬马周的处事风格和态度,说马周为人忠诚、谨慎,评价他人能够做到直言不讳。比之唐太宗所派遣的其他人,还是马周更符合他的心意。也只有马周,能够与唐太宗一起使江山社稷得到安康。

【常何荐马周的典故】相关文章:

1.何郎傅粉的典故

2.“长斋太常”的典故

3.关于马的成语典故

4.马踏飞燕的典故

5.关于马的典故成语

6.马陵之战的典故

7.有关于马的成语典故

8.有关马的成语典故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