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典题阐释
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谋篇布局类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即要求考生学会分析文章每一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加以归纳整理。这类题型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题:
一、文中某一句段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某一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在文首,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或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与前文相呼应。在文末,升华感情,点明或深化主旨;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画龙点睛。
二、文章线索的作用。在一篇文章中,线索就像一根红线,将一些零散的材料有机地贯穿起来。可以作为文章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以情感为线索,以时间、地点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其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3.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归纳文章的写作思路,包括散文的情节安排、结构方法等。
该类试题的题型模式有:
1.本文开头(文中或结尾)一段,对文章结构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2.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所写的对象是×××,而在开头却写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始终的?以此为线索,有什么作用?
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用×××这一句话来收束全文有什么好处。
7.如果将文章的某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文本选读
默默的父亲
一路开花
我记得他第一次将我送到学堂里的情景。他默默地拉着我尚且稚嫩的小手,慢慢地朝着那扇红色的木门逼近。我以为,他会对我说些什么,可他始终一言不发。我坐在窗边的木椅上,注视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时常会来接我,但我从未因此而觉得自豪和快乐。每每奔出校门见到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肆无忌惮的欢笑便会戛然而止。
八岁那年,他在学校附近的路上开了一家手工店,出售木制的茶杯桌椅。为了避开他锐利的眼神,为了不在那条狭窄的路上与他相遇,我开始绕另一条漫长的路回家。
我与他见面的机会忽然减少了。他从未对此有过抱怨,或是询问过原因。他依旧默默地切割木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倒头大睡,鼾声震天。
我多希望有一天他来问我,儿啊,为何我老是在路上碰不到你呢?尽管我不太喜欢他那张生来冰冷的脸,可我还是愿意见到他。每次见到他,心里都会有一线无由的安定,暖暖地,如光雾般将我层层笼罩。不管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还是过河流湍急的独木桥,只要他跟在我的身后,我都不会存有丝毫胆怯。
他从来没有问我。于是,我开始相信,原来他是不愿见到我的,更或者,他是从来都不曾注意过我的。
偶尔,我想走上那条旧路试试,看他是否会在汹涌的人流中将我辨认,喊出我的姓名。我一直不曾有那样的勇气,一直绕很长的路回家。
中学时候,他经常从城北那头跑来看我。一是给我送生活费,二是向班主任询问关于我近期的学习状况。很多同学都羡慕我有这样的父亲,可我却从来不觉得有何骄傲。因为那时,我和他的感情已经走进了一个不可复出的低谷,我毫无理由地认定,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补偿儿时的亏欠。
更要紧的是,那时我已经奋不顾身地喜欢上了一位同班的女生。我几次约她吃饭,都被父亲的忽然到访给搅黄了。
无奈之下,我只好央求父亲将每月的生活费一次给清。他答应了,再不如同往日一般前来看我。我以为,我会为此万般欣喜,却不料,自己竟会在后来的漫长等待中忧心忡忡。
大学第一年,他赶来车站送我。母亲在一旁叮嘱了许多话,唯独他沉默不语。临行前,我主动叫了他,我说,爸,我要走了,您保重身体。他吐出口中的烟雾,轻轻地点了点头,尔后朝我漫不经心地挥了挥手。
母亲给我打过几次电话,我总会问她父亲的近况。她说,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年前归家,猛然见到屋中悬挂的黑白照片,才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母亲说,你爸说了,你一人在外,无论如何都不能告诉你关于他病危的消息,免得耽误学业。我没说话,独自一人走进了卧室。
躺在温热的被子里,我终于忍不住滚滚的泪水。
很多年后,我眼前依旧会浮出父亲的背影和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他的默默,给了我无限的爱和永生的悔憾。
典题呈现
1.文章主要抒写的是作者对父亲的挚爱和感激之情,为什么在开头却写到父亲时常会来接我,但我从未因此而觉得自豪和快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的分析。
3.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典题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开头段落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要联系下文进行考虑。文章重点描述的是父亲对自己默默的关爱,由此可以看出,开头写自己从未感到过自豪和快乐,就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以便更好地表现父亲的形象,为下文作铺垫,同时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
2.分析文中某一段落或句子在行文中的作用,主要结合它们所处的位置来把握。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在文章的中间,联系句意来看,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启下,是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重点是引起下文的叙述和描写,反衬出父亲对自己默默无闻的爱。
3.对文章结尾段的分析,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内容方面,二是结构方面。结合本文的结尾段来看,前一句与文章开头每每奔出校门见到他那张神情肃穆的脸相照应,结构上首尾呼应;后一句则是点明题旨,使自己对父亲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技巧点拨
现代文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目,近几年在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中频频出现,这说明它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其命题趋向于分析首尾段及过渡段在中的作用、对整篇文章行文思路的梳理、文章线索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等。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答:
一、认真审读题目,充分把握题目的特点和命题意图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具有特点,隐含不同的命题意图。总的来讲,题目设计的特点可概括为两点:
1.题目的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如分析某一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其特点就是对文中关键语句(中心句、过渡句等)的理解和把握,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关键句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又如,判定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这类试题主要指向于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的整体把握,重在考查考生全面了解文章结构特点和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
2.题目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命题者设计的每一个题目,所考查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倾向于综合性题目的设计,让考生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联系全文综合分析。如分析整篇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就不能单纯地从其中的结构方面进行,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表现手法、情感、立意等方面总体考虑。
二、解题思路及模式
1.文中某一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如下:一是先要确认指定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综合分析;二是要明确答题的方向,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剖析。答题模式:这个句子(段落)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结构上,内容上。
2.判定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行文线索,然后对号入座。对其作用的分析,要结合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活动、作者情感的变化等方面来进行。
答题模式:文章采用了的线索,使得文章脉络,结构。
3.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我们可以结合文章的线索来把握,在明确线索的基础上,按文章的写作顺序依次梳理。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了,中间写,结尾写,这样,文章的思路,结构。
4.分析整篇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解答这类问题,先整体了解文章总的结构特点,然后抓住其独特的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不可面面俱到。答题模式:文章采用了的结构方式,有利于文章。特别是文章的段,在结构上呈现出的特点,在文章的表达方面起到了的作用。
三、答题应注意的事项
解答时,我们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揣摩文题的含意,明确它所起的作用。
3.善于抓住关键性语句,并仔细推敲,特别是文章的首尾句、过渡句、单独成段的句子,比喻句、反问句、设问句、抒情议论句等,它们往往隐含了文章的主旨,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识别文中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和段落衔接的一些标志性的语句,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究行文思路。
5.对每一个问题,切忌胡乱拼凑概念术语,要真正理解到位,并且要进行具体的阐述。
另外,考生最好认真揣摩和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以便使自己的答题趋于规范。
参考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插叙手法的理解及分析能力。插叙是叙事类散文叙述顺序的一种形式,分析其作用,可重点从结构方面来把握。答案:文中插入对少年时敬佩登山英雄立下宏伟志愿、跳鞍马的技艺娴熟、害怕攀爬等几件事的叙述,一方面为下文写人不可能战胜自然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暗示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2.解析:这道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文章线索的把握。抓住了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解文章、把握中心和掌握结构。文章往往以人物、事物、情感、时间、地点等为线索。答案: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刚登山时感到轻微的激动→为自己冒险成功沾沾自喜→对攀爬有莫名的恐惧、忐忑不安→登山失败后对自然的敬畏。以此为线索,有利于突出作者敬畏自然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
3.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就在于深入理解第二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答案:作者在该段中写出古人对天柱山的评价,以及对天柱山的生动描写,其目的是为下文表现天柱山的伟岸、神秘和博大的胸怀作铺垫。
4.解析:分析文章引用古诗词的作用,首先要看其所处的位置,其次要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把握。答案:从内容上来讲,引用古诗句,升华了自己的感情,深化了文章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讲,与前文所写的古代文人墨客对天柱山的评价相呼应,结构严谨。
【拓展】高考散文阅读阶解题思路技巧
(一)问“开头”。
例(1):08年天津卷《敦煌》
第18题: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4分)
答案: 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迈着舞步的马;美丽的菩萨;童子嬉戏图一笔一划抄出的经书顶天立地的佛像;
【解题思路】
开头“一段最鲜活的历史”是统领全文的句子,答案为以下各自然段的段首概括句。“鲜活”即对历史遗迹的生动解读,一语贯穿全篇。
例(2):08年福建卷《吟风》
第一题:为什么作者在开头写了一盆银杏?(3分)
答案: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解题思路】
1.考查对思路的理解。可改为“开头写银杏有什么作用”。
2.对内容的把握:开头写“银杏”,引出“主体形象”风,具有真实感,增强可读性。
3.备选思考角度:由实到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日常生活到文化历史,由叙事描写到抒情议论;由娓娓而谈到激情澎湃。
(二)问“结尾”。
例(1):08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天》
第20题: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解题思路】
1.把形象的句子所寓含的抽象的道理说出来。
2.涉及第7.8.9自然段的内容的把握:作者的认识(主旨)与向来对古人悲秋倾向的理解的区别;古人还有爱秋、乐秋、赞秋的另一面。
例(2):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第17题: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
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解题思路】
1.难度高,抽象性强。要关注“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即“说理句”,提取“寓意精辟”的句子;
2.是“作者”的认识,分析的角度要正确;
3.“卒章显志”,散文惯用的章法。结尾句的特点。
例(3):08全国卷之二《马缨花》
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答案:(1)(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4分)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每点2分)
【解题思路】
1.提炼作品主旨:年代,社会变迁;
2.文中句子:深院、夜雨、黄昏、孤寂、绿云红雾、生机勃勃、含笑怒放。
3.比喻修辞:光、影。
4.标题:《马缨花》,托物言志。
例(4):08福建卷《吟风》
第2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1)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塑造着一个新的世界。
(2)风从本质上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解题思路】
1.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要关注句子本身的内容:“四时之变”与“风骨不变”,两点所涉及的采答区段:第1、2段;第7段。
2.概括提取。抓关键词语。
(三)问“标题”
例(1):08辽宁卷《雨韵》
第17题: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8分)
答案:第一问(4分)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第二问(4分)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老人与小男孩在雨中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达作者对雨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题思路】
1.问“标题”,答“ 结构”。
2.从标题发文,从主旨感悟。实际是考查对结构的认识及对表达方式“术语”的理解。
3.抒情散文的行文风格。
第二类:就内容表达设问
1.“理解”类:考查对某些句子的理解。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19题: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4分)
答案: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解题思路】
1.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善于解析句子内容:“这”——“最鲜活的历史”所指的内容;“历史”——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另一种写法”——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实物来“写”(记录)历史。
2.本题关联上段和所有下文,与第一题角度相同,但上一题是分述具体的段落中心,本题是概述,更抽象,也提高了难度。
例(2):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第14题: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解题思路】
1.修辞手法:比喻、通感。
2.上下文;以有形写无形。
3.思路:作者思维转换处。
例(3):08年北京卷《马缨花》
第15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答案:(1)(2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解题思路】
1.理解重要句子:(1)“空谷足音”取字面意;(2)今昔对比,第9、10段显示语意转折,联系时代背景;
2.本文是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的文学作品。
例(4):08辽宁卷《雨韵》
第14题: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4分)
答案:
第一问(2分):①春雨象征着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着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征的人生的壮年;④冬雨(雪)象征着人生的晚年。每答对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不给分,依此类推。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2分):秋天的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题思路】
1.议论语段的观点归纳与领悟,考查文字上的简缩整理功夫。
2.第一问:句子意思的简缩或主干化;第二问:解实悟虚,由显推隐,实际是文化底蕴的检测。
2.“赏析”类:赏析“中间”的某些句子
例(1):08天津卷《敦煌》
第20题: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6分)?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解题思路】
1.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形式:修辞(不难)。内容:关注“画中人”:静的形象,“动”的神韵;生命,自由;舞女,民族。
2.参照上下文,融汇段落主旨(中心)。
例(2):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第18题: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
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2分)
答案: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②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解题思路】
1.问局部,看全文;
2.善于把握思路转换之处,峰回路转之处:上文,“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下文,对秋意的几种描写、古人的秋思、作者的感悟与评论。
3.诀窍:大视野通览,关键处立足;粗点看,细点想。
例(3):08湖北卷《雾》
第18题:“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
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答案:①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②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地想像,从而增强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1.着眼本段文字的理解,谈“大自然”中的“审美理念”;
2.看上下文句,了解句间关系;
3.依据思路,定位局部观点。
例(4):08安徽卷《我与地坛》
第16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
(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解题思路】
1.特定句子的内容的分析,关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点解答,分角度分析;
3.鉴赏术语的积累和运用。
【高考散文阅读“谋篇布局”类题型】相关文章:
我的青春阅读高考作文12-13
中考亲情类作文02-22
亲情类中考满分作文02-23
成长类中考满分作文02-23
情感类中考作文11篇02-14
高二散文作文八篇04-25
高二散文作文5篇04-23
高考河北作文02-18
高考备考作文01-26
高考立意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