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鸭说》阅读练习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鸭说》阅读练习

时间:2023-11-23 11:35:11 王娟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鸭说》阅读练习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鸭说》阅读练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鸭说》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观鸭说(明)吴廷翰

  ①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②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③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1],容与如也[2]。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④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⑤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3]鼋龟醯鸡[4]之于瓮、于坎、于蹄涔[5],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蹈刑,亦不可得矣。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有删节)

  【注】

  [1]消摇:同“逍遥”,安闲自得。相羊:徜徉,漫游之意。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2]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

  [3]蠛蠓(mèi měng):也称“蠓”,一种小飞虫。

  [4]醯(xī)鸡:小飞虫。

  [5]蹄涔(cén):蹄迹中的积水。

  练习

  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让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竿之,则遂群奔水中 竿:用竹竿驱赶

  C.囿之以淳朴 囿:约束、规范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 反:违背

  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家僮孵化出一窝小鸭子,它们稚嫩的叫声和洁净油亮的羽毛格外招人喜爱,作者忍不住要去逗弄这些小家伙玩。这是观鸭之始。

  B.第②段写因为将鸭子放在盆里离水蓄养,小鸭子出现了倒毙的情形,其他的也叫声凄哀,羽毛散落。这里情节出现跌宕,为下文蓄势。

  C.第③④段记叙放养小鸭子于水池之中。这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水中鸭子的欢畅嬉闹和喜人长势。是记叙的重点。

  D.第⑤段是作者由养鸭悟出的“育民”的道理,强调顺从其本性,可使民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是作者写作的落脚点所在。

  三.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3)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四.有人说,本文体现了孟子的“性善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译文

  家中的僮仆拿鸭蛋来孵化,得到几只雏鸭。开始饲养的时候,给它们一点点水,他们发出呴呴的声音,它们的羽毛泛出白色的光泽,我很喜欢它们,逗弄着它们。

  没过几天,僮仆来告诉我:“已经有雏鸭死亡了。”接着,我听它们的声音,它们啾啾地发出哀鸣,观察它们的羽毛,非常疏松的快要散落了,我怪责僮仆没有好好饲养。僮仆说:“这不是我没有好好饲养,是饲养雏鸭的时候不用水啊。”

  第二天,我刚好在亭子里休息,当时雨刚好停了。池塘里的水正好涨满,我回过头来,非常高兴,靠着栏杆对僮仆说:“为什么不把这池水拿来饲养雏鸭呢?”僮仆赶忙跑去,不一会儿,用箩筐装着雏鸭来了,雏鸭们只是刚刚出到水边,就非常不安害怕,它们仰起了头,斜视着,鸭足不敢举步,又想前进又一边后退。拿起竹竿驱赶它们,就一起飞奔到水里,有的扬起双足游去,有的拍打翅膀飞起来,很久都没有安定下来。一会儿后,就开始玩水,有的仰起头来喝水,有的低下头来啄东西,几个凑到一块,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又或者沉到水底,不见踪影,或者浮出水面,在浮萍水藻之间嬉戏跳动。过一会,歇下来把头埋到羽毛里,拍打翅膀,有的摇摇摆摆地走路,有的蜷缩着站着,有的低下头睡觉,非常逍遥,非常安闲自得。已经傍晚了,僮仆想用箩筐把它们装好带回,它们就水边再和僮仆嬉戏,有的跑到堤岸上去,有的藏到丛林里去,僮仆抓不到它们了,于是就放它们自由了。

  到第二天,也是这样,他们发出嗈嗈的声音互相唱和,他们的羽毛发出明亮的光泽。它们距离到池塘饲养仅仅三天,已经比原来长胖了三倍了。

  我于是有感叹了:造物主养育万物真是伟大啊!大到就像把龙蛇放在深渊和湖泽,把虎豹放在深山大林,小到把飞虫放到马蹄的积水里,都是各自顺从了它们的习性罢了。像鸭子不能在陆上饲养,而要在水上饲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啊。如果违反它们的习性,造化不能用来养育万物,圣人又怎么能够用来教育人民呢?当权者治理政务,面对人民艰难困苦的时候,用法令干扰他们,用刑罚要挟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智慧引诱他们,使他们放荡,逐渐忘记自己的本性,生计一天天紧张,人民成群的死去但当权者却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想要改变统治的方法,用道德去治理他们,用礼仪教化他们,用忠信招揽他们,用淳朴的道德约束他们,人民没有不惊愕害怕的,不敢相信当权者,不敢安稳的生活。等到时间长了,教化成功了,行为习惯了,风俗变好了,再回头看看以前做的事情和今天追求的事情,安危和利害相差就非常大了。那么,现在即使用武器打他们使他们做坏事,每天打他们,想让他们做欺诈之事,也办不到了。

  刚刚开始治理人民的时候,就像把雏鸭养在盆里的时候一样。他们贪图于习惯不懂得醒悟,所以就会在陆地上死掉,我们看着他们死掉但是不知道拯救的办法,这就是僮仆对我的责备啊。我们要反转他们的天性,放到水里去试一试。摸清了他们的习性,使他们安稳并且快乐,就出现了后来它们在水中嬉戏不想回来的情形了。生长休息,从此生机勃勃,用水来养育就能把它们养大养肥了。

  于是我再感叹说:“因为养鸭子我得到了治理人民的道理,就是从这里观察出来的,鸭子给我的启发啊!”我就记录了观鸭的事。

  赏析

  文章从观察鸭子的生长发育说起,说明要使万物正常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特性,“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因而指出,对沦丧中的人民,要用儒家的道德来教化,及其教成化行,虽械之使为恶,也不可得了。文章虽以孟子的性善说出发,强调儒家的教化作用,但全文通以鸭子的生长发育为喻,对鸭子的观察具有哲学家的细致性,而其描写鸭子的生活习性则具有文学家的生动性、形象性、而且富有情趣。

  作者简介

  吴廷翰(约1490—1559),字崧伯,号苏原,南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1521年(正德十六年)登进士第,历兵、户二部主事,转吏部文选司郎中,因忤长官意,出补广东佥事,转岭南分巡道,兼督学政。旋迁浙江参议,调山西参议,在山西时,值年荒,力请赈济,存活饥民数十万人。吴性疾恶尚严,为政清廉,往往得罪权要。年四十余,遂致仕。家居三十年而卒。著有《吉斋漫录》、《椟记》、《瓮记》、《湖山小稿》、《苏原全集》等。有中华书局排印容肇祖点校《吴廷翰集》本,收录了上述诸书及诗文。

【《观鸭说》阅读练习】相关文章:

《知己说》阅读翻译及练习09-18

《说啸》阅读理解练习题09-17

《说“俗”道“雅”谈文化》阅读练习题09-17

《传记阅读:苏步青》阅读练习09-18

筷子阅读练习09-18

爱莲说阅读练习09-18

《吻》阅读练习09-18

《白鹅》 阅读练习08-21

课内阅读练习精选09-18

《菜花》阅读练习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