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4-05-16 11:46:30 六年级 我要投稿

(精品)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正月十五闹元宵”。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而元宵节拉兔子灯,则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春节的节日习俗有很多:有拜年、有守岁、有吃分岁酒……春节的习俗风光对我来说最热闹、场景相当美丽要是“开门炮”这个习俗了。

  除夕凌晨时分,我们一家人看着电视里播着的春节晚会接近尾声。春节晚会的结束,我以为可以睡觉了,可是,只听见窗外响起了一点细小的鞭炮声,随后,鞭炮声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是传说中的龙的咆哮着。鞭炮声虽然响亮,但在仔细的听声中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的“演奏”声,非常的好听。

  我捂着耳朵,下了楼想去外面看看。推开房门,我往前看什么也没有,突然,有一种力量吸引着我往上看。“啊~”我惊叹道。我看见了接二连三的“花”在天空中爆炸开来。五颜六色的颜色把那夜晚的`幽静天空给照亮了,使它更加的美丽、多姿多彩。村里马上热闹了起来,人人出来看起了烟花,可我却还有疑惑对父亲问道:“为何要那么晚放鞭炮。”父亲的回答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来,那么晚放鞭炮是因为有个习俗就要那么晚放鞭炮。那个习俗就是“开门炮”。我又问道:“这个习俗为什么会有年呢?”父亲又告诉了我。以前的时候有一个穷人连年不顺,晚上在为自己的营生在苦恼睡不着。于是就傍晚时分时出来放鞭炮。邻居被鞭炮声吵醒,出了门来查看究竟,发现是穷鬼在那里放。就都议论纷纷。后来,穷鬼遇见了富人,脱离了贫穷。我又开口问:“那么它的寓意又是什么呢?”妈妈告诉我:“寓意是吉祥,兴旺发达,也有希望发家致富的意思。”

  现在城市里都禁止了“开门炮”,农村有些地方能见到。虽然鞭炮对人有一定的危害,但是那个晚上热闹非凡的气氛真希望能留下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出了新年万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新年的来历说法海量,其中最为常见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由上古年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作为国内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新年,风俗自是数不胜数的。比如:置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

  在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

  大大家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由于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筹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推荐自己新年开心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

  春节使大家孩子儿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小孩们,母亲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需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

  在大家家,春节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交予爸爸妈妈保管的。从书上我还要知了关于压岁钱的小故事呢,让我来跟你们一块推荐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孩子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大家的家里,摸一下熟睡的孩子子,从而造成孩子子生病、发高烧。当时的大家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会让孩子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

  因此,大家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又被叫做了“压岁钱”。

  新年是大家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节日,家乡的风俗与新年的快乐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时的习俗有很多,贴春联就是其中一个。

  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胶布,爸爸拿着春联,一起来到门外。爸爸先贴横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胶布剪成小块,递给爸爸。有时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胶布的一半贴在门上,另一半悬在空中,当做备用。爸爸轻轻地贴住春联,免得贴皱了。我们俩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贴横批,再贴上联和下联。我看了奇怪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上联贴在左面,下联贴在右面呢?”爸爸回答:“传统来讲,右联为上,左联为下。横批从左往右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从右往左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右面。现在通常的横批都是从左往右念的。我们家的'也是,所以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最后我们又贴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贴完春联,从远处一看,红红的,很喜庆。横批是福星高照,上联是金鼠贺岁年年好,下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

  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迎新春。祝愿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过得吉祥幸福,快快乐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而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春节的风俗。

  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春节了。在春节有着许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拜年,吃团圆饭……作为小孩而言,最感兴趣的就是吃除夕团圆饭和放烟花啦!

  夜幕来临,厨房里大人们忙忙碌碌,在准备着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菜品看着都好吃,让人看了想要快点尝一口,我们小孩早已等不及了,于是经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吃一口,我们细细地品尝着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这香气在人们口中不肯消失了一样。

  团圆饭后当然少不了放烟花,只听见“呲——”地响了一声,一个个小小的火光从口子里钻了出来,又迅速地飞入天空,只听“啪——”的一声,就像那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在了那漆黑的'天空中,十分绚丽,慢慢地又消失在天空之中,接着又是几声“啪——”,那几朵花朵又缠绕在一起,好不可爱。这花朵什么颜色都有,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蓝的,还有紫的,颜色丰富多彩且不单调。甚至还有能变色的,看完了总要尖叫一声,真是热闹非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我的家乡,xx,是一座富有“烟火气息”的城市。与别地不同,这里的早餐被称为“过早”,它种类丰富,而且每一种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当做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大餐,可谓是xx的一大风俗。

  走在街上,许多人手中都拿着一份早餐在吃。有的蹲在地上,大口嚼着他们的“过早”,虽然看上去有些粗俗,但这恰恰是xx的“烟火气”所在;有的走在大街上,在赶路的同时,手中还不忘拿着一份早点一一这也练就了xx人“边走边吃但滴汤不漏”的本事。虽然公交车明令禁止在车上吃东西,但在“早高峰”的车上,仍能经常看到人在车上“过早”,手捧一份热干面或豆皮,吃得忘我。

  来到餐馆,里面虽然大,但也坐满了人,密密麻麻,还有不少人站在座位旁。一张张方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小吃:泛光的热干面,隔着多远,都能闻到芝麻酱的香味;金黄薄脆的豆皮,使它的样子十分体面;清甜淡雅的米酒,飘逸着清甜的米香……还有许多我叫不出来的小吃,它们一碗碗码在桌上,使我垂涎欲滴。这不是早餐,而是一场盛宴。

  凭借经验,点了份豆皮与一杯豆浆,便静坐等候。豆皮外面的皮被炸得金黄酥脆,细薄的皮上映着油光。诱人。轻咬一口,皮碎了,露出里面的馅来。香菇、肉丁、糯米……丰富的馅料勾起了我的胃口,尤其是那糯米,颗颗都浸了油。入口,是记忆中的味道,油而不腻,鲜香爽滑。豆浆一如既往的清甜,正好能去除豆皮的'油腻。临了,我擦擦嘴上的油。肚皮也填饱了,还解了馋。在武汉,这类价格亲民而营养美味的“大餐”,可是随处可见。

  回到小区,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便迎上来,问我奶奶:“过早了有吗?”亲切,淳朴。我和奶奶都不由得晒然一笑。“过了,您呐!”随即又简单而亲切的聊了几句,便告辞了。一天的好心情,从这一刻,萌芽而生。

  我不知道那么多种精致的“过早”是谁发明的,但我透过这些早点,看到的是咱武汉人对生活的不将就。哪怕只是简单的一顿早餐,也要吃好、吃营养,吃出一番滋味。大抵xx的人,都很热爱生活,才会这样换着花样“过”早。

  这,大抵便是我家乡的风俗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我的家乡是首都北京,那是一座有着20xx多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城市,也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既现代又古老,历史的年轮和文明的积淀赋予了大都会北京特有的年俗。

  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莫过于春节。春节又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给人们带来厄运的凶兽,每到除夕,“年”一来就要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但是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鞭炮,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成就了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我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的时候能放鞭炮、拜年、得红包,而北京过年还能逛庙会。

  过年放鞭炮是我的最爱,每年的除夕夜我都会兴冲冲跟着爸爸和妈妈一起去放鞭炮。我会像一个小侦察兵一样快速扫视周围的环境,选择一片开阔、平整的地面,迫不及待的撕去炮皮,把鞭炮稳稳的放置在地上。手拿一截香柱又紧张又期待的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爸爸会拿着手电帮我照着鞭炮的引线,这时候我会深吸一口气,慢慢地俯下身子,双眼紧盯引线,伸手将香柱头稳稳地靠向鞭炮,然后迅速的转身,大跨步的跑开,一下子就离了鞭炮几米开外。紧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会响彻夜空,天空中也接二连三的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胆小的妈妈会捂住耳朵,我们全家人一起沉浸在这五颜六色的夜晚,辞旧迎新的爆竹声将过年的喜庆气氛烘托到顶点。

  在北京过年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那就是逛庙会,北京最有名的莫过于地坛庙会啦。还没到地坛庙会的大门,迎面就能看到红红的灯笼,百盏千形、喜气洋洋。周围到处都是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脸上,欢声笑语都带着喜庆。路两旁早已被五花八门的小贩挤得水泄不通,不断传来小贩们的吆喝声和大家买卖之间的讨价还价声。仔细一瞧,还真是吃喝玩乐样样俱全。看,十里飘香的羊肉串摊位前挤满了众多食客,金黄色的热油、红彤彤的辣椒粉、黄橙橙的孜然面包裹着一串串羊肉串,在炭火上发出“呲呲”的.响声,馋的人口水直下三千尺;闻,古朴幽香的不是一杯杯回味无穷的奶茶吗?时不时的吸引着人们驻足品尝,卖奶茶的蒙古族小姑娘脸上总是会露出温暖的笑容,好像奶茶也变得更加香甜啦;踩高跷、舞龙、秧歌作文……一出出民俗表演更是异彩纷呈。在北京的庙会里,年的味道更加浓郁。

  我喜欢过年,但我更爱我的家乡——北京。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每当在无宵节吃汤圆时,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在家乡元宵节包汤圆时的场景。

  元宵节一早,我老家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各个手提大包小包的礼物,脸上挂着微笑,屋子里很快人声鼎沸,笑声、谈话声响成一片。小朋友们在屋里屋外来回穿梭,追逐着、打闹着,大朋友们坐在长凳上,聊着家长里短的大事小事,老朋友们呢?他们正兴高彩烈的举着牌,打牌呢!再扭头望望其他人家家中的景象,也是一个样,在元宵这天,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

  中午,我们二十来人围着一张大圆桌,一边做汤圆一边谈天说地,聊得好不热闹。

  我站在圆桌前,一手按住面盆,一手提起水壶,浇在盆中的面粉上,手不小心一抖,水倒多了,盆里一下变成了”白面湖”。我嘟起嘴,两颊鼓起,像极了一只生气的小河豚。我十分不甘心,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一把抓过面粉袋,一股脑儿往里面倒,“噗——”顿时,面粉四起,我也像一只小花猫一样,脸上全是面粉,一整张桌子的`人哄堂大笑,我难为情的对他们笑了笑,旁边的小姨则用满是面粉的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麟丫头,你瞧瞧你,全身上下都是面粉,不知道得还以为你去面粉堆里滚了一圈呢!”我吐了吐舌,不好意思地擦了擦脸,结果脸更加花了,反而更加像一只大花猫了,奶奶见了赶忙端来一盆水,笑着说:”唉,你这孩子,还是老老实实帮我揉面去吧!我立刻抬起头,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奶奶,问到:”真的吗?”奶奶从围裙里掏出一块布,算是默认了,我马上就”蹬蹬蹬”跑过去,再一次加入”揉团子”大军中去……

  夕阳西下,望着那一颗颗被夕阳照得雪亮得小汤圆,心中十分满足,它们,是家人团圆的象征,是家乡过元宵的代演人,也是我儿时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要问我春节干什么事是最开心的?那必须是放鞭炮了。那为什么要放鞭炮呢?还得从一个传说讲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年”的怪兽,它总是在除夕闯进村子,让大家不得安宁,所以大家不得不在每年除夕那天逃离村庄。又到了一年的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收拾好东西逃上山了。但这一次,有一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年”来了,它一进村子就听见一阵“噼哩啪啦”的`声音,这时,身穿红色披风的白发老人出现在“年”的面前,“年”连忙冲出村庄。原来“年”最害怕鞭炮声、火光和红色的物品。从此,家家放鞭炮、贴春联和守岁。

  放鞭炮是兴隆繁盛的象征。当店铺开业时一般也会放鞭炮,这种炮叫开门炮,据说店铺打了开门炮后,这一年的生意都会红红火火,日进斗金,旺气冲天。

  放鞭炮是辞旧迎新的标志,还是喜庆心情的流露。放鞭炮这项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当钟声敲响第十二下时,大家便会拿出鞭炮,用打火机点燃导火线,随着导火线一点一点地缩短,人们的心也越来越激动“扑通扑通”随着跳动,鞭炮“啪”地一声如火箭一般,带着人们激动的心一起飞上了天空,“哇!哇!”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声,五彩缤纷的带着闪光的烟花也在漆黑的天空中逐渐荡漾开来,忽大忽小,忽蓝忽粉,甚是美丽。“啪!”“嘭!”“啪!”“嘭!”随着声响天空上到处都是美丽的烟花。

  放鞭炮这项习俗就是这样,带着这些美丽的寓意,一代一代得传承下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我的老家在江西,最有年味的还要数做麻糍,很多地方的人们已把传统美食制作都用机器来取代了,但我们家乡是传统的手工工艺,春节前做麻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制作麻糍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红糖等,首先把新鲜的糯米(当年产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湿的糯米放到木蒸笼上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进大石兜里,由两个力气比较大的人用大米槌反复捶打成柔韧的糯米糍。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精彩的就是捶打糯米糍,这个过程只有有经验的人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会使糯米糍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时间短糯米糍口感不好,捶打糯米糍很费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韧性,做出来的麻糍才更好吃。糯米糍捶打好之后放在干净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团,用手把它压薄,里面加入芝麻红糖粉,这样好吃的麻糍就做好了。

  在做麻糍时,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很有开心过年的气氛,想要制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糍,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年糕是中国很多地方传统的新年食品。“年糕”是江南一带的称呼,在北方又称作“黄米糕”,而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称为糯米糍粑或饵块。

  犹记那时,我与队员们一起打年糕的情景。老师先让我们认识打年糕的物品是石臼、木槌和面粉。再让我们了解打年糕的工序。从掺米、淘米、捶米、上蒸、翻蒸、打糕到切块,做年糕前后要历经十余道工序,其中最累的活是在老石臼中用檀木榔头打年糕。据说好的年糕,得打上一二百下才能成为上品。

  老师拍手集合,到了我们最兴奋的打年糕环节。我们一边拿着木槌在石臼中打年糕,一边嘴里喊着:“节节高!节节高!”大冬天,同学们的额头上都冒汗了,可年糕就是不变成稠状?我们有些沮丧。

  休息间隙,我举手问老师打年糕习俗的由来。老师告诉我们,年糕起源于春秋时的苏州,最早是用来年夜祭神以及供奉祖先的。我想起了之前爸爸带我到苏州盘门,看到苏州的城墙时告诉过我,传说是伍子胥以糯米粉块砌城门,在战乱中拯救了姑苏断粮的饥民。之后演变而来的年糕,成了纪念伍子胥的贡品。

  我又转念一想,打年糕这一习俗不常见,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也才刚刚从民俗老师那了解到,有些惭愧。时代再发展也不要丢弃我们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的'“魂”。想到这里,我又重新激起了斗志,继续和队员们高喊口号打年糕。最终在我们的合力下,成功了。

  我看到碗里雪白的年糕表面掺杂着一些米黄色的小米,闻上去是一股米香的味道。好奇的我拿起筷子轻轻一戳,一个凹陷的小洞出现了。大家一人一筷,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劳动后的满足感。我饥肠辘辘,一筷子塞进嘴里。顿时,我的牙齿粘连着软糯的年糕,唇齿间留着米饭的香味。这就是年糕的味道、春节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打年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老师边放下筷子,边意味深长地说,“更是百姓们对新生活期待和无限憧憬。”

  年味儿在热气腾腾的米饭香中来到。新年吃年糕,年年高!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转眼之间就到了一年中最末的时候春节的除夕。我的家乡在千身湖,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快乐的笑脸。

  除夕的这一天,大家一大早就开始在门上贴对联,在屋子的门上贴上福字。因为贴对联和福,以工整抒发了美好愿望,而且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我也在我的房间门上了福,我把福倒的贴意思是福到了。

  之后,家家户户飘出了鸡鸭鱼肉的香味,我们家也不例外,也开始了做年夜饭,但我们在厨房外面的也没有闲着,妈妈从抽届里拿出几张红卡纸,又拿出了几把剪刀,还有一本剪纸大全,提议,我们一起剪纸吧!大家一齐同意,看着剪纸大全剪起来,开始剪一点都不容易,但是我还是一会儿这里剪破,一会儿那里剪破,但我没生气,而耐心的剪下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的剪出了双喜,其他人也剪的非常好,我们十分高兴。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餐桌上的菜有鱼、有虾、有排骨和饺子等等。光看看就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立马拿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活像几天没吃饭的人一样,而且在餐桌上爷爷奶奶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又吃了好吃的,又有了红包,我的心里是吃了蜜一样甜。

  吃过年夜饭,我们一家做在电视机旁看春节年欢晚会,一个个节目让我日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看看小品,让我看的哈哈大笑。

  这天晚上还有一个活动就是守岁,就是十二点之前不可以睡觉,这对于早晚的人真是个难题。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繁华的大城市,武汉。每年的正月十五,等天一黑下来,人们就会跑到街上闹花灯,过元宵节。

  今年的元宵节也像往常一样热闹,我们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着汤圆,提议去外面走一走。

  大街上果然热闹,灯笼照亮了这个夜晚,赶走了黑夜。看着一个个五花八门的`灯笼,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元宵节要挂灯笼呢?”于是,妈妈告诉了我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有一只神鸟迷路了,飞到了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了非常生气,让天兵在正月十五的时候放火烧人间。天帝的女儿不忍心让老百姓们受难,于是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百姓。人们非常害怕,有个老人想了个办法:在正月十五那天摆满红灯笼,放鞭炮,让天兵以为人间着火了,这样就可以躲过这次灾难。果然,正月十五那天,天兵看见人间灯光通明,硝烟四起,就回去禀告天帝不用放火了。人们为了感谢天帝的女儿并纪念这一天,就在正月十五时挂花灯,赏月亮。这就是元宵节的来历。

  不一会儿就到了猜灯谜的地方,我看到了一个灯笼上写着:凿壁偷光(打一三国人物)。我思绪一动,这不就是孔明吗?我争先恐后地来到兑奖处,说出了答案。一个叔叔笑眯眯地拿出一盒汤圆递给了我,我接过汤圆,高兴极了。

  回到家后,我尝着靠自己努力获得的汤圆,美味极了。真希望下一个元宵节快点到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我的老家在山西北部的农村——繁峙。每年寒假我都会跟着爸爸妈妈从上海坐火车千里迢迢回到这里过年,因为这边有爷爷奶奶、有堂哥表姐、这里还有浓浓的年味。这边的过年特别热闹,奶奶从腊月就开始忙碌了,打扫院子、杀猪宰羊、蒸花馍、磨豆腐……这些我回去的晚不能看到,但是单就是我回去那几天也有几件风俗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北方过年自然离不开饺子。奶奶家的饺子是胡萝卜羊肉馅的。年三十一大早,奶奶就从厨房里端出满满一盆胡萝卜羊肉饺子馅放在土炕上。包之前奶奶还会咕咚咕咚地倒上好多胡麻油。边倒还边说:羊肉饺子只有加了胡麻油才好吃呀!奶奶、妈妈、姑姑、堂姐和伯母,全家女人齐动手,她们边聊边干,轻轻松松地捏了无数个饺子。饺子像一个个的银元宝,都精神地站在案板上,列队等待检阅!与此同时,我与堂哥表姐没有闲着,我们从柴房里搬来一堆堆柴火,把那连着炕的土灶烧起来,土灶上的大铁锅里的`水被我们烧的翻腾起来了,一案板的饺子全部能够下到大铁锅里面,锅开之后,饺子也熟了。满屋子的水汽和香气,甚是热闹。

  羊肉饺子味道妙不可言!刚咬一小口,黄澄澄的羊油就流了出来,滴在乌黑通亮的陈醋里,好看极了。坐在炕上的我们几个孩子根本就顾不上淑女的形象了,一口就能吃掉一个。在一片大快朵颐后,盘子空了,只剩白色的饺子汤和几滴羊油了。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交上好运。

  正月初一,奶奶还会给我们做一样平时不怎么吃到的东西——炸油糕。油糕是山西特有的一种食物,它是用山西的黍米做成的。油糕里头可以包菜和豆沙,炸好了,再配上一碗烩菜(在我家也叫熬菜),那叫一个香啊!尤其是刚出锅的油糕,更加吸引我们内心的馋虫。我们常常由于吃得太猛而被烫到舌头,但还是抵挡不住油糕的香。油糕象征节节高,每次吃油糕奶奶都会让我们多吃一点,说要我们成绩也要年高哦。

  山西的大年除了吃东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搭旺火。正月初一一大早伯父用大炭块垒成宝塔形,中间是空的,再用柴火填上,把柴火点燃,旺火就烧起来了。我们小孩蹲在旺火附近,又觉得新奇,又怕烫着,只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实,在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烧旺火的风俗,代表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越来越旺。然而,由于烧旺火会导致空气污染,现在烧旺火的风俗也慢慢少之又少。但远在晋北农村的奶奶家仍然每年春节都烧旺火,我也期望我们家能够像这旺火一样越来越旺!

  也许,一直在上海读书的我会被这时尚都市的潮流卷入西方节日无底漩涡中。但是,家乡风俗的火炬一定不会熄灭,会一直燃烧100年、1000年,甚至更久……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02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03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4-07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3-30

六年级家乡风俗作文02-19

【精选】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1-27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1-03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01-24

有关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04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