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年俗作文(精选15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客家的年俗作文

时间:2024-07-27 13:34:41 登绮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客家的年俗作文(精选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客家的年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客家的年俗作文(精选15篇)

  客家的年俗作文 1

  因为大家就是客家人,所以大家家过年就是一直按客家的习俗来过。除夕一大早,奶奶就已经在忙碌了,只见桌子上摆满了供品,有鸡、鸭、鱼、肉,还有一些糖果、年糕、香烛纸钱等。奶奶将自己酿的美味的客家黄酒,倒进摆放在桌子上的酒杯里。奶奶告诉我:“因为今天过年了,大家要祭拜大家的祖先,希望祖先保佑大家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所有的客家人过年时都要祭拜祖先,如果是在农村老家过年,大家每家都还要带着供品去到黄氏宗祠进行集体祭拜。

  祭拜完祖先之后,大家拿出新的对联,在老爸的带领下,把旧的对联撕下,贴上新的对联。长长的`对联写满了祝福语,表达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爸边贴对联边告诉大家:“贴春联是大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习俗。古代的文人雅客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总喜欢出上联对下联,来考验对方的学识。而大家客家人通常会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书写春联。”

  由于大家今年在中山过年,就没有放鞭炮。记得去年回老家过年时,爆竹声声,烟花阵阵。特别是放爆竹的时候,村里每一户人家都会拿出一长串自己家准备好的爆竹,来到村里的马路边,和别人家的爆竹首尾相接,长长的爆竹从村头绵延到村尾。村里德高望重的叔公说着一串串去年的总结和对来年的展望,年轻的晚辈们则不时的点点头,虚心听着叔公的指点,之后再点燃爆竹。在老人与小孩的欢笑声中,“噼哩拍啦”的爆竹声响彻全村。仿佛在告诉大家:“新年正式到来了!”

  下午,大家早早地换上了新衣服。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准备年饭,弟弟妹妹在家里嬉戏打闹着,爸爸拿出新换的钱准备给大家包红包。我来到厨房告诉妈妈和奶奶:“过了年我就大一岁了,你们辛苦了,今天的菜就由我来做吧!”妈妈和奶奶欣慰地笑了,直夸我很懂事。

  “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大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美味的年 夜 饭。

  这就是大家客家人的年俗。明天,大家就要正式去走亲访友,给他们拜年了。

  客家的年俗作文 2

  大年二十九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坐着高铁回到了阔别已经整整一年的家乡。我的家乡位于福建永定,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县城,爸爸是客家人,而我自称“小客家人”。我们准备在这里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过个客家人的传统新年。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一大早,爷爷就拿出了一张大圆桌,放在了家门口。爷爷在桌上摆上了茶杯、酒杯,并将这几个茶杯和酒杯分别倒满了茶水和酒。桌子最前面摆放了一个香炉,然后是一排供品,包括鸡、鸭、鱼和猪以及一些水果、糖果之类的。爷爷说,这是我们客家人过年时候的一个传统习俗,祭祀天神和祖先,感谢天神在过去的一年里给予我们风调雨顺的好收成,也要感谢祖先庇护我们平安。爷爷点燃了一对香烛,一把长长的香。爷爷把点燃的香也分给了我和爸爸。只见爷爷和爸爸都把香高举在前,嘴里念念有词的样子。爷爷说,这时候你可以在心里向天神和祖先说出你的感谢和你对来年的期望。我学着爷爷的样子,也把香高举在胸前,然后三鞠躬。这祭祀天神的仪式,庄重而神圣,既是对族规家训的传承,也是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思念。

  完成了祭祀天神的仪式,我们把桌子以及桌上的供品收拾干净。爷爷拿出了一对红灯笼、春联和门神。我和爷爷一起搭手,把灯笼组装起来。我特别想爬上梯子亲自把灯笼挂起来,但是爷爷担心我会摔下来,所以挂灯笼、贴春联的工作由爸爸来做,我和爷爷在梯子下面给爸爸传递灯笼、春联,倒也忙得不亦乐乎的。爸爸刚挂好灯笼,我就想起了一句话——大红灯笼高高挂,描述的不正是这喜庆祥和的氛围吗?挂好了红灯笼,我们开始贴春联、贴门神。当春联和门神都贴好了,这些红红火火的装饰品把我们的家装扮一新。

  忙完了这些事情,我们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准备年夜饭了。今天的年夜饭有年糕、鱼……当然少不了我最喜欢吃的牛肉丸和芋子包。我知道年糕代表着年年高,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我们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电视里热热闹闹的春节联欢晚会,爷爷奶奶和爸爸都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红包,而我也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这时候四周响起了绵绵不断的鞭炮声,但是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也沉浸在兴奋之中,整个小县城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氛……

  客家的年俗作文 3

  我的家乡是梅州,素有“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菜之乡”、“金袖之乡”等美称。其中我们梅州也有许多的客家美食,比如“梅菜扣肉”、“客家盐焗鸡”、“味粄”、“客家酿豆腐”、“腌面”等客家美食。其中为味酵粄最受我喜爱。

  味酵粄是广东、福建省的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我每次回老家,奶奶都会做这项美食给我吃。首先奶奶先准备好食材,食材有粘米粉500克、冷水500毫升、开水500毫升、食用碱7克、适量的红糖、白糖和蒜末。接着就可以制作味醇瓶了,奶奶先将冷水把粘米粉化开,拌匀后将开水倒入,边倒边用打蛋器拌匀,再加入碱粉,然后把拌匀的液体揽打多次,我疑惑地问奶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奶奶说这样蒸出来口感更好,我恍然大悟。接着奶奶把蒸锅加水烧开,最后奶奶把米浆倒入浅浅的小菜碟里,上锅大火蒸10分钟,中火蒸10分钟,小火蒸10钟,在这蒸味酵粄的'期间,将蒜蓉放入油锅内煎至金黄,然后再放入红糖和黄糖这两种调味,调味料就做好了,然后再去看一看味酵粄,等味酵粄中间摸出一个小窝即可,香喷喷的味酵粄就出锅了,我把奶奶煎制好的调味料倒入一个小碗内,然后用竹签把味酵粄划成小块蘸吃,非常香甜可口。

  啊,味酵粄,你为何如此的美味?令我如此的回味无穷。

  客家的年俗作文 4

  “梅菜扣肉”也称为咸烧白,是特色传统菜,属粤菜,客家菜。是广东梅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也是我最喜爱的美食之一。每次爸爸一放假都会给我做“梅菜扣肉”。

  首先爸爸先准备了,五花肉,梅菜干,葱,姜,盐,料酒,八角,海鲜酱,蚝油,老抽和白糖这几种用料,然后在前一天晚上先将梅菜干浸泡一夜,清洗几次,去掉泥沙,再把葱姜洗净后切片,接着将五花肉清洗干净,在锅内加水,放入几片葱姜,两粒八角,少许桂皮,十克料酒。然后将五花肉放入大火煮制,肉色发白无血色后捞出,再在五花肉的表面,抹少许老抽,放至锅内小火煎烤,直到肉皮呈金黄色,油脂溢出,然后将凉了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均匀排放在碗内,上面铺上少许老抽,盐,少许冰糖,小火焖煮15分钟的梅菜干,最后放入高压锅内蒸20分钟,20分钟后开锅放气,将蒸出的肥油滤出,接着蒸20分钟,蒸好后把肥油滤出,倒扣在一菜碟中即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梅菜扣肉”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我夹起一片直接飞入口中,肥而不腻,细细咀嚼,还可以尝到喷香的五花肉中带有梅菜干的清香,这样的搭配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吃着吃着,突然想起“梅菜扣肉”的一段美好传说:北宋年间,苏东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名,厨师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两位厨师,学成返惠后,苏东坡又叫他们们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的“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深受人们的'欢迎,一时成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

  “梅菜扣肉”啊!你怎么如此的美味?竟让我爱不释手。

  客家的年俗作文 5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每家每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早饭吃素,接着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客家的年俗作文 6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

  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客家的年俗作文 7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新年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快要过年了,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妈妈忙着准备年夜饭,爸爸在贴春联,奶奶在贴“福”字……

  其实,无论是写春联,还是贴春联;无论是做年夜饭,还是逛庙会,这些用各种方式辞旧迎新,都是我国特有的习俗,俗称“年俗”。

  今天,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喜欢的年俗——写春联吧!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 它有上下两联,还有横批。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在红纸上。有吉祥辟邪的意思。每逢春节,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联挂在门上,以增加节日气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自从我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书法起,每年春节,写春联就成了我的必修课。

  在书写春联的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春联”的理解——给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联。

  例如,我给外婆外公送了这样一幅春联,“雨顺风调马壮人欢,月圆花好鸟飞鱼跃”,横批是“新春祥和”。祝他们健康、长寿;给姑奶奶写的是“平安富贵财源进,如意吉祥事业兴”横批“兴旺发达”。希望她们事业有成,财源滚滚。

  我一笔一笔认真的写,让春联上的每一笔都带着我的'祝福、我的欢乐、我的感激,贴在亲人的新年大门上……

  客家的年俗作文 8

  我们家在河南许昌,在我们这里过年有个习俗,就是讹女婿。

  不讹不热闹,谁家的女婿不被讹说明这家在这个村上的人缘不好。不管是刚办过事的新女婿还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女婿都逃不过被讹的命运。

  大年初二到初六是过门的闺女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或者年长一点的妹妹或者姐姐来看样兄弟姐妹们的日子。村上的晚辈早早的就准备好了,有的在村口守着,有的负责打听看谁家的客人到了没有,他们三五成群的一起到家里讹。一般都是要烟吸,没带烟的话讹钱,三五十的.,一二百的都有可能,兜里有多少讹多少,讹来的钱凑在一起,请戏班子唱戏,过年图个热闹。

  所以如果是过年来串亲戚的,男人要买几包烟,同时兜里要揣一二百块钱,这样的话即使全被讹走,也是有面子的,说明这家的女婿在外面混的不错。有的准备的不充分,或者没有买烟,兜里没装钱,那就等着挨墩吧。

  年轻的晚辈没讹到钱,几个人会墩你,我们这里叫打夯。就是两个人抬着你的脚,两个人拉着你的胳膊,在院子里墩你。有的地方叫“墩女婿”。听妈妈说,有一年有几个人要墩我爸爸,我姐姐抱住那些人的腿,不人墩,弄得大家都大笑不止。

  在大城市待惯了,还真有点羡慕农村人的那种生活,他们一家有事众人帮,吃饭串门图热闹。过年讹女婿这种年俗虽说有点俗,但也反应了农村人的热情好客好爽爱热闹的性格。

  客家的年俗作文 9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30,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大叔爷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外公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春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大叔爷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

  大家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大叔爷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大叔爷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爷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大家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客家的年俗作文 10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吃腊肉,二十七,炖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备坛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童谣从明朝就已经广为流传了,它让我知道了老祖宗过年的风俗。

  相传,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就来祸害人间。有位神仙教人们在门口贴红纸、放炮仗,终于吓跑了“年”兽。从此,每到年三十,人们就在门上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家家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正月初一大清早,躲避了“年”兽的人们纷纷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一风俗流传至今。

  春节的风俗从商朝开始,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化,有许多有趣的风俗和礼节。我最喜欢祭灶王爷,能吃到甜甜的麦芽糖,还有喝腊八粥,收红包。

  除夕那天,妈妈亲自下厨做年夜饭,满屋子飘着鸡肉的香味,还有羊肉香、炸鱼香……好香啊!真是“飞涎直下三千尺,疑似神仙下人间”。

  当妈妈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也在客厅里忙开啦——扫地,擦桌,收鞋子,倒垃圾。

  这里面可是有习俗讲究的——“扫地、擦桌”是要干干净净过大年;“收鞋子”——是不能让“旧年的邪气”挡了“新年的财气、福气、喜气、好运气”倒垃圾——就是把旧年的晦气、霉运全倒掉,我们全家每个人都倒了垃圾,希望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还有一个重要的年俗——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必须摆上包装精美漂亮的糕点、糖果。“糖”,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家里的生活比蜜甜。

  客家的年俗作文 11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30,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大叔爷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外公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春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大叔爷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

  大家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大叔爷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大叔爷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爷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大家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客家的年俗作文 12

  拜年的习俗各地都有,我们家乡自然也不例外。

  大年初一起个大早,同一家族里的弟兄们便结成团队,连早饭都顾不得吃,就一起到同姓、近邻或平时交好的乡亲们家里去拜年了。晨曦中,村里每条大街上都是一拨拨赶着去拜年的人们,有些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平时根本就见不到面,这时候也会出现在人群中,偶尔遇见了,赶忙相互问声“过年好”。

  拜年大体上也是有个先后顺序的。通常是先到与自家血缘关系最近的`伯伯叔叔、堂伯堂叔家里去,然后再到其他人家里去。我们这里拜年不光问一声“过年好”就完事,去长辈家里拜年,须得跪下磕头。初一早晨,几乎每户人家的堂屋地上都铺着席子或垫子,那是为了防止地上的泥土弄脏了前来磕头的晚辈们的新裤子。尽管如此,由于多次跪下磕头,膝盖处也难免要沾上一些灰尘,于是有人初一早晨干脆就先不穿新裤子,直到把所有该磕的头磕完之后,再回到家里换上新衣服。

  初一去磕头拜年是一种礼节,长辈们一般不必给前来的磕头晚辈们发压岁钱,只需准备些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食物招待一下就可以了。记得小时候生活艰难,一年到头吃不到稀罕东西,初一跟着大人去拜年,往往会得到不少水果糖、爆米花,回来时,兜里都会被塞得满满的。现在的孩子们好东西都吃腻了,拜年的时候,再也不为这些东西所吸引……

  除了男人结伴去拜年,女人们也同样如此,她们通常是妯娌一伙,姑娘一伙,拜年的路线和顺序与男人们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媳妇们拜年时要磕头,而姑娘们不必磕头,只需问声好就行了。

  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以前,村中还都是一条条的胡同,拜年时比较省时省力,几条胡同串下来,年就拜完了。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新房子一片片盖起来,胡同被拆除,村子被扩大,人们住得也不再集中,拜年的范围于是变得“点多、线长、面广”,这时候,我们的拜年也就成了“急行军”,当全部拜下来之后,已经是饥肠辘辘了……

  近几年,家乡的拜年仪式也在慢慢发生着变革,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磕头这种礼节被逐渐淡化,很多人家都推让着前来拜年的人们不要再跪下磕头了……

  客家的年俗作文 13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们家乡的年俗是什么呢?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年俗吧!

  我的家乡在厦门,厦门本地人在除夕会围炉吃年夜饭。家人们会准备很多美味佳肴:圆圆的汤圆,代表团团圆圆;甜甜的年糕,代表步步高升;鲜美的鱼,代表年年有余……大家忙的.不亦乐乎,迎接着新年的到来。这个时候,我们小朋友就会去贴春联,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放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

  吃年夜饭,一定要“添碗筷”,有些人不能回来过年,家里人仍然要为他留一个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除夕围炉后,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我相信每个小朋友最期待这个时候吧!接着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啦。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俗,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客家的年俗作文 14

  我的家乡在江西的井冈山,那里过年很特别。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家一行人便到赵氏宗祠烧香、拜祖仙,烧了香,鞭炮响完才算好。回了家,只能吃斋饭,没有任何荤味儿。中午饭,开荤了,煮一个猪大腿,大家分着吃,吃完的骨头却被爸爸收了起来,我感到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吃完了肉,要把骨头收起来呢?”爸爸默不作声。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一个春节的末尾。爸爸拿出一个大猪骨头,这是初一留下的,这一天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把猪大腿的骨头吃掉!我不明白:大家难道饿得要吃骨头了吗?中午,大人用大骨头煮了一些羹汤,农民伯伯们拿着大碗喝着,他们喝完就要去春耕了。看着看着,我明白了,这是初一留下的骨头熬成的羹汤,喝下羹汤就代表年过完了,大家要开始劳动了。

  劳动可不能少了我们小孩儿。晚上,我们要做一件大家肯定不相信的事情——到别家的地里去偷菜。你震惊了,我开始也震惊了:“大家难不成要当贼?”爸爸苦笑着回答:“当然不是!我们去偷菜是为了博一个好彩头,偷菜也叫‘偷青’,我们偷的'这些菜必须是青色的蔬菜,每一种蔬菜都有对应它的彩头:偷到大蒜——好打算;偷到青菜——发财;偷到葱——聪明。”哇!彩头这么好?我有点期待去偷青了。

  半夜,我和堂哥蹑手蹑脚地走进了一家院子,弯着腰,低着头,生怕让人发现。他们院子里种的菜真丰富,我一拔,嘿!是个白菜,我要发财喽!堂哥拔出来一根葱,他很高兴,我们相信他真的能变聪明。我们开心地拿着菜走出这家院子。回了家,妈妈把我们偷来的菜一起煮了,妈妈告诉我:“这些菜必须当天吃完,才不让好彩头溜走。”

  第二天,被偷了菜的人家生气极了,一个劲儿地骂我们这些“小偷”。我们不大开心了,但爸爸却安慰我们说:“据说,这一天,谁被骂得最狠,谁的运气就会越好!真是恭喜你们了!”一下子我就把生气抛在脑后,“嘻嘻”地笑了。

  你想不想来我的家乡试试?交交好运呢?

  客家的年俗作文 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描述出了新年万象更新的一片景色。

  开启记忆的大门,每当年关,我总会想起过年时的情景,那些充满烟味的景色总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难以忘怀。

  提起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物熬制而成的粥。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固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红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送灶神是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是小年,听说造神会在这一天回一次娘家,回去了会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事,谁家好谁家坏。这天家家要烧香、点蜡、化黄裱、献灶糖,送灶神爷上天。

  还有大扫除,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过了24,大家就开始打扫房子了,在过年前,家里就会焕然一新。

  贴窗花差不多是和贴对联、贴门神一起进行的。贴窗花的时候,我看见爸爸贴反了,我就说:“贴反了,贴反了。”爸爸说没有反,我很是疑惑,爸爸给我讲了一番,原来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

  拜年是最能显示农村人归根认祖的事,也是春节的大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时候,孩子们会去给自己的.亲戚拜年,在每一个家里去,都是烧香、点蜡、化冥票、磕头,磕完自然有奖励――给压岁钱。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离家三里远,别是异乡风。”同学们,我的家乡过年习俗就是这样的,你们的家乡都是哪些民俗啦?快与我们分享吧。

【客家的年俗作文】相关文章:

客家年俗作文09-26

客家的作文10-09

好玩年俗作文10-17

关于年俗的作文06-30

东北年俗作文09-09

年俗文化作文03-16

客家谚语05-24

客家经典谚语11-15

客家民居作文素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