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火作文(精选3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社火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火作文 1
大年初三的早上,我和爸爸步行去鼓楼看社火。
一路上看到很多人,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面带微笑、扶老携幼的向城市中心行进。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就汇聚成人的海洋。很快就看到了鼓楼,今天的鼓楼打扮的焕然一新,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穿着唐装的老人,坐在城市的最中心,等待着社火演出的开始。
突然,响起一阵清脆的鞭炮声,紧接着锣鼓喧天,社火演出开始了。鼓声随着春风飘荡在酒泉的上空,催赶着还没有到来的人们的脚步。
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色的狮子,狮子是有两个人来舞的,一个做狮头,一个做狮尾。狮子在鼓点的变换中时而龙腾虎跃,时而扭扭屁股,时而摇摇头。爸爸说摸摸狮子会沾上喜气,一年里我会变得更聪明。在表演的间歇,我悄悄地摸了摸狮子的黄毛,棉棉的像头发。最精彩的要数大头娃娃的出场,引来人们阵阵掌声。大头娃娃摇着可爱的大头,总是一副笑脸。真不知他遇到啥好事,可能是收了很多的压岁钱吧,高兴地合不拢嘴。骑毛驴、跑旱船、扭秧歌,让人目不暇接。
当社火队伍远远的看不清时,我仍不愿离去,真想让他们掉过头来再演一遍,那样该多好!
社火作文 2
家乡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正月十五才结束,对我来说最热闹的要数社火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是对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鞭炮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让人不禁感觉到新年就要到了。每一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整理得干干净净,放鞭炮,烧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就从这一天开始,我就一直盼望着正月十三的社火能早点到来。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活动。有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打太平鼓等。家乡什川的社火,一般要从正月十三耍到正月十五,但正月十五最热闹。一大早,什川的大街小巷就挤满了人: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小孩,还有从远道赶来的许多客人。他们都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今年的社火。
不一会,锣鼓喧天,鞭炮声、太平鼓声响起来。人群立刻安静下来,人们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张望着,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先是秧歌队,接着是活泼可爱的狮子、抖空竹的老爷爷、划旱船的老奶奶、震天响的太平鼓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具有皋兰地方特色的“铁芯子”了。铁芯子的高度一般为5至7米,分为三四层,每个铁芯子上都有二到五个五六岁的小孩,按照戏中人物的造型穿着亮丽的服装,并设置于四轮推车上。每个车子上人和物都通过巧手打扮得栩栩如生,讲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八仙过海》、《孔融让梨》、《大闹天宫》……一个个铁芯子都表达着家乡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社火看得人眼花缭乱,炮竹声震耳欲聋,人们有说有笑地谈论着,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了。家乡的社火真美呀!
社火作文 3
今天是正月初八,舅舅打来电话说,街上有社火。我们赶忙收拾东西出门看社火。
我们在门口打车,人实在太多了,好半天才打上车。我们到了有社火的地方。社火都走了好远,舅妈拉起我,抱起小弟弟就去追社火。
一路上,我紧紧拉着舅妈的包,生怕别人把我拐走了。最先出来的是游行车队。每一辆车都被装扮的非常漂亮。第一辆上面卧着一只大老虎,大老虎张着血盆大口,摇头晃脑,眼睛闪闪发光,这只大老虎栩栩如生。还有一辆车上有一只大兔子,大兔子旁边有许多人扮的小兔子,小兔子在大兔子身边跳不跳去。后面一辆车上叔叔、阿姨们在上面敲锣打鼓。
啊!舞龙的来了,听老人说,在龙头下钻来钻去就可以在这一年里吉祥如意、平平安安。我数了一下黄色龙有两条,白色龙也有两条,蓝色龙还是两条,我们分别钻了一下。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区政府门口。那里人山人海我被人群挤来挤去,我们走到人少点的地方,那里有扇门,门开着,我们走进去。在里面最面坐着的是区政府的领导,后面站着的和我们一样是观众。我在后面什么也看不到。一位好心的阿姨让我站到最前面。最先来的是敲鼓的,他们穿着黑衣服,一边敲鼓一边跳舞,可真好看呀。听旁边的人说这就是武威著名的攻鼓子表演。舞狮子的来了,我最爱看舞狮子的了。舞狮子人拿着绣球,左摇摇右摇摇,两只狮子争先恐后的抢绣球。后面又来了两个漂亮的狮子。它们是银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身上还有五颜六色的装饰品,舞狮人把绣球举的高高的狮子竟然跳起来抢绣球,舞狮人还翻了个跟头,真好玩。
后面还有踩高跷的、扭秧歌的、打腰鼓的、船姑娘。最有趣的还是骑毛驴的,一个姑娘骑在上面,走着走着,毛驴不走了。赶毛驴的人用竹竿赶它,毛驴不但不起,反而把赶驴人踢了一脚。
吃中午饭的时间早就过了,我和弟弟都饿了,姥姥买了玉米给我们吃,吃饱了,我们开开心心回家了。
今天可真开心呀!
社火作文 4
我是一个地道的陕北人,但是却从来没有看过陕北的社火。去年春节,奶奶带我回老家过年,恰好赶上了村里的社火,让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热闹的社火表演。
正月十五,七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在村头的空地上,敲锣打鼓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社火表演。妈妈告诉我,“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古人闹社火主要是表达对“神”的崇拜,现代则是一种新的生动有趣的民俗活动。唢呐声声、秧歌扭起,幽默逗趣的蛮婆蛮汉,热情洋溢的秧歌社火开始了。
陕北社火形式五花八门,有腰鼓、秧歌、花伞、高跷、跑驴、耍狮子、跑旱船等等好看的演出,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跑驴。
只见跑驴的表演者将竹篾和绸布制作的“驴”绑在腰间,赶驴者则是挂着一个柳框,手握一根红缨子鞭杆,腰间挂着一支旱烟锅和一只绣着山丹丹花的旱烟袋,头绑白毛巾,鼻下戴一支夸张的鼻胡儿。在激越欢快的阵阵锣鼓声中,“驴”的表演者缓缓迈着大步,不按锣鼓声,走着自己的节奏,将腰一扭,肩一抖,昂起头,身体有节奏地颠起来,生动形象的演绎着驴上山、驴下山、驴撒欢……赶驴者跟着出场开始表演“赶集路上”、“惊驴打斗”、“陷泥救驴”等经典桥段,夸张的形象,风趣的舞姿,滑稽的逗趣,幽默的唱白,抒发着陕北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一边饱览着黄土高坡的'美丽风光,一边感受着陕北热情的风俗人情,体验着社火这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我感受到了城市感受不到的年味。
我深深爱上了这种传统民俗活动,它是生活和艺术的巧妙结合,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统一,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火作文 5
今天早晨本来准备睡一个懒觉,爸妈刚一走,外面就打起了锣鼓,放起了炮仗,声势大的让我睡都睡不着,叠好被子后,我就气哄哄的打开窗帘,打开后我惊呆了,有穿红衣服的,有穿绿衣服的,拿着腰鼓的,还有几个大头娃娃。只见那位带头的阿姨,把手上的旗一挥,接下来就是锣鼓对世界的呐喊。过了一会连陕北的秧歌都上场了,刚一上场,现场的气氛就更加喜欢了。这可吸引了不少的老年人,因为那里面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看起来都特别有精神。
当然了也有吸引我们小孩子的。文章开头提到了炮仗,看到炮仗后,我更是吓了一大跳。那辆绿色的吉普车上,架着两排带着长管子的炮,很像迫击炮,一排有七八个。随着大炮声的来临,其实更加吸引人的是那辆装甲车,是绿色的,很长,很高。这下路又被人们挤的水泄不通了。看到了装甲车的人们纷纷掏出了手机去照那辆吸引人的装甲车。其实这次社火让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给装甲车照一张相。在装甲车离开后,紧接着就来了一批队伍,他们衣服的颜色不同,有拿着大鼓的,有揣着腰鼓的。
还有每次都少不了为商家宣传广告。接下来便是一队车队,上面挂着商家们的牌子,还有他们的商品,还专门请了一些人端着他们的`牌子游街。其实呀,人们根本顾不上看他们的商品和牌子,而是看给他们陪衬的人,那些人。这次不但有打鼓的,还有划旱船的。划旱船,就是用纸糊一个船,再把它弄在身上,用脚在那走,还有一个人在旁边用木浆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是越来越多,连我们这交警队都出动了,还不时有几辆摩托车经过,疏导了一会后,人们终于退到了人行道上。这时来了一队打鼓的人,但和以前的鼓不一样的是,可以放在地上敲。这次是打两下,换换位置,是人换鼓不换,有时还会变化方阵。这时已经人们的兴趣都没有多少了,只剩下了一些零零散散的人还在观看,这时打炮仗的车又来了,但这并没有吸引多少人的观看,一会后,人们都走光了,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社火作文 6
我的老家,在砲里塬上,那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耍社火,每年的正月十五左右,都要在村头的空地上,举办一次隆重的社火表演。
去年正月十五,我随着爸爸妈妈回老家看社火,刚一上塬,我发现大批大批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汇聚向我们老家——布村熊家。临近村子一看,村周围已是黑压压的人群,人们边走边议论,好像在估推今天的社火有多大规模,多么有趣。
几个小时过去了,好像一切准备就绪了,人群骚动起来,随着锣鼓声增大的方向看去,村子小路的尽头走来脚踩高跷手拿号子的人,他们一边吹号,一边摇头摆尾好不神气。
紧跟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秧歌队,他们有的骑毛驴,有的撑花伞,有的划旱船,有的打腰鼓,虽然她们都是老太太,但轻盈的舞步却像一个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
接下来,就到了社火表演的高潮,敲锣打鼓的声音就更响了,人潮涌动着,呐喊着,欢呼着,连同锣鼓声在这千亩麦野交织成一个惊天动地的大舞台。
一辆辆彩车出来了,小孩子穿着古装,在高架子上站着,摆出固定的造型。她们有的扮威武英勇的关公,有的扮三顾茅庐的刘备,有的扮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的'扮闭月羞花的杨贵妃。有的站在刀剑,有的舞在花海,有的坐在高塔,有的飞在云端……我随着人群,和不认识的小伙伴们,追赶着喜欢看的社火、呐喊着、蹦着、跳着,我从未有过如此疯狂和高兴……
人已经在回家的车上,但心里依然回想着,那热闹非凡、激动人心场景,我多么希望这盛大的一幕能长久一些,长久一些。
社火作文 7
岁末年初,冬日丽阳洒播北方大地,残雪下湿润的土地里正喷勃新春的生机。转眼间,春节过去,元宵节到来了。
“咚咚咚”有节奏的锣鼓声由远及近,我们农村耍社火开始了。“噼噼啪啪”喜庆的鞭炮声引来了男女老少的围观。环顾四周,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好热闹的节日啊!我们北方人舞狮,踩高跷,吃汤圆……南方人舞龙,赛龙船……我们这儿山多水少,河道浅,无法在江河赛龙舟,便制造旱船以效仿。素有“兽王”之称的狮子被看作吉祥的象征,若狮子进家门,便会驱邪保平安。
你看,人们搬来了长板凳,一溜儿摆成三排,这便是让狮子耍“水摆浪”。在震耳的锣鼓声中,手持彩球,身穿红裤,头和腰系着红带的领狮人出场了,两只全身棕黄色的大狮子紧跟着领狮人蹦蹦跳跳的在人群中打开了空场地,领狮人手舞彩球,忽左忽右,围着一溜板凳由东北西南四个方向一路舞去,两只狮子紧跟着彩球,移步亦趋,或扑或跳,凡彩球所到之处,狮子必到。眼见领狮人被狮子追的前无去路,却见他立即下蹲,从狮子中间的缝隙里钻了过去,绕着一溜板凳连翻几个跟头,还稳稳当当地站着,并手舞彩球,指挥狮子跳过来。只见威猛的.雄狮跳着扑到板凳前,低下头闻了一遍,却又退了回去。如此这般几次,急得另一只狮子在一边乱转。观众也以为狮子不敢过,可谁知,雄狮猛地扑到板凳前,一跳而起,连跃几次,顺利地跳过去了。高兴地狮子一跳几尺高,头乱摇,小尾巴直摆。另一只狮子也高兴地前来擦痒……
舞狮刚结束,就有一群穿得花花绿绿的人拥着一个童子,童子手拿扇子,面带微笑,在空中翩翩起舞,听爸爸说这叫“童子拜年”。紧跟在后面的是比常人高出许多的财神和观音,我仔细一看,他们都踩着高跷呢!
最后出场的是旱船,船上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旁边还有一个扇扇子的公子。船夫一边摇船,一边随着板胡二胡的伴奏唱着自编的小曲。我仔细一听,却是“大雪无情人有情,正月十五闹花灯。政府帮助渡雪灾,人民安乐享太平……”
这不由使我想起春节前,连续二十多天的暴雪冰冻,交通中断,归客滞留。用电中断,一片黑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总理来到灾区人们中间。那神情,那语气,让在场的和在电视机前的人们禁不住潸然泪下……
灾难过去了。我望着这闹社火的欢乐人群,正在欢快地跳着,舞着,唱着。瞧,他们那股高兴劲,不正在用自己特有的乡俗文化叙说着我们安定、祥和的生活么?
社火作文 8
每个人最留恋的地方,肯定只有自己的家乡了,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每一个都独具特色,引人注目。在我的记忆中,过年让人最印象深刻的,那就是社火。
社火,在北方又称射虎,就是看灯火,猜灯谜的意思,也有杂戏、杂耍之意,寓意红火热闹。
去年过年,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乡甘肃,见识了精彩的社火表演。
家乡的社火从大年初三持续到初五,以初五的最为盛大。初五的哪天,我早早和哥哥出发,为的是占个好位置,好更近距离地观看街上的社火表演。
一大早,表演的人就开始准备,他们穿好服装,来到街上开始巡游表演。等我们赶到巡游表演的地方时,路边早已聚集了不少的`人。大街上一片喧闹,人们都在等待社火队伍的出现。等了小一会,锣鼓声越来越大,社火队伍终于过来了。
社火表演丰富多样,有走高台,踩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各种各样的表演,巡游的人边走边表演,街上也叫好声连连。社火队伍向前推进,最后汇集到城市的中心广场,开始汇演。
一开始,街上十分静寂,没有一丝吵闹声。过了一会,只听一声喊声,后面就威风锣鼓,鼓声震天,气势恢宏;接下来是踩高跷的、跑旱船的、扭秧歌的……紧接着在鼓声和歌声中,表演舞狮的登场了。只见两只狮子,两只狮子蹦来蹦去的,从这个高台上又跳到另外一个高台上,嘴里还叼着球,你抛给我,我抛给你,玩得很是开心。
最后,最精彩的舞龙登场了。只见一条金龙和一条红龙制作的栩栩如生、威风凛凛,每条龙都有二十米长。两条龙在空中盘旋飞舞、忽上忽下、张牙舞爪、气势非凡。两条龙在空中不停争抢一颗龙珠,两条龙你争我抢,金龙显得霸气十足,一个飞龙在天,将红龙压在下面;红龙显得灵动十足,时不时来一个‘神龙摆尾’,拜托金龙的纠缠……大家都看津津有味,连声叫好。不知不觉,时间飞快的过去了,直到社火结束好一会,我才和哥哥恋恋不舍的往回走。
家乡的社火,让我流连忘返,如果明年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观赏这属于家乡的社火。
社火作文 9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元宵。基本每年元宵节,都有一支打鼓跳舞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在大街上前行,这可以说是我们这里最热闹的活动。这活动学名“社戏”,我们称之为“社火”。
去年春节过后,社火的队伍开始紧锣密鼓地训练,广场上的打鼓声日夜不绝。几日后,训练的成果在各小区门口展示,虽然不是正月十五的大车队,但人们并未因此减少兴致。二三十人的小方阵,照样能配合得有条不紊。行人纷纷驻足围观,兴致勃勃的我也是其中一员。看着如此有趣的表演,我对元宵节的社火充满期待。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终于在我的翘首以盼下到来了。天空格外明朗,鸟雀尽情歌唱,我也非常欢畅。在最宽的街道上,车队缓缓地向西走,所到之处人头攒动,水泄不通。长长的车队仿佛能横贯整个城市,两旁的观众顺流而上,沿途不断拍照鼓掌。十几辆车上,有盛装打扮的舞者,有活泼调皮的舞狮,有从容不迫的鼓手,还有身着奇装异服的`“西天取经师徒”。
瞧那安分不住的狮子!它行动灵活,身怀绝技。它或而腾空跃起优雅落地,或而前身起立面向观众,让人感叹演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瞧那婀娜多姿的舞者!他们那优雅熟练,整齐划一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他们花枝招展,乍看上去像春天里的万花丛,美不胜收。这表演天衣无缝,观众看不出一分生疏与僵硬。瞧那轻松快乐的鼓手!和着节拍的鼓声极其悦耳,有谁听到了不和谐的声音?打鼓对于他们来说易如反掌,有谁出现了一丁点的失误?听着这富有节奏的旋律,不论是表演者还是欣赏者,谁不是面露笑颜?瞧那穿着奇特的“师徒”!他们真是车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赫赫有名的“齐天大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老实巴交的“沙悟净”,庄重肃穆的“唐僧”,甚或有别的角色,此刻都夺人眼球。
社火作文 10
年的魅力不仅在大年三十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更在元宵节人山人海的社火表演中。作为古老的民俗瑰宝,在故乡,社火就像一块吸铁石似的吸引着人们,从年初翘首到了年末。正月十五这一天,一大早,十里八乡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县城。有些偏远地区的人,更是天未明就出了门。走路的,骑摩托的,搭车的,成群结伴,将原本冷清的县城挤得水泄不通。
“正月里来耍社火”。作为春节民间最流行的群众自发组织活动,社火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礼记·祭法》中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是土地之神,火能辟邪。“因崇拜而思献媚,假歌舞以祈福佑”。歌舞便成为民间最早祀社风俗。周代称之为“大傩”,《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种古老的习俗经久不衰,一直沿袭至今。种类也愈演愈多,有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等,规模也从几十人到上千人不等,通过戏剧扮演、脸谱造型、高难度的动作和严谨的设计构思,展示惊险出奇、绚丽多彩的.艺术感染力和民间教化。
社火队还没到,锣鼓声先传来。街道两旁黑压压的人群便如大海中的波浪不停地翻涌着。楼房顶站满了人,窗户口挤满了头,手脚灵便的更是攀上了树。站在后边的人只能踮着脚尖,扯着脖子在摩肩接踵的人群缝隙中搜寻着社火影子。虽然街道两旁有维持秩序的人,但前边的人仍不知不觉地走出了队列。一些人便抱怨社火怎么还没来,突然,一个金箍棒抡得风响,气势汹汹的孙悟空一下子窜到了跟前,吓得走出队的人直往后退。就在人们还惊疑不定时,身手敏捷的孙悟空已经窜出老远,在那抓耳挠腮扮着鬼脸,逗得人们哄堂大笑。伴随着人们的笑声,孙悟空又继续前去开道。一些人因为没看清孙悟空模样便前拥后挤,突然被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和拿着马鞭的大头娃娃拍了一下肩,愣不然地赶紧知趣后退。就在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时,震耳欲聋的锣鼓队又过来了。彩旗飘扬,数十辆花车上载着高台依次而来,甚是壮观。
高台又叫“背芯子”,即故事人物固定在特意设计的牢固铁支架(俗称芯子)上。一个高台一个主题,主要内容有《铡美案》、《桃园结义》等,多取材于戏剧或民间故事。《保皇嫂》中,关公左手叉腰,右手横举大刀,刀尖上端站着刘备,刀把下端站着皇嫂;《借伞》中的许仙撑伞,青白二蛇站立在伞的边沿上,迂回旋转,仿佛正在赶路,白娘子不时环目顾盼许仙,表现出夫妻恩爱,两情依依。还有接连三层,高达数丈的《杨门女将》,门口站立焦赞、孟良二将,马笼上站立的是八姐、九妹,佘太君升帐挂帅,金龙两旁做伴,造型威风凛凛,十分优美,尽显一门忠烈……芯子上的人物离地数米或十多米,凌空垂悬,摇摇欲坠,尽显高、惊、险、悬、巧的艺术特色,使人在离奇中惊叹,百思不解其妙。
当然还有高跷,又叫“柳木腿”。艺人们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踩木跷列队行进,高者三五尺,低者尺余。他们紧随芯子车队,时急时缓,动作潇洒飘逸。看不懂装扮的人们就依照脸谱的色彩来辨识人物的忠奸善恶: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代表草莽等等。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更是少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火就这样穿行在大街小巷。人们如风般跟在社火队伍后,一路前行,看了一遍又一遍仍不过瘾。
社火结束了,年就完了,一切都在春风送暖中开始了新意。
社火作文 11
现在提起社火,一时间,家乡社火那热闹宏大的场面,便在我眼前浮现;那热烈激昂的鼓点,就在我耳畔响起
大年三十的早上,空气中弥漫着昨夜鞭炮的硝烟味。人们经过了昨夜的狂欢,早上略显疲倦。但兴奋的表情挂在每个人的脸上。男女老少都走上街头,等待社火车队的到来。我同几个小伙伴,跑到村头,焦急地朝远处望着车队怎么还没来?
所谓的车队,便是社火车队了。它由几个村的人联合组成。大年初一一早,他们便敲锣打鼓,从另一个村出发了。他们将沿着大道,一路开过来,并穿梭于各个街道之间。
我在那里等了许久,手中的小炮放完了,已临近中午,便略显焦急,蹲下身去。忽然,耳畔传来一声声鼓声,紧接着是一声声镲声。那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鼓点渐渐显现出来:咚、咚、锵锵锵,咚咚锵
我和其他的小伙伴都兴奋极了,跳了起来,向远处望去。只见那金黄的狮子一摇一摆地走在前面,那里面藏着两三个人,扭着、跳着向前走来。它那大张的嘴巴、粗壮的獠牙和圆睁的怒目不禁让我心惊胆寒。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显得威武万分难怪连年这样的猛兽也怕它呢!
车队再走近点,近十辆蓝色的卡车出现在我眼前。前面几辆车,载着几面巨大的中国鼓。火红的鼓上,挂着金色的雕有龙的圆环。鼓旁站立着魁梧的鼓手,他们手持一双粗大的鼓槌,槌头上裹着火红的绸子。鼓手们身穿红色的衣裳,双臂抡开,重重敲击着鼓面,发出沉闷的巨响。他们旁边站着镲手,他们手持一对铜黄色的大镲,发出明亮的锵声。这明亮与低沉的声音有节律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社火中的主旋律。
我站在一旁,听着这振奋的鼓点,兴奋异常。再往后看去,之间几辆车上架着高台,高台上站着七八个人,他们一个个脚踩头那样叠在一起,远远看去,似在耍杂技,演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充满着喜庆,带着浓浓的年味。这样精彩绝伦的表演,在使人为他们担忧的同时,也博得了人群中雷鸣般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朝车队四周看去,嘿,姑姑正同另外的十几个妇女,舞着彩扇,朝这边翩翩走来。她们经过我身边,我激动地向姑姑招手、鼓掌。我看到,她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灿烂而热情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是农民最质朴无华的笑容;这样的笑容,饱含着的,是故乡那群最淳朴善良的人,对过年的激动,对丰收的喜悦,对生活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
锣鼓声、汽车轰鸣声、鞭炮声和人群的嬉笑声,直到夕阳西下,才渐渐消停了。一抹晚霞出现在天边,那个小村庄又恢复了平静,袅袅炊烟,从房子间升起。
那以后,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土房子被连根拆除,一亩亩良田上没有了庄稼,一户户村民搬到了城里。村子里,也就再也没有组织过社火,我也就再也没见过社火了。
但那次我所见到的精彩绝伦、热闹非凡的社火,足以让我深深地爱上家乡的社火了。
社火作文 12
小时候,乡下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是稀罕之物。为此,在一年之中最令小孩儿快乐的时间便是有社火的时候。
过了大年初六,人们年拜的差不多了,孩子们的炮差不多放完了,大人们操办的社火也就出来了。这时,孩子们在棍子上缠上废纸,或者在树枝缠上纸,或者脱下罩衣,或舞龙或扭灯笼或舞狮子,从早到晚全程乐着。尽管大人们担心安全,吆三喝五制止着,但只能松和一会儿,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于是大人们也只好摇头作罢。
社火开演的时候,当腊花的小孩是最得意的。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尽管衣服长得被大人们扁了几扁入在裤腰中,然而在几百人的围观中,撒欢儿扭起腰肢来,踏上矫捷的十字步,把扇子搧的花俏缭眼,人群中叫喊“你看谁家的孩子扭得多好呀”时,那心里比吃冰糖还要甜,于是越加卖力气扭了起来。谁家的孩子要是再能穿上小旦或小生的服装,清清亮亮地唱上那么一两段,让喝彩声一阵一阵淹没弦班子的配乐,不但这孩子越唱越起劲,就连当爹当妈的都要踮起脚尖往里挤着欣赏自家孩子的本领。
也有一群孩子既不执事,又不看社火,他们的乐趣全在于追逐打闹或搞恶作剧。多数情况下是稍大的追小的.,当被追的人感到力不从心时,便将一双小手一合,头夹在两膊中间,腰一猫,便很快挤进人群中去了。几个调皮鬼一看到这情形只好转到草垛后商量新的玩法,刚转到草垛后,又撞见青年男女手拉手亲热,于是舌头一吐,旋风般跑了过来,笑得堆在一起喘不过起来。等笑着缓过神来的时候,觉得肚子有些饿了,于是几个直奔社火后台,不管头人(本年负责组织社火的人)敬奉没敬奉神,一哄而上便把盘子吃个精光,压后台的老人便摇摇头显得无奈极了。等社火演完了,带着一身的灰土回到家,让家长臭骂一顿,就乖乖的上炕睡觉。到了第二天晚上,把家长的骂忘得一干二净,故剧又重新演。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乡下城里一样,家家户户有电视,耍社火还不及城里,已大不如前了,相当一部分村社已经拉倒,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消失在电视机前,那天真的童年永远尘封在记忆之中。
社火作文 13
春节作为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习俗和表演,社火便是其中之一。
几年前的春节,我们是在乡下姥姥家中度过的。那几年春节,乡下流行社火表演。只要听到有社火,不论正在干什么,人们都要放下手头上的事,急急忙忙跑到街道,仰着脖子,边说边笑地观看表演,我们也不例外。
那天是大年初五。早晨,一切都安安静静的,只有枯叶轻轻晃动,发出微微的沙沙声。一阵锣鼓的敲打声伴着姥姥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翻身下床,穿上拖鞋,走到门前打开房门。门外的姥姥早已换好衣服,对我说:“快快快,今早有社火呢!”那时我还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火,但是看到全家人都收拾好了行装,我也匆匆收拾起来,跟着往街上走。
路旁的店铺都紧闭着门,上着板子,店门前铺着昨夜放炮时留下的或红或粉的鞭炮纸皮,显得格外冷清。我很好奇,社火究竟是什么?爸爸回答我:“社火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社`就是土神,而`火`是火神,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那他们都干什么呢?”爸爸好似跟我卖着关子,“到时候你就知道啦。”
还没到街道,就听见了震耳欲聋的锣鼓敲打声,远远地就看见人们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走到跟前,表演社火的人们脸上涂抹着或红或白的化漆,身上穿着各式各样的古代服装,下巴上贴着长长的胡子,几个孩子也打扮成神话人物模样,站在高处的`装饰物上,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显得玄妙奇巧,威武特别。踩高跷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表演者们扮成戏剧人物的化身,踩在一米多高的高跷上面,伴着和谐的锣鼓声,迈着娴熟的步伐,令人惊叹不已。游旱船是民间无人不爱的一种节目。船用竹、木、麦杆儿等一类扎成,外蒙彩布,扎上纸花,分外轻巧。撑船的老艄公动作麻利,潇洒稳健,声音洪亮,唱功扎实,一招一式无一不把老艄公撑船的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船中的那位身姿婀娜的女子竟然是由一名小伙子来扮演的。可别看他是一名男子,那表演不细看,还真以为是妙龄少女呢。
时间就这样轻轻地、悄悄地、无声地从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溜走了,不留踪迹又无处可寻。如今,社火不再那么常见了,但是社火留给我的欢乐就像时间留下的思考一样,令我铭记。
社火作文 14
二月春雷大地,锣鼓敲起来”,今天是正月十三,是一年一度的社火节。稷山县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社火表演,全县人民都会来观看,我们也不例外,爸爸妈妈早上八点,就带我来到稷峰街上。
不一会儿,大街上人山人海,把道路围了个水泄不通,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表演。
没过几分钟,表演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是――快乐锣鼓”。咚咚锵,咚咚锵!”大街上出现了锣鼓方队,观众们大喊:快看,来了!”锣鼓方队的指挥员把手一挥,队员们开始尽兴地表演,表演一完,观众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个节目是一段优美的舞蹈――小天鹅”,是由一些可爱的小孩子们表演。孩子们穿着时尚靓丽的粉色纱裙,精神抖擞地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一阵风吹过,孩子们的裙子襟飘带舞,引得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跳完之后,大家连连称赞:跳得真好!真是美轮美奂啊!”一个穿着白色大袄的大妈拍着手,激动地说:这是我见过最美的舞蹈,真是妙不可言!”
第三个节目是魔术表演――神奇的水瓶”,是男女老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只见一个穿着小丑衣服、造型奇特的大哥哥,手里拿着一个装满水的瓶子,魔术棒一挥,水瓶里的水立刻消失”了,好神奇啊!观众们看了之后说:太奇妙了!”
看了几个节目,妈妈说该回家了,可我还意犹未尽,却也只好跟着回家。
社火作文 15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中国近16亿人民将要欢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就是社火。这一项目集经济,文化,娱乐,艺术等为一体。
社火游行的队伍在马路上,所以我们这些观众们只能在路边欣赏。路边上的人们满面欢笑,有的小朋友个子太低,看不到他们就使劲的点脚尖,有的小朋友还被爸爸抱起来看。呈现出一幅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11点钟声敲响,社火游行开始了,各色各样的花车,向东开去,花车上的模型,装饰足以体现出灵宝这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繁荣景象。此时似老非老的小老人腰鼓队,锣鼓队合成的天籁之音。鼓声响彻云霄。之后各个医院,单位,村庄,学校依次出来表演,令我为之心动的“火车站幼儿园”。他们的花车上点缀不少的小碎花和叶子,更加可爱的是花车里站着两排的小朋友他们身穿12生肖的动物服,个个虎头虎脑,古灵精怪口中还不停的向路边的观众问好:“大家节日快乐,拜拜。”还有涧口村的那些孩子们站在一些模型上:有嫦娥奔月,三军仪仗队,猪八戒背媳妇,飞机,张连卖布,老子骑牛,举重运动员……其中最为生动得就是“举重运动员”,看起来像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穿着市一中的校服满脸微笑因为他有可能是一名世界运动员。社火还在继续进行,可惜的是天气太冷了而且还下着大雨,我只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真希望下午不要下雨。
晚上果然如我所愿没有下雨,放烟花活动照常进行。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吹完晚饭,就赶快来到放烟花的现场,等到晚上8:00钟声敲响路灯全部熄灭,一束火将架子点着,出现:住灵宝市人民元宵节快乐。接着几个高高的.礼花打到了空中然后变成了几个小灯笼。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捡。然后一朵大大的传统礼花向空中打去:“叭叭叭叭叭叭”接着又来了几个连环套在一起,周围的几个小朋友都给吓哭了,烟花的颜色又黄变红又变绿最后似流星雨散落人间,我立刻许下愿望,虽然这流星雨只是礼花下来有的余光,但是我希望我的梦想能够成真。后来一束火树银花静静的供我们欣赏可是他那优美的“舞姿”实在令人心动不已。然后,一只只小毛毛虫又想赶紧飞上天空,彰显它的美姿。
在火光的辉映下,小孩子水中的灯笼成为大家众目睽睽的瞩目对象,一时间呈现一派欢乐祥和的世界。
社火作文 16
在我的家乡陕西每年正月时间,各村都要举办社火会,庆祝新的一年。你要问我什么叫社火,我也是听奶奶说的。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农业文化著称的中间,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今天,奶奶带我去看社火,那里人山人海,看社火的'人还真不少呢。我们到了玩社火的地方,只看见有打鼓的、跳舞的、玩杂耍的,社火队上的人们的脸上都画着各种脸谱,扮演着各种角色,他们是在为火神表演节目,逗火神高兴,这样,火神会给人们新的一年带来好运。真有意思。
今天是正月十五,天气冷酥酥的,但我急切的想看社火,一点也不觉得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社火,我们来到市政府的门前,看到了很多人,真是人山人海,社火表演已经开始了,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
社火作文 17
闹社火,是过年时候最欢乐的活动。十五那天,社火闹翻了天。我吃完早饭,就跑出去看社火。我一早来到街上,看见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每个人脸上都挂上了幸福的笑容。突然,远处响起了鼓乐声,那是社火队过来了。
走在最前面是彩旗队,鲜艳的彩旗映入人们的眼帘。跟在彩旗队后面的是社火“身子”,一位“县太爷”走在前面,两个“衙役”分别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护卫着“县太爷”,他们趾高飞扬地走着,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县太爷”的后面紧跟着两个大狮子,狮子舞着、扭着,神气极了。我想靠近仔细看看,但“膏药匠”护着场子,不让靠近,这使我非常失望。
秧歌队和腰鼓队出场了,锣鼓震天,歌声飞扬,迈着整齐的`步代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扭着热情的秧歌,大街小巷成了欢乐的海洋......声声欢呼,阵阵喝彩,久久回荡在古浪上空.社火队已经走远了,但我还是久久不愿离开......
社火作文 18
盼望已久的社火表演终于来到了。今天是正月十五,我们兴高采烈地去广场看社火。
到了广场,远远就看见一队社火,我们走过去。前面有两个人手举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寺滩乡永川村社火队。接着就是21名学生手举红、蓝、黄颜色的旗帜,气昂昂地跟着,有两条大龙紧随其后。人们蜂拥而上抢着钻龙,奶奶抱着弟弟,婶婶拉着我一起钻龙,我问婶婶。钻龙是什么意思呢。婶婶笑盈盈地说。钻龙和钻狮子都是一个意思,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能祛病消灾、平平安安。再往后看,有两头小狮子,领头的舞狮者不断将狮子举起,摇晃着铃铛示意人们钻狮子。
"嘭,嘭,嘭,嘭······锵,锵······。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广场,紧随其后的社火表演开始了,我们赶紧找了个显眼的地方坐了下来,观看主席台上的`社火表演。首先上场的穿着黄白衣服的人敲起了太平鼓,旁边穿红色衣服的人敲起了铜锣,鼓音威震四方,而铜锣的声音清脆响亮,两音合一,形成了美妙的交响曲,预祝来年我们国家太平。人们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鼓演在一声响亮的声音和人们的叫好声中结束了。
接着一群身穿藏服的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最后一个姑娘手捧着白色的哈达用藏语说了声。新春愉快!。舞蹈就在一声祝福声中结束了。最精彩的要数耍狮子表演了。一个人拿着球在前面跑,后面跟着狮子,那个拿绣球的人耍起了狮子。过5分钟后,节目表演完了,人群开始散去,我们恋恋不舍的回了家。
知道睡觉,我还想着社火那精彩的表演。
社火作文 19
昨天下午,奶奶神秘地对我说:“明天上午九点有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社火表演,你去不去看呀?”“什么?社火表演?”我兴奋地一蹦三尺高。“太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社火表演。”晚上,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听了后,妈妈就毫不犹豫地说:“好,我明天带你去看社火表演。”耶!我再一次一蹦三尺高。
早上,我急急忙忙地起了床,赶快吃完了早饭,就抓紧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马路上。这里人还没有多少。我左右看了看,发现了一个又靠前又在中间的位置还没有人。就是那里了,我赶快来到了那个位置,站好,准备着看社火表演。
等呀等呀!我们还没有看到社火表演,我不停地问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开始呀?”那时的一分钟可真是像一年呀!正在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这时,一个整整齐齐的自行车方队慢慢地向我们骑来。当他们骑进的'时候,我一看,只见他们头上戴着头盔,穿着统一的红衣服,我再仔细一看,让我大吃一惊。这个自行车方队竟然由老奶奶和老爷爷组成,这是老年骑游队。再一看,他们一个个笑眯眯的,精神也特别饱满。老年骑游队过去了,我隐隐约约地听见了敲锣打鼓的声音,往远处一看,一些穿着黄衣服,头上包着黄头巾的人,有的打着腰鼓,有的敲着
龙继续向前走着,嘿!狮子上来了。看!那一只只狮子随着前面打鼓的节奏,跳来跳去,跳得特别高,有的狮子和别的狮子在一起,好像在玩耍,也好像在说悄悄话。还有的狮子头摇来摇去,仿佛在说:“今年的社火我又来了,我跳得好吗?大家一定很喜欢我吧!”最后,还有漂亮的旱船,大大的花车,穿着漂亮衣服跳舞的舞队,推着油桶的叔叔……真是太有趣了。
精彩的社火,我觉得表现出了我们民族的节日的喜庆,也在庆祝明日的元宵节。
社火作文 20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的群众性活动,它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普遍的民间民俗传统文化,高跷、旱船、舞狮、耍龙、秧歌等就属于社火,它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的家乡,时序刚过腊月初八,村中爱好社火的人们就攒掇在一起,商量起了闹社火的事情。哪些人踩高跷,哪些人跳棒槌,哪些人打鼓子,还有旱船、舞狮、耍龙、膏药匠等人员确定下之后,于是便在统一指挥下,一边跳起来,一边忙着去置办行头,社火训练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社火队组建起来,主要是要出门走户,在弯弯曲曲的乡村小道上,边走边耍,边走边闹,每到一处,都会有鞭炮迎接社火队的到来。这一闹一耍,整个活动从正月头开始,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才算正式结束。
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欢歌唱起来……三天年刚过完,正月初四一大早,就会从村委会大院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原来,今天要装束社火了,很快的,社火表演者的队伍便出现在了村庄的街道,那在前面开道的两个大狮子引着闹社火的队伍,先是去东方迎喜神,紧接着,就开始了本村人家去拜年贺喜。再后,是要去外村、机关单位等拜年的。若要被选中,前些年还要代表一县或一乡去参加区上或市上的社火调演。
那演出的队伍中有扮丑花的、烧脖头、骚青年、媒婆子,还有大头和尚、娃娃乐等人物,真是包罗万象,雅俗共赏,皆大欢喜。懂历史的,会看出“猪八戒背媳妇”“空城计”、“大破天门镇”、“七品芝麻官”等,不懂历史的'小孩子们以看热闹为主,看哪个扮相好,一时间,扮演者和围观者自然融入一起,都沉浸在热闹非凡的节庆中,一起去体会休闲,去感染世界,去分享五谷丰登的喜悦。
社火游街时,社火的队伍往哪里游,人群就往哪里跟随;社火向哪边走,眼神就往哪边瞄。到处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无论大人小孩、男女老少,身影都追随那红红火火、流光溢彩、神采飞扬、魅力四射的社火挪动脚步。游街结束后,就会来到一个专门表演的场子,举行完一些仪式之后,才开始表演。
踩高跷的姑娘、小伙子们,穿着花花绿绿的古装,手中摇着扇子,唱着民俗歌曲,脚下高跷来去自如,不断变换着阵式。还有另外一个场子中,棒槌、鼓子、花丫头、旱船、太平车子等又在膏药匠的指挥下跳的更欢,声响更猛。你瞧,巨龙舞起来了,狮子上天梯了,大花轿抬上来了,多姿多彩的龙船划过来了,民族舞跳起来了,嘴里叼着烟斗的男扮女装的老太太、小姑娘扮成的老太太、动作夸张而又滑稽的媒婆……一个个角色都令人忍俊不禁,喜笑颜开。当然,有时在两队社火互相接迎、欢送的时候双方也会发生一些摩擦。但那是一种热闹,一种气势,更是一种艺术。
在庞大的社火队中,耍狮子、龙灯舞、太平鼓是社火队的精华,尤其是表演太平鼓的鼓手们个个激情四射,阵阵铿锵的鼓声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韵味全体现在撼人心弦的鼓声中。
每至此时,整个乡村沉寂了一年的土地好像已开始苏醒了。社火队走到了哪里,仅那艳丽明快的色彩,都会在这黄土地的冬日里卷起一股暖暖的春意。
社火作文 21
正月十三是全县的社火表演日,我们在家以逸待劳,只等锣鼓一响,就全家出动去观看。可等了半天,未曾听到“一分贝”的锣鼓声。我和姐姐、姥姥耐不住性子,抢先一步到了广场。
哇!广场上可真热闹呀!有打气步枪的、有套圈的、有放风筝的……真是人山人海,连“原子”都没有立足之地了。姥姥见有小孩放风筝,也给我买了一个,正巧这时表姐和妈妈赶来了,便领我们去社火接待点旁等候。半小时过去了,我们连社火的影子都没看到。我哪有这个耐心再等,广场上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我的早就痒痒了。
于是,我和妈妈来到气步枪的摊点旁,在几家摊点旁徘徊了好一阵子,终于选中了一家,摊位上的枪是崭新的,因为新枪瞄的更准。我上去买了十发子弹,然后瞄准……“砰!”气球爆炸了。我旗开得胜,开门红之后,又连着买了十发子弹,这次我用枪扫射,“砰!砰!……”在连串的.气球爆炸声中,把那个摊主和旁观者惊得目瞪口呆。真过瘾啦!终于美美的过了一回枪瘾。
这时锣鼓声声,鞭炮连天,妈妈急忙把我拉到社火摊点旁,可过了好一阵子,社火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真是雷声大雨点小。此时广场上的人已经非常“萧条”了。无奈,我便和妈妈放风筝去了。
放风筝时,我先仔细观察了一下风向,哦,吹的是西北风,我便从东南方向开始放,可风筝飞不起来。是我的技术问题还是风向的问题?我换遍了“八方”,都是一个结果——飞不起来。看来是我的技术问题。去年我还放的老高的,唉!没想到“事别一年,不可同日而语”呀!
看着其他的孩子风筝飞的一个比一个高,一个个都乐得屁颠屁颠的,这无疑是给我的闷气火上浇油。妈妈要给我拍照,我哪有这等心情,便悻悻的回家了。
社火作文 22
今年,我们老家举办了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有全国十一个省市的社火队来我们老家小县城参加社火表演。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顿时沸腾起来。
社火的种类非常多,分步社火、马社火、扛社火、血社火等。有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关羽、曹操;有孙悟空、猪八戒;还有秦琼、程咬金……。其中最可怕的是血社火,它反映了人们受伤时的情景,什么板凳、大刀、菜刀、小刀、镰刀等东西插入自己的头部、眼睛。血淋淋的场面,令人震撼!
每年春节期间,社火在每家每户的院子里轮流表演,驱邪迎福,好不热闹。我们小孩子兴高采烈,跟着锣鼓队奔跑,“咣咣咣”地敲锣打鼓,后面还有几个吹唢呐的老人。有的小孩一边敲锣,一边放炮;有的一边说笑,一边打鼓。我和表哥走在一起,主人们会分给我们一些大饼、西红柿、青瓜。每一个小朋友还会得到好客主人的小礼品。
社火所到之处,每个人脸上都乐开了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新的一年又悄悄的到来了。
社火作文 23
元宵,算是陕西一带在春节最热闹的日子之一。不管是从外地风尘仆仆回来的年轻人,还是步入暮年的老人们,提到元宵,提到社火,谁心中不是立刻想到了一幅热热闹闹的画面呢?而我也有幸观看到了一次社火表演。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的统称。”外婆这样跟我解释,“走喽,去看社火了!”
到了街上,我惊呆了,表演还没开始,街道就成了人的海洋,有的人举着手机,伸长脖子,焦急地向前方观望,有的孩子骑在父母身上,有的……忽然,前面有人叫了起来:“来啦来啦!”只见不远处,一排花车向我们缓缓开来,车上的人踩着高跷、身穿戏服、摆着高难度的动作,向观众们摇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穿白色戏服的小姐姐,她舞着水袖,妩媚多姿,更厉害的是,在她举着的一柄青色花伞上,竟还站着一个小姑娘。尽管如此,她们依然神态自如,显然是科班出身的。看到这儿,我不禁赞叹起了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是锣鼓队,他们穿着清一色的黄衣,手上操纵着各式各样的乐器,节奏简洁有力,给人一种热热闹闹的感觉。锣鼓队后,向我们走来的是舞龙舞狮和旱船的队伍。狮子头做的惟妙惟肖,那眼珠子生动得像要蹦出来似的。瞧!长达五米的黄龙踏着歌声上场了。龙时而向前冲,时而急转弯,时而绕圈飞舞,从高处看,就像一片黄色的海洋,不断飘动的龙纹酷似海上的波浪。“咦,旱船来啦!”前后两人抬着一顶像船一样的轿子,里面坐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正在表演着《红楼梦》中的片段。
最后出场的是秧歌队,她们又唱又跳,队伍时而合拢,时而分散,许多观众也被这份热情所感染,跟着她们跳了起来。歌声、锣鼓声、鞭炮声,洒满了大街小巷,也偷偷钻入了人们的心里。
社火表演就这么落幕了,临走时我不禁感叹,真的不虚此行啊!过了元宵,冰雪融化,大家又各奔东西。这个元宵,这个社火,跟着人群的散去悄悄溜走了,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社火作文 24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的老家杜曲都会举办热闹的社火活动。
正月十五那天,我们早早就出门去看社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们村的社火队伍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锣鼓队,伯伯叔叔们,有的敲大鼓,有的打小镲,“咚咚锵,咚咚锵!”大家整齐地敲打出一串串响亮的节奏,把鞭炮声都盖过了。紧跟着后面的是毛驴队,奶奶阿姨们,一个个穿着花衣裳,头上也插满了花,笑嘻嘻地骑在毛驴上,其实她们只是把布做的毛驴绑在身上,还是用自己走路,看她们一边骑毛驴,还要一边学毛驴走路,真有趣。看,齐齐姐姐来了,她头上带着漂亮的帽子,上面有很多红色的.绒球,身上穿着大红的绸缎,满满地刺绣着五颜六色的图案,背后还插着四面红旗,脸上画了一层厚厚的油彩,扮的是戏曲里的”穆桂英“。她站得好高啊,一辆小卡车上,放着一个高桌子,“穆桂英”就高高地站在桌子上,真神气!后面还有,长胡子关公拿着大刀,可爱的小哪咤挎着精钢圈,举着红缨枪......都是小孩子装扮的,我和爸爸说,“明年我也要扮社火。” 后面还有划旱船、彩旗队、高跷队......看热闹的人,人山人海,把村里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大家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社火,是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是土地之神;“火”,是传说中的火神。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不仅热闹有趣,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年正月十五,大家一起来闹社火吧。
社火作文 25
今天,爸爸说:“有社火看。”我奇怪地问爸爸:“社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是的你听我慢慢给你讲”。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罗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社火最具表现力的是高台,每个高台均有一主题。常见的故事情节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多取材于秦腔故事。高台往往有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指挥建造。
听了爸爸讲的`这些,我知道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社火的来历。
社火作文 26
每当春节,家乡通渭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活动,然而最热闹、最有看头、最具传统艺术魅力的当属“耍社火”了。
听!锣鼓喧天,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瞧!彩旗飘飘,远处那激昂腾跃的两条巨龙,时而蜿蜒盘旋,时而首尾呼应,时而腾空飞舞,似闪电,如长虹,雄伟庄严,却又灵活多姿……好一个“双龙戏珠”,赢得人海中一阵又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随着锣鼓声越来越近,只见两只雄狮眨巴着一双双铜铃似的大眼,摇头摆尾,威武走来。舞狮人一身武者打扮,好不精干!狮子围着张大约四尺高的桌子不停地跳动着,时而做出挠痒痒的动作,时而又显出一副乖顺的样子,舞者舞者,俩狮子显出一副憨样,趴在地上睡着了。顿时,舞狮人撸起袖子,挥着拳头对着狮子的头“哈”的一声大吼,狮子好似从梦中惊醒一般,先是张开倾盆大嘴,左右摆动着巨大的脑袋,突然一只狮子前腿纵然一跃,后退猛然一蹬,身子一拧,便“嗖”地一下跳到桌子上;另一只狮子紧跟其后,也跃然桌上,又一个纵跳,半身便搭在前一只狮子的后背上。围观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喊道“好……”巨龙开路,雄狮齐跃,寓言好运来袭,锐不可挡!旱船划来,一帆风顺。
紧跟其后的“旱船表演”粉墨登场,船身装扮五颜六色,彩带绸花,绣球四角垂吊,船顶角插一大束鲜花,船舱四角前后各插四束鲜花,怎一个“艳丽”形容得了!远看彩船无风自动,近观才知人在飘移。整个船由青年男子男扮女装、粉脸红唇、绫罗绸裙、双手撑起船身,故名“船姑娘”。行走小步快进,以保船身平稳,动如船在水中行。划船老翁头戴斗笠,银白色的胡须直达腰部,裤腿紧扎、躬腰小步、手拿划桨、念念有词:“哎呀,小心啊,船来了……”。通常这时,冲着看船姑娘而来的观众不计其数,因此人群一圈围着一圈,拥挤非常,简直密不透风!还好,小孩子们也可以从大人的两腿缝隙间,瞄得一眼“船姑娘”的芳容,也算不虚此行。
热闹且有看头的社火种类多的不胜枚举,如:背大刀、穿戏服、画红脸、踩高跷的关云长等英雄豪杰;将孩童扮成仙子、神童并捆绑、扦装在设计牢固的铁支架上,再用长长的戏服将铁架遮盖,俗称芯子。好似仙人凌空垂悬,好不神秘威风!当然还有寓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扭秧歌、打腰鼓、蜡花舞、唱小曲,除过独具魅力的.传统社火种类,还有与时俱进的广场舞等活动轮番上演。耍遍了村村社社、火遍了家家户户。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从各乡镇,各村社来耍社火、看社火的人密密麻麻,整个县城从城东到城西的马路上全是,走路都是脚尖挨着脚跟,寸步挪动。从早上九点一直持续到傍晚,城里的表演这才算罢!然社火还没耍完,社火队赶着黑夜,点起马灯,敲锣打鼓,边走边耍,又要返回到各自的村社。远远望去,群山间一串串的社火灯火如金龙翻山越岭,壮观之极!直到午夜12点,大家才将糊了马灯、船的纸、等物一并烧掉,寓意去病消灾、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无论天寒地冻,还是久旱无雪,都无法减弱家乡人看社火的兴头,更不会消减家乡人耍社火的劲头。大家还是一年又一年,年年自发举办,每家每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才的出才、有人的出人,宛如一家子,大家相互学习传统文化,相互传承传统文化。将“社火”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相传,永不熄灭!也将我们通渭人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精诚团结、勇于创新的精神代代相传!
社火作文 27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每逢新春佳节,青海老家的人们都会表演社火祈福迎新。
咚咚锵……咚咚锵……听,清脆的锣鼓声由远至近,一支身穿火红绸衣,手拿艳丽折扇的秧歌队,载歌载舞地向我们走来。紧随其后的是6条装饰得五彩斑斓的旱船,船身伴着鼓点左右摆动,上下起伏。忽听得一阵唢呐声,乐队随及变了调子——舞狮便开始了。众人眼花缭乱之际,只见四头雄狮在两名持剑少年的.引领下忽而腾空跳跃,忽而翻滚倒立,把个兽中之王表演得活灵活现,引来观众阵阵惊呼与喝彩。
之后,《西游记》《杨家将》《水浒》《白蛇传》等古典名著中的重要人物,踩着2米多高的高跷,在“老牛角”和“王妈”的带领下一个个粉墨登场。他们时而翩翩起舞,时而纵情歌唱,潇洒飘逸,美轮美奂。社火表演的高潮随即到来。猪巴戒本为丑角,但站在高跷上的他却另有一番风采,本就矮胖的身躯在高跷的衬托下显得更为短小,竟带了几分可爱之气;姜子牙则身披法袍,身后丝带翻飞,那洒脱的白须更让他带上了几分神秘色彩;穆桂英也不甘落后,身披金甲,手持长枪,英姿飒爽,正可谓“谁说女子不如男”;关羽面如重枣,青衣青甲,一幅傲视群雄、严肃冷峻的表情,倍显英武豪迈之气……观众仿佛置身于仙境,笑啊叫啊拍手啊,目不转睛地盯着场内的各个角色。
社火的精彩表演,除了“大腕”的努力,也离不开“傻公子”“哑巴”等丑角的辛勤工作。"胖婆娘"在其中最引人瞩目,东扭西扭,腰前臀后各绑一块枕头,显得又丑又笨。她总是冷不丁地拿出大钢针,去刺那些挤来挤去不守规矩的观众,吓得大家拼命后退,欢声笑语也落了一地。
直至黄昏,表演终于结束,人群也才慢慢散去。
“社”,为土地之神;“火”,为传说中的火神。家乡人民对古老土地和火的崇拜,产生了社火表演的风俗,每每让我如痴如醉。家乡的社火啊,你不仅承载着故乡亲人对国泰民安的祈愿,也承载着我们这些游子浓浓的乡情!
社火作文 28
正月里我随父母驱车回到了家乡,正巧赶上了四年一次的耍社火。家乡的社火流动性强,粉丝人数多,从大年初六到正月十五,每晚走村串巷,把节日的气氛烘托的热闹非凡,把村民的邻里关系拉得非常亲密,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暮色深浓,远远地便看见点点灯火,听见零星的锣鼓声、喧嚣的人语,热闹在这一刻像水纹般扩散开来。农闲时的谷场上,此时五彩的旗子插进地里,纸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最为兴奋的莫过于孩子们,兜里揣着糖果、瓜子、炒豆,通红的脸蛋上洋溢着开心快乐的笑容,一场接一场地看,甚至于都能讲述出社火里的每一个细节,但还是百看不厌。年轻壮实的小伙子点着爆竹,一连串的噼里啪啦声拉开了社火的帷幕。
家乡的社火有高跷、大头娃娃、麻麻婆、旱船、舞狮子等。配乐也很传统,简单的大鼓、锣、镲几样乐器,在老艺人们的手中,通过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便能撑起一方大舞台。
一阵敲锣打鼓,旱船出场了,竹篾做的骨架糊了皱纹纸扎成各色大花做船身,大红船篷,灿金花边,在船夫的指引下,徐徐前进。船姑娘们一身红艳艳的衣衫,一头乌发上簪着大红花,鲜艳俊俏;船夫一身金黄的衣裤,整齐干练,尽显筋骨结实。突然,锣鼓声急促起来,锣声叠着鼓点,镲响盖着锣声,呀!这是船搁浅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船夫船姑娘们没有退缩,他们齐心协力,喊着号子,推推拉拉,在一番努力下,沉重的旱船又一点点划入水里,周围的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旱船表现了劳动人民在面对困难时毫不气馁,用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奇迹。他们摇着旱船,踩着鼓点,绕着人群转着圈儿,表情坚定自豪。他们舞着的不是旱船,而是胜利的旗帜。
又是一阵响亮的爆竹声,麻麻婆出场了。一身艳丽的红黄衣衫,头戴红花,眉眼喜气,一副笑相,嘴角还点着一枚黄豆大的黑痣。那麻麻婆手持一把大扇,踩着喜气洋洋的锣鼓声,舞起来了。大扇子左扇右扇,虎虎生风,这下孩子们可开心了,呼啦一下子拥了上去,推推挤挤,前呼后拥,叫着闹着,争抢着用自己的身子去迎扇子。老人们说,那扇子就像是济公的扇子,能扇走一切灾祸、疾病,有幸被扇子扇着的孩子,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都会平安喜乐和顺。靠前站着的一个瘦小男孩儿最先挤到了前面,大扇子撩过他的衣襟,于是他的眼睛变得雪亮,脸蛋变得通红,兴奋地尖叫着,跺着脚又笑又跳。他的父亲也激动起来,满面红光地将儿子高高举起,举到了自己的肩膀上。周围的孩子一边发出羡慕的惊叹,一边更加用力地涌向麻麻婆,颇像一团因争夺鱼食而沸腾起来的`各色锦鲤。
麻麻婆下场后,压轴大戏舞狮出场了,这时人声鼎沸,隆隆的鼓声好似天边的惊雷炸裂在场上。一金一红,一雌一雄,两只狮子好似从天边踏云而来,蓦地现身了。两只狮子威武雄壮,颇具王者风范。锣鼓急促,只见雄狮昂首,雌狮抬爪,雄狮甩腰,雌狮翻筋斗,忽而有一只舞到了人群前,人群像海绵一样陷进一块儿去,想亲近又敬畏。鼓点越发急促,舞狮矫首昂视,舞得越发磅礴激烈,使人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使人想起一泻千里,万马奔腾!巨鼓隆隆,舞狮伴着高亢的锣鼓声翻上了早已摆好的木桌,两只巨狮在桌上轮流翻转,高高跃起,凌空翻着筋斗,金红的流苏飞扬着、跳跃着,像跃动的烈火。周围的人一个个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场地中,雌雄二狮绕桌斡旋着,欲擒故纵。鼓声似乎也缠绵起来了,终于两只狮子耳鬓厮磨亲密依顺。一阵痛快的巨鼓声震得地皮也抖了三抖,一只金色的小狮娃诞生了!人们方才如梦初醒,一阵绵长的喝彩,竟盖过了鼓声——人人都渴望新生命的到来!
长夜已经很深,正月里的冷风烈烈,这片谷场却是明亮而温暖。喜庆的社火是劳动人民们对风调雨顺平安喜乐的向往,是对新生命的礼赞。
明晚在另一个地方,欢庆将延续!
社火作文 29
社,就是土地神。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一般定在立春之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在社日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聚会叫“社会”。在“社会”上表演的秧歌、杂耍等娱乐活动就笼统地叫做“社火”。
现在的社火,也不祭祀土地神了,也不再按什么社日了,各村商定在春节期间哪一天方便,就在哪一天举行。正月,正好是农闲季节,所以,农民为了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还是年年举行“社火”,扭秧歌,跑旱船,唱大戏。红红火火,烘托出一番国泰民安的升平气象。人们自发的“扭”起来,“跳”起来,“跑”起来,“唱”起来,希望我们的.国家兴盛起来。
这就是社火的礼仪内涵。王驾枟社日枠诗云:“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锝醉人归。”
社火作文 30
社火,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不仅是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更是老百姓对红火、热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场社火表演,那震撼人心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表演者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手持各种道具,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和欢快的唢呐声,在街道上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矫健有力,神情投入而专注,仿佛在用身体语言诉说着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社火表演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花车和彩船。花车上站立着各种戏曲人物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他们或威武雄壮,或柔美婀娜,或滑稽可笑,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彩船上则装饰着各种花卉和彩绸,船上的人们或唱歌、或跳舞、或表演杂技,展示着他们的才艺和风采。
除了花车和彩船,社火表演中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节目,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打太平鼓等。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表演者们的精湛技艺,更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观看社火表演,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我希望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
社火作文 31
社火,是我家乡每年正月里的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生活的热闹庆典。
在家乡,社火表演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二开始,一直持续到元宵节。这期间,各个村庄都会组织自己的社火队伍,进行巡游和表演。社火队伍通常由彩车、花船、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多种形式组成,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表演技巧。
彩车和花船是社火表演中最为抢眼的。彩车上装饰着各种花卉和彩绸,车上站立着戏曲人物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他们或威武雄壮,或柔美婀娜,或滑稽可笑,让人目不暇接。花船则是由竹子和彩布制成,船上装饰着各种花卉和彩灯,船上的人们或唱歌、或跳舞、或表演杂技,让人流连忘返。
舞龙和舞狮是社火表演中最为精彩的。龙和狮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代表着吉祥和幸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者们身着龙狮装,手持龙狮道具,在锣鼓和唢呐的伴奏下,模仿龙狮的动作和神态,表演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造型,让人惊叹不已。
除了这些表演形式,社火表演中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节目,如踩高跷、打太平鼓等。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表演者们的'精湛技艺,更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社火表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生活的热闹庆典。它让人们在欢乐和喜庆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希望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
社火作文 32
过年对我来说最开心的就是放炮和看社火,盼望已久的社火表演终于来到了,这天是正月十五,我们兴高采烈地去广场看社火。
到了广场就见远处来了一对社火,我们走过去见前面俩人手举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寺滩乡永川村社火队》,接着就是寺滩一中的21名学生手举红、蓝、黄颜色的旗帜气势昂昂地跟着。有两条大龙紧随其后,人们轰拥而上抢着钻龙,奶奶抱着弟弟,婶婶拉着我一起钻龙,我问婶婶“钻龙是什么意思呢”?婶婶笑盈盈地说:“钻龙和钻狮子都是一个意思,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能祛病消灾、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安康的意思。”再往后看,有两头小狮子,领头不断将狮头举起,摇晃着铃铛示意人们钻狮子。我们继续往里走,广场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奶奶差点就跟丢了。
“嘭,嘭,嘭,嘭。跄,跄。”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广场,紧随其后的社火开始表演了,我们赶紧抢了个最显眼的.的地方坐了下来观看主席台上的社火表演。
首先上场的是穿着黄白衣服的人敲起了太平鼓,旁边身穿红色的人敲起了铜锣,鼓的声音威震四方,而铜锣的声音清脆响亮,两音合一,形成了美妙的交响曲,预祝来年我们国家天下太平。人们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鼓演在一声响亮的声音和人们叫好的声音下结束了。
接着一群身穿藏服的姑娘们上了台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最后一个姑娘捧着白色的哈达用藏语说了声:“新春愉快。”舞蹈就在一声祝福下结束了。
下一个上台的是一个群双手拿着扇子的人,和一群腰间绑着绿绸带的老年人。拿着扇子的老年人扭起了秧歌,腰间帮着绿绸带的老年人,俩手抓着绿绸带的两边也扭起了秧歌,一会台上只留下了2个拿扇子的和4个绑绿绸带的老年人,一个老爷爷上来和那些老年人唱起了小调。
压轴戏:耍狮子,一个人拿着绣球在前面跑,后面跟着狮子,那个那绣球的人耍起了狮子。过了五分钟后,节目演完了,人群开始散去,我们恋恋不舍的回了家。
直到睡觉,我还想着早上的社火,想着那精彩的表演……
【社火作文】相关文章:
社火公园作文09-08
看社火08-05
看社火作文600字10-02
龙年观社火-散文欣赏09-10
学校元宵节社火活动策划02-15
小学五年级作文:社火表演08-09
学校元宵节社火活动策划方案02-01
学校元宵节社火活动策划(精选18篇)02-27
学校元宵节社火活动策划方案(通用16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