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糍粑的作文(通用2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糍粑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糍粑的作文 篇1
今天,我和爸爸回到了我的老家湖北。在这里,我看到了老家的糍粑(年糕)的整个制作过程。
首先,我的奶奶将糯米放到水里浸泡24个小时,而后把糯米放到清水里洗干净,把糯米放到蒸笼里,用大火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蒸煮后,待糯米熟透了后,将蒸笼里的糯米放到粑缸里,几个大人,每人拿起一根粑棍,轮流向着粑缸里的糯米击打。我站在旁边,对着几位大人喊:“加油!——加油!”还拿来毛巾,替他们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经过大人们的击打,粑缸里的糯米,慢慢地变得粘粘的、软软的,就像我们平时所见到的糍粑样子,香香的,看上去,非常诱人。我们在旁边观看的几个小朋友,唤来呼去地叫个不停,眼睛紧紧地盯着那诱人的糍粑。糍粑击打好了,然后,我们端来了蕃萁,在上面洒上面粉,接着,大人们将击打好的糍粑,放在蕃萁上,拍成大小一样的、圆圆的糍粑成品。我拿起了一块大伯给我的糍粑,咬了一口,香香的,很好吃,我大叫道:“真好吃!”
我今天真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制作糍粑的整个过程,我以前没有见过。我要把这个过程写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糍粑的作文 篇2
在大华,我们烧烤完,又参加了一个活动,那就是做糍粑。
我到那里时,大人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开始打糍粑了。一个婆婆把煮熟的糯米饭倒进石臼里,又拿来了一个大木槌,打糍粑开始啦!
首先打的是一个表叔,它每槌都很用力不过样子很狼狈;到我爸了,它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动作一点也不优美,打了十几下就不干了,他的脸上全是汗。大人们就这样轮着打,最后把表哥推了上去。表哥拿起木槌用力一砸,唉,糟糕!砸歪了。再一砸,又歪了。
把米饭打成了糯米浆后,就到按糍粑了。我们小孩立即分成了两组,我们这组有我、妹妹、表哥、爸爸和表伯。有两个人要负责把糍粑浆柔成球,给我们按,按糍粑开始了,先把糯米粉倒在桌上,放上小球就可以开始按了。左一按,右一按,上一按,下一按,反复按,一个糍粑就做好了。我按了几个奇形怪状的糍粑,还按了几个圆圆的糍粑,按着按着,糯米浆就没有了。我也快变成个小雪人啦!
今天我按得很高兴。
糍粑的作文 篇3
“年二十八,家家户户打糍粑。”妈妈告诉我,打糍粑是她家乡逢年过节时的一种地方习俗。说起这事时,妈妈的眼里不禁充满了对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
打糍粑是件力气活,一般是由男人来做。首先,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石碾或结实的木桶里,然后用木杵连续不断地使劲锤打,即使是寒冬腊月,也会累得满头大汗。糍粑打好后,在场的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一份又软又黏的热糍粑,然后铺成一个厚薄均匀的圆形,这就大功告成了。打糍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有力气,又很讲究技术。
我听着妈妈的介绍,早就垂涎三尺,按捺不住了。妈妈瞧我那馋猫的模样,便提议说:“我们也来打糍粑吧!”我听了喜出望外,忙催妈妈去买糯米。妈妈笑了笑说:“我早有准备。”说着,连忙从厨房里端来一个盘子。我凑上去嗅了嗅,一股浓郁的糯香味扑鼻而来,竟忍不住沾了点儿往嘴里送。
家里没有石碾和木桶,也没有木杵,我们就用米袋子代替石碾,用铁锤代替木杵。妈妈先把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米袋中,然后叫爸爸用铁锤往米袋上不停地锤打。我看着爸爸打得那么起劲,心里痒痒的,就嚷着叫爸爸让我也来过一把瘾。爸爸一边把锤子递给我,一边叮嘱我千万别砸到手。我接过锤子,左手扶着米袋,右手抡起锤子,打得不亦乐乎。可是,才打了几个回合,我就感到胳膊又酸又累,只好败下阵来向爸爸求助。经过爸爸的千锤百炼,糍粑已经见不到颗粒状了。这时,妈妈叫我赶紧洗手,并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洗好手后别擦,糍粑不易粘手。我洗完手,迫不及待地揪下一小团,放入口中嚼了一下。“啊,真香甜,真软糯啊!”
我吃着父母亲手给我打的糍粑,吃出了家乡的年味儿。
糍粑的作文 篇4
每到腊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风俗。去年回老家过春节时,我终于知道了怎么打糍粑。打糍粑的前一天晚上,爷爷就把糯米用井水浸好,爸爸和叔叔准备了打糍粑的工具,有木槌、石臼,还有印糍粑的模板。第二天天没亮,奶奶就起床把糯米蒸熟,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打糍粑了。
叔叔用一个脸盆盛满蒸熟的糯米放在了石臼的里面,爸爸和姑父他们两个人用木槌捣糯米,你一下我一下。大约十分钟后,糯米被打成了糊状,完全没有米的样子了。然后把捣烂的糯米挑到一个竹制的簸箕里,簸箕下面铺有一层石膏粉,这样糍粑就不会粘在手上或其他东西上了。爷爷把那一大团糍粑捏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妈妈和姑姑就把那小块的糍粑捏成圆形。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把糍粑放到模板的里面,模板的底部刻有一些美丽的图案,因为糍粑是热的,非常容易变形,模板上的图案就拓在了糍粑的上面。等糍粑冷却后把它取出来摆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图案就固定在糍粑的上面,有动物、繁体字、风景画等,非常美丽。我们有的打,有的捏,有的印,一下子就过去了九个回合。
中间有几次我都想学爸爸的样子去打糍粑,但都轮不到我。到了最后一个回合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等一下,等一下!我也要打糍粑!”爸爸说:“行,让你尝试一下,只要你能打好,回家我让你玩五个小时的电脑!”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笑着说:“说话要算数。”
我好不容易举起了木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了下去,但再也拿不起木槌了,因为上面粘了很多糯米,木槌一下变得重了很多。我抱着木槌往后拉,却因为用力过猛摔了一跤,爸爸他们看了都哈哈大笑。我边揉屁股边说:“现在不能玩电脑了,回家还要治屁股!”
以前我虽然每年都吃糍粑,但从不知道打糍粑原来这么难。以后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
糍粑的作文 篇5
随着春节的临近,我们村又开始玩汽巴了。今天我和爸爸也去打麻木感了,但是来的太早了。当我们到达那里时,没有人。过了一会儿,慢慢人多了。
开始尴尬了。我看到他们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蒸,说这是做糯米的第一步,我们带的米饭泡了一天。当它们冒着热气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去玩了。
之后,他们把蒸好的米饭倒进古代的臼里。父亲用一根粗木头打麻,另一个人一点一点往麻饼里加水。过了一段时间,一个人累了,另一个人继续玩。我看见两个人在玩,一个高个子和一个矮个子。然而,高个子很快就失去了力量。相反,矮个子有很大的力气。很快就准备好了。
接下来,他们开始了第二步切割。切的时候一定要和豆黄粉混合。他们说这样会更香,我闻了闻,觉得“臭”。后来他们切了,来了好多人,都是来吃糯米糕的。他们可能没吃过我们枫桥糯米糕!他们边吃边说好吃。
也是第一次吃人工糯米糕,真好吃!如果你想尝一尝,来参观我们。
糍粑的作文 篇6
“小糍粑!又香又糯!一块儿钱二十个!一块钱儿十二个!”听着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不用说,这就是小摊贩推着车走过大街卖小糍粑的广告声。他们卖这个都有一辆车,像外面卖水果那样的车,但是上面有一个开水桶,只不过水管变成了圆的小管子,有两个,卖的人用左手摇一个转动杆,不停地转动着,小糍粑一出来,他们就用右手拿着的叉子,把出来的小糍粑削下来,小糍粑一下来,就双双滚落到了黄豆面糟里,沾点黄豆面有两种好处;一是好吃,二是以免粘连在一起,再装一个碗里,撒上一些白砂糖,就可以吃了。大人、小孩都想呢!
小糍粑,顾名思义,就是糯米做的,小小的,圆圆的,跟汤圆差不多大,上面还撒了一层黄豆面,再沾上一些白砂糖,那真是甜滋滋的,吃起来很巴适,黄豆面甜甜的,做细沙一样,吃一口,嗯!真香,甜丝丝的,又甜又柔软,粘乎乎的,爽口得很。
有一次我四、五岁时,想吃小糍粑,一咬,上牙和下牙都粘在了一起,怎么也分不开,只好用手去抓那小糍粑,一用力,就把小糍粑给抓扁了,更粘了,“啊!”我大叫一声,妈妈走过来,把糍粑从牙上取下来,妈妈看了一下说:“呀!这个糍粑没有熟嘛!没有黄粉嘛!
哎!虽然那没有黄豆面的小糍粑没有吃成,但是那小糍粑的香味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糍粑的作文 篇7
大年三十这一天早晨,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我要亲眼目睹一下爸爸妈妈是怎样打糍粑的。
只见妈妈将洗净,泡胀的糯米倒进一个木桶里,盖上木盖,放在锅里用大火不断地蒸,蒸得粒粒熟透后,爸爸捧出热气腾腾的木桶,妈妈提着盛有水的小塑桶,招呼隔壁一个大哥哥一起打糍粑去。爸爸先将木桶里的糯米饭倒进一个专用的石臼里,接着用特制的大木棒使劲压糯米饭,而后反复捶打,妈妈手快速地沾一下水,见缝插针地把石臼里的糯米饭团弄匀。
不一会儿,爸爸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接着换上大哥哥来捶打。随着“邦邦”声,两人不断地轮换着。我看得心痒痒的,也想上前试一试,我使出吃奶的劲拎起木棍,可木棍一放下去就再也拔不上来了,糯米的粘性太强了和木棍牢牢黏在一起,看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这是爸爸告诉我打糍粑要快、准、稳、狠,手中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爸爸接过我手中的木棍和大哥哥一直捶打,直到不见饭粒为止。
然后在一块大砧板上撒上一层炒好的黄豆粉,再将打好的糯米团倒在砧板上,将糯米团压扁,做成薄薄的大圆饼,大如箩筐口,最后在表面撒上芝麻,根据个人口味撒上白糖或红糖,这就大功告成了。我赶紧切了一块雪白柔软的糍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糍粑的作文 篇8
快到大年三十了,外公外婆得为过年做准备。吃糍粑是必要的。可吃它可没有现成的,必须自己动手。
外公把蒸好的糯米放进粑窝里,在用一个跟锤子很像的工具往下打,外公打累了,换爸爸打,爸爸打累了又换舅舅打,一直这样重复,知道打成型为止。
最后一道手法,把糍粑捏成一小块一小块饼状的模样。我也加入了其中。
我先把手洗干净,待干后。我用手去抓了一团糍粑,那糍粑立刻粘在我的手上,我急的手忙脚乱。外婆在一旁哈哈大笑,说:“你要先把手上裹着面粉,糍粑才不会粘在你手上,你先去把手洗干净吧!”等第二次洗完,糍粑已所剩不多了,我把手伸进面粉里,再赶紧去抓一团糍粑过来。我用捏橡皮泥的方式,捏那个糍粑。我先做了两只长长的耳朵,在做一只娇小的身子,然后做一个圆圆的尾巴,最后做一个傻傻的头,再加上那对大门牙。大功告成,一只小兔子完成了!
晚上,我们全家人吃着外婆烙的糍粑,其乐融融。
糍粑的作文 篇9
家乡是我记忆深处美好又模糊的影象。寒假里我回到了家乡,那里的房子都修筑在水塘边,只要站在家门口眺望,目光所及之处哪里不是绿色?只要抬头仰望,天空便会在你的瞳仁中滴上鲜亮的蓝墨,或是俯身凝望水面,那真是好静好美的一幅画哟,是谁画的呢?
画中有山水,也有人物,我们的存在给这画作添了不少生气。我们亲手制作了又香又糯的糍粑。打糍粑是个体力活,也是个细致活,李伯伯用三轮车拉来了石头缸,缸一着地,糯米就蒸好了,香喷喷冒着热气。木锤也洗净了,就开始捣米,捣了一会儿,重头戏来了,开始打糍粑。气氛一瞬间活跃起来,一下一下地锤,一声一声地喊,糯米变得劲道起来,也更加有粘性,拉拽的时候就更费力了。“哎呀,不好!”不知谁喊了一声,孩子们愣在原地,看见锤子上粘着一个白净净的东西,那不是糍粑吗?李伯伯接住了差点“毁容”的糍粑,人群里没有责怪声,反而传来一阵阵清朗的笑声。李伯伯笑着说:“打糍粑的确是一门手艺,你们几个年轻人没经验,让我来吧。”李伯伯一上场,糍粑像见了老朋友,乖乖听话,任凭李伯伯给它按摩,捶背,李伯伯果真是好手艺啊!在几个人的配合下,糍粑变得又软又糯,捶了那么久,依旧热气腾腾,香飘十里。几个嘴馋的小孩儿没等裹上面粉就掐下一小团,品尝着香香甜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大家笑得满足极了。之后我们把蒸好的糍粑送进里屋,郭奶奶给他裹上面粉,糍粑像穿上了新衣,姐姐还捏了一个糍粑小人,白白胖胖,样子可爱极了。我吃着香喷喷的糍粑,心里美滋滋的。
糍粑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好比我们的人生,反复捶打,反复磨练。这门打糍粑的'老手艺值得传承,下次我也要去学一学这门手艺。
糍粑的作文 篇10
这个春节,我过得可真是丰富啊!我干嘛去了呢?我啊,去打糍粑咯!
这天,爸妈带我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闻到一股香香甜甜的气味,是糍粑的味道!我顺着气味向厨房走去,看见一盘香甜软糯的糍粑,立即垂涎三尺,于是,我伸过手去,刚想拿来,却不料妈妈端起盘子,说:“想吃啊?那要自己动手哦!”我开始不明白妈妈的意思,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是想让我体验一回做糍粑粑的过程啊!
首先,我把糯米用水浸泡几分钟,然后将糯米倒进电饭锅,烧至米熟透,再将糯米倒进石舀中。接下来这可是力气活,所以我叫来爷爷来帮忙。爷爷费力的举起大木棰,再捶下去,这样的动作持续五六次后,爷爷让我端来一盆水,将木头棰往盆里一浸,我好奇的问:“爷爷,为什么要将棰子沾水啊?”爷爷笑着说:“因为糯米很粘人啊,就喜欢粘着木头棰。”瞬间场面热闹了,欢声笑语不断。爷爷继续他的动作,时不时用手把下面的糯米翻上来,压一压,再翻上来,压一压。之后的半小时爷爷一直重复着这些动作,直到把糯米打成绵软柔韧的状态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了。
接下来的这一步,我就是主力了,就是趁热把糯米团揉成一个个像汤团一样的小圆球。我和家人一起做,做着做着,我想玩点新花样,于是我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摸出五角钱,包进了手中的糍粑粑里。呵!那样子,真比其他糍粑粑要丰满得多。瞧!只要把糍粑粑放进印盒,再把印盒底翻出来,用小木棍敲上几下,然后“啪”地一声把糍粑粑倒出来。你看,一个个都不样呢!有的是寿比南山,有的是花好月圆,有的是恭喜发财,各有各的特色。
最后,我们要开始做特色糍粑粑了。一般情况我们会做成形后,直接在炒过的芝麻堆里滚一圈,然后沾着红糖就可以吃了。今天,我们要尝试糍粑粑的特色吃法,煎,炸,烤都可以,我们选择了其中的油煎糍粑粑。奶奶把粑粑一个个放进烧熟的油锅里,煎到表皮金黄,将糍粑粑盛出。在煎的过程中,爷爷也没闲着,他把几块红糖放进锅,加一点点水,把红糖烧到粘稠状,然后直接给糍粑粑淋上一层红糖“外衣”了。
开始吃饭了,糍粑粑一端上来,我们就“纷纷出去”夹它个片甲不留,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包的五角硬币,心想:“这五角硬币会被谁吃到呢?”还没等思索完,就听见妈妈叫了一声,“这硬乎乎的是什么东西?妈,你放了什么东西在里面啊?”我忍不住噗嗤笑出来,说:“妈妈,那是我放的五角硬币,我包的,看来今年你有福气喽!”“哈哈哈……”顿时,整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真开心呀!
哦,对了,其实粑粑还有一种吃法,那就是把糍粑粑和米一起泡到洒里面,不久之后,一坛香甜可口的糍粑粑米酒就可以喝了!这还是我爷爷最喜欢的酒呢!
俗话说得好“拜年拜年,粑粑上前。”过春节吃粑粑已成为我们家的一个习俗了,每个春节都要吃,不然算不上过春节。
糍粑的作文 篇11
虽然糍粑在我们这儿不是很出名,但我还是喜欢吃。
本来的糍粑是长方形的,但每个地方的做法不一样,我们这儿竟做成了小小的,扁扁的原型!它的两面是金黄色的,也有的上面散落着红红的糖浆,拉出了甜甜的糖丝儿,里头是雪白的、黏糊糊的糯米面,像一个个精致的小原型枕头,别提多好看了!
糍粑的做法十分简单,只要把开水倒入装有糯米粉的大碗里,然后把它和成雪白的糯米面,在把它捏成薄薄的一下片,放入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就大功告成了!
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加盐或者糖。对于我这个顶级吃货来说,不仅要会吃,还要会做,这样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有时,我还会撒上一些葱花上去,那样会更加有食欲。
吃又香又甜的糍粑时,感觉非常好,人都要飘起来了。我吃糍粑是喜欢先把外层的糖舔掉一点儿,然后再慢慢地、一点点地啃。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把外层的糖舔掉一点吗?那是因为如果不舔的话,那糍粑可就太甜了!要把牙给甜掉了!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你知道吃糍粑是为了纪念谁吗?是楚国的伍子胥,他把城墙的城基做为熟糯米面。让荒年受饥的老百姓有了充饥的实物。
糍粑的作文 篇12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去湖南老家看望外公外婆。春节时到离外婆家有一千多米的亲戚家打糍粑。
那天早晨,我被早早叫醒,听说去打糍粑,我很兴奋。一路上呼吸着山村清新的空气,很快就到了亲戚家。
亲戚对我们这些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热情。早早准备好了工具:两个大木锤,一块中间有深窝窝大石头,两块木板。大人们把提前两天泡好的糯米蒸熟,每当蒸好一锅糯米,我都会跑过去吃一点。我们再把糯米倒入石窝窝里,用力的砸成糍粑。接着把糍粑揉成糍粑团,当一团团白白的糍粑整齐的摆放在木板上,上面又盖上一块木板,我们几个孩子站在木板上开始压糍粑。欢笑声回荡在小院中。
香香糯糯糍粑让人流口水。如果在糍粑上放上豆腐乳或者蜂蜜,糍粑就会变得更香更好吃。我不止知道糍粑的做法,还知道糍粑的储藏方法:就是把糍粑放到冷水或冰箱里。
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我吃到了盼望已久的糍粑。
糍粑的作文 篇13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郴州市,那里群山坏饶,自然景观非常秀丽,人们每当过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今年我回家过年了,看到爷爷奶奶也在做糍粑。
做糍粑前,爷爷对我说:“糍粑又叫糯米糍、状元糍,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村里家家户户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路上,邹应龙渴了,喝上几口清泉,饿了,啃上几口糍粑。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京都,由于才华出众,殿试对答如流,宁宗皇帝御笔亲点他状元及第。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糍粑呈献给皇上品尝时,连皇上也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听完爷爷的故事,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开始做了,爷爷把浸好的糯米放在曾瓦里蒸好,再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爸爸和叔叔两个大男人拿起木搥往石臼里不断地砸糯米饭,随着不断地撞击,糯米饭形成了一大块洁白的糯米团,几轮下来,两个大男人已累得满头大汗,接着,准备一张又长又大的干净木板,把糯米饭团放上来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许多个小糯米团,压平弄圆就形成了一个个糍粑,最好玩的就是在糍粑上画画了,我拿起笔,蘸上颜料,在糍粑上一会儿画哭脸,一会儿画笑脸,使一个个糍粑变成了许多个“活娃娃”,趁糍粑热时,咬一口,一个字-----棒!
同学们,看起来做糍粑的步骤很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做糍粑可是一项技术活:砸糯米饭时,要用最快的速度,一定的力,要掌握规律;做糍粑时,把糯米饭团分成小糯米团时要小心烫。
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既增长了见识,有尝到了糍粑,真是一举两得!
糍粑的作文 篇14
外婆走了十多年,我的嘴里像是缺了什么东西。最近,吃什么也吃不香,总缺了一个味,甚至有时嘴里有些苦涩,但还是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虽然有的时候很清楚。
多年来,每天早晨总是吃的一样东西,是外婆亲手做的。那么香,那么脆,里面还有香香的、甜甜的黑芝麻,但我依旧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有一天,我和爸爸来到农村玩,无意间来到外婆以前住的房子。进了房屋,里面的蜘蛛网和灰尘到处都是。我便和爸爸一起打扫房间。我到了卧室打扫,突然发现一张陈旧的老照片,我用双手擦干净了,且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张照片。上面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我仔细一看,呀,这不是我和表妹在一起玩耍的照片吗?再细看,那碗里不是我以前最爱的糍粑吗?“我要吃糍粑。”我对妈妈和爸爸说,他们觉得我饿了,就在邻居家买了两个给我。
我咬了一口,香香的,脆脆的。黑芝麻也是浓浓的,但爱,已不在了。不,不是这个这个味道。我终于明白了,并不是,每个糍粑都是那么好吃的。只有自己亲人亲手做的才是美味。亏我以前还说她做的不好吃。我哭了,我疯了,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我直奔家去,一边平跑嘴里还一边喊:“外婆,给我做糍粑!给我做糍粑!”我又一次来到了熟悉的院子。刚进屋,我仿佛看见了外婆在做糍粑。“孙子,回来了。”我急忙向前看去,没想到外婆真的在给我做糍粑。我冲过去,想拥抱一下外婆,却一下子扑了个空。原来这些都是幻想呀。不,那不是幻想,一定是外婆在天有灵,让我忘记过去,从现在起,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学生。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走出了小屋,见爸爸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我向爸爸说了我看到的一切,并承诺了我一定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学生。
外婆的在天显灵也时刻的激励着我,让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份爱真的很浓、很深。
糍粑的作文 篇15
说起揭阳的民风民俗,令我最难忘,最喜欢的便是:在冬至那一天,吃糍粑。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臣子伍子胥投奔了吴国,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楚国被破后,伍子胥自知自己结怨甚多,难以容身。怕自己死后,国家有难,百姓受饥,便在相门城墙下藏了熟糯米。伍子胥去世不久,国家和百姓遭到危难。人们想起他的嘱咐,暗中拆城挖墙,发现了许多糯米。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破,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经过发展,便有了如今的糍粑。
糍粑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种:一为常见的糍粑,(用糯米粉加水,不断的和,再蒸熟后锅煎,用糖,花生,芝麻作料拌着吃)。一为粳做的尖米糍粑,(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
而糍粑的传统制作过程也是相当复杂:先要将上好的糯米洗净;用净水浸泡二十四小时;然后滤干上笼屉大火蒸;后放入木桶内,用木棍反复杵打、搅拌成泥状。糍粑一团一团的,身子雪白雪白的,就似婴儿胖乎乎的脸蛋;最后下锅煎。糍粑煎好以后,就是黏糊糊的,看起来色泽相亮,肥润香糯,白得像雪;闻起来一阵阵浓香,就连空气味道都不一样。再蘸上花生、芝麻、白糖等配料,便更有一股糯米香;吃起来香甜可口,柔软细腻,味道清幽淡雅,别具一番风味!真算得上是齿颊留香!
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在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糍粑制成圆形,大小不一,各形各色,各种各样,色味齐全。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这么一句俗语:“食过冬节,就长一岁。”也有的地方称之为年糕,这一名称也寓意着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糍粑在民间十分受人们喜爱。
这便是揭阳的糍粑。在冬至时吃糍粑的习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糍粑更是令人久吃不厌。这正是揭阳民俗的重要体现!
糍粑的作文 篇16
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大年三十的夜晚格外热闹,屋外天空中爆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子们一人拿几束滴滴金玩的不亦乐乎,烟花声响彻整个夜晚。
新年的第一天,伴随着闹钟“滴滴”的响声,被一晚上烟花声吵着没睡着的我无奈的伸着懒腰准备新的一天。“快起来!三点半了!”妈妈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农村的新年中,第一天须三点起床。这使睡意正浓的我感到无比的绝望。“起来做糍粑喽!”不知谁说的这句话,让瞬间打了一个激呤!
糍粑是农村在新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糍粑象征着团圆,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场节目”。我对所有的事情当中,唯独对此无比的感兴趣!终于盼到做糍粑了,困意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家把工具、模板、机器一一搬到院子中,新年中,只要一有人要做糍粑,我们小孩子便会结成队的去蹭热闹。我坐在外婆身边,外婆一边告诉我糍粑的来历,一边把糯米放到“大锅“中,加入一些材料;还告诉我:在做糍粑时,一定要把米给洗净,放入装糯米的石盆中,并且在做时一定要做的细腻才好吃,才柔软。
接下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男人们拿起石锤,奋力的向石盆中的糯米砸去,渐渐的成型后,一个砸,一个人要把盆中成型的若糯米粑粑翻面,要使它每一个角度都能被砸的柔软。外婆微笑着让我去试试!那个锤子特别的重,但是人们却不喊累,争着抢着要去捶,小孩子们也便使出吃奶的劲去捶,经过这么大力的劳动,糯米粑粑终于弄好了!我一摸,好软啊!人们努力捶成型后的糯米粑无比的“可爱”白白的,软软的。
下一步就是把成型的糯米粑放入机器当中,被机器分解后的糯米粑成为一个条形状的,而且是加热过的,刚出来,小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去抢,也不管是否烫口,便往嘴里塞,生怕被别人抢个光!最后一步便无比的简单了,于是到了我大展伸手的时候了。
拿出模子,每一个模子上印着不同的形状、有花,有动物、有植物、外婆告诉我,把长条的糯米粑揪成一个个球,大小要差不多,随后把它们压扁,再放入模子里、压紧,然后取出来,花就印上去了。我学着外婆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做,起初我压的并不好看,压成了各种奇怪的形状,要不然就是太用力,糯米粑都粘在模子上面!但是外婆不断的鼓励我,我自己也不断的总结经验,也就逐渐的迈入了正途,做出了好看的糍粑。
此时的我早已迫不及待要尝尝我的成果啦!放入口中,糯米在中中依然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味道好极了。当然糍粑会慢慢变硬。农村的方法便是把糍粑放入水中浸泡,隔一段时间给它换一次水,那就可以保存许久了。
糍粑既可能煎着吃,也可以烤着吃,在这个春节里,大家一手一个糍粑,把它们烤成一个个大鼓包,然后往里面加糖。那味道让人们流年忘返,无比的好吃。
糍粑的制作包含了们辛勤的汗水,是人们自己双手制作而成,是农村新年中特有的色彩。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农村特有的制作手艺。也展示了我们祖先们的智慧和勤劳。
来北京的前一天,外婆给我塞了好几个糍粑到包里,这是北京没有的,它带着家乡的气息,家乡的传统美食。
糍粑的作文 篇17
“糯米珍珠粒粒匀,木棍石臼往来频。”
大年初三这天,我随妈妈回到小陶镇上湖口村的舅公家。一进院门,就看到了眼前这幕打糍粑的精彩表演:刚刚蒸熟的糯米饭,一粒粒晶莹饱满,如珍珠般透亮,香喷喷;把糯米饭倒入石臼里,几个舅公就轮流上阵,挥动胳膊,手拿木棍,点入臼窝,转着圈儿将石臼中的米饭捣碎,间歇还“哟一嗬,哟一嗬”地喊着号子,声音伴着杵棍声有节奏地散向四周。
好奇的我看着他们轻松的样子,也想动手试试。可木杵被石臼里黏稠的糍粑粘住,难往上提,即便有爸爸的帮忙,才打两下,我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舅公忙接过木杵,笑着告诉我,打糍粑可不仅是个力气活,速度要快的同时还要控制力道,速度慢了就米饭变硬,轻了糍粑又不能成形。看来,我只能站在一旁,静静欣赏了。
刚刚打好的糍粑又软又黏,趁热依喜好裹上咸口的肉菜馅,或者甜口的花生糖浆,都好吃得不得了!你看,像奶酪一样还能拉丝呢!
打糍粑、吃糍粑、闹新春、迎新年。妈妈告诉我,这糍粑早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食物,更是一份情怀和黏住友情与亲情之间的纽带。同学们,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一定要尝一尝!
糍粑的作文 篇18
每到腊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风俗。去年回老家的过春节的时,我终于知道了怎么打糍粑。
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井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木桶里。用熊熊烈火来蒸。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爸和伯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妈妈则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沾着水给糯米翻个身。每捣几下,就要沾点水,才不会粘。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糯米渐渐成了糊状。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好不容易干完了,爸爸累的头发都湿透了。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忙的不亦乐乎。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
我望着美味的糍粑,心想: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我们一定要继续把这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糍粑的作文 篇19
大年初一,我随爸妈到后港镇三河村的二爷家做客。大家围坐在一个大火盆旁,边取暖边闲聊。聊了一会儿,伯伯提议烤糍粑吃。我还从来没吃过烤糍粑呢,今天可要尝个新鲜!
伯伯拿出一大块四四方方的糍粑,切成一个个小块,然后找来一把长长的火钳,张开15度左右的角,把切好的糍粑放在火钳上,再把火钳举到火盆上方开始烤。他一边烤,一边不停地给糍粑翻身。糍粑慢慢地变胖,鼓成了一个个“小枕头”。最后,它们换上了金黄金黄的衣裳,笑得咧开了小嘴巴。
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张嘴就咬,“好烫啊!”我赶紧松开口,直吹气。这猴急猴急的狼狈样儿招来满屋子笑声。等了片刻,我再咬,啊,外壳又脆又酥,里面又软又糯,嚼一嚼,满口溢香。
烤糍粑这么好吃,我也想动手试试。从伯伯手中接过火钳,我有模有样地摆开了阵势。可不一会儿,就感觉火钳好烫手,胳膊也举酸了,只好换手。离火苗越近,火力不是越猛,糍粑不是热得更快吗?我正得意于自己的聪明,可糍粑竟散发出浓浓的焦糊味儿。望着我疑惑的眼神,伯伯哈哈大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烤糍粑也有讲究,火钳举低了,猛火容易烤糊糍粑;火钳举高了,糍粑老半天烤不熟!”
我耐着性子,从头再来,始终保持着火钳与火苗的距离。终于,“噗”的一声,糍粑鼓起了第一个小气泡,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我把烤熟的第一块糍粑送给妈妈品尝,妈妈高兴得直夸:“好吃!真香!”
嚼着酥脆的烤糍粑,我也咀嚼着伯伯刚才的一番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呀,很多事情,急了,快了,往往容易搞砸;慢慢来,小心做,不急不躁,成功反而来得更快些。
糍粑的作文 篇20
糍粑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今天,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准备学煎糍粑。
开始煎糍粑了,我先从冰箱拿出糍粑和鸡蛋。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糍粑像一个厚厚的冰块,鸡蛋也冰冰凉凉的。我先拿起一个碗把它放在桌子上,开始打蛋了。我拿起鸡蛋在碗的边缘轻轻地敲了一下,鸡蛋有了小小裂痕的印记,我从碎的那个地方剥开,蛋液顺流而下流进了碗里,可我不小心一使劲,鸡蛋壳子上的一些碎渣也掉进了刚打好的鸡蛋液里面了,我拿起筷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些残渣弄出来。
接下来我开始把鸡蛋搅拌均匀,鸡蛋搅拌均匀后成了金黄的蛋液,还有一点腥味。接着我把糍粑放入搅拌好的鸡蛋液里,糍粑就像穿上金色的铠甲。然后,我把锅洗干净,放在灶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火,放入少量的油,等油烧热之后才能将糍粑放入锅里。锅里已经有淡淡的白烟了,妈妈告诉我油已经烧热了,让我把已经裹上金铠甲的糍粑用筷子挑起来准备放入锅中,可是糍粑好像在做垂死挣扎似地总是想从筷子中挣脱出来,还边往下流蛋液,仿佛在说:“不去,我不去,我可不要变成你们人类的食物!”我一狠心,还是把它们一个个放进了锅里。
很快,靠锅底的糍粑上的蛋液凝固了,糍粑也在慢慢变软、变大,香味扑鼻而来,一面糍粑已经煎好了,妈妈指挥我:“卓卓,赶紧把它们翻了个面,不然会糊的!”我赶紧手忙脚乱一个个将糍粑翻面,最后翻面的已经有些黑乎乎了。我深吸一口气说:“我的妈呀,这太不容易了吧!”等另一面也凝固了,变软变大了,我便赶紧把它们盛起放入盘子里,撒了少许白糖,端上餐桌细细品尝。糍粑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
煎糍粑真不容易,看来世上压根没容易的事!
糍粑的作文 篇21
每到春节临近的时候,爷爷都会为家人做上香甜可口的手工糍粑,那滋味真是好极了。
今天,爷爷又准备开始做糍粑了。首先,爷爷把浸泡过的糯米放进蒸锅里蒸熟,然后拿出来放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开始使劲揉,爷爷说:“这样子的揉搓方法可以使做出来的糍粑更有粘性,更加香软可口!”一边揉,爷爷一边又洒了一些水在已经变成泥状的糯米团上,使它能变得更软糯一些。待爷爷把糯米团搓成长条形之后,揉搓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爷爷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我连忙拿起纸巾为他擦汗,爷爷高兴地笑了。
爷爷把糍粑晾干之后,切成小块,然后放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看得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我夹起一块糍粑,蘸了糖,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那软糯香甜的滋味久久萦绕在我的舌尖。
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糍粑的作文 篇22
如果说喝雄黄酒是端午的习俗,吃年夜饭是除夕的习俗,那么打糍粑就是清明节特有的习俗了。今年清明节,我就亲眼见到了糍粑的制作过程。
做糍粑的第一步就是蒸糯米。把糯米洗净放入一个木桶中,将木桶放在一口盛满水的大锅上,下面生起火来,不一会,热气就冒出来了。经过一番蒸煮,木桶里的糯米熟了。热腾腾的糯米出桶时,白花花的雾气迎面扑来,一股糯米香直冲鼻孔。整桶糯米被倒到一个大石臼中,大人们开始用石锤击打。打糍粑可是一项体力活,那石锤少说也有几十斤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动,因此需要有好几个壮汉轮流击打。一锤子下去,即使是再坚硬的东西也会被砸碎,何况是这柔软的糯米,因此同时还需要一个灵巧的人来控制形状,添水揉糯米。
开始时,身高八尺、力大无比的舅舅首先上阵。只见他两手一前一后托住石锤柄,与动作灵敏的叔叔互相配合,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那锤子在舅舅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别看舅舅打得兴致勃勃,但没过几分钟,他就体力不支,败下阵来。于是,后面的人就自告奋勇地接上去,累了又轮下一个,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
待打得颗粒均匀时,糯米就变成了糍粑。热气腾腾的糍粑出臼后,倒入覆盖着一层面粉的面床上,用手和擀面杖扒平,然后划成一条条的形状,放入各种馅料,用刀切开,如同包饺子一般包起来,再拉长拉细。这样,香糯可口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入,嚼性十足。
糍粑的作文 篇23
“腊二八,打糍粑”,这是恩施土家族的民间习俗。每到农历腊月二十八,农家庭院热闹非凡,几家人合伙打糍粑。为什么要几家人合伙呢?因为打糍粑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几家人在一起打糍粑,你一定会担心弄错吧?别担心,他们自有办法。他们把自家的糯米放在自家的甑子里蒸,做完一家,再做下一家。
这一天,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十分高兴,大家先分好工:妇女们负责蒸米,力气大的男人负责把蒸熟的米捣烂,老年人则负责定型,至于小孩子嘛,主要是帮忙递东西,或者在一旁“捣乱”。
分工完毕,大家各司其职。妇女们将头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后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里,倒进碓窝,两个大力士各持一根棒杵,你一杵我一杵使劲捣。待捣烂成泥之后,两人人完成后续工作——定型和印花。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强,容易粘在手上或搁板上,所以必须准备一些芡粉防沾粘。眼看糯米捣好了,几位老人连忙抓点芡粉放在手心里搓一搓,准备做糍粑。一位老人像揉面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条状,分成小团,几位老人连忙各抓一团去做。他们把米泥放在搁板上揉揉,拍拍,就像变魔术似的,几下子就把糯米团变成了圆溜溜的大糍粑。然后把糍粑交给“美容师”印花。给糍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双喜和“福”字,还有“龙凤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只要把糍粑放在印盒里,用手板按一会儿,精美的图案就印在糍粑上了。
正月里拜年,别的可以不带,但糍粑少不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意思是说拜年带上糍粑才成敬意。
糍粑的吃法跟年糕差不多,煎烤炸都行。土家人尤其喜欢把糍粑切成火柴盒般大小,放进甜酒里煮了吃。
糍粑的储藏方法也很简单,直接把糍粑泡在清水里,过几天换一次水,好几个月都不会变质。如果实在担心时间太长糍粑会坏,就把它切成薄片晒干,再用食品袋装着,放进冷藏室,以后炸了吃。
正月来到恩施,走进土家人的厨房,你一定能看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躺着白花花的糍粑,馋得让人流口水。
糍粑的作文 篇24
一转眼又是岁末了。不大注重形式的城里人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天天像过年”的好日子。我走过热闹非凡的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从我眼前晃过。我那几近麻木的心却突然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愿望,再吃一回阿叔阿姑们亲手做的糍粑。
我在乡下仅仅住过半年。对于城里孩子而言,那里除了山清水秀、牛羊满山的乐趣之外,最诱人的就是那些吃不尽的农家手工食品了。像红薯,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熟或烤着吃,还可以晒成红薯干,炸成红薯片。由于是乡间极普遍的一种农作物,一般各家都有地窖储藏收获的红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但糍粑就不一样。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竟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
过去乡下过年是非常热闹的,在外的儿孙都会回来欢聚一堂。这个时候,各家才会蒸一桶上好的糯米,用来打糍粑。打糍粑的工作一般都是傍晚开始进行, 当蒸熟的糯米被抬进堂屋,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打糍粑的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如白雪一般晶莹的糯米被倒进石窑,清香在屋中散发开来。阿叔们抡起了特制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长——开始砸向窑内的糯米。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撞击声,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结构,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如玉的糯米团。它巨大的黏性使得阿叔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提起木棰。我的父亲和伯父都是在外地从教多年的老师了,没有参与打糍粑。年轻力壮的阿叔们就脱了棉袄,穿着单衣,仍然挥汗如雨。我也跟在阿姑们身后,看她们收拾好一张又长又大的木板,接过阿叔们打好的糯米团,手脚利索地把它分解成无数个小糯米团。有的包上豆沙,有的什么也不包,压平了,就成了圆圆的糍粑。刚打好的糍粑热乎乎的,可以直接吃。而我因为疑心糍粑里掺进了阿叔们带着咸味的汗水,而不肯第一个尝味。那里,阿叔们又在打另一窑糍粑了。这样反复几个回合,木板上就搁满了成形的糍粑,等冷却以后,它们才变硬,就可以储存了。各家都可以分到不小的分量。糍粑的吃法也很多样,可以放在炭火上烤软,那样的糍粑外壳被烤成金黄,很脆,里面却是松软的,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可以把糍粑切成小块和甜酒冲蛋一起煮熟,是不错的早餐;若还嫌不够味,索性来个油炸,就成了又香又糯的糯米粑粑……一般糍粑都要吃到春节过后冬季结束的时候。因为一年只打这么一次,所以那一两个月里,糍粑就是能令我们太快朵颐的惟一食品。
离开乡下以后,每逢过年,还常常能收到阿叔阿姑托人捎来的糍粑。而最近几年,阿公阿婆相继离世,阿叔阿姑也都渐渐老了,他们的晚辈则纷纷走出了大山,奔向外面的世界。打糍粑的热闹场面,不知道是否已成了过去。每天面对着餐桌上的菜肴提不起半点胃口,却深切地怀念起家乡的糍粑来。这个春节,别的不吃也罢,吃不上阿叔阿姑们打的糍粑,才是我最深的遗憾。
糍粑的作文 篇25
桂东黄糍粑是郴州汉族传统名点之一。每逢春节过年,桂东人家家户户都要做黄糍。其生产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其味道香有嚼劲。
第一步,熬碱水:用一种桂东人叫做“黄泥柴”(属于山茶科玲木属,植物名暂时我也还没有查到)的灌木趁新鲜烧成灰(不可烧得过透,也不能不烧化),在一只箩筐内垫上棕或布后将灰装到里面,烧好一大锅开水,把灰筐架到锅上将开水反复地往灰上淋,滤出来的溶液就是碱水了。注意,灶里要保持大火,边烧边淋。同时,将槐花大约按米的0.05%-0.1%的比例熬成溶液过滤,趁两种溶液都还在沸腾时将它们混合到一起搅匀。
桂东糍粑礼盒装
第二步,配米:一般按籼米和糯米二比一的比例,糯米多则软,反之则硬,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节。配好后用水充分浸泡膨胀,反复搓洗直到水清为止,然后滤干再用碱水浸泡一昼夜。
第三步,磨浆:将用碱水浸泡的米磨成浆后用布袋吊起来滤干。
第四步,蒸熟、捣合:将吊干的米浆扒开成20克左右的小团放到蒸笼里急火蒸熟。注意,蒸的火候是宁过勿缺。蒸好后趁热充分捣烂(动作要快,凉了就捣不烂了),然后使劲地搓,使之结合成为整体。
第五步,成型:做完前四步,黄糍已经做成了,这时就可以吃了,先吃个饱再说罢!至于成形,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子就做成什么样子,不过做好后,要将它们分散凉至表面干硬,否则会互相粘到一起。再然后,用前面同样的碱水将您的作品浸泡起来,注意及时浸泡,否则裂开就不好了。以后,就慢慢享用吧,像桂东过年时节的气温,保存两三个月是没有大问题的。
桂东还有个黄糍的品种叫“大禾糍”。其做法第一步跟前面的一样;第二步是用一种叫做“大禾”的水稻品种的米浸泡淘洗干净后用碱水浸泡一昼夜;第三步不用磨浆,直接把米充分蒸熟成饭,将饭趁热捣烂搓合就行了;第四步则同上述的第五步完全一样。大禾糍的表面看起来比较粗糙,没有黄糍那么光洁好看,但韧性特好,比黄糍更好吃。大禾这品种适于种植在山高水冷的梯田中,产量很低。桂东是个缺粮县,因而只有偏远深山中不适合种高产品种的地方才种,而且是专为做大禾糍而种植的。
糍粑的作文 篇26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物,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用它来祀神佑护、哀悼先哲,还是馈赠亲朋,都说明粽子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种提升精神的食品。
头头是道,香米粒,真心诚意的威力,甜枣粒,全心全意的实力,我亲爱的朋友,端午节,祝福你,粒粒有利,端午节,祝福你,粒粒给力。
送你一个快乐“粽子”,先帮你剥掉工作的烦恼,剥掉生活的烦恼,剥掉脸上的沉闷,好了,剩下幸福的内叶裹紧你,幸运的大米任你吃,端午快乐!
让我们吃美味黄晶晶,白亮亮的糍粑粽子,美味,好吃!
糍粑的作文 篇27
湘西的民情风俗可以从那柔而不腻、淡而清香、味道爽滑的糍粑中慢慢品出。嚼得越久,越感到其味香,其情浓。
寒冬腊月,佳节来临前夕,湘西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打糍粑,每到打糍粑这天,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做,十分热闹。
大人们拿出打糍粑的大粑槌,还有装米饭的把粑缸。米饭出来了,热腾腾的,爸爸和叔叔拿起大粑槌你一槌我一槌,非常默契地配合着,“嘭嘭嘭”,我的心也跟着节奏动起来。米饭越打越黏,把大粑槌粘得白白的,爸爸打得非常累,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是爸爸很开心。糍粑终于打好了,白白的,可有黏性了,拉一两米长都不会断。妈妈在抹好油的桌子上把糍粑捏成一个个小小的圆球,再把它压成和手掌一样大的扁圆,一个个白白净净的糍粑就做好了。我还给糍粑点上一双眼睛,画上一个嘴巴,有趣极了。有的糍粑被我点上了四点红,表示四季发财。糍粑还有很多种吃法,有包红豆的、包绿豆的、包白砂糖的,我最喜欢吃包红豆的。
吃一口白白的糍粑,你会从那柔软和细腻中嚼出悠悠湘西情。
【糍粑的作文】相关文章:
糍粑的故事学生作文04-03
用糍粑造句05-11
中秋的糍粑教育心得05-21
中秋糍粑香初一作文03-13
家乡的洋芋糍粑优秀散文03-16
香粘粘的糍粑散文03-20
烤糍粑日记500字03-26
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糯米糍粑”04-17
梦见糍粑是什么意思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