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作文合集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 篇1
有一个人出外旅行,来到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边,他站在那里束手无策。有一个人看见他遇到难处,就过来很爽快地把他背过河去。这个人没什么钱,不能给好心人适当的报酬,为此他过意不去。正为此事不安之时,他看到那个人又回到对岸,继续把不能过河的人送了过来。于是,他走到那人身边说:“我现在已经不再感激你了。根据我的观察,你有帮助任何人渡河的癖好。”可是当他回来时,那人却不再背他过河了。
思路点拨:英国有句谚语说:“受恩宜勿忘,实惠宜莫记。”我们常以为某些人的热心是他的天性,视为理所当然,这往往是我们对父母或朋友的态度。学习长存感恩的心,并且期待自己也成为能助人的人。人在受到帮助后,报恩是种责任,人要想在人类这个群体里生活,就必须常怀感恩心,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快乐,你的生命才会充满阳光!
高考作文 篇2
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让考生“自选文体”,这一要求对于考生来说,赋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写作起来更能得心应手才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体不清、问题混乱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文体不明的现象。特别是考试时,考生一见到题目,就会争分夺秒地写起来,根本不考虑写作的要求,当意识到时,时间已不允许从头再来,悔之晚矣。这里对文体的忽视占到很大的比重。即使注意到“要求”,也有在写作中偏离文体的现象,以至于结果写下的是一篇篇被戏称为“杂文”的文章。笔者认为文体很是问题,故在此作一窥探,以与方家商榷。
一、根据作文的要求文体写作
最近几年的高考写作多半没有文体上的要求,担心束缚了考生的思维,呈现给考生的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省市在文体上要求考生选择其一,这一点要引起注意。那么这里是不是考生选择的余地就不大了呢?或者说平时的文体的有意识练习就白搭了呢?回答是:不会。相反,这样要求并没有限制考生的选择,因为这些省市多是要求在“议论文”或“记叙文”中任选一种,而在平时的练习中,考生也常是选择这两种文体来写作,所以,担心是多余的。
至于一些考生提出的能不能写作散文或小说之类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写,但是要慎重。即使平时常写这类文体的文章,也要注意文体的要求。比如,写散文要知道散文也是有议论性的、叙事性的、抒情性的和描写性的之分,所以写出来的散文也是有议论文和记叙文之分的。小说更好理解了,因为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所以倾向于记叙性的,可以归为记叙文,这样写作就会文体分明了。如20xx年高考湖南卷和江西卷作文明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考生面对这个题目,只能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选择文体了进行写作。
二、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
考生在复习迎考时,常常和平时一样:怕写作。一旦有写作“任务”,也是能拖则拖,不能“违命”,便随意写够800字繁衍了事,很少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写作,把写作当成生活学习中的乐趣的少之又少。以上现象暴露出考生的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动机不足。其实,在为了获取高分的作文中,也有文体意识缺失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强调要求训练学生擅长的文体写作,收到一定的效果。其实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策略、扬长避短的做法,很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实践中,多数学生会倾向于选择议论文作为文体,可是,结果却写来写去不知什么是议论文,写出的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只能自己戏称为“杂文”――文体不清的“四不像”文章。其实,在语文领域有杂文一说,那是议论性的文体。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考生在平时练习中就要权衡比较自己的写作文体,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文体,多多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创作出优秀的文章。选择文体的标准,除了自己的爱好和写作经验外,还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范例。比如同学之间,参加过高考的师姐师哥的优秀作品,甚至是大家的名作,都可以作为参考。可以是横向的或纵向的比较之后的深入思考,也可以是局外人的冷静分析。
三、揣摩题目适合的文体写作
作文题目在文体上有时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就是说,有的作文题目适合写记叙文,而有的适合写议论文。这时,就要仔细揣摩,细心推敲,结合自己的平日积累,确定哪一种文体更适合这个题目,更适合自己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日常的多加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道理即在这里。如20xx年高考安徽卷的作文题,材料中列举了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的不同观点,这就是所谓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自己换位思考或者旁观思考也都有理。但是,这样的作文是需要考生给出一个明确立意和观点的,这样的材料更适合写议论性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选择记叙性的文体,容易犯“套作”的嫌疑。
以上是笔者的浅陋之见,在此还要提醒考生以上三点都注意到了,在写作中就要始终贯彻,避免写作过程中变了样,结果800字是够了,可是文体是个问题了。所以在写作中和写作后还要检验一番,看是不是能让人辨识出写出的文章是何种文体的文章,自己要首先能辨识出来。所以文体的基本知识要烂熟于心,还要常练习实践。比如,记叙文讲究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必须要做出选择;记叙文“六要素”基本不能缺失。再如议论文必须由论点、论据和论证组成;论点要明确,可以有分论点;论据要求典型、丰富;论证要充分,方法可以多样等等。这些基本的知识要牢记,选择一种问题后,脑海中应该能立刻回想出来,在不违背的前提下写作就不会文体不清了;缺少了这些中的一个方面,就很易造成文体不分。
总之,在笔者看来,没有文体要求的作文题目选择余地虽然大,但需要考生的慧眼识别,合理巧妙选择文体;有特定文体要求的写作,也不能掉以轻心,避免疏忽失误。
高考作文 篇3
哗啦啦,下雨了。天压得那么低,仿佛有意在这高考三天的最后一天开个黑色幽默。让他彷徨,让他心急,让他激动,让他微笑。人生的路总不是笔直,曲径通幽,不是更乐得逍遥,就像前两天风平浪静的晴天和今天哗啦啦下着诗意般的大雨。时而急速,时而缓行,又时而停止,接着又雷鸣,少不了闪闪眼睛,如此反复。天的迹象总像在暗示什么,不清晰。人有好奇,品尝起来倒有七甜味,三分苦涩。
高考这三天,对谁来说都是个特别的日子,我看着昏沉沉的天,有点睡意,但心却一直想着几个朋友在考场发挥如何。想着他们看见如此的翻转的云层,听见哗啦啦的加油声(雨声),会有感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雷一鸣,电一闪,能突然有了思绪,解开了一道开始没头绪的数学题。再加上想起水的柔情,你便让自己的心如无波之湖,虽有时起伏跌宕,跃起涟漪,不失为精彩的片段。这样在一些基础知识就会用平静的心去解答,不懂的题自然心中泛起涟漪,突如其来的灵感不也为你增添色彩。能在这三天,心湖如此之境,如此之美,那也就无悔了。
高考在对死的知识进行解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心湖的检测。心态往往是关键所在。但我往往不要求别人压抑自己心静如无波之湖。生命本是丰富多彩的,心湖也应该有多种浪花。所以啊!为什么不随缘呢?
也许我的诉说是对朋友的劝告,但更多是我的自白。当他们在考场上书写未来之际,我的高三也即将结束。是时候走上“十月革命”的征途了,是时候发表“十月宣言”了。(因为有效时间为10月)是时候奋笔疾书了。
我的人生不算什么。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风起时,随风起舞;云静时,一起思考人生;就算在岸边当守望者,也能够滴水穿石,回归大海。
我的人生不是肢体的运动,只是精神的飞扬。我追求和谐,希望别人也能和睦相处;我追求和平,希望世界永无战火;我追求和音,希望每个人都有知音,在自己的精神港口畅谈。我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我只须这样走下去。
雨下得再大,是知道“某地方”干旱,赶来救急;雨下得再平缓,也只是对人类的抚摸,让人感觉自然的温暖和爱。一切都有理由,一切都无需理由。
高考作文 篇4
自1999年高考作文采用话题作文题型以来,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大多都是先给出一段材料,然后给出某个写作话题,让学生审题后进行写作,学生审题难度小。20xx年高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又进行了改革,由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变成了只给学生材料,不再给出话题,让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含意后进行写作,有专家称这是后话题作文或命意作文。就是命题作文也在“题目”前面加上一段文字进行说明,如20xx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题,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但在题目前用了一大段文字来介绍北京符号有哪些元素。写作材料在表述方式上的改变,给学生写作的审题加大了难度,提高了要求。学生如果不明材料的类型及其命题的特点,在写作中有可能审题不准,从而写偏题甚至跑题。下面我就从高考供材料作文不同命题形式出发,简单地举例说明写作中如何进行审题工作。
一、对比型(对举型)
1、材料特征
(1)提供的材料在内容上一般是相对(反)的,在层次上明显分为两部分。
(2)话题一般为关系型的,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2、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3、经典例析
20xx、20xx年高考全国卷Ⅱ都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请看20xx年高考作文材料 :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xx年为54.2%,20xx年为51.7%,而20xx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xx年为18.3%,20xx年为27.8%。
20xx年高考作文材料: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分析】
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审题时要注意问题两方面的焦点与矛盾。材料一就“国民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方是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一方是国民网上阅读率上升。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一句话:“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认真解读这其中的原因就能寻找到审题的突破口和最佳角度。
材料二选择的两则材料,都是在拷问人性:面对捐助者的病危与困顿,178名被捐助的贫困学生集体隐身,“知恩不报”,他们有的只是对媒体的埋怨,对慷慨捐助者却没有片言只语;而希望小学的小学生却能“受恩图报”。两相比较,不知是要“救救孩子”,还是要“孩子”救救“我们”。“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命题者通过稚嫩的童音来传达两则对比性材料的显性主旨,也许比九天惊雷还要震撼人心: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帮助别人……这则材料在审题上不存在任何悬念。
再看看20xx年高考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分析】
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富含哲理,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并不是两个对立的命题,前者是从生活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后者是从生命层次上来谈的,强调的是人的生理需求。两者在审题上无高下之分。的深度,关键是看学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命题者增加了“智性”因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有思辨性的作文题。若只抓住“生无所息”,围绕“勤奋惜时”立意;或者只强调“生有所息”来谈生活要求休闲娱乐的意义,这样审题立意都是片面的。
二、寓言型或(哲理)故事型
1、材料特征
(1)所给材料是一则经过加提炼的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的哲理故事。
(2)命意重点在于阐明道理,最易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
2、审题要点
(1) 全面解读寓言(故事)材料,把握材料的基本情节。如材料中的人物的言行、矛盾冲突,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及后果,材料中富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等。
(2)归纳寓言或故事蕴含的哲理(主旨),提炼关键词语(短语),确定写作中心话题或写作角度。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往往与现实中某种现象或问题是对应的,把握了寓言的内涵就找准了现实中的某个问题和现象。其基本审题过程:原材料→(提炼、整合、归纳)→话题式材料→(审题、立意)→写作。
(3)研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确定写作的角度。一般情况下,材料中的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议论性语句及人物对话都是关键信息承载的对象,时常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
(4)别放过寓言或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其中也暗含着写作的角度,可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5)细细研读题目写作要求,避开写作的“雷区”。
3、经典例析
先看20xx年高考全国卷I卷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二个改革:一是改话题作文为材料作文,二是开放性比以往更强。但是,写作绝不可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尽管话题作文包括一个背景材料,一段导引词,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概括材料的主旨或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制约作者的写作思路;一个写作的注意事项。而导引词是材料中最关键的部分。而材料作文没有导引词,怎么办?其实导引词被命题人镶进了材料里面,结尾牧羊人与孩子的两句话不就是两种不同观点吗,也给我们两种写作角度吗?选取哪一个角度都可以。但选取前者也就是写要看清自己的考生一定占绝大多数,不容易出彩;而选取后者也就是说乌鸦努力过,此生无憾的考生则可以写出新意,易得高分。这就是本次作文命题最高明的地方。
再看看20xx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目: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分析】
审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通读这则寓言,关键句不是第一句,而是最后一句话。理解了雨燕减肥的目的,就能找到材料的写作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经受磨砺,不仅仅是本领还要有意志力”的观点,由此我们会自然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千古遗训。如果只抓住“减肥”这个关键词,就很容易导入“时尚”“追求美”等话题中去的。
三、现象(事例)列举型
1、材料特征
(1)材料形式为松散型的现象列举,且各种现象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2)材料淡化了作文审题,甚至不需审题。
(3)写作角度就在材料中,因而写作角度广泛,可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写作。
(4)侧重考查学生的立意和表达能力。
2、经典例析
例1、20xx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分析】 材料中给我列举了诸多关于“三”的成语和熟语,且都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理解它们并不困难。审题难度就在于写出其深度和文化内涵,可以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写作。
例2、20xx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为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中列举了六种书,每一种书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话题和写作角度;七种“读”的方式也可派生出七个话题和写作角度。两方面联系起来就有七的六次方(76)的写作角度。再者,列举的内容层次不同,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写作,具有很大的区分度。
例3、阅读下面智者的四句话,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
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 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抒发当成自己。”这位少年牢牢记住智者的话,终于成了自己愉快也给别人快乐的人。
要求:以其中一句话或几句话作为话题进行写作。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审题提示:“把自己当成别人”强调对自己尊重和爱护,可拟定“自尊、自重、自爱、自惜”话题;“把别人当自己”强调对他人的理解,平等视之,或以平常心对待他人,引为知己,绝不猜疑、冷漠、不屑,可拟定“平等”“真诚”等话题;“把别人当别人”也是针对他人而言,强调关爱、尊重、礼让等人际关系;“把自己当自己”强调对自己要有清新的认识,切不可夜郎自大,忘乎所以。要学会淡泊,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
例4、20xx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对唐代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理解,材料中已经列举了5种不同的理解,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来谈你的理解或感悟。
四、问题型
1、材料特征
(1)选取的材料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和生活中某种社会现象。
(2)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感、写作的开放性。
(3)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和看法。
2、审题要点
(1)选准“靶子”,即准确把握材料所描述的社会问题或现象。
(2)确立写“点”,在具体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确定写作具体的“点”。
(3)善于运用哲学方法分析问题,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使你的认识有理性深度。
(4)分析问题不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应该重点分析问题的根源、危害及改革方案,通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
3、经典例析
例如20xx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略)
20xx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目,形式虽为漫画,但内容上是针对现代教育问题的。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现象让学生去思考与讨论。如:媒体上炒作的杨丽娟追星事件,愈演愈烈的家长“陪读”现象,全国文艺界的各种“选秀”选红了谁?“”现象等。
五、独词型
1、材料特征
作文命题中没有材料提示,仅提供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作为话题或题目(命题作文),这种形式以命题作文居多。因为没有材料的提示和渲染,对于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来说,审题及写作都很为难了,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2、审题要点
(1)语境设置法 即在词语或短语前后添加修饰语或设置一定的语境,使之更具体、更明确。当然命题作文的题目就不能加了,但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上去挖掘,寻求最佳角度。
(2)虚拟提问法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新闻写作中的“5W”理论对题目中的独词进行虚拟提问。“5W”是指“是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是谁”(Wh)“为什么”(Wh)。拿到一个独词型或概念型的题目后,不妨多问几下,通过递加追问,变抽象为具体,可以打开写作的思维,确立写作的角度。同时,这种由果及因的追问,也能对话题有更深的认识,易把写得深刻些。
3、经典例析
如20xx年高考福建卷、广东卷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题目分别为“季节”“传递”。审题时,我们要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求得小、巧、具体的写作角度。以“季节”为例,审题时,可先添加修饰语,缩小“季节”的写作范围:自然的、人生的、生命的、爱的、事业的、历史的、社会的……,再结合虚拟提问法对话题内涵进行挖掘,我们的“季节”怎么啦?通过分析可以派生出这样一些角度:全球气候变暖,四季不明了;人生四季,重在把握青春;爱的四季亘古不变(爱不分四季);人物心态的“四季变化”;中日关系“四季”变奏曲;城市高楼大厦四季不分给人们带来的缺憾等。“传递”这个题目审题就更简单了,运用虚拟提问法就可轻松搞定,如“传递什么?”“为什么要传递?”“怎么传递?”等。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题,独词型的还不少:如1988年全国卷的“习惯”、1994年全国卷的“尝试”,北京高考卷先后考的“规则”“转折”“寻找”“包容”“安”“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杂”、“忙”;20xx年高考江西卷的“脸”、重庆卷的“自嘲”;20xx年高考四川卷的“问”、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等。
六、解词(释意)型
1、材料特征
(1)题目选择的是一个多义词语作话题或题目。
(2)材料对词语作了多方的解释和理解。
(3)每个义项都可以独立作为一个写作角度。
2、审题要点
这种命题形式审题难度小,只要借助义项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即可。审题时还可参照“独词型”材料的审题方法。写作角度也很明确,毋需在审题和立意上投入大量时间。
3、典型例析
例20xx年高考湖南作文题目: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分析】
20xx年湖南卷作文题为命题作文形式,命题者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做出了一定限制,要求考生依据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但这道命题作文与以往不同,以往的命题作文,只是给出一个标题。今年在给出题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然后以“谈意气”为题作文。命题对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规定——既可就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谈“意气”;也可只取其中一个义项来谈“意气”,但不能脱离命题的三个义项而随意发挥。
“意气”的第一个义项是“意志和气概”。“意志”指的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如意志坚强,意志薄弱,不屈不挠的意志。”“气概”指的是“在对待重人问题大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真、豪迈的),如英雄气概,气概非凡。”“意志”“气概”合用,便构成了“意气”的第一个义项。就这一层意义说,“意气”一词,多用来指一种向上的,昂扬的精神状态,如意气风发,意气昂扬。“意气”的第二个义项,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动或意志的趋向”;“性格”指的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懦弱、粗暴等。”就这层意思说,“意气”一词,多用来指朋友间的相知相识,如意气相投。“意气”的第三个义项,是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这个义项是考生比较熟的。年轻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后又免不了以“意气用事”自责。
命题者还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就还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不意味着不能写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关键是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如果脱离自己的感受与认识,片面强调形式以求美,简单堆砌材料以炫耀自己的才能,也不能视为好。
例2、20xx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就是对“母语”这个概念的多角度的解释和理解,材料本身对“母语”的涵义、性质、价值和意义以及母语与我的关系等方面作了解读,为考生理解、体会后自选角度立意写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类似的命题形式还有20xx年高考天津卷的“愿景”,20xx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材料对话题和题目中的概念“愿景”“符号”作了解释和说明,为学生审题降低了门槛,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明确的写作指向。
七、诗词和名言警句型
1、材料特征
(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诗歌意象是我们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
(2)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蕴或象征意义产生联想或感悟,进行作文。
(3)诗词型的不能写成诗歌或诗句鉴赏短文。
2、审题要点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意的,而诗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征性,审题时可抓住意象这一特点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所指的对象,然后立意作文。名言警句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不可随意更改的哲理性的语言。对警句型材料(一般不只一则)审题时,我们要先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生活现象或哲理,再把它置于当今时代背景下去分析解读,发掘其中的合理和不合理的部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如《伶官传序》中有这样一则名言:“忧劳可以兴国,豫逸可以亡身”。从历史教训层面上看,有其合理性,若从当今信息化社会实情看,“忧劳可以亡身”(如“过劳死”“重复建设”等)“豫逸可以兴国”(借助高科技进行工农业生产、缩小工期提高效率等)都是成立的命题。
3、典型例析
例如20xx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就是采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小诗《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
今年高考作文貌似话题作文,实则为材料作文(材料为诗歌)。因为命题者特别提醒考生“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即必须以所给材料的主旨为作文的中心来写,否则就有可能被判为离题,这是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之所在。
审题时要抓住“星星”这个意象,“星星”可代指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物,还可指某种理想、梦想或美好的东西等。再从诗歌内容上看,指的又是两种相反的认识,人们因位置、角度不同出现截然相反的认识。其实,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人们由于距离、主观想象、个人偏好,或某种因素等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所给材料立意的角度很宽泛,可写“现象与本质”“距离与认识”,也可写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对比。总之,只要抓住二者的内在联系立意,审题就不会出现差错。
八、漫画型
1、材料特征
(1)题目所给材料是一幅(几幅)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
(2)取材内容多源于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审题要点
(1)认真观察漫画构图,把握画面基本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漫画形象:人/物,形象的状态(静/动);
②漫画布局:单幅/多幅,漫画上下左右的层次顺序;
③漫画细节:形象的夸张性部分,如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
④漫画中的文字:漫画的题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
(2)思考寓意
一般而言,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它往往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提示问题现象。因此漫画中越是夸张厉害的地方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漫画的艺术夸张解读其对应的现象或问题。
(3)描述漫画内容,提炼寓意
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转化为文字表述的一种题型,因此先要把图片转化为描述性文字,再解读文字中的揭示的问题、蕴含的哲理。从图片到寓意一般要经过两次思维转换:图→表象→寓意哲理。
(4)对应现实,发散思维,选择角度和素材。
(5)另外还要了解漫画创作的特点,利于我们全面深刻的审题。如漫画的感情指向多为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针砭时弊;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达到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风格上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
3、典型例析
【分析】
审题关键是要抓住图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或矛盾:孩子(摔跤)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图中“文字”(漫画标题、图中人物的语言)的提示。对于这幅漫画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去审题立意,从孩子角度可以考虑:“独立发展”,“呼唤自由、平等”等;从其余三个方面可以考虑“少些溺爱,给孩子发展的空间”,“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减负”等角度。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写作难点主要是怎样透过现象挖掘其中蕴含的本质问题。
总之,上述对供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了一个宏观的分析,仅供教学参照,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考作文 篇5
斜斜地倚在门边,呆望窗外被钢筋水泥衬托得更加灰白的天空——我心情实在糟糕。说实话,考试砸了,心情也没人会好的。我想,这七年来我为了什么而奋斗?是的,我为了梦想。但是,梦想似乎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为了一个飘渺的抽象事物而献出终生,值得吗?我再次陷入沉思······
心想,也许是自己奋斗得还不够?是自己的失误还是别人的因素?我觉得我还应该再试一次。七年来,我以失败过无数次,但每次都是靠着这个念头继续坚持了下来。我想,如果这一次再不成功,我就真的应该换条路,不再为理想奋斗,庸碌的度过一生——总不能一棵树吊死。
于是,这个念头再次撑起了我生命的风帆,让我不知疲倦地奋斗。我早早地预习一切的新课,上课一改以往的萎靡不振,积极回答问题。老师们都说我变了,而我总在心中冷笑:哼,以前也是这样,但是却总不如人意。要夸我,还是等到结果出来再说吧!终于,复习再次临近。我又一次紧张了——七门功课一起统考,我能否过这一关?但是看看墙上的“再试一次,海阔天空”的标语,我还是努力地奋斗,为了理想······
终于到了考试。我向一个考场的同学打出胜利的手势,为他们祝福,也为自己祝福。之后就是地狱般的两天,七门考试一门接一门,我累了,想像以往一样趴下歇一会,但我没有。我怕再因为次失去宝贵的分数。于是我又一次检查——发现了一道12分的错题。也许这是上天的礼物吧。
考卷发下,我成绩猛然拔高,同学们都来祝贺我。我笑着对他们说,不是我聪明,是理想给我了奋斗的动力,让我奋力拼搏;更给我了一份决绝,让我毫无畏惧!同学们啧啧称奇,说从不知理想有这么大的能量,以后也一定要像我一样。我们都笑得很开心。
高考作文 篇6
高考作文该怎么破?早看早改早转折!
卷面印象分
阅卷老师往往每天都要评阅成千上万的高考试卷,很容易造成精神疲劳。所以,考生卷面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美观,给人的第一感觉赏心悦目,这样即便作文水平一般,高考作文分数也不会太差。
建议平时考试注意考试习惯,尽量保持卷面干净、整洁、字迹清晰;不得已涂改以横线划掉即可,不要涂黑团,打叉。
标题、开头和结尾突出作文风采
时间短可以说是高考作文阅卷最大的特点,一般而言高考阅卷对时间都会有所规定,作文一项绝不会超过60秒。而实际上,根据几位高考阅卷老师反映,其实际阅卷时间也就在20-30秒左右。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读完整篇作文以实属不易,更何况细细品味?所以,阅卷老师阅卷往往对标题、开头、结尾三个部分很重视,中间部分基本都是一扫而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的作文结构是“凤头、猪肚、豹尾”,即标题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开头简洁、文采引人注目,结尾总结作文主旨简短有力。
结构是思维的外显
高考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限制在一定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有相应的制约因素,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结构务必要完整、清晰、严密。例如领会高考优秀作文的一般行文架构,形成模板化的思维印象,有助于在考场及时调动素材,展开逻辑论证。
语言和情感思考相连
《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内容等级中的第一等。可见作文表达能达到“真挚”的层面,便是拥有了作文高分的制胜法宝。
真挚的情感以“真”基础,并发展为“善”和“美”。即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情真意切,能使考官获得共鸣,从而为文章增加感情分。
选材要有时代、自我的气息
作文构思,包括立意、选材、中心思想等要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思想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思想就都是空的。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思想效果明显。
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有时代气息,有自我气息,别具一格。
不要一味追求个性化
考场作文和平时写文章是有些不同的。尊重规定性不等于扼杀个性。前些年有的考生用古文来写作文,虽然写得不错,但有点冒险。还有的观点怪异,自以为个性凸显,其实也容易失误。从符合时代主旋律、社会总基调上着眼,文章合为时而著,才是明智之举。
最后,从阅卷老师和专家的点评中可以总结出,获得高分的秘诀在于以下七个关键词:漂亮、切题、充实,真挚、新颖、形美、文采。
高考作文 篇7
▲20xx年高考作文预测:教养
一、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二、谈吐: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五、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七、信守诺言: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谈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八、关怀他人: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九、大度: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20xx年高考作文预测:教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养就反映了家长或教师的失职,或某些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教”指教育、教学、教导、教范、教改、教管、教化、教诲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会规范的某些行为;“养”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等,在这里主要是指接受或养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使之成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习惯。一个人说话骂骂咧咧,张嘴就是脏话;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横冲直撞;随地吐痰,不尊重老人、妇女;在公共场所破坏公物、不讲公共卫生,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没有教养。一个人文明礼貌、说话得体、谈吐没有粗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起路来规规矩矩;不随地吐痰、尊重老人和妇女;在公共场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破坏公物,人前不低俗下流等等,这个人就是有教养的人。
然而,在很多人那里人前有教养,人后没教养;有些场合有教养,有些场合没教养;针对一些人或事有教养,针对另一些人或事无教养;对地位尊贵的人有教养,对待地位低下的人无教养等等,出现了很复杂的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教养也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对教养有着不同的认知。
▲20xx年高考作文预测:教养
行为有“物质行为”和“精神行为”之分,物质行为大多是通过某种行为使外界人或事发生变化表现出来,它往往能够造成一定的物质的后果或结果;而精神行为则更多地是通过语言、态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绪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精神现象,它一般不会造成现实的物质结果。“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某些行为。“涵”指海涵、胸怀宽广、有胸襟的意思;“养”则是指培养、养成、生养、训练或修炼出某种不为情绪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为。
▲20xx高考语文作文押题: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的,除了入学经师,也包括家长的言传身教和环境的耳濡目染。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
▲20xx高考语文作文押题:教养
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以及生殖的欲望,他对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因为那些描述内心感受的词,通常是抽象和比兴的,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们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有教养的人。
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那是近乎无须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应比豺狼更高一筹。
▲20xx高考语文作文押题:教养
1、所谓从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遇别人。查理德菲尔
2、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3、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德漠克利特
4、权力和财富,甚至德行本身,其所以被人人看重,也都是因为它们能够增进我们的幸福之故,凡是帮助别人,而帮助时的态度不好,使得别人感到不安的人,从别人的幸福看来,他是不会受到欢迎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卑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所以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洛克
5、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劳伦斯
高考作文 篇8
高考材料作文怎么写?给材料的作文类型,我们在审题上首先要对所给材料的文字“分而析之”,从中寻觅可供发挥的立意点。所关注的文字,叫“视点”,由此而确立的写作方向叫“立意点”。20xx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从题型上看,是给材料作文。作文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下面,我们对09年高考作文题所给材料文字作审题分析,原材料中的“视点”与对应概括出的“立意点”见下表:
审题可见,09年作文题所给材料本身写作难度并不大,可供发挥的角度有很多,考生应该能结合自身的长处,写出个性化的思考。但从高考作文阅卷实际情况来看,却很遗憾发现分化严重,很多考生作文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总均分低于预期目标值。
究其失误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不懂得“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规范,影响了作文效果,使阅卷者判分时左右为难,“想说爱你不容易”。
09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考生在“给材料作文”类型的写作基本规范方面的失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例如,《梦想》。先引用板桥事例之后议论:“这是板桥的特点,而我呢?什么都没有。我从小有个梦想,做运动员,成为姚明、刘翔那样。”然后大段回忆14岁体校学棒球的受伤经历与恐惧。最后自我鼓励:“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让我能实现梦想。”正文与板桥的材料毫无关系,属于典型的“戴帽”后就扔的类型。这样的文章我只会给38分。
3、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诶材料间有必然联系。但有的考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文章是表达思想的,这种思维不严密的现象是会重扣分的。
例如,《不可缺少的追求》,其结构与内容如下:
(一)引用所给材料。
(二)议论:字如其人。“板桥体”别有韵味,折射了郑燮的独特个性。是啊,他不畏世俗讥讽,坚持自己的追求,才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而我的追求是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
(三)叙述:我有一次读《老人与海》,桑迪亚哥……(概述小说情节)。议论:我明白,人,要追求尊严,绝不轻言失败。
(四)议论结束:感谢《老人与海》,它教会了我哲理,是我独一无二的追求,会带我走得更远。
这样的文章的确已“走得更远”了,我认为只能给35分。
4.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例如,《爱财而不过》,先议论开篇:爱财”这个词人们多少总有些鄙夷,我看不然。虽然“爱财”在有些人眼中是“歪歪斜斜”,但适当的爱财,能催人上进,受人尊敬,只要不过分。第二、三段举比尔盖茨追求财富也办慈善事为正例,举葛朗台敛财吝啬为反例展开论证。最后引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结束。文章只是与所给材料中“歪歪斜斜”这几个字面有关,而全文内容与板桥书法之事毫无关联,这样的文章我认为至多25分。
5.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例如,有篇文章题为《梨树的四季》,讲述一位农夫让四个儿子分别在春夏秋冬去看梨树的模样,然后教育儿子们不要只关注一季,才能看出美丽与韵味。这里蕴含的道理暗合“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的寓理,表达出了“全面而整体地看问题”的观点。但这个故事属于低语境材料,在初中生的文章中或许算得上好作文,但相对于高三思维水平层次而言,只能算平平一般,得分在46分左右。
6.套题。套题比偏题更恶劣,更易激起阅卷者“公愤”,将重罚在30分以下。
例如,浦东新区09年模拟考试作文题也是给材料作文:人生当“藏锋”还是“露锋”?
于是高考中有考生写了一篇套题作文《藏与露之显人生》;还有的考生套题其他区模拟考试作文《“半”是一种艺术》,这样做都将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给材料作文”应该遵守哪些写作规范?
“给材料作文”的作文类型,其基本要求是先从所给材料中抽提出蕴含的事理,然后缘事而发,类似联想到社会、人生的思考,在思维方式上类似于演绎推理。基本规范要求:
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点,确立视点,从而确定立意方向。
2.不要就事论事。抽提出事理后,要类似联想,同理类推到更深广的领域,写出层次感。(如:自然→社会→人生→治国→世界)
3.写作时要引用材料,缘事而发(尽量引用,但不要照抄),以避免套题之嫌。(可以明引,也可暗合)
4.充分利用所给材料,对材料本身要做分析与关联,以避免“穿靴戴帽”之嫌。例如:谈论“独一无二”,就要具体分析郑板桥是如何做到“独一无二”的?(比如他的博采众长,坚持不懈);再如谈“融合”,就要说明郑板桥是如何“融合”百家的?(比如:杂取众长——“用隶书参以行楷”;打破门户之见——“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借鉴他人也不失独立人格——“不可无一”)
例如,《创新切莫弄巧成拙》一文,其结构内容如下:
(一)分析“板桥体”的意义——追求创新。提出问题:应该如何追求创新?
(二)分析郑板桥的通今博古,论证:创新是以积累为前提的。
(三)分析郑板桥与“扬州八怪”的行为,是表现独立人格的,论证:创新是有丰富内涵为内容的。
(四)分析“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以振兴书法为目的的,论证:创新是有高尚目的而不是标新立异搞怪出风头。
这样的文章,紧扣中心论点,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做具体分析,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可以评为一类卷。
高考作文 篇9
【高考作文预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快过年了,财神爷怜惜一个住破庙的穷汉,就给了他一串铜钱。没想到穷汉伸着脖子说:“喂,你把钱放到碗里,不然我还得自己捡起来。”财神爷气得拂袖而去,那串铜钱也变成了几根稻草。穷汉后悔地说:“果然是救穷不救懒啊。”
今年3月21日,南京理工大学“暖心饭卡工程”正式启动。南京理工大学301名同学收到了一份神秘礼物——每个同学的饭卡多了11.63元至340元不等的特别补助。以后,每年9个月的在校时间里,他们每月都会收到这项补助。这个针对该校贫困生进行“精准援助”的工程,目的在于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次给贫困生的伙食补贴方式是“直接打入饭卡”,学生不需申请,不用审核,甚至完全不知情。“学校想在确保学生尊严的基础上,给贫困生带来温暖。”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虎表示。
今年1月25日,兰州的田卫海首次在网上了解到“墙上便饭”公益活动,顿时感觉这个活动非常适合牛肉面行业。田卫海与“墙上便饭”活动的发起人亚力坤?奥斯曼沟通协商后,正式在兰州倡议发起了“墙上便饭?爱心拉面”的公益活动。 据亚力坤?奥斯蛮介绍,“墙上便饭”的灵感来自在国外的“墙上咖啡”。“墙上咖啡”又称待用咖啡,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城市的那不勒斯。在那里,人们买咖啡时常常会多买一两杯,留着给较为贫困的人士享用。囊中羞涩的顾客可以问问是否有“墙上咖啡”,如果有就可以不付钱喝上一杯咖啡。收银员马玉全程经历了“爱心拉面”活动。她说,活动发起一个月,饭店总共收到了600碗左右的爱心拉面,其中有300多碗已经被领走。领拉面的人有打工的、环卫工人和残疾人,也有衣着干净的小伙,也有个别顾客却滥用起了人们的爱心,有人撕取过七八次便条,但是从未捐赠过。
你认为,“暖心饭卡工程” “墙上便饭?爱心拉面”的公益活动是爱心救助还是助长懒汉?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阐明看法,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品】高考作文合集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