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范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

时间:2022-11-20 10:14:50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范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范文

  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 篇1

  一、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好处

  (一)养成规范写作的习惯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其思维还没有从小学阶段简单的作文教学中转变过来,面对初中阶段比较复杂的作文结构以及较多的字数规定,他们难免无所适从,以致形成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教师采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作文的固定结构模式使其依式成文。学生能够在模式化作文的训练中,逐渐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形成规范化的写作习惯。比如记叙文“我的朋友XX”的写作,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写作的段数为四段,中间两段在“自信、善良、乐观、坚强”等形容词中任意选取两个对朋友进行描述,并筛选一些典型事件进行例证,丰富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思路清晰,逐渐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流程,并在多次规范化的练习之后,养成分结构写作的思维模式,改变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提高写作的自信,逐渐掌握初中阶段作文写作的技巧。

  (二)奠定作文创新的基础

  初中模式化教学的精髓在于模仿与借鉴,只有在恰当的模仿与借鉴优秀作文及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作文创新。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优秀作文的格式、内容、结构以及行文思路,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创新,在不脱离作文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技巧地将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去。因此,初中阶段的作文模式化教学能够通过优秀作文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基本行文结构,在明确大致结构后,才能在模式框架内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文思不断涌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总之,作文模式化教学只要善加利用,不仅不会抹杀学生的创作个性,相反,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夯实作文基础,提高作文创新意识。

  (三)提高作文应试的能力

  作文在中学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较高,日常作文教学最终目的也是为应试作文服务,所以提高学生作文应试水平的有效方法就是掌握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模式化作文,因此,教师采用作文模式化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应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固定的作文模式能帮助作文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理清思路,进行层次分明的写作,改善他们面对作文题目无所适从的情况,至少使其作文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段与段之间中心明确。而对于一些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作文模式化教学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让他们在不脱离文体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锻炼其创新写作的能力,所以,作文模式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作文应试水平。

  二、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弊端

  (一)重模式,轻能力

  写作是一种综合各种思维活动进行观察、构思、成文的过程。如果初中阶段的教师过于依赖作文模式化教学,重模式训练,轻能力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简单套用模式的习惯。虽然这对刚入初中的学生有一定的益处,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应该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以促使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作文模式化教学会使学生养成懒惰心理。在作文训练时套用现成的材料或模式,其阅读、观察以及思维能力都难以提高,学生不愿意主动去观察周围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其作文成绩虽然因为套用优秀作文模式不至于太低,但是也难以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作文模式化教学,写作初期可以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写作,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积累的作文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创新能力。

  (二)重共性,轻个性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生都把模式化作文写作当成提高作文成绩的捷径。而初中教师采用的作文模式化教学中也经常把一些历年中考优秀作文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由于学生的作文基础不同,作文基础较好的同学知道如何灵活运用优秀作文中的行文思路与技巧,而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只会模仿优秀作文表面的一些东西,所以造成了现阶段作文考试中文体内容大同小异。学生的作文共性特征突出,缺乏个性思考,使评卷人员对这种千篇一律的作文产生倦怠,最终影响其语文整体成绩。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模式化教学没有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基本需求出发,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授的程式化内容过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和语言会在长时间的模式化教学中被抹杀,不利于作文创新。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的作文模式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规范写作的习惯,奠定作文创新的基础,提高作文应试的能力。但同时它也有重模式,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弊端,所以要分析其利弊,扬长避短,科学利用,逐渐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 篇2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

  所们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4)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 篇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向学生介绍某些作文模式,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写作。利用作文模式来促进作文教学,因其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及功效明显的特点,特别是有助于考场作文的写作,所以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新“八股”,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扼杀作文的生命力。这当中孰是孰非,又当如何趋利避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可见作文模式的探究,古已有之。这里所说的作文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总结归纳起来,形成提供给学生进行套用仿写的比较固定的写作样板,也有人把它称为写作模板。

  现在比较流行的所谓作文模式,多数是在写作思路上,或在文章结构上给予学生遵循模仿的样板,其中有针对写作全篇文章的,也有针对写作文章某个局部的。

  当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写作时,教师往往便会对学生进行打开写作思路的训练。一般先是让让学生接触一些诸如“以小见大”、“设置悬念”、“线索串联”、“一波三折”之类的作文模式以启迪思维,让学生懂得找到写作切入点的基本方法。例如“以小见大”的作文模式,强调的是在写作时注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从中发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也就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方式,由小见大,从事物外现的某些迹象去探知其本质及规律,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以小见大”模式,不但在写作思路上启发学生,让学生形成一种写作上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细微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所蕴含的深意,从中体味生活的哲理,获取写作的方向。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是这类作文的典范作品。鲁迅先生从人力车夫对老妇人的态度得到感悟,反省自己,突出车夫身份低微而品格高尚,反衬出自己是那样的渺小,充分地体现了“小事不小”。

  有的学生写作时也有内容可写,写的东西也有一个主旨,但作文却往往给人凌乱之感。针对这类学生,教师会让学生接触一些诸如“总分模式”、“并列模式”、“正反模式”之类的理顺文章结构的模式。如作文的“总分”模式,则主要是在结构上对写作提出的要求。“总分”模式通常被归结为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还有一个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总―分―总)。所谓总说,就是总括提出或总结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然后分别从若干个方面来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上述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的任一形式,分总之间都必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必须围绕总述的中心来展开,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者是水到渠成的总结。作文者知道了上述的要求,便会适当地安排内容,不至于混乱了。

  还有的学生作文整体上已经不错,但是在行文中的某些地方,如开头、过渡、结尾等,特别是应试作文最重视的开头、结尾处写得还不够理想时,教师就会要求这些学生进行头或结尾的专项训练,也会提出一些“开门见山”、“设置悬念”、“修辞引入”等的开头模式,或者是“首尾呼应”、“画龙点睛”、“拓展迁移”之类的结尾模式。如针对结尾的模式“画龙点睛”模式,就是要求作者在文章结尾处点出文章的主旨,一般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容,以收让读者恍然大悟之效,达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的目的。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林林总总的作文模式,其实是对写作规律,特别是对优秀文章的写作特点的高度总结。所以,作文模式应当是进行作文写作时的一种指导。在良好的模式引导下,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作文,写出质量比较高的作文来。对于作文写作困难的学生,不失为一种较快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而对于作文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使他们写作的目的性更强,收效更明显,也不失为一种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手段。这样看来,似乎按照模式去写作做就可以写出好文章了。

  其实不然,即使在经过有针对性的作文模式训练之后,还是有不少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本来作文水平并不低的学生作文中的灵性顿失,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恐怕就和利用作文模式来帮助提高写作水平时的认识有关了。

  有的人把作文模式看作是解决写作问题的万灵圣药,凡看到作文,就想到要套用那个模式比较好,形成对作文模式的依赖。还有的人学习使用某种模式之后,感觉上没有起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要么是不停的转换模式,转了多种模式之后,如果仍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便信心渐失;要么是坚持使用某种模式,不管任何情况,都用同样的模式来写作文,思维日趋狭隘,对作文的兴趣骤降。这都是盲目迷信作文模式的结果。

  作文模式,可以说是“作文有法”的具体体现。其实“作文有法”之说和“文无定法”之论历来是并存的,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作文有法”指的是文章写作应遵从一定的法度规范,正所谓“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这也是诸多作文模式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但“作文有法”的“法”应该是“活法”,采用某种作文模式之后,失去了作文的灵活性,不考虑作文者的写作能力、文学素养、创作习惯,单纯拿一些指标来进行“量化”,美其名曰“科学作文”,其实是“数据作文”,用处理自然科学的方式来处理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东西,这显然与作文所特有的传播人的主观思想情感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岂能不出问题?正所谓“过犹不及”,有人统计过,一些应试优秀作文平均段落为10.5段,于是便有了“作文段落模式”――考场作文当以不少于9段又小于12段者为佳,刻意将文章写成9段以上12段以内,争取成为所谓的“九段高手”,而罔顾作文内容和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很容易弄巧成拙。所以我们在利用某种作文模式的时候,一定要留足作文创造的空间,留足作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对写作要求的理解来进行自由创作的空间,不能盲目地固守成法。

  我们在进行作文写作或指导的时候,既要合理地利用作文模式的帮助,从作文的一般规律出发,使作文者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又要根据作文内容的需要等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作文者的创造才能,趋利避害,这样才容易写出有思想内涵,能够感人的行云流水般的好文章。

【作文模式化教学的利与弊】相关文章:

qq的利与弊作文05-18

科学的利与弊作文05-22

克隆的利与弊作文05-25

电脑的利与弊作文04-09

空调的利与弊作文04-14

作文:电脑的利与弊04-09

电脑的利与弊的作文04-08

作文:QQ的利与弊04-17

追星的利与弊的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