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09-21 17:54:09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热门)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在那儿过新年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期间有我最惦记的新年风俗——“年前灌香肠,团圆饭吃香肠”。

  在我看来,川味香肠是年夜饭中最亮眼的存在。最地道的川味香肠不能直接用水煮熟。先用温水浸泡20分钟,让已经晒干的香肠吸够水份,变得松软,然后整段地放入蒸笼里。四川的蒸笼大多用竹子编成,蒸好的香肠隐隐约约带着一些竹子的清香味。盖上蒸笼盖,隔水蒸30分钟,再斜斜地切片摆在盘中。只见每一片椭圆形的腊肠晶莹剔透,红色瘦肉和透亮的肥肉相互交织在一起,偶尔还点缀着小半粒儿花椒镶嵌在中间。一阵麻香味儿随着腊肠上的腾腾热气飘散开,让我禁不住流口水了。夹一片香肠,合着一口米饭,一口咬下去。“真香!不咸不腻,还有一点点四川特有的麻味儿,融合这软糯的米香和肉香,果真是令人沉醉的味道。

  看着我眉开眼笑的'吃着香肠,奶奶开始给我科普香肠的做法。首先,要做好香肠就得选好肉。奶奶总是起个大早,从菜市场原来最新鲜的梅花肉(四川叫做肩胛肉),是长在猪脖颈上面的那部分肉,肥瘦兼达。猪肉先切薄片,再拌上葱姜、料酒和酱油等调料,接着加入一些香糯米粉,淋上香油,随后放入食盐,撒上几颗碾碎了的花椒,然后开始用筷子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加入蛋清,让各种材料不容易散开。准备好肉馅,奶奶开始准备肠衣。她将干净肠衣套在家用绞肉机的管口上,套到末端的时候,放净空气,用线头扎紧。接着,将肉馅放入材料入口,轻轻转动绞肉机,齿轮搅碎了肉馅并且推动着肉丁儿一点点灌入肠衣。奶奶拿着细棉绳,每隔一段就给灌的满满的肉肠扎个小结。最后,奶奶将灌好的香肠挂在日照好又通风阳台上晾晒,大约十五天左右,我就有口福尝到最新鲜出炉的美味啦。

  四川香肠带着独有的香味弥漫在团圆饭的饭桌上,微醺着一张张笑脸。这就是我最爱的四川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2

  一大早,老妈老妈就忙活起来了,窗外的炮声响个不停,弄得碗筷叮当响。

  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无奈的看着一大堆人忙来忙去,“你们起那么早干什么呀?天还蒙蒙亮呢!”“别贫嘴!就只有你没起来了,快点!快点穿。一会还要跨火堆呢!”“啥!?什么是跨火堆?”我被老妈推着往外走,“就是字面意思。”

  院子里,舅舅、爷爷还有我老弟在忙活着点火呢。他们把松树枝、枯树叶、稻草等一切可以点燃的东西堆在一起。让爷爷掏出打火机点燃。“噗嗤”一下子火苗窜起,张牙舞爪。大家都很兴奋。尤其俺老弟,兴奋成啥样了,围着火堆直打转。“嘿!”老妈拍了我一下,“知道你是汉子,但也离火堆远一点。至少为我着想一下。你衣服上全是灰烬。快!离它远一点。”

  火又大了,一下蹿得老高。原来是小舅舅来了,还抱着一盒子炮。“你们快点跨火堆,跨完我们去放炮,OK?”“好!”弟弟兴奋极了。

  浓烟从火堆上冒了出来,“咳咳!”我被呛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不由捂住嘴抱怨道:“真是的,干啥不好,偏偏跨火堆,呛死我了!咳咳!”“你不懂,跨火堆是为了给人祈福。跨过去的人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的。”妈妈一边帮我脱外套一边说。“封建迷信。”我小声嘀咕着,却偏偏被老妈听见了:“不管怎样,这是这的一个风俗。你跨不跨?不跨我推你了!”“跨!当然跨!”我英勇地走到火堆旁,饶是汉子般的我不由吓了一跳,“这么大的火,烧死谁呀!”“烧不着的',快点!我还等着放炮呢。”老弟正等着我跨后他跨呢。“哼!谁怕谁!”我不愿让他瞧笑话,跨完后跑得远远的,拍着我砰砰跳的小心脏,松了口气。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习俗,火焰,跨过表浴火重生,在新的一年里以全新的面容面对。又代表着辞旧迎新。还代表着烧毁坏运气,带来好运气。但无论如何,都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新的自己的美好祝愿,希望新的伊宁自己可以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

家乡的风俗作文3

  轻咬一口,光滑细腻的皮儿在嘴中滚动,鲜美的汤汁浸透舌头,富有弹性的肉馅在口中跳跃——这,就是我最爱的家乡饺子。

  每一年春节我都会回到山东老家,每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奶奶都会给我包饺子吃。奶奶先拿起一盆面粉,在当中敲入几个鸡蛋,再用她那布满皱纹的手在盆里用力地揉几下,一个大团面就形成了。奶奶手中的团面才不像市面上的那么苍白,而是金黄的,散发着光泽,这是奶奶特地给我这个大孙子制作的,这时我会吃力地抱起这个团面,用手使劲搓成一长条,然后奶奶拿起刀娴熟地砍了起来,一个长条就迅速地成为一个个小三角,我呢,拿起这一个个小三角用力一拍,只听“啪”的一声,手上留下一个白印,桌上现出一个面皮。

  面皮做好了,爷爷把馅也拌好了,白菜猪肉馅儿,所谓“百菜不如白菜好,诸肉不如猪肉香”,看着这诱人的馅儿,我不禁流下了口水。包饺子了,我用筷子夹起一撮肉馅放入饺子皮当中,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馅少的一半饺子皮按到馅多的另一半上,往皮子边上使劲一按,再轻握拳头,把两个侧边也使劲一按,嘿!一个半圆形饺子就在我的'手中诞生了。边上是薄薄的皮,中间圆圆鼓鼓的裹着一大包馅,金黄半透明中有时一道绿,有时一道红,在红绿相交之中藏着的,定是美味无比!

  在无数沸腾的气泡中,一个个饺子变得鼓鼓的,像一只只小肥猪。看着盘中热腾腾的饺子,奶奶笑着对我说:“博呀,咱这饺子里可包着运气、幸福和财富啊……”不等奶奶说完,我立刻抓起一个饺子直往嘴里塞,竟然咬到了一个硬币!我笑着对奶奶说:“奶奶呀,我吃到财富了!”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一声声敬酒令中,一个个饺子中,包裹和传递的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无论去年如何,今年会更加幸福!因为大家都有故乡,有家人,有饺子。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在一桌桌天伦之乐中,闻到的都是美好,看到的都是幸福!

  我爱家乡的饺子,我爱家乡,更爱我的家人!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奶奶是个健谈的人,一些照片就能勾起她对往事的回忆,打开她的话匣子。

  照片上是祖奶奶和奶奶在老家,她们站在一个像是用黑砖堆成的小塔旁,火焰从小塔的缝隙里冒出来。奶奶告诉我,这是老家过年时的习俗,叫点旺火。

  人们在年三十的下午把煤或柴堆成塔状,到了晚上,全家聚在一起点燃,这就是点旺火。点旺火的由来和过年的故事一样。“年”害怕火、红色和响声,于是人们把煤堆或柴堆点燃,并放鞭炮来迎接新年,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奶奶还告诉我,旺火是空心的,在点燃之前还要先“盛装打扮”一番:在旺火堆上套上像拉花一样的装饰,贴上“旺气冲天”的字条,希望能烧光过去一年的不快,新的一年旺气冲天。

  另一张照片里,爷爷奶奶伸出手,对着刚刚点燃的旺火。“年纪大了就喜欢‘烤旺火’,对着火烤一烤,不光身上暖和了,也寓意把身上的疾病带走,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奶奶解释说,轻轻抚摸着袖子,好像在回味旺火的温暖。我看到她的眼里闪烁着一种顽皮和怀念的光芒。“过年的时候,每个单位也会堆一个大旺火,跟咱们国庆的时候每个省做一辆大花车似的。”奶奶补充到。“奶奶,我还听说人们要跳旺火,是吗?”“不不,我们老家不跳。”我注意到她的语气里夹杂着对故乡的骄傲。“但我们会围着旺火唱歌跳舞,放鞭炮。我小时候还喜欢在旺火上烤吃的。”奶奶的眼里又闪过那顽童般的眼神。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点旺火,但照片上一个个大小各异,或是刚刚点燃,或是已经被火焰紧紧包围,或是即将熄灭的旺火,被火焰映红的'一张张笑脸和奶奶讲述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和奶奶约定,过年时回老家点旺火。

  回家的路上,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红彤彤的火焰,听到了人们的欢笑。我期待着回老家点旺火的那一天,期待着点亮更美好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夜,来了。幕布般的天空被轻纱似的薄云笼罩,一轮白玉嵌在空中,清清冷冷。这景象不免被月下的那一片耀眼的光辉比下去,那一片别有洞天的光辉便是——南泉灯会。

  漫步至灯会正门,不免为之震撼。这扇大门是一个空心弧形,两端皆有一个以赤色为主,以宝蓝色点缀的花瓶相衬,中央一朵浅绛的牡丹招展着,颇有国色天香之姿。大门顶端,五彩花卉徐徐展开,两只蝴蝶伴其侧,霎亮人眼。

  进入灯会,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身着荧光衣的翠树,右方是一条长河,被光芒映得莹莹的,水波荡漾,光芒被拉长,随即又如初。河上又别有一番景致,继续向前,原只有零星光芒的河面被填满了,是荷灯!那些精灵落在河上,几片翠若玉盘的'荷叶,将其衬得越发灵动。细看,那花瓣还在“起舞”,轻轻展开、渐渐合上,着实有趣。看着看着,一阵薄雾飘来,荷灯便似美人蒙上面纱,娇羞动人。

  莲灯后,一条巨龙穿透云雾,尽情地展示自己威武的身姿。它的身子像山脉般弯曲,身上的鳞片被灯光照得金光闪闪,巨龙大张着口,口中似乎含着一颗金珠。继续移步向前,再次路过一扇大门,这扇门也煞似有趣,两位仙人反手奏着琵琶,轻轻摇晃,好似被身下的祥云托在空中。

  南泉灯会的景致真是数不胜数,迈步向前,又有一处引人驻足,一座座泛着异彩的山峰连绵不断,如五彩霞光,整个场景宛若一幅画卷。画中,一位诗人泛舟湖心,举杯邀月,对酒当歌,一手扶在身后,抬头仰望,似在向明月吐心中思绪,将人拉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境中。

  沿着道路观赏,半晌便到了一个广场。那儿有一处壮观的景致——“九龙壁”瓷器灯组,它不是绘画,也不是彩色幕布,而是瓷器餐具一个个组合成的。九条飞龙腾云驾雾,形态各异,一只张牙舞爪、一只仰天长啸、一只跃跃欲试......巨龙的鳞片和身体皆用瓷器组成,太有创意了,在灯光的照耀下,九条龙似活了一般,眼睛闪着光,鳞片熠熠生辉,颇有王者气势。流光溢彩的仙女洞、生动有趣的梦幻森林、气势磅礴的峭壁飞泉、五光十色的孔雀开屏......一一映入眼帘,印入脑海。

  寒意渐浓、夜已深。在这冷意浸入的冬日,这温暖人心的“明珠”,将人的疲惫驱散,让人心生喜悦!

家乡的风俗作文6

  ——记正月初一扫墓活动

  新年的第一天,也许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兴兴地出门拜年。可在我们这里却不同,这一天,我们要去给已故的祖先们扫墓。

  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实则大有学问呢!这一天,我们要起得特别早,要抢在上午扫墓上坟。出发前我们要准备好蜡烛、肉、香、鞭炮、银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准备就绪,爸爸便驱车带着我们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车寥寥无几,且大多行驶于墓地的方向。我们虽来得不算迟,但早已有人开始扫墓、祭拜,鞭炮声此起彼落……

  我们先来到奶奶的墓前,爷爷先把肉、饭、酒、筷子、蜡烛摆放好,这时大伯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我刚开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问妈妈“为啥要放鞭炮?”妈妈说“鞭炮是用来叫醒奶奶告诉她过年了,我们来给她拜年,让她多吃点东西,跟我们一样开开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鞭炮放完大家都来到墓前,点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又是为什么呢?没等我问,爷爷告诉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第二根是敬地希望来年大丰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谢祖先留下的基业。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后,妈妈说:“按照我的动作做好。”只见妈妈双手拿着香在奶奶墓前鞠三个躬,嘴巴里面低估着,像是让奶奶保佑我们之类的话。然后妈妈把香插在奶奶墓前,并将酒洒在墓前。我按照妈妈的`样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烧香、祈福。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真的能保佑我们一家吗?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对我们的好,她是多么希望我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啊!她对我的好,仍历历在目,有什么好吃的,她第一个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伞,热天给我扇风……她曾无数次的鼓励我要认真学习……奶奶温暖的手,温和的声音,慈祥的面容……至今还一直在我的脑海温存。今天扫墓,让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这个小节,回忆奶奶的好,你才能与下文悟出扫墓的意义相衔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为了感谢祖先们赐予我们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扫墓,意义非凡。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家乡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了。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8

  一年中也就数春节最热闹吧,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大人们打理家中的卫生,小大人们也得帮着大人们干活,但不必像大人们那样累,娱乐的时间总该是有的,与同龄的孩子们聊聊天,或是忙一些自己的事。小孩子们当然是玩了,东跑西窜,或是再叫两三个一块疯去。一玩就是大半天,回家一般都很晚,自觉的孩子当然是早些回家,不用父母费心。那些不自觉的,自然是要吃饭时或是天色已晚被父母喊回家去,怕是走时也还会有些念念不舍的吧。若是父母不来,脸皮厚些,恐是要在别人家吃住了。

  前头说了那么多序曲,接下来也该是重点了。

  先从除夕夜说起吧,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家中必然是要打扫干净的,晚饭桌上还要多摆上几个碗筷。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要多摆上几个呢?妈妈告诉我,这是寓意着未来家里多子多孙的。我从不信这些,认为只是用来烘托气氛罢了。在晚饭前,家中公柜上还要燃香,门外还要放爆竹,爆竹放完后既可吃年夜饭。

  吃完饭后,就是包饺子了,按我们家乡的习俗,饺子中还要包上硬币,多少都随意,只可放一个五角,若是在吃饺子时吃到五角的代表你今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于是,在盛饺子前,总会,用筷子弄破几个,看看里面有没有硬币。若有,就盛去。没有,就放那儿,谁爱要谁要去。

  我本人并不喜欢守岁,所以吃完饭没一会儿就睡下了,那些守岁的就不停在放鞭炮,扰的人不能安宁。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完饺子后就要去祭祖,这祭祖只能男人去,女人们就要待在家接待要来的客人,这祭祖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都可以去。持有族谱的人家放炮,听到炮声后一个庄子的人都要去祭祖。人齐后再次放炮,然后就是烧纸,公柜上放着一个观音像,前面再摆着香。老辈人头发都掉了光的,手中拿着木鱼,隔一会敲一下,木鱼一响,同辈的人两两结伴跪下磕头,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情形还以为是哪家要结婚呢。

  祭完祖就是拜年,所有祭祖的人结伴而去,女人们就站在门口,手中拿着香烟,递给来的客人。说白了就是组团到别人家站一会,顺便拿两根烟罢了。

  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也没太多不同的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9

  “炮竹声中一岁时,春风送暖入屠苏"。无数次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声,隐隐约约的,温暖的春风拂过了我的脸颊,我太喜欢除夕这天了!

  想起了回老家过年的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一大早我爷爷就去市场买了八宝饭的材料,还买了一些干果、水果和糖果之类的零食。而我奶奶就去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对联,福字类的。而我就家里和爸爸妈妈忙里忙外的家务活,大家都各忙各活的。

  爷爷买的八宝饭的材料,虽然看上去有点难看,但做出来那可绝对是色香味俱全,想做好一道八宝饭必须要下点功夫,首先是扯糯米蒸熟,加入糖、桂花、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蒸熟后再浇上糖汁就算弄好了。那糯米饭就像个大胖小子一样白白胖胖、可可爱爱的,这也象征着团团圆圆的意思。忙碌了一整天,全家人把该做的,该打扫的活都做完了。

  晚上,我们吃饭之前要做的就是拜一下祖先,要先把酒、菜、放桌子上摆好,点上蜡烛,再把门打开,然后还要在地上放了两个大铁锅,在大铁锅里烧了一些纸钱,烧几支香,每个人都拜几下并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和叫菩萨保佑,才开始吃年夜饭。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在除夕吃年夜饭的,我就去问妈妈。妈妈说:“年夜饭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团团圆圆。”继而又说“年夜饭指的是一年到尾的阖家团聚,其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也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聚餐,这样才表现出一个家庭之间的.互敬互爱。"

  到了八点后,外面有许多小朋友兴高采烈地放烟花,五光十色的烟花把天空点缀的如同白昼一般。我也拿出烟花来,用火点燃了导火线,灰色的导火线“嗖”的一声喷出了红色的火花,烟火喷涌而出,我仰望星空,看着时而红、时而黄、时而绿……的烟火,我心里开心地拍起手掌来。那烟火好似一颗颗流星从天而降。又好似一只只萤火虫,照亮了美好的除夕之夜。更似一朵朵繁花,把整个天空照得五彩缤纷。

  这就是我家乡的除夕,忙碌而丰富多彩,令人期待!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到端午节,我的家乡——浙江金华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在江面上不停地来回穿梭,打捞屈原的真身。有几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用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这些都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习俗。

  要说到赛龙舟,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五月初五那天,人们早早地起床,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到了婺江边。比赛还没有开始,岸边就早已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了!人们已经把长长的一条江岸围了里外三层!我和妈妈为了找一个好位置,还差点挤破了脑袋呢!比赛开始了!人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朝东边眺望着。“咚——咚——咚!”从婺江的远处渐渐传来了低沉的鼓声,中间还夹杂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近了,更近了!我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五六只龙舟飞快地向这边驶过来,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龙舟的龙头高高扬着,满身闪着五彩的光芒,就像腾云驾雾的祥龙。划舟的壮汉们口中喊着响亮的口号,手里的动作整齐划一。几只船的速度不分上下,你追我赶,人借龙形,龙具人神,一条条矫健的'巨龙在江面上激起了一排排白色的浪花。身后的人群欢呼着,为自己的龙舟队鼓掌加油。相机和手机拍照的声音响个不停,大家都想留住这难忘的镜头。龙舟在经过我们面前的一刹那,我甚至看到划舟的壮汉胳膊上绷紧的肌肉和擂鼓手额头上流下的豆大的汗珠。

  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很累了,龙舟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但他们还是坚持着,用口号来鼓舞自己,一鼓作气,冲向终点!在婺江上,这可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赛结束了,人群慢慢地“退”了下去,江岸边渐渐安静了下来,我和妈妈在岸边散步,岸边的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历史……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我的家乡在通海县兴蒙乡,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地方。

  兴蒙乡有许多特产,而最出名的就要数甜瓜了。看!那一排排白色的瓜棚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和收获,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夏日炎炎的夏天,金风送爽的秋天,还是小雪纷飞的冬天,在瓜棚里都能见到又圆又大的甜瓜。

  一天,舅舅从老家来城里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甜瓜,你看那甜瓜,浅白色的身子,披着一身毛茸茸的外衣,显得特别神气,嘿,摸上去还带刺呢!听舅舅说,甜瓜的品种有许多,有香甜可口的“红尊”……

  我被舅舅说得口水都流出来了,赶紧拿了一个甜瓜,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好,放在砧板上,用刀把它均匀地切成四瓣。只见甜瓜里的汁儿直往外流,轻轻掰开,露出了晶莹剔透的果肉,里面还有许多小小的白色的籽,仿佛许多小公主住在水灵灵的摇篮里。

  闻一闻,啊,酸中带甜,甜中还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尝一尝,哇,真是香甜爽口,清脆多汁,美味极了,吃完后,还回味无穷,令人越吃越爱吃。要是在炎热的夏天能吃上几口甜瓜,那可真是甜凉解渴,爽极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甜瓜属于葫芦汁,是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人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20xx年,我的家乡兴蒙开始大量种植甜瓜,因为家乡的土壤,气候都比较合适甜瓜的生长。现在,甜瓜已成为

  了兴蒙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给兴蒙乡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甜瓜全身都是宝。甜瓜的根、茎、叶、花、果实、瓜皮、都可以供药用。甜瓜的茎能治齆鼻;叶能治头癣;花能治心痛、毒疮;皮可以用来治疗牙痛,真是用处多多。

  甜瓜不仅是治病的好药材,而且甜瓜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还有酸、钙、磷、铁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都口水直流了吧!如果你们有机会到我的家乡,别忘了一定要品尝美味的甜瓜哦!

  我爱家乡美味的甜瓜,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的一个小城市——涡阳,在我的家乡里有许多不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大的莫过于春节了。

  每个人家乡的春节习俗都各有不同的特点,而我的家乡的春节也是多姿多彩,别具一格的。

  过节了,姥姥家就非常热闹,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门外传来邻居家一阵阵的鞭炮声,那鞭炮在天空中炸出各样的形状,空中一会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海棠”,不一会儿又出现几朵光彩夺目的“玫瑰”……让人目不暇接。吃完饭的小孩子们总跑到门外仰望高空,讨论着哪个烟花更好看!有些调皮的孩子聚到一起,拿出一支支的小鞭炮,用一个盖子盖住,点火后迅速退到一边,一两秒后便听见几声炮声连同盖子一同炸飞,真刺激。

  当然光有鞭炮一定不够,孩子们最想要的可是大人手中拿的那一张张装着钱的红包,小孩们凑到长辈跟前,喊一大声:“姥姥、姥爷。”他们便拿出不同样式的红包,望着手中那红彤彤的纸,能激动好一阵子,而且小孩总在收到红包后开心地询问对方今年收到多少红包,好像在互相传递着喜悦。

  吃过晚饭后,我们聚在阳台上仰头望天空,可以看见星星与炮花一同绽开,零零散散的鞭炮纸从天空撒落,好似是月亮和星星的祝福。第二天一大早,门前便贴了春联与年画,春联上大多寄托着大人和小孩的期望,也有许多长辈贴上希望家庭团圆快乐健康的.春联,而姥姥就希望家庭幸福美满,所以贴的是: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四季沐歌,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五福临门,横批:合家欢乐。

  腊八、除夕、初一,春节也快接近尾声,可人们的心却依然停留在除夕,那香甜可口的饺子,有素有肉,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带着对新一年的期望吞入肚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去旧年,迎来新年,这让我对自己家乡的习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

  说那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终面,来回跑着,乐着。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明白该看哪儿了呢!

  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正月正,赏花灯”,每逢元宵节的夜晚,当空明月之下,公园中、街道上到处光彩夺目,热闹非凡——四处悬灯结彩,一盏盏灯笼,点亮了整个城市。

  闹花灯的起源还要从汉武帝的大臣东方朔说起。

  有一次大雪过后,东方朔在御花园中采梅花时,看见一位宫女要自杀,他连忙劝阻。原来宫女在元宵进宫之后,得不到皇帝的宠幸,也无法出宫见父母,便要寻短见。东方朔灵机一动,扮成算命先生,在京城中散布谣言,说玉帝对京城中的百姓不满意,要派火神来制造火灾。谣言四起,也传到了皇帝的耳中。东方朔表示火神,爱吃元宵,可以让宫女元宵做元宵,上供火神。同时让家家户户挂灯笼,火神肯定觉得已经发生火灾了,便不会再次放火。汉武帝照办了。正月十五的夜晚,东方朔在万家灯火中安排,元宵和父母见面。而闹花灯,这个习俗也就这样保留下来了。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远远望去,我看到的是灯的海洋,在皎洁的月色中透出一种朦胧之美:红的,黄的,紫的灯火在眼眸中跳动着,闪烁着,就如一朵朵奇异的花朵正在欣然怒放。我不由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如此盛大壮观的花灯,历经千年之久,却依然撩人心弦。

  近赏,我仿佛进入了一条由花灯组成的溪流,无声无息,而又弥漫着淡雅与浪漫的气息,正是“花灯十里正迢迢”的美。

  花灯乃是小巧精致的。抬头仰望中,总能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这盏宫灯,鲤鱼在其中尽情游弋;这朵莲花灯,探首墨绿莲叶外的'浅红,那般可爱灵动;以及那挂在墙角的小灯笼,也还原了粉墙黛瓦的古厝楼台……犹如诗句所说“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不知不觉,嘴角挂上了一丝淡淡的笑,余光瞥过旁人,他们亦然。

  在元宵节里,人们普天同庆共赏花灯,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赏花灯是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习俗,已经温暖了我们上千年,是中华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

  “剩绮余芳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灯的溪流还在流淌,在我心中留下一个美丽的韵,直到天明……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时,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来自诸暨!没错,就是那个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画梅而闻名于世的王冕的故乡——诸暨。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诸暨的一些风俗民情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天空中飘着雨丝,一个略带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户,从清明前几天就开始筹备了,筹备些什么?无非就是清明粿了,这个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样,里面的馅儿,青的是豆沙,白的是咸菜豆腐的,制作起来尤为复杂,是诸暨人过清明节的必需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明粿,里面包含了太多对过世亲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样了。准备好清明粿,就要去扫墓了。

  点上香火、白烛,烧上纸钱、元宝,再把精心准备的清明粿摆上,说上几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几躬。细细的雨丝打在身上,不知是谁的泪滴落在人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整个中国都十分重视的节日。除夕这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便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慰藉吧。这顿饭在一阵爆竹声中开始,又在这爆竹声中结束。诸暨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什么呢:西施豆腐是头菜,随后有糖醋排骨,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有传统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欢梅菜扣肉,那诱人的排列整齐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迟迟不肯散去。其实我最爱的还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简直让人无法自拔。到了临近十二点的时候,爆竹声又开始了,这一晚大家都选择不睡觉,为了给自己“守岁”,还真是“一岁除”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大街上挂满了喜庆、鲜亮的灯笼。诸暨的一些乡镇上会举行舞龙舞狮、花灯展等节目。走上街头,大人们会在花灯前伫足观赏,小孩则是选择猜灯谜,不仅是为了那些精美的奖品,更是对自己猜谜本领的一个认证。还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汤圆了,家家户户准备的.汤圆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腻了还可以吃咸的,自己烧的青菜汤圆,“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过,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洋节日”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节”被邻国霸占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这些民俗习惯,我们应该重视,不让它们变成下一个“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01

家乡的风俗作文12-31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1-31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7-30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6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8-03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8-19

家乡的风俗02-25

介绍家乡风俗作文03-24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