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语文《我的母亲》练习题及答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求人教版语文《我的母亲》练习题及答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1-21

  《我的母亲》练习题

  1.给加粗词注音,并解释这个词。(10分)

  (1)人影憧憧( )________________

  (2)睡眼惺忪( )________________

  (3)蹑手蹑脚( )________________

  (4)娓娓动听( )________________

  (5)万籁俱寂( )________________

  2.辨音组词。(5分)

  3.辨字组词(不少于3个)。(5分)

  (1)宵 (2)锁

  霄 琐

  销

  4.改正句中的错别字。(4分)

  (1)从账里望得见母亲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转辗反侧睡不着。( )

  (2)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谦疚。( )

  5.在下面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3分)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________,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________,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________地挥泪痛哭一顿。

  6.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每个括号里,只能填一个字)。(4分)

  现在想来,( )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 )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 )( )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 )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7.体会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感情色彩。(4分)

  (1)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2)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3)不幸又有一次中断,背不下去。

  (4)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8.下面各句中的加粗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1)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2)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

  9.凭借语感,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3分)

  啊,友情!人间怎能没有你?愿你像和煦的阳光,常常照耀着我们的胸怀;愿你像清新的空气,时时输向我们的心房;________________,使每个人是健康的,美好的,愉快的,坦荡的,文明的,一往无前的……

  10.本文作者是________,既是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也是一位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作品。(4分)

  1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14分)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眬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在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1)按照课文,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形容词。

  (2)“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这一句中的“瞥”能不能换成“看”“瞧”等字眼?

  (3)说说下面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

  ①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

  ②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

  (4)解释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 )

  ②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 )

  (5)说说下面加粗词的表达作用。

  ①微笑着把我抱起来

  ②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

  (6)请用6个字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

  综合题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四个片段来写母亲,请联系自己作文的实际来谈谈这样选材的好处。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chōngchōng往来不定的样子(2)xīngsōng 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3)niè放轻(手脚)(4)wěiwěi言谈动听(5)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2.(1)蒙眬、蒙蔽 蒙骗、蒙头转向 蒙古族(2)检查、查处 查氏3.(1)元宵、宵禁、夜宵 云霄、霄汉、重霄(2)金锁、锁链、锁住 琐碎、琐事、琐屑销声匿迹、销量、销赃 4.(1)帐 辗转(2)歉 5.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6.才 并 如果 必 7.(1)“至今”是直到今天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内疚之情。(2)“清算”一词表现了父亲对子女学习上严格要求和严厉的态度。(3)“不幸”表达了惋惜的感情。(4)“前世冤家”表达了作者对孔孟经典厌恶的态度 8.(1)不能删去。因为“居然”表达了作者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惊喜之情。(2)不能删去,因为“都”表示总括,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扼杀妇女全部才干的愤慨之情。 9.示例:愿你像清润的水分,天天浸润我们的喉咙。 10.邹韬奋散文 萍踪寄语 萍踪忆语 11.(1)活泼、欢悦、柔和、青春(2)不能。因为“瞥”是很快地看一下的意思,而“看”“瞧”等不能把“很快”的意思表达出来。(3)①“大约”表示估计,不是确数。②“大概”“也许”两词都表示猜测,不是确指。只有这样才符合语境。(4)①背 ②容貌姿态(5)①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表达了一个母亲的爱子深情。 ②母亲生怕惊醒熟睡中的孩子,所以“蹑手蹑脚”,表达了深切的爱子之情。(6)元宵夜的“巡阅”

  综合题

  答这道题首先要说明课文用了哪四个片段,对表现母亲的品格和才具有何作用,(答出这一点可得“中”)然后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谈体会,谈得好的可得“优”,谈得一般化的可得“良”。如果既没有结合课文来谈,又没有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来谈,则得“下”。


扩展资料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2、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对此,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⑴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醮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等。

  ⑵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一、通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设置这三道小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且这三小题是逐层深入的.第1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第2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第3小题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1、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

  ⑴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⑵ 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⑶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关于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而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品味,来进一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三、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设置本题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反思,获得教益,并通过这一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