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乐于奉献的记叙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记叙文,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那么什么样的记叙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乐于奉献的记叙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乐于奉献的记叙文1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关于乐于奉献的记叙文2
花朵奉献芬芳,使春天变得更加美丽;小草奉献活力,使田野更加充满生机。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奉献,既为他人提供了一片灿烂的天地,也提高了自己生命的质量。
奉献:彰显美德
20xx年的央视春晚,“大义父亲”胡文传作为20xx年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出现在直播现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很快从女儿离世的'痛苦中脱离并立即签署捐献孩子眼角膜的志愿书,让两名患者重见了光明。
奉献的本色体现在无论何时何地都心怀他人的大爱情怀。胡文传“忍痛割爱”彰显美德本色。
奉献:完善自我
马克思说过:“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善。”奉献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以博大的情怀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才能不断发展自我。
我生在世,要乐于奉献,才能在平凡中铸就生命的伟大,在普通中打造生命的非凡。
奉献:传递正能量
“最美司机”吴斌在身受重伤的同时,仍紧握方向盘,不让车辆失控,最终挽救一车乘客的生命;“最美女老师”张丽莉奋力扑救两名学生,自己却倒在了车轮之下;黎族教师夫妇李桂林与陆建芬,用自己的青春为山村孩子搭建了知识的桥梁……这些难道不是始终流溢于社会、为社会全心奉献的暗香吗?
活着就要多讲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能使生命闪光,铸就人生的伟大和非凡。
关于乐于奉献的记叙文3
深秋,凋零的花瓣铺满了小路,我俯下身来,捡起一瓣,拂去泥土,放到鼻尖上依旧可以闻到淡淡的香气。起身,放眼望去,满目落叶很美,美到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是温柔的像微风,却又热烈的像骄阳,这落红给我无限遐想。一阵风吹过,又会有淅淅沥沥的几瓣花随风而舞,在空中舞出一条条完美的曲线。只是它们才刚刚绽放怎么就凋谢了呢?我贪婪的渴望欣赏她的姿色,却未曾注意时间的流逝。
这满地落红总能勾起我对妈妈的各种情愫与记忆,涩涩的,如鲠在喉。
小时候,回忆里就是妈妈的身影。有一天去翻看相册才发现那时的她既无年少轻浮,也无成熟韵味,有的只是作为母亲的幸福。在记忆里,她是很爱花的。她喜欢买花却也爱拾花。每当她看到那些那些飘零的、凋落的花瓣,总会弯下腰一片一片将有些枯萎的花瓣拾起来,她总是说:枯萎的花瓣更有韵味。
我上小学了,除了多了些作业,日子仍然像从前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走过。一切像是被按下了循环按钮,重复播放着。只是那天,系统失控了。那天清晨冷得不像话,路况也差极了,我几经波折总算到学校了。第一件事就是交作业。就差一项数学了,可我却怎么都找不到了,于是我飞快拿起手机拨通了妈妈的号码,让她立刻帮我把作业送来。在门口等待的二十分钟是那么漫长,我的'心跳却愈跳愈急,妈妈的身影总算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当她到我面前时,我一把抢过作业抱在怀里,如获至宝。“谢谢您!”话音未落我惊讶地发现了她那冻得通红的双手,心中猛地一下抽动:一定是走时着急忘记带手套了吧。她额头不断冒细汗还有那不均匀的喘息声,恐怕是一路小跑吧。晨读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拜拜!”我赶忙扭身,生怕她看到我的泪水。走到教学楼前突然发现早已掉光花瓣的木槿树又多了几分沧桑。再想起母亲刚刚的模样,一阵苦涩涌上心头。
母亲将最美的时光奉献给了我,而把那些枯萎的时光却留给自己,正如她捡拾的那些枯萎花瓣一样。她们甘于奉献,默默滋养着下一代——用岁月和生命。
关于乐于奉献的记叙文4
我们奉献社会,不仅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服务于社会,热心关爱和呵护他人,而在祖国面临危险时挺身而出,能够有不惧牺牲英勇抗战地精神。
想想过去,正是因为那些无数革命烈士,英勇抗战,顽强拼搏,才挽救了民族的危难,才有了我们和平美好的生活,使中国走向了美好的将来,使中国逐渐强大起来,想想未来,只要我们也有革命烈士一样伟大的精神,我坚信中国会更加强大,走向跟加美好和平未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着一群临危不惧乐于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例如:何翠青是一位青川县木鱼中学七年级女生,而他自己失去了最佳的逃跑时间,被压在废墟下,最后失去了右腿。童世强,甘肃省六年级学生。地震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几次冲进摇摇欲坠的教学楼,抱出七个学前儿童,最后帮助老师安全撤出学前班的三十二个儿童陈浩是城都市温江区实验小学学生,地震发生时,他看见一个女孩子还在高墙面前,变跑过去一把将女孩向外推去。砖墙哗啦到了下来,那位女同学安然无事,而陈浩下肢,腰椎出骨折。事后他说: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美好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创造,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曾从他们的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积极回报他人与社会。新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哪怕是一丁点和一丝丝的微薄之力,只要有更多的人奉献于社会,微薄之力,也能变成巨大的帮助和关爱。记住做人就得做一个有用有出息的人,只要你努力了,哪怕对你的目标还差很远,只要你努力就行了。
你应该是出色的科学家,制造出更先进的东西,你应该是物理学家去发现比夸克更小的物质你应该是奥运选手,冲进决赛获得金牌打破世界纪录为国争光,这都是奉献。
关于乐于奉献的记叙文5
奉献,大家不陌生。人人都可以奉献些小东西,比如给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个书包,字典什么的,但有很多人奉献了自己的“无价之宝”。
有一些人奉献出了生命。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革命战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于生命。还有一些科研人员,他们因为长期接触危险物质,得病去世了,比如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先生;还有我们的白衣天使,因为为病人治疗而染上病毒去世的,比如在那一场白衣天使与恶魔非典的战斗中,足足有11名医护人员因为抢救病人感染上病毒而失去生命;也有医生持续做了三天手术,在回家的路上去世了。这些人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有一些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乡村支教老师,他们本是一些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的年轻人,他们本可以在大城市里过好日子,而不用在乡下教书,不用把自己的青春留在大山里,但他们却为了教这一群渴望得到知识的孩子,而选择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大山。我们敬爱的军人,他们20多岁入伍,要到三十四十多岁才退伍,本应该是享受青春年华的人,却选择去训练上场上受苦受累。我还记得曾经有一位记者问一位军人:“你把青春用来参军,你认为值不值得?”那位军人马上回答道:“值得!把青春用来守护人民是最值得的事情!”而运动员们已把青春奉献给了中国体育事业。中国女排也说过:“为国争光是我们的荣誉。”这些人为国家奉献出了青春。
有一些人奉献出了带有温度的金钱。有一对老海军,把他们一生的'积蓄都捐给了“希望工程”。他们足足捐了十多万,但他们却穿着补了又补的衣服,住在一个很简陋的小屋里。记者采访他们时,他们说:“我们老两口都老了,用不到那么多钱了,我们过惯了清淡的生活,这些钱让我们用了可惜了,还不如给那些贫困的孩子们用呢!”还有著名歌星刘德华,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歌手,但你们知道他用演唱会的钱给山区的孩子建了多少个学校吗?整整有57所,本来可以自己用来享受的钱,却选择给孩子们建了那么多的学校,让山区的孩子也有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有奉献精神的人,今天我所提到的还只是当代人的一部分代表人物,我还没有提到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国是一个极具有奉献精神的国家,而我也要成长为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中国人!
【乐于奉献的记叙文】相关文章:
乐于奉献的格言11-30
乐于奉献的经典哲学句子(精选250句)10-08
乐于学习07-07
乐于吃苦08-06
乐于学习07-07
乐于助人09-13
乐于助人06-01
乐于助人09-11
乐于助人07-26
乐于助人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