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2-01

  加点词的解释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 )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落花 )( 繁多的样子

  3. 渔人甚 异之。( 非常 )( 以之为异 )

  4.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 )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

  6. 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 )

  7. 初极狭,才通人。(非常 )( 仅 )

  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样子 )(类 )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 )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 )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竟然 )( 哪里 )

  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 邀请 )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 )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 同乡的人 )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 )( 更不用说 )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 )( 感叹惊讶 )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请 )

  18.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对…..说 )(值得 )( 桃源之外 )

  19.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已经 )(沿着 )(从前的、旧的)( 做标志)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 )(到 )

  21.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立即 )(派遣)(标志)(于是,就)

  22.闻之,欣然 规往。( 高兴的样子。)(计划。 )

  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 )(不久 )(渡口 )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是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 )

  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

  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 )

  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大多 )

  29.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清水 )(美丽而不端庄 )

  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 )

  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语气助词,啊 )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 很多 )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用 )(雕刻 )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 )(顺着 )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 )(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同“又” )( 大约 )(左右 )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 )( 起 )

  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拿着 )(说话 )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靠近 )

  41.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极像 )(举 )

  42.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同“屈”,弯曲 )( 靠 )

  43.珠可历历数也。( 分明可数。 )

  4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椎形发髻)(靠 )(同“横” )

  4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平 )

  46.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同“又” )

  4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满)

  4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 长而窄 )

  4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通“举” )( 培养 )

  5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为亲 )(以…….为子)

  51.男有分,女有归。(职分 )( 女子出嫁 )

  5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憎恶 )

  5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样….就 )( 发生 )(造反 )( 兴起 )

  5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 )( 这 )

  55.造化钟神秀。(聚集 )

  5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同“层” )(眼角 )

  5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 )

  58.浑欲不胜簪。( 简直 )( 禁不住 )

  59.暮投石壕村。( 投宿 )

  60.老翁逾墙走。( 越过 )

  61.吏呼一何怒!( 多么 )

  62.三男邺城戍。( 防守 )

  63.二男新战死。(最近 )

  6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苟且 )( 停止 )

  65.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 还能够 )

  6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 )( 全 )( 同“缺” )

  6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如果 )

  68.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 漫上 )(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

  6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 ) ( 快 )

  7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 )( 冲荡 )

  7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在 )

  72.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 动词,连接 )( 延长 )(凄凉怪异 )

  7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辉映 )

  7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

  7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 )( 潜游在水中的鱼 )

  7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

  77.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

  78.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7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清闲的人 )

  80.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时 )

  8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动词,画着文彩 )

  82.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租用 )( 许,使 )

  83.湖中人鸟声俱绝。( 都消失 )

  84.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 这 )( 凌晨 )( 撑 )

  8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白 )

  8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8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畅饮 )

  8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 )

  89.带月荷锄归。( 扛着 )

  90. 但使愿无违。( 只 )

  91. 仍怜故乡水。( 爱 )

  92. 拄杖无时夜扣门。( 一定时 )

  翻译句子

  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4.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俱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屋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7.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片面的人完全一样。

  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9.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1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1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村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说啊!”

  14.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17.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惟独喜爱莲____莲从淤泥易地而处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23.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4.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5.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26.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27.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28. 技亦灵怪矣哉!

  译: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29.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3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31.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2. 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4.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5.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6.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37.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的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39.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40.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1.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4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4.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在水中交错的藻、荇。

  46.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译: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47.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呑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8.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49.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51.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扩展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第21课《桃花源记》 P168

  陶渊明

  一、作者及作品

  陶渊明,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文章知识

  (1)线索: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顺序

  三、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复前行,欲穷其林。缘:沿着。穷:穷尽。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

  3、甚异之。异:诧异。

  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并:都。

  8、问所从来,具答之。具:详尽。

  9、村中闻有此人,咸(xian)来问讯。咸:都。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1、处处志之。志:动词,作标记。

  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志:名次,标记

  13、闻之,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14、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不久。津:渡口。

  1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是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四、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五、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六、简答

  1、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答: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3、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7、“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A、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B、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第22课《短文两篇》

  《陋室铭》P173

  刘禹锡

  一、文体常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词语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气。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借代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案,文书,案卷。牍,公文。案牍是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三、句子翻译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简答

  1、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答: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作乐。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答: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作者的思想又是消极的。(可发挥自己的见解)

  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略)

  6、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答:(略)

  7、文中有哪些骈句和散句?

  答: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P174

  周敦颐

  一、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动词,长枝节。

  4、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只,仅。濯:洗涤。妖:妖媚。益:副词,更。植:树立。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简答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具体特征代表了莲花的哪些可贵品质?

  答:“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特征代表莲花的可贵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4、细细揣摩“菊之爱”有两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

  答: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6、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你能具体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吗?

  答: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的句式分别是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8、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哪些?

  答: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9、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示例: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

  参考答案:

  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不久前某行政部门征集公益广告,以一幅清莲图为主体图案的广告创意,因积极的比喻意义被采纳,清你为该主体图案配一句恰当简明的广告语。(不少于8个字)

  第23课《核舟记》 P178

  魏学洢

  一、词语解释

  1、高可二黍许。可:大约。许:上下。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修狭:长而窄。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5、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7、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高高帽子。为:是。

  10、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二、句子翻译

  1、苏黄共阅一手卷。

  翻译: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

  翻译: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翻译: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翻译: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翻译: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

  翻译: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翻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技艺出真奇妙啊!

  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若听茶声然。

  翻译: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P183

  《礼记》

  一、词语解释

  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①其子②。①子:以……为子。②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是:这。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二、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有归宿。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P185

  唐 杜甫

  一、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合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别”。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二、诗歌赏析

  1、《望岳》

  【思想内容】

  这首诗从整体上勾画了泰山的宏伟景象,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名句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炼字炼词】

  “阴阳割昏晓”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

  2、《春望》

  【思想内容】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名句赏析】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炼字炼词】“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搔”: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3、《石壕吏》

  【思想内容】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是写诗人路经石壕村,投宿一老翁家庭,亲见一老妇人被迫服役的情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第26课《三峡》 P196

  郦道元

  一、作者及作品

  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二、词语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从,由。略:完全。阙:通“缺”空缺。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到了。襄:漫上。溯:逆流而下。阻绝:断。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

  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

  5、飞漱其间。漱:冲刷

  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非:不是。自非:如果不是。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7、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8、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属(zhǔ)引:接连不断。

  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三、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

  翻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简答

  1、文章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章结尾哪一句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是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3、你能概括文章的结构吗?

  答: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6、文中提到了巫峡,另外两峡是什么峡?

  答:瞿塘峡和西陵峡。

  7、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五、探究欣赏

  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生动有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答: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如:飞漱其间的“飞”字。“飞” 字形象,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六、语言运用

  把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辞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参考答案:“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第27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P199

  陶弘景

  一、文体常识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二、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时:季。俱:都。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三、句子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实在是人间天堂。

  四、理解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五、简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P200

  苏轼

  一、文学常识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户:窗户。

  三、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翻译:想到身边没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来到了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翠绿苍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悠闲的人罢了。

  四、简答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答: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记叙,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表达方式是描写,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含义?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显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4、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

  答: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第28课《观潮》 P202

  周密

  一、词语解释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岸。

  二、理解背诵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答:(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三、简答

  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P206

  张岱

  一、词语解释

  1、是日更定。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译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翻译:(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简答

  1、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两句哪个是近景?哪个是远景?

  答:“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远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近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第21课《桃花源记》 P168

  陶渊明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第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P173

  刘禹锡

  1、文章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文中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文中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 P174

  刘禹锡

  1、文章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3、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一般映衬,菊和牡丹是重点映衬,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4、描写莲生长环境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描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P183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句子是“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P185

  《望岳》

  1、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是“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2、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3、诗中的拟人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忧国思乡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悲己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1、《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2、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最能概括凄惨情景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

  第26课《三峡》 P196

  郦道元

  1、描写春、冬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夏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夏水囊陵,沿溯阻绝。”描写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唐诗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文中山河秀丽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第27课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P199

  陶弘景

  1、文章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2、描写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直抒胸臆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P200

  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28课《观潮》 P202

  周密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P206

  张岱

  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30课《诗四首》 P209-211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诗人早晚躬耕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句)

  3、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顾影自怜,饱含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的诗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万方多难此登楼”(《登楼》)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