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1
一、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的缺陷
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是由《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构成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迁,该制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成本核算实务的需要,其缺陷和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
颁布的成本管理条例和成本核算办法是在国家推广经济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下制定的,它确立了定额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主体地位,而没有提及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
第二,制造费用分配方法过于简单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产品成本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但原产品成本核算规范体系中所规定的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间的分配方法又过于简单,这就直接导致了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不够准确
第三,过度依赖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对产品成本核算进行规范近年来,随着成本管理条例和成本核算办法的名存实亡成本核算实务中大多依据现行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来进行处理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侧重于规范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所需要的成本信息只是进行间接规范,所以它不能完全代替成本会计制度或成本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实务。
第四,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的要求差异较大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以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急剧增加,且又大多以我国企业败诉而告终,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国际惯例差异较大,企业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未被反倾销调查机构所普遍认可不无关系。
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创新及作用
为了弥补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的缺陷,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于20xx年8月颁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鲥会〔20xx丨17号),并规定于20xx年1月起在大中型企业试行。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创新点
1.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义,即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以及企业提供的劳务或服务。
2.将行业划分为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共11类,并对各行业如何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规定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4.规定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对直接材料进行曰常核算,但在期末应将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5.对制造费用的核算内容作出了规定,即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6.提出了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还可以多维度多层次地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从中可以看出,成本核算制度打破了单纯以产品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传统思维,拓展了包括以作业为基础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新思路,并实现了分层次管理成本的新手段。
(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产品成本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久治不愈的顽疾”成本信息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信息质量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由于原制度层面上的缺陷所导致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陈旧产品成本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了作业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业成本法是按照成本动因,并基于受益原则在不同产品间分配制造费用,所以,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我国成本信息乃至整个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利于促进我国成本核算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相趋同
由于目前国际上仍然有不少发达国家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地位,所以国际上时有进口国调查机构藉产品成本核算问题对我国某些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行为,如合理地解决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问题,以及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我国成本核算与国际成本核算惯例的接轨和趋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并使我国出口企业提供的成本信息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能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机构的“最佳可采证据因此,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实施,对于谋求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政府价格监管部门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
我国对煤气水电热力石油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通常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即这些行业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过市场竞争决定,而是由政府价格监管部门依据各种产品的成本和一定的加成比率来予以确定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产品定价依赖于企业提供的实际成本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供需双方博弈关系的存在会使得自然垄断企业很可能通过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等手段来推高成本甚至亏损进而要求涨价因此,依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成本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品的实际或标准成本来确定其价格,能够防止政府价格监管部门被自然垄断企业普遍存在的亏损现象所蒙蔽,保证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价格趋于合理,并以此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不被损害,以及推动自然垄断企业杜绝乱挤乱摊成本的行为,增强其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等途径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取得成功,我国也引入了政府采购制度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益,而且还具有调节国民经济保护民族产业促进技术进步等功能。
然而,由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致使在我国的政府采购过程中经常出现成本失控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怪现象颁布和实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举措在该制度中,明确了哪些支出可以计入成本,哪些支出不能计入成本,以及成本费用的确认计量分配方法等这样,一方面使得各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成本口径保持可比,为政府对采购合同的谈判和标的价格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更加充分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成本会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制定成本会计准则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是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它对于我国成本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从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国际惯例来看,制定成本会计准则依然是新时期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都有成本会计准则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与我国却是完全一致,即都是为了加强对政府采购军品采购以及自然垄断行业产品的价格管制成本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成本会计实务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以及加强特殊业务的价格管制方面,比成本核算制度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成本会计准则建设的步伐,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和等效的大势所趋。
(二)扩大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标准成本法亦称标准成本制度,是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制定成本标准,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对比,分析成本差异,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它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标准成本法自20世纪20年代形成以来,在美国等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标准成本法进行应用,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
如前所述,引入标准成本法是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一大创新,但遗憾的是制度中仅规定企业在直接材料的核算中采用标准成本法,这似乎表明准则制定者对标准成本法的应用仍然顾虑重重。
笔者认为,尽管标准成本法对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化水平和成本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但从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面应用标准成本法的条件基本成熟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控制自然垄断行业产品定价方面的优势,建议我国在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中,进一步扩大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即标准成本法不仅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核算中可以采用,对于期间费用的核算也可以采用适时引入变动成本法对外贸易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受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影响,我国的主要出口地尤其是美国及欧盟纷纷以反倾销等方式,对我国某些产品的出口实施限制甚至致命打击据统计,自20xx年起我国平均每年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以及平均每年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毫无疑问,频繁的国际反倾销已严重损害我国相关产业利益,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正视国际反倾销的严峻形势,深入研究我国在反倾销应对中所面临的成本会计制度层面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无疑是当前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国际反倾销调查中所需要的产品成本信息通常是基于变动成本法,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对于固定制造费用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规定的产品成本核算仍然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即产品成本中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项目其中制造费用不但包括变动制造费用,也包括固定制造费用由此不难看出,只有引入变动成本法的成本会计制度或成本会计准则,才能真正实现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和等效,并使我国成本会计核算实务能够直接生成国际反倾销调查所需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彻底摆脱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对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当然,引入变动成本法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的协调和配合,这就要求准则制定者既要知难而进,又不能操之过急,方能实现我国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又一次飞跃。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2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一)难以真实反映核算结果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可是,事业单位运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范围有限,一般不待摊和预提费用。预算单位的收人是指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只要单位已提供了需求并已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就应确认为收人,如按收付实现制处理,则把本期的事业收人计人下一期;同样,事业单位的支出,只要接受了对方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并已取得支付款项的权力,就应确认为支出,按现行规定处理,则会把本期支出转到下一期,不能真正反映本期收支结余的真实情况。再如,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会出现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由于政府采购对物品的验收、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一些工程项目的余款支付一般要到工程全部结束验收合格,甚至在保修期结束后才能支付,按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在支付款项跨年度时,会带来较严重的账实不符。对财政总预算会计来讲,会出现预算支出信息未能如实、完整地反映政府支出的真实情况。
(二)难以进行绩效分析和考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预算会计具有的核算、反映、监督、预测、调控和参与决策的职能也随之相应拓宽和发展。但是预算会计长期受“资金无偿使用”和“不核算成本”的观念影响,只讲使用,不求效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预算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来完成行政和事业任务,主观上强调的是社会效益,往往难以用经济效益来衡量,但不等于可以忽略经济效益。
客观上,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处理上有问题。如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则上不提折旧,且固定资产发生的大修理费用也是在发生时形成支出,这种处理的弊端是:(1)在固定资产形成后,一次性打人费用支出,不能如实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年结余中出现长时期赤字。(2)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是原始价值,没有体现净值,虚增了资产;再如,按规定,只有在经营性业务的会计处理中进行成本核算,而按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要求预算单位对预算执行要进行绩效分析和考核,就要在当期的收人和支出相配比的原则下,才可进行较完整、全过程的分析,但往往收人与支出发生不在同一时期、而支出发生和实际支付也不在同一时期,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率。
(三)一些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不相适应
按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收人”类科目的设置只有三个:一是“拨人经费”科目,核算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人的'预算经费。二是“预算外资金收人”科目,核算财政专户拨人的预算外资金和经财政部门核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三是“其他收人”科目,核算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以及利息收入等,而对于上级单位拨人的业务和专项经费等需要单独反映的无法核算,致使单位只得纳入“暂存款”核算;对“预算外支出”只是采用统计口径,按比例来填制会计报表,脱离了实际支出;对“专项支出”的核算,是按用途分布到支出的各级科目,对在《财务规则》中要求专项“单独核算”,而《会计制度》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新的制度又没有及时跟上,给实际操作带来问题,也给财政部门进行专项跟踪管理、对公用经费开支的调査等监管带来了难度;目前,事业单位接受外单位投资的业务也日益增多,而现行制度中,没有接受投资的核算内容,只能放在“其他应付款”核算,混淆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界限。
二、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建议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中国加人WTO的情况下,预算单位的会计要进一步实现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已势在必行,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相适应的部分尽快进行修订和完善。笔者就这一方面的改革措施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部分地引进权责发生制的收支确认原则对行政机关和一些没有其他资金来源、全部由政府拨款补助的事业单位,可继续实行收付实现制。
对资金来源实行政府部分补助形式的事业单位,可采用半权责发生制来处理日常收支业务,即对政府拨款的收支部分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自行组织的一些事业业务收人和发生的支出引进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对完全靠自行组织收人、政府不补贴的事业单位,如一些改制后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学校、私立医院等可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事实上,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设计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会计科目,为上述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奠定了条件。
对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款项,由于按照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当年度的预算安排,无调整因素的在年终决算前必须全部执行,不得跨年度支付,预算单位在作财政拨款收人的同时,也作相应支出处理。引进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可正确反映预算年度结余的真实结果。
(二)对预算会计引进管理会计的理念
由于预算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国家作为最大的出资者,理应十分关注这块资金的核算、使用、管理和效益,应站在国家利益和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核和重视经费的使用效果。
长期以来,预算单位会计主要为预算管理服务,而对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建议引人管理会计这一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来渗透到预算会计管理中来。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将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经济活动、提供经济信息,考核经济效果的基本手段;其次,预算单位在运用管理会计时,可利用标准成本、定量分析、差异分析等科学方法来加强内部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和分析。
(三)对一些会计处理和科目设置进行修订
1.建议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用折旧政策。可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下设置一个“贷”记项目“折旧”,购进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每月按年限法计算出折旧额,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折旧”科目。这样既能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又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结余,也便于与税收政策衔接,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调整。
2.对行政单位按业务需要增设一些“收人”、“支出”类科目。如“上级补助款”、“对下级补助”等科目,避免将“暂存款”、“暂付款”作为收人、支出的“防空洞”和“调节器”。
3.可在“事业基金”科目下设一个“实收资本”科目,事业单位在接受投资时,可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材料”等科目,贷记“事业基金——实收资本”科目。
4.“收支总表”上“预算外支出”项目的设置已不符合改革的方向,按照收支统管的原则,收人按来源、支出按用途,不管什么资金来源,应统筹使用,不再一一对应来源。再者,按统计口径来计算预算外支出,也不尽合理,因此建议在会计报表上取消“预算外支出”项目。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3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20xx年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结合医院运用新会计制度的效果阐述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院;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是否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倾向于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对维持医院医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在实践管理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实施之后,暴露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实施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影响
于20xx年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是在医改背景下实施的,该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对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医疗救助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该制度近几年的运行效果看,其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环境。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救助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支出,间接减少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优化了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杜绝了“小金库”的存在。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记账模式的改变有效解决了财务与实际不符的关系,减少了财务价值虚开的现象,杜绝了“小金库”的存在。三是提高了社会资本的高效利用率。新会计制度强化了岗位责任,明确了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把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作为对相关领导的责任评价衡量指标,从而有效保证了固定资产责任落实到实处。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新会计制度的成效看,虽然医院运用新会计制度有效促进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其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1.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医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基于公众就医需求,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严重的畸形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高。由于医院科室比较多,而且每个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分散,这样就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科室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结果造成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
2.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准确掌握固定资产价值的途径。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医院固定资产账务与实际价值存在很大的差距,结果造成很难通过会计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损耗。另外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难以反映其实际价值。随着使用时间的推迟,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在不断降低,但是目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没有进行计提折旧,这样的计算模式缺乏对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变动的考虑,使医院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
3.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思想落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明确了相关责任,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者仍然停留在落后的思想中。
一是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对固定资产实际运行效果的调查;
二是医院财务工作队伍质量不高。基于编制问题,很多从事医院财务工作的人员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岗位福利等导致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不认真的现象。
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单一,造成固定资产文件遗漏、丢失等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强化资产管理机构的责权,加强资产购入控制管理
为切实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强化固定资产机构的责权,加强对资产购入控制管理,
第一,医院要专门组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医院发展总体上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账目管理,而具体的科室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建立明细账目,形成资产专属管理。
第二,建立固定资产购买论证制度。医院要组合多部门形成固定资产购买的论证制度,实现固定资产购买决策的科学性。具体科室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之前需要提出申请,由医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并经过医院管理者的论证之后,才能进行购置,对于购置的资产要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
2.科学解读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可以透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与相关财务结构的.变化。固定资产管理盘点的相关内容是下一年度进行经费预算与拨付的重要参考,这就有必要将这一项工作加以细化,保障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医院而言,在登记入账环节中,还可以将图片格式的账单引入到该项工作当中,有效做到降低固定资产的质量界定,避免以次充好,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3.增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基于新会计制度要求,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一,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鼓励他们参加。
第二,医院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者的薪酬待遇,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固定资产管理中。例如,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激励制度,对于工作突出的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于造成医院固定资产出现损失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第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意识,防止其出现腐败贪污问题。
4.构建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
由于医院固定资产数量种类比较多,因此依靠人工核算模式很难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因此医院要积极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医院要建立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管理等信息统一归置于信息平台中,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公开透明。
第二,建立固定资产网络监管制度。医院要对每个固定资产编制“身份证”,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三,医院要积极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将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财政部门,以此强化新常态下财务管理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芹.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江苏商论,20xx,(3):88-89.
[2]黄霞.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比[J].中国外资,20xx,(6):155.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4
新《制度》的修订要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协调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之间业务关系的基础性制度,现行制度颁布于1997年,本次修订旨在适应新《预算法》、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为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一)补充完善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内容
为全面提升政府财务信息质量,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新《制度》为“既要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全面反映与预算收支变动密切相关的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为此,一方面,新《制度》改进了会计核算方法。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即对同时存在收入成支出及资产或负债变化的业务,对其收入、支出内容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对其资产、负债内容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另一方面,新《制度》补充完善丫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一是为更加准确完整地核算反映政府、财政的资产情况,共设置资产类科目15个,较原《制度》增加4个。增设“股权投资”、“应收股利”等9个会计科目,删除“基建拨款”、“财政周转金”等5个科目。二是为全面反映政府、财政的负债情况,共设置负债类科目11个,较原《制度》增加7个。增设“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长期政府债券”、“借入款项”等10个会计科目,删除“借入财政周转金”等3个科目。三是完善净资产核算内容,修改部分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名称,设置9个科目,较原《制度》增加4个。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四是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报表格式,总会计报表由7张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改进r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
(二)统一规范重要收支业务的核算方式
新《制度》对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15个制度、办法及临时性通知进行了统一、规范和更新,完善了部分重要财政收支的核算内容。一是规范国库现金管理核算。增设“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专门核算国库现金管理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款项,与日常国库存款分别反映,并为建立财政库底目标余额制度奠定基础。二是规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和主权外债转贷核算。增设“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分别核算本级财政转贷地方政府债券、主权外债资金形成的债权资产和负债。三是规范财政对外借款核算。取消“暂付款”科目,增设“借出款项”、“其他应收款”科目,分别反映财政对外借款情况和其他日常业务往来核算业务形成的债权。四是规范年终国库集中支付结余核算。取消“暂存款”科目,增设“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科目用于核算反映政府、财政部门釆用权责发生制列支但预算单位尚未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增设“其他应付款”科目用于核算其他口常业务往来形成的债务。是规范财政代管资金核算。增设“应付代管资金”科目,核算政府、财政部门代为管理的、使用权属于代管主体的资金。六是规范政策性负债核算。增设“应付政策性负债”科目,专门核算因政策明确要求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而形成的应付未付款项。七是细化债务收支的核算内容。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区分一般政府债务收支和专项政府债务收支分别核算,年终分别转入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科目。
(三)删除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相关的表述
一是新《制度》第4条规定,“协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国家金库、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财政专户开户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是总预算会计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而原《制度》对此的表述是“协调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等之间的业务关系,共同做好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工作”。二是新《制度》第35条规定,“各项收入账务处理发生错误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更正”,删除了原《制度》“在发现错误的月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更正”的表述。三是新《制度》第44条“组织征收部门和网家金库进行年度对账”,删除了原《制度》对此的详细说明,即“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库制度的规定,支出应设罝0天的库款报解整理期。各经收处12月31日前所收款项均应在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报达支库,列入当年决算。同时,各级国库要按年度决算对账办法编制收入对账单,分送统计财政部门、征收机关核对签章。保证财政收入数字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影鴯。
(1)对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库会计核算制度。目前我国预算编制基础和实际收支的确认和报告主要釆用收付实现制,“双分录”记账将使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得以广泛应用。国库会计作为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分支,目前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是否需要参照新《制度》“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记录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众多会计科目的变动要求国库“3T”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国库TCBS、TIPS和TMIS中的会计账户、会计科目及系统参数,均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需要根据新《制度》关于会计科目的`变动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三是重要收支业务处理方式的变化使国库统计分析工作面临新问题。如,财政部门基于原《制度》中“暂付款”、“暂存款”两个科目的与专户、预算单位往来及国库集中支付结余等业务处理,是引起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差异的重要因素,新《制度》将其取消并代之以“借出款项”、“其他应收款”和“借入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这将使旨在减小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差异的工作更为复杂。
(2)引导国库部门研究关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和新《预算法》的明确要求,国务院20xx年底批转广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无论总预算会计制度核算目标的重新定位,还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大1:相关会计科H的调整,都始终围绕“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服务”这一主线展开。在此之前,财政部于20xx年底已经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同时,国内已有三支民间研究团队完成了对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核心报表--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并基于此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政府财务状况、债务风险等重大宏观经济问题的有益结论。人民银行国库作为参与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部门,应该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应用情况高度关注,并拥有独到的理解和分析判断D
(3)不利于经理国库制度的有效贯彻
新《制度》删除r原《制度》肯定、支持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相关表述,将对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的有效贯彻产生影响。一是淡化了国库会计参与预算执行的作用,掩盖了国库会计对预算执行的核算、反映和监督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三大基本职能,新《制度》取消“共同做好预算执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工作”的表述,实际上是对国库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职能视而不见或拒绝承认,是对《预算法》规定的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的背离。二是限制了《国家金库实施细则》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制度依据,新<制度》以“相关规定”代替“《国家金库实施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显然不利于《国家金库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其对相关业务处理的指导作用。三是弱化了国库制度的适用性。新《制度》将根据网库制度规定的年终处理办法和对账办法删除,使相关的国库制度形同虚设,且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及时高效开展。
(四)相关对策建议
(1)及时研究调整国库会计核算制度
一是研究国库会计如何参照新《制度》“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以便在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对政府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有所了解。二是结合新《制度》的修订情况,对国库“3T”系统的会计账户、会计科目、系统参数做相应的增、删、改调整。三是考虑在国库TCBS和TMIS系统中增设与新《制度》中“借入款项”、“借出款项”等对应的过渡性会计科目,逐步缩小国库支出统计与财政支出数据之间的差异。
(2)研究关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相关情况
一是学习了解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国际经验和做法,摸清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和研究要点,为加强对其的应用分析奠定基础;二是深入分析以政府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宏观意义,如对政府宏观调控及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相关影响;三是加强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体应用的研究,如运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开展对各级政府财务状况分析、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及信用评级等。
(3)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映
一是充分利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国库信息化建设优势,优化改造国库资金集中收付流程,更好发挥国库事中监督职能;二是拓展国库统计分析研究领域,努力深化对国库支出规模、结构、进度的分析研究,从支出角度反映预算执行及财政支出绩效;三是适时适度将国库履行“出纳”监督职责的典型案例和国库的分析研究成果向社会公众展示,提升央行经理国库的社会影响力。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5
摘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我国众多会计制度之一,从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运行八年多的时间上看,该制度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出现了很多弊端,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行政单位中普遍存在,笔者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支出的管理等四个方面阐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笔者是站在企业会计制度的角度,就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健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支出
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执行的,共九章六十三条。我们清醒的看到,该制度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出现了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也一直为学术界讨论的话题,也是任何一项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上看
我国会计核算的原则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另一种采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做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从这两种制度的概念可以看出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较为科学,但工作量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要大;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量较小,但不够科学。从会计核算的客观角度出发,无论企业还是行政单位发生的货币收支业务与交易或事项本身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有的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了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我国的企业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基础,更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强制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此条制度在制定的初期是适应当时会计核算的需要,但经过数年的运作,我国的会计制度正在同国际接轨,如果教条执行此项规定将不利于现行会计核算科学化的需要,此规定的弊端也突现出来。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市,对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试行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今后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行政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发展方向。
二、从资产的`管理上看
资产从广义上说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由此可以看出《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过于狭隘,既然以资产的形式存在做为一种物质资源,第一就得考虑其获利的问题,试想一下我国制定此《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时未充分考虑其获利的问题;第二就是考虑其是否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并按期计提折旧,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更不能谈什么摊销的问题了,所以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的资产多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实的市场价值。与此相比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每年都在修定和完善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不但要对资产计提折旧,还要充分考虑该资产的市场价值,当资产减值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达到会计核算的帐面资产真实反映其市场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修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资产的有些条款是很有必要的,达到用制度约束行为的需要。
三、从负债的管理上看
从概念上看,《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负债与企业会计制度无本质的上的区别,但从科目的细化上看区别就很大了,例如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负债中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又分为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帐款、应付福利费等很多会计科目,长期负债又分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会计科目,可以从总帐的会计科目中看出单位的整体负债情况,并为领导决策服务。而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只设有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暂存款这几个有限的会计科目,如拖欠职工的工资只能在暂存款下设二级和三级明细科目,要想在总帐上看到拖欠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情况真不是容易的事,笔者以为不是企业会计制度制定的过于繁琐,而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者未充分考虑长久和现实的需要,想想我国每年都出台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来修正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而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一九八八年制定,一九九八年才修定要十年呀!就现在这个《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也过去了有八年多了,现在还没修定过一次。真的发人深思。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6
摘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经营要求越来越严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也日趋严峻。银行的成本管理对于银行的发展也变得逐渐重要,但是在目前的银行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了较多的问题,财务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成本管理的不严谨以及员工的监督工作规范欠缺都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银行业的发展。本文从当前的银行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成本管理对策,以促进银行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
银行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银行经营的重心,直接影响了银行的长久发展。在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背景下,加强成本管理,增加获取利润能力,成为当前银行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因此,更要积极制定相关的对策,以加强银行业的成本收益。银行成本管理主要根据银行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以及国家提出的政策,对在经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成本进行检测控制等各种相关的管理工作的全称。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营过程中使用成本的大小能够体现出银行的经营情况、资金的效益相关工作质量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的一个提升或下降。对于银行成本的管理,需要通过银行的各个部门进行配合,以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有效的管控人力、资金,从而减少成本的使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获取的利润。企业经济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成本管理,作为银行这种以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就是维持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要仔细探讨成本管理的意义,利用科学的管理形式,合理控制成本的支出,以达到合理管理的目的。
一、银行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制度体系的不完善
对于当前的银行内部财务管理的控制仍然不够完善,大部分的银行中对于内部财务管理的制度没有严格的规定,没有将银行的各个部门都包含在内,没有涉及银行的业务中,没有明确的职责权力、将职务与资金管理进行合理分配。银行没有重视好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致使会计人员对于工作的质量也不在重视,无视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无缘由的加大会计人员的任务量,导致会计人员被迫处理相关的任务,极少地将时间重视到对成本的管理上,从而影响成本的加大。
(二)银行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各个银行虽然建立了相关的成本管理体系,但是仍旧不够完善,对于相关制度仍然没有严格的实行。在银行的经营中要把制定出相关成本支出的标准,尤其是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费用,如果没有相关的支出标准[1],就很有可能导致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比如一些出差费用的标准、办公用品标准等等相关的费用标准。如果不制定这种标准,就会促使工作人员在外出工作时不控制资金的花费,极大程度的会加大成本的使用。在进行控制成本时,绝大部分是在工作完成后进行控制,在成本使用过多后才察觉,然后再采取对策。
(三)员工的监督工作规范欠缺
其他行业会计计算工作主要是通过财务部与会计部进行完成,所以,财务部需要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配合工作,财务部门将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且管理的范围比较小,能够使会计计算工作高效率的完成。商业银行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要按照资产、对外客户业务等其他有关资产管理部门、负债管理部门、银行内部费用计算三大项,并且有关账务处理的管理部门最少要有三个部门,有的银行根据公司的资产、公司的债务情况等各种业务类型进行精细的划分[2],关于账务处理的部门会更多,会计计算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大,不但会影响会计计算的准确度,同时还会加强会计监督的管理难度。银行中的员工的素质水平其实并不低,但这些高素质人才也只是展现在某个专业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虽然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符合会计计算的要求,但是对会计计算的含义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业务的条件发生变化,很容易导致会计计算出现错误。
二、银行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问题的原因解析
(一)成本管理制度与银行会计制度的碰撞
原本的财务报表主要是将利息的纯收入计算为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相差的金额,从银行的内部管理来看,整体利息的纯收入是通过全部的经营单位开展时间及利率不同的种类的资金与负债业务共同组成的。所以,利用不同的资金及负债商品进行调整,加强利息的净收入提升才是银行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但是,对于产品框架的调整首先要将整个的差价在资产产品和负债商品之间进行科学的划分。受存款贷款的影响,银行在收取贷款的收入时要将存款资金作为前提,资金的使用与负债资金占据同等地位,不能仅仅的将利息支出的增加都认为是负债业务造成的,从而减少账面净利息收入而减少或停止开展吸收存款的业务。与此同时,银行收取的存款或者其他途径收取的资金都是不受制约的,原本的财务报表对于资金的来源以及使用损失的反映都限制在原本发生的机构中,无法展现出资金的统一使用及其有关负债成本的分配,然后严重影响资金占比较高的经营单位或商品盈利较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利息的净收入。负债业务存在较多容易出现减少利息净收入,与实际的盈利能力区别变大。
(二)人员的流失、变动
在银行的财务计算中,由于人员的变动以及流失极大程度影响了计算成本的不准确性。人员的流动对于一个任何银行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银行会计人员的流失对于成本的管理来说有利处也有弊端,一些不适合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的流失极大程度的有利于加强银行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会计人员的流失会逐步提高银行的成本投入,严重影响银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4]。
三、银行财务会计制度下完善成本管理对策
(一)建立全面完整的财务会计制度
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加强,极大程度加大了银行在金融机构中的竞争,因此更要做好对成本的管理工作。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为成本的管理以及合理支出做好科学性的依据。在对银行内部的管理中,可以积极创建相关的检查以及考核制度,同时建设起高效的鼓励制度,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大程度的保障好对银行的成本控制,并不断完善银行中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利于减少银行在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通过规定的时间对银行内部进行查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提升银行财务会计的专业水平。在银行内部的财务会计部门建立监督小组,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责任,根据会计制度的标准进行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只有按照这种情况进行才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制定出相关的制度时,要使用严格的文件来进行颁发,以促使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将颁发的制度结合进工作中,银行中的会计计算流程都要让相关的人员熟练地掌握,并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要负责的工作,以此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有效性。
(二)降低经营成本
银行的特点是将获取利润作为主要目的,以呈现获取最高的利润,想要获取最多的利润,就必须注重对成本的管理。在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将市场经济与商业的理念进行结合。通过将对成本投入的管理工作准确的分配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同时将减少银行的成本投入作为银行发展的目标,并且贯彻落实在银行各项业务的经营中,在银行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上创建新型的管理方式,充分加强对银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利用各种方法来积极提升银行资金使用的效率。根据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建设起银行相关的信息网络框架,及时的收取相关银行经营的成本管理消息,从而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因成本管理的不准确而产生远离成本目标的问题,促使减少其他原因而影响对银行成本的控制。与此同时,随着专业银行逐渐向商业银行的变化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要快速了解银行以及财务会计的相关制度,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经营活动中,明确了解管理银行的内容。
(三)改善员工制度确保员工监督工作
当前管理银行应当积极强化会计监督的管理制度,通过这种形式,扩大银行会计的监督范围,以及工作目标、工作流程等等,以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管理。在当前的银行内部的管理中,要注重起对相关会计监督人员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选择监督人员时,要严格要求相关人员拥有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在银行的内部中要制定出定期的时间来对人员进行开展培训工作,促使工作人员在掌握好原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新新的专业知识以及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在进行招聘人员时,要在有银行知识的前提下,能够严格地进行开展监督工作,以极大程度的减少人员融入工作的时间,在分配人员的工作时,要充分结合人员自身的技能来对人员进行分配,以此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准确有效的实施。与此同时,要严格规定会计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等等相关的职责范围,以保障好各个部门监督的工作能够清晰呈现,以防止出现管理范围不明确的现象,出现管理隐患。
(四)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紧密结合
银行只有完善好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并将成本管理和会计制度进行结合,明确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方法。把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紧密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将银行的经营目标实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银行的经济收益。在银行的管理中,融合进成本的管理和财务会计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银行的发展。在进行融合的同时,根据具体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完善好管理制度后,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完成相关的工作,保障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更加高效率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成本的使用进行准确的预测,利用相关的完善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呈现,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机构产品获取利润的预测,改善员工制度,更好地促进了对会计工作的监督。通过将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联系,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经营的成本,从而加强了金融机构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兴态.会计成本控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问题探究[J].财经界,20xx(01):170.
[2]王海娟.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探索[J].商情,20xx(04):79.
[3]王勇.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中国市场,20xx(15):152-153.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7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强化医院的管理能力,我国财政部于20xx年1月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顺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出发,对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措施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能够对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进行更好的调节,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不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使得医院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下,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是需要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推行,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积极影响
一是改变财务管理目标。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的财务统筹以及会计预算有了完善的理论指导,能够实现财务管理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对于医院的财务报表,新制度给出了具体的准则,为财务部门披露相关财务信息提供了便利;二是改变财务核算方式。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前提,改变了传统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局面,增加了金融工具计量、确认等环节,推动了医院财务核算的健全和完善;三是统一财务报表。现阶段,许多医院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存在着缺失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报表必须统一编制,实现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彻底改变,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二)存在问题
1、预算管理体系缺失
一直以来,受制度等因素的束缚,多数医院并没有完善的内部预算机制,使得医院对于财政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削弱了市场竞争意识,导致管理能力的弱化。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财政预算的热情,无法对医院的财政预算状况进行整体把握,降低了财务预算水平。
2、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人员缺乏严格的'要求,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者普遍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的问题,无法满足预期的要求。具体来讲,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医院人事管控中往往会忽视财务人员的感受,将其划分到后勤部门,使得财务人员关注财务账目的处理而没有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化,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缺乏风险管控意识
当前,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没有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合理使用资金,就能够完全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这种思想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医院,将会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影响医院的稳定发展。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强化措施
(一)转变思想认识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得到有效强化,首先需要得到领导阶层的重视,转变其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全面贯彻和落实,采用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手段;其次,应该在医院内部加强财务管理的宣传,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得全体职工都能够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然后,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医院发展的实际出发,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贯彻和落实。同时,应该立足当前医院的运营情况,对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工作的走向进行明确,对相关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统一到财务核算中。应该构建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的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全面化和统一化,确保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能够处于可控范围内。
(二)完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凸显医院的技术质量和医疗水平,展现医院自身的竞争实力,应该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通常情况下,医院在开展相应的医疗卫生以及科教等活动时,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医院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应该加强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手段和措施,对相关内容进行关联性剖析,如成本参数、成本核算、目标完成度等,将其与最近几年的信息进行对比,在明确医院当前发展状况的同时,对医院自身的发展潜力进行深入发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三)健全风险管控
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运作的全过程中,在许多环节都有所体现,引发医院财务风险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包括了医院的内部控制能力、医疗卫生水平以及资金状况,后者则是相应的医疗政策等。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风险预防体系,立足医院实际,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适应新的财务会计规范的要求;二是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应该结合相关政策与规范,对会计处理的目标进行明确,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将财务风险管控落实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力度,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高,增强其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判断力,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抵抗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许多环节都做出了一定的修改,推动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加快了医院内控制度改革的步伐。医院应该重视起来,对新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贯彻和落实,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8(2):28
[2]祝丽华.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20xx,(12):32-33
[3]李阳,杜文英.新财务会计制度视角下医院财务管理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4):77-78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8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财政进行优化管理的整体水平,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提高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及部门对预算进行科学管理的水平,国家出台相关的会计准则,其中,也包括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20xx年1月起,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开始全面施行,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需要遵循新制度的条件下,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加强新旧制度的衔接与融合,加强推进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促进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有效性。鉴于此,本文围绕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展开论述,阐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基于实践的层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落实会计改革制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持续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最关键就在于应当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当前,事业单位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实现向市场经济思维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推动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积极尝试。因此,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展开全面的研究,探索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基本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内涵
固定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可分为六类,具体包括房屋及其他构筑物、各种专用设备、各类通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或档案、家具或用具、装具或动植物等。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具有较大的价值,使用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而且可以长期、重复使用。固定资产在具体的生产过程和使用中会发生一定的磨损,但并不会应该使用的过程导致实物形态被改变,但是需要根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程度,逐步将资产的价值转移到相应的产品中,这部分转移的价值被回收后将形成一定的折旧基金。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涵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一年以上、且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了物质原有的形态的这部分资产,或者资产的价值低于1000元但属于批量采购的资产,也应当纳入固定资产的管理范畴。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得以顺利运行和正常发展的根基,也是促进事业单位在新经济形态中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事业单位职责的履行至关重要。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和价值评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可以长期使用、资产保持了原有实物的形态,且属于非流动性的资产;二是资产购置的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会再进行分期计提和折旧。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对资产进行市场价值的评估,然后再次进行资产的审核与分析,最终明确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月为单位进行折旧,如果出现了损坏,还应当做好坏账的准备。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固定资产是重要门类,占比较重,对固定资产实现有效的管理,直接关乎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效率以及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持续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促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中逐步发生改变,进而为管理水平的优化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事业单位应当紧抓发展机遇,勇敢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资产管理中加强改革,持续创新,不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积极助力事业单位在新的经济形态中获取更长远的、更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好务,为人们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好务。
(一)固定资产定义的变化,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的描述中,具体的说法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描述从“事业单位持有并使用”改变成了“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的业务活动需要而控制的”,这个说法的改变着重强调了“控制”,将原来准则中提到的“持有并使用”改为“控制”,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范围,也进一步明确会计主体对于资产的使用权利以及管理义务,将更有助于判断相关资产的经济效益情况,以此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盘点和使用率的掌握。从外部形式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之间得到改善和优化,促进财务管理方法更加科学与合理,进而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获得更大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起到了更好的规范化作用,依托于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进行了统一,有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将更有利于事业单位获得更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二)折旧范围与办法的变化,让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并没有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体的折旧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折旧计提范围的界定并不全面。同时,在原有的准则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虚提折旧”的方法,这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本模式的虚提折旧方式,不能有效地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管理起到作用。新制度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以及具体的使用年限,并且还对折旧的细节操作做出统一性的规范化要求。这一变化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有章可循,并且,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时价值。
(三)资产管理要求的变化,促进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深入落实,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当以年度为单位编制国有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形成完整的报告,通过各类资产信息的汇总、分析和上报,进而实现对国有资产实际使用情况的盘点,这一要求的变化也对事业单位提高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具体要求以及管理和维护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性与规范性,这将更加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与整体效益。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路径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将走上新台阶,但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转变管理思维,打开管理思路,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依照制度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有效满足新制度中的各项要求,达到资产管理的标准,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的质量及水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全面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实现新制度的贯彻,实现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是依靠财会人员充分研读,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准确理解各项标准,再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协助领导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然而,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对于广大财务工作人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已经习惯了“收付实现制”,要快速适应“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在短时间内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应当加强财会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知识储备和管理操作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管理意识的转变,培养资产管理的技能,将新制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拓宽财会人员管理的思维,进而为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探索奠定基础。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邀请专家教授走进单位举办座谈会,为财会人员分享管理的有效经验,结合行业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探讨资产管理模式发展的发展趋势,促进财会人员对新制度的应用有全面的了解,增强思想认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成为能够符合新时代需求,能够为事业单位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全面加强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为提高学习的成效同时不耽误工作和业务,建议采取短训模式,每月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与,为制度落实提供专业人才。
(二)强化规范管理的意识,加快推进资产的科学化管理
在全面落实新政府制度的背景下,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负责人,应当持续增强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的意识。一方面要积极研读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以及细化标准。另一方面要充分分析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找出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制度的要求摸索改革的思路,及时下达资产管理的指令,并同步推出其他相关行动,加快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借助于绩效考核体系,持续增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责任心,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岗位中,对固定资产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包括资产的引入、使用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同时,以奖惩并罚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措施的全面实施。另外,应当组建专业评估小组,主要由事业单位内部经验丰富且工作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强的骨干员工组成,加快做好价值的评估与核实工作,有效避免单位内部出现资产流失,促使各方资产都能得到全面的保护。例如针对事业单位的领导绩效考核,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纳入考核机制,以此加强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机制的重视,带动部门负责人加强管理责任的落实,为管理水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应有的保障。
(三)加快推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在积极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事业单位在采取相应的固定资产优化管理行动之前,需要针对于使用率不高的这部分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具体的缘由,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全面提升资产的使用价值。如果是由于其性能不符合当前的使用需求而导致效率较低,为了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需要通过资产的具体使用者在申请采购前展开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分析,从而实现在后期的资产采购中有效解决性能不符的问题。同时,应当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资产共享,不断开发多样化的共享模式,例如可以如何借助于高端仪器、现代化设备构建资产共享平台,使财会人员能够通过更便捷的操作了解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对于闲置的资产,可以通过其他措施告知单位内部其他可能应用该资产的部门及人员,进一步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例如,某项目在结束之后,部分资产不再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此条件下,如果将资产直接处置,无疑将带来巨大的资产损失。应当构建科学化的调配机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摸索共享模式,确保该资产能够在其他部门或业务中得以应用。
(四)积极构建内控管理机制,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将推进事业单位内控机制的构建,以固定资产管理为契机强化内控执行力度,确保单位内部各项资产从采购、验收到使用以及后期的管理保养和维护环节,都能得到单位内部的动态化管理,持续增强资产管理效能,为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首先,应当优化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遵循“统一领导”与“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创建相应的管理部门,专人专职,不同管理人员之间各司其职,构建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不断规范业务记录方式,定期对台帐、实物及明细账进行核查。在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应当加强清理未入账的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单位固定资产的流水,加强账面价值的计算与核对。在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单位实际建立资产卡片账,在账目中对资产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一卡一物的方式对所有资产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资产的主要来源、实际价值、主要责任人以及使用详情等内容,可通过卡片的形式明确资产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安排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保管,加强存储,构建条形码管理的同时,还应当对相关账目进行全面的盘点,构建信息化档案。通过电子录入方式,建立起详细健全的电子化档案。对于没有达到报废的年限或没有达到报废状态的这部分资产,要及时清理上报,确认具体的处理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及折旧信息具有真实性与有效性,为接下来新账的纳入做好全面的准备。
(五)优化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
针对于事业单位在资产采购及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原因,一方面要构建更完善的采购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验收关卡的把控。例如,可以成立单位内部专项采购小组,由小组专门负责单位内部各项采购工作。而验收则组织另外的小组完成,实现对资产全过程管。同时,对于采购完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指定专人全面负责管理和维护,对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核查,做好每一次检查的台账。针对应当报废的资产,需要统一上报相关部门并对其加强管理,确保相关资产在具体应用中能够延长使用期,提高使用率,再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策略,为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促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得到深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环境中,事业单位需要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方法,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及时转变管理思路,拓宽管理思维,按照新制度要求和标准,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将资产管理与新制度深度融合,加大人才资源的建设,加快工作推进的步调,确保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制度的优势,为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9
一、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建议
1.完善企业现有财务管理部门
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各个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并且在新会计制度下,每个部门的财务管理都要严格有序,并且不能和新会计制度相冲突。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职能比较小,且又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在财务管理时,对于资金流向一定要特别注意,要保证资金的流通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效合理,让财务的管理模式得到完善和优化,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财务管理的优化,可以让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更加规范,企业的优势也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都随着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不仅要求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转变,财务管理的方法也要创新,以适应新会计制度下的业务要求。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将新会计制度得到落实,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联系企业现状,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有针对性的编制培训课程,提升业务技术的同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使其能够迅速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发挥作用。
3.建立预算管理机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各部门全力配合,全员重视,全员参与。所以要转变企业员工的观念,提高企业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使全员对新会计制度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为了更好的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的管理,以建立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自身发展。建立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企业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收入和开支的合理性,让企业的不合理投入和支出更加规范,正是由于预算管理机制可以严格控制企业流动资金,企业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所以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4.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快速的升级才能对系统中财务报表和会计账户更好的支持,才能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制度,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信息系统的升级中,财务信息要准确无误,这是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并且给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使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5.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全面适应新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中要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确保管理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效益,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结语
要紧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其兼具时代性和实用性。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把握,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带动企业创造能力和自我改善能力提高,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发展。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10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我国尚未有完善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环境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无法可依。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环境会计,在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因此,对日本环境会计制度的研究,并从中归纳出其经验做法,对于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与推广、及其制度构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对该国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分析基础上,阐述对我国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启示。
二、日本环境会计的制度化
1.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立法
日本政府将1999年确立为“环境会计的元年”[1],着力推进该国环境会计的开展。日本政府在提出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目标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总量控制准则,为环境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997年,日本环境保护省组建了由产官学各界组成的环境会计委员会,在环境会计指南的制定和推进环境会计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做有成效的工作。
2.环境会计制度化和实用化
环境省1999年3月,发布了《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公开指南(征求意见稿)》,随后于20xx年6月发布了《环境会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xx年5月对该指南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颁布了《指南(第2版)》;同年6月发布了《环境报告指南20xx—关注利益相关者》;20xx年3月,发布《指南(20xx版)》;此后,环境省于20xx年4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成本分类指南》。20xx年2月,《指南(20xx版)》的发布,使环境会计在内容要求上更加详细具体,更加具有指导意义。《指南》的不断修订完善、推陈出新,对企业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遵守环境会计制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环境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日本的许多大学中不仅开设了环境会计的课程,而且强调加强环境会计的应用推广,邀请企业界实务经验者进行学术交流,吸收更多的学者投身于环境会计及其制度构建的研究之中,为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参与不积极
我国环境保护部虽然在很多环境事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而日本政府在推进实施环境会计项目方面,以环境会计研究委员会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环境会计制度构建的研究。
2.缺乏相关的法制法规
近年来,虽然我国相继颁布了《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已颁布的法律与环境会计关联性较差[2],导致企业在开展环境会计时,无法可依,使环境会计的开展缺乏针对性、规范性。
3.缺乏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与研究
环境会计是近年来才新兴起的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只了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基础知识,缺乏对环境会计的学习;环境会计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的层面。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增强政府在环境会计制度化中的作用
我国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主要是对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等。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环境会计的产官学推进机制[3],以推进环境会计制度的构建及其实施。
2.及早出台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
我国至今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环境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对环境会计的核算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致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参差不齐,缺乏完整性。日本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在应用中不断地修订环境会计指南。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指南》[4]。
3.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推进环境会计的开展
在借鉴日本经验建立我国的《环境会计指南》的同时,大力推动企业发布环境报告书,通过环境报告书将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将环境报告书作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作为传递环境会计信息的媒介,以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论
日益枯竭的原料和能源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坚持不懈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突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应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及早出台环境会计指南,以环境报告书为媒介大力推进环境会计,并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环境会计制度化的需要。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11
【摘要】20xx年1月政府会计制度将正式执行,文章以固定资产为例,就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对公立医院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着重梳理固定资产从取得到处置的完整核算方式,进一步关注会计制度改革前后的差异,找出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创新点,并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探究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对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具体影响。为探究政府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公立医院;固定资产
20xx年10月24日,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xx〕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1],规定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有特别说明的单位除外)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可提前执行。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中存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存的现象,使各单位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造成政府资产负债不实,运营成本不准确等,在这种核算体系下所出的决算报告将难以满足按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需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对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政府会计制度统一了现行的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中涉及20xx年底公立医院执行的财政部发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如何保障实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实现新旧制度的无缝衔接,是公立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以固定资产为例,通过举例分析政府会计制度与现公立医院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阐述制度改革的意义及特点,为公立医院顺利完成政府会计改革做准备。
一、政府会计制度总体特征
谈及政府会计制度特点,首先提及从20xx年起公立医院开始执行的财政部颁发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是把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核算基础进行了整合,即财政补助、科教收支实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而医疗收入等其他收支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这种一个制度两个基础的核算模式,满足协调了预决算管理和财务状况、运营成本及绩效评价管理的目的。可以说,公立医院早在几年前就走在了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前面,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探路者,其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如今的政府会计改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政府会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对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行了彻底的规范,把两种核算基础从一个核算系统中剥离,重新创建了双重功能的会计核算模式。政府会计制度的核心内容可以简单阐述为8字方针:“适度分离,相互衔接。”这种创新性的会计核算模式将在公立医院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本等得以充分、准确地反映。而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同样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单位预算收支情况,满足决算管理的要求。
二、以固定资产为例分析政府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的影响
虽然公立医院的核算基础与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有相似之处,但对于政府会计制度提出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理解,公立医院将如何应对制度的变革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从取得、使用、处置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为例来分析两种制度的差异及对公立医院核算方式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取得时核算方式的差异影响
1.医院会计制度核算方式公立医院自有资金购入(权责发生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入(收付实现制)采用特殊的双分录核算形式: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银行存款”等科目。2.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方式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付账款”和“银行存款”等科目。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资金结存”科目。两种制度差异影响在于政府会计核算采用平行记账方式,而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购置固定资产不再执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双分录核算形式。这也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一大创新。
(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方式的差异影响
1.医院会计制度核算方式公立医院自有资金购入资产计提折旧: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入资产计提折旧:借记“待冲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方式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无核算分录,因为未引起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两种制度差异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1)计提时点变化,《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财会〔20xx〕4号)规定,当月增加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不提折旧。
(2)使用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时,《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要形成待冲基金,在计提资产折旧时待冲基金再予以消减[3]。政府会计改革后,“待冲基金”科目将被取消,资产折旧不再冲减“待冲基金”而是直接计入对应的支出科目。这将使公立医院在财务会计核算上真正全面地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同时两种制度就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均提出“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唐建纲[4]等学者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及数据测算,对加速折旧的应用价值给予了有效证明,并建议在政府会计改革中应用。在公立医院,那些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专业医疗设备其折旧方法采用加速折旧法能有效规避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无形损耗,便于资金的快速回笼,促进医疗设施的更新和技术进步。
3.固定资产处置核算方式的差异影响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因为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其处置的资产净值和在处置时所发生的费用及收入要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而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取消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事项不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都统一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核算。该核算方式更加科学、统一,便于理解操作。
4.固定资产核算变化对公立医院政府会计改革期初余额衔接的影响公立医院在响应国家号召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要认真梳理会计科目,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其中与固定资产核算相关的衔接问题主要注意两点。其一,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点的变化而引起的衔接问题。各大公立医院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前建议进行资产的全面清查,对未提足折旧资产补提一个月的折旧,做好新旧制度衔接时的调整分录。衔接分录:借记“累计盈余”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其二,“待冲基金”科目取消,在新旧制度衔接时,补提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可以先冲减该科目,借记“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旧)”“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旧)”科目,然后按“待冲基金(旧)”科目余额转入新科目“累计盈余(新)”或简便方式。在新旧制度衔接时,“待冲基金(旧)”科目余额直接转入“累计盈余(新)”科目,补提折旧的衔接分录直接同“其一”方法,可在“累计盈余”科目中下设二级明细科目,以区分自有资金和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所补提的折旧额。5.固定资产核算后会计报表形式的差异影响政府会计改革中会计报告形式内容变化较大,会计报表采用了双体系的报表格式。其中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财务报表取消了公立医院会计报表中的《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并把《收入费用总表》与《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合并在新财务报表《收入费用表》中体现,同时增加了《净资产变动表》。预算会计报表是全新的报表体系,由《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在政府会计报表附注中编制《本年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调节表》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又一创新点。此表科学地把按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预算会计信息与按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差异调节的方式给予了很好的衔接与关联。笔者就调节表如何将财务与预算报表会计信息勾稽衔接进行简单的举例说明。例如,某公立医院1月以240万元购置专用医疗设备,其中财政项目补助120万元(授权支付),自有资金120万元,折旧年限5年。财务会计:借记固定资产240万元,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20万元和银行存款120万元。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240万元,贷记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20万元和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20万元。当月购置当月计提累计折旧,全年累计折旧额48万元。财务会计:借记业务活动费用48万元,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8万元。预算会计:无(未引起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上述业务引起财务会计本年盈余减少48万元,而预算会计本年预算结余减少240万元,两种核算模式下的差异将通过调节表予以勾稽关联。以预算会计本年预算结余减少240万元为起点加上调节表加项之一“为构建固定资产等的资本性支出240万元”减去调节表减项之一“计提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48万元”等于财务会计本年盈余减少48万元。
三、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议
政府会计制度将于20xx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有特别说明的单位除外)中执行,作为公立医院的财务及相关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种紧迫感、责任感,要以一种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去落实好这一项重要任务;要熟知政府会计制度制定的背景、原则以及与《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影响,全面掌握政府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及核算要点;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保证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要积极响应并结合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和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与信息化系统有效结合,依靠信息化技术使政府会计改革得以顺利有效地启动,特别是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体系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平行记账”方式及预算会计本年预算结余与财务会计本年盈余差异如何调节等均需要尽快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平台,解放财务人力成本,使财务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分析及管理上来,要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的。四、结语政府会计制度统一了现行政府会计领域多项制度,其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平行记账(引起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两种核算模式下预算与财务会计要素的相互协调及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通过编制《本年预算结余与本年盈余差异调节表》使预算会计报表与财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这些差异影响是要重点理解和把握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A].20xx.
[2]熊娜.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xx(3):20-23.
[3]梁秀林.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待冲基金”科目账务处理方式的商榷[J].中国卫生经济,20xx,31(12):90-91.
[4]唐建纲.试论加速折旧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xx(8):24-27.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12
摘要:加强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品改革是重中之重。适时调整医院会计制度,完善药品核算体系有利于加强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有利于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力度,有利于提升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通过对新旧财务制度的对比研究,充分检验了新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但同时也注意到新制度中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医疗药品 收支核算 成本归集
一、新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实施背景
(一)原有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及成本归集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之前,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医疗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收入”、“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支出”等会计科目分别进行医疗和药品收支核算,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药品购入时按照售价入库出库,将售价和进价之差计入“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月末要将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上面来,而不是直接结转到“收支结余”科目。
国家投入医院的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医院获得的科研教学资金,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库存物资之后没有后续的账务处理来反映这些资金的使用状况,其成本的归集和核算按照一般资产来处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一级明细核算科目没有明确的界定,成本的归集跟财务人员对现制度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二)原有医疗药品收支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首先,医疗人员成本全部通过“医疗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药品核算方法仅仅是按照进价加一定加成比例的简单模式计算收支,因此医疗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遴选药品、开具医嘱所体现的知识价值没有在医疗收支核算中得到反映,也就无法在这方面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绩效考核,既不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又是造成医院药品收支不配比、医疗支出过度放大的重要原因。同时对于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来讲,简单通过药品加成的方式来支持医院运营,也导致了医院每年的处方流失率特别高,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收益。此外,药品管理是大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将医疗和药品分两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不符合国际惯例,也没有必要。
其次,是医疗药品的收支核算不配比,以药补医现象突出。学者王振宇、马飞等就指出,按照旧有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后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药品实行一定的加成率后收支产生盈余,但医疗收支亏损(个别医院亏损严重)。在政府相关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医院以药品结余弥补医疗亏损的情况普遍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多开药、开贵药的逐利行为和医院运行机制的扭曲。
再次,是管理费用简单的按医疗和药品部门人员比例分摊进“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方法缺乏合理性。根据医疗部门和药品部门人员的比例或其他相关指标比例情况,简单地分摊到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对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的各项耗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同时因为从各家医院的会计报表上无法取得真实的不含管理费用的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信息,所以这种分配方法也不利于对医疗机构之间的经营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任何一家单位都有管理费用,医院也不例外,而且管理费用在医院的整体费用中占据较大比重,公立大型医院的管理费用更是居高不下,而管理费用的分摊却不够合理。原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可按医疗、药品部门人员比例进行分摊,采用这种分配方法后,医院的公共费用完全摊入医疗、药品成本中,人为地加大了医疗、药品的成本费用,使医疗、药品成本不实,隐瞒了医疗、药品的真实结余。而且人为分摊管理费用的方式容易造成医院收支结余不准,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最后,就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的成本归集而言,没有明确的界定哪些项目属于医疗和药品成本的归集范围,导致不同医院成本归集口径不统一,甚至同一医院不同财务人员的成本归集口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会计制度对于成本的核算过于简单,成本意识不强,对于各个科室的物资消耗、床日成本、诊次成本等基本数据编报不详,不能准确反映成本项目以及核算科室效益,也容易造成分配不公。
二、新制度下的医疗药品及成本核算
针对旧有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管理及成本核算的种种弊端,新医改明确提出,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针对这一医改政策,新制度取消“药品进销差价”会计科目,为药品零差价率后的会计核算铺平了道路。
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使得药品核算和库存物资的核算方式趋同,另外本身药品就是医院库存物资的一部分,取消“药品”总账科目,将其纳入“库存物资”科目统一核算,简化了会计处理,但并不影响药品的有效管理。同时针对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甄选药品、开具医嘱所体现的药品知识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的情况,新医改提出增设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方案,新制度在修订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医疗收入核算中增加明细核算科目“药事服务费收入”。
为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新医院会计制度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大收大支”的概念,统一了医药收支核算和科教项目收支核算(之前的新制度征求意见稿,曾将科研项目收支和教学项目收支分列),更好地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合并医疗药品收支科目,将“药品收入”并入“医疗收入”中,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在新设的“医疗业务成本”科目中,详细地列明了一级明细核算项目和会计处理方式,医疗和药品收支业务本身就是大医疗的一部分,医疗人员和药房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呈现出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新制度的这一改革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医疗、药品不配比的问题。同时,有利于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减少因会计人员对现行会计制度理解不一致而造成的核算差异。
管理费用不再分摊,而是作为期间费用在期末直接结转到“本期结余”,有助于督促医院增收节支,减员增效,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管理费用分摊标准不合理造成的医药收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13
财政部于1997年制订并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又发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构建起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本文针对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改革的措施,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的主要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在预算会计功能主要侧重于为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服务时,“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的优势占据上风,基本满足了国家对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对预算会计提出了要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和结果的新要求后,收付实现预算制会计基础的弊端在许多方面开始显露:
(一)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政府资产状况
政府部门增加的资产不管是流动资产还是固定资产,不管其使用年限都列入当年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保持原值不变,不提取折旧,也不进行成本核算。除非固定资产进行清理,资产价值才能反映在账面上,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
(二)不能全面反应映政府的负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政府负债问题越来越突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上只能反映实际现金支出的部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财务报告则不能反应。
(三)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失真,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财务收支状况
由于收付实现制按收付款项的时间作为记账的依据势必造成权利和义务不同步、往往形成当年要承担的支出,没有在当年支出中体现。当年已实现的其它收入,没有在当年其它收入中体现,如:利息支出,政府支付的社保金。一方面虚增了可支配财力,另一方面,政府待支付款项没有在账面显现。
(四)无法对复杂的新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
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不利于对各项物资进行全面管理;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另外,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是按国库实际拨出的款项列报的,但执行部门因种种原因发生了本年不能付款的事项,若在权责发生制下,采取“列支出,增付款”的方式就可解决。
二、预算会计改革的措施建议
(一)重新构造预算会计体系,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政府的财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
应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全面改革,研究制定我国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体系在近期应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构成,在远期应是政府会计体系,其中的政府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是总和分的关系,把政府作为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引入“债权制”和“受托责任”概念。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全面反映政府业绩和财务受托责任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披露预算情况、国有资产、政府采购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的信息。
我国应尽快修改、完善预算法,国家预算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引入权责发生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进行成本核算;政府的预算收入应当与企业的应付税金相互协调;预算支出应采用应计制;政府工资制度应引入成本核算制度;对于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共性业务,可直接采用企业会准则执行,并就政府部门如何应用这些准则做出必要解释;对现行会计准测中个别准则,不适合政府部门业务活动特点的规定,进行补充、调整和说明;尽快研究出台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预算财务报告编制方法。正确、及时、完整的向纳锐人提供财务信息报告,以便他们对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
(二)政府预算改革与我国政府预算形式改革同步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预算都采用的是单一式预算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只有一种预算形式即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政府预算形式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必须尽快实行复式预算,建立一个由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的新的复式预算体制,以适应政府预算改革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需要。
(三)政府预算改革应与我国国家预算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的重心是预算执行结果,目前,能提供的也就是预算执行结果。对于政府负债,准确核定的地方可用财力,需另外计算统计,财务报告没能体现政府预算管理的'业绩和政府的工作效率,不能全口径反映预算结果。未能对或有负债实施有效监控,鉴于目前的政府预算的状况,国家预算必须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全面、客观的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四)改进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任何会计系统的基本目标都是提供信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财务报告是满足各类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基本工具,因为不同类别的使用者均需要通过财务报告获取报告实体的相关信息。政府会计报告系统必须设计成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然而,现行预算会计报告系统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透明,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尤其是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应当加以改进。在改进现行会计报表结构、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政府整体的合并会计报表。
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靠信息,以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控制支出;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系统与计划、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资产、负债、人力资本);报告有关政府产出或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促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管理;编制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等。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14
摘要: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友好、快速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为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中提供了条件。但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就以分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国家
在当前重视会计制度的同时,也在逐步颁布实施最新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保护了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更从本质上促进了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理论和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也规范了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手段,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
一、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举办的主要从事各种非营利性的业务活动。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分析
(一)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财务基础处理不当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或领导人不重视财务工作,不了解相关的财务知识以及财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专业技能薄弱、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很难顺利的进行。特别是在一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人才的匮乏,一些人身兼多职;一些人不懂得财务制度,只会机械的.生成报表,工作方式落后等,这些都使其会计监督的作用无法进行发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阻碍,无法顺利进行。
(二)财务管理的内控机制缺乏
在当前的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十分薄弱,业务为按照规定进行对应分配,相互制约形同虚设,相互监督更是不可能。财务相关人员的安排不合理,职责不明确。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按章程办事,遇到事情没过分灵活处理,使其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严谨性。
三、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核心分析
(一)进行正确的财务管理确定
新制度构建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根据《会计法》严格规范的执行每一项会计制度,并且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针对性的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意识提升,同时针对新的会计制度基本理念和对应的要求,尽最大可能的在当前的财务工作当中减少针对性的出现人为的因素的错误率,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财务报表及数据的真实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制度、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针对性的增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主要构建,提升会计核算框架下的科学性构建以及严谨性构建,通不过是对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对应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对当前我们国家的单位会计信息化网络进行对应的完善,是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四、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分析
(一)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需要结合相关的经济活动,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及时的反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构建。新的会计制度实行之后直接促进增长了财务管理者的成本意识,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二)思想意识要跟上,财务基础要落实
首先,我们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针对性管理者以及对应的财务工作者的法律只是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从本质上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针对性的监督职能,同时制定出对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开始按照规定遵守财务的制度。第二,单位的领导要十分重视当前财务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和构建,对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时的培训以及构建,从最本质理解当前的财务管理核心意义,并且针对性的加强对应的监督职能,以及制定出对应的财务监督规章制度,确保合理的选人流程构建,保证人才被合理利用。在思想配合到位、人员配置合理的前提下,财务工作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三)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作用
对于财务工作来说,财务监督和分析师财务管理的最重要内容。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几点:预先执行情况的分析、对应资金运用的情况分析、对应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分析统计以及财产的管理情况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应建立财务分子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财务监督的处理主要是针对监督检查行政机关的相关方针政策执行的主要情况以及对应的监督检查单位财政收支计划的主要执行情况,以及进度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合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职能的承担者,它的各项活动都是按照国家政策来进行,具有极强的政策性。我们要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职能提供资金保障,对其有关的各项事业做出贡献,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迈向新的征程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吴海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xx(05).
[2]赵媛.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投资,20xx(51).[3]迟福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M].外文出版社,20xx(11).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15
【摘要】
20xx年12月30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已于20xx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新制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补充与改进,不仅能够促进资金利用率的提高,还促进了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如何实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与转变,更好地执行新会计制度,本文通过分析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结合日常工作情况,提出几项建议措施,从而更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变化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呈多元化趋势,资产规模大、业务活动复杂。为适应高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xx年12月印发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并要求各高校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变动
(一)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改为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指对政府的拨款、社会捐赠收入、支出等会计核算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对规定的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基于这一原则,要求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无形资产摊销。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不列入支出项目,而是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减少非流动资产科目占用的资金。这样的会计处理有利于准确反映高校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完整真实的资产状况信息。
(二)基建会计并入高校财务“大账”核算
新制度要求高校应当在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会计数据纳入高校事业“大账”核算。设置了“在建工程”、“非流动性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并规定应当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由此可实现基建账和事业账的顺利并轨整合,体现了一个会计主体的原则,有利于对基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
(三)为教育成本核算打下基础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教育成本已经成为政府教育部门和管理者关注的一项重要信息。为了便于教育成本统计分析,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新制度设置了“教育事业支出”科目,用于核算高校日常教学和教辅活动的支出。这一科目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的力度;有利于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便于分析教育投入比例,降低办学成本,合理使用资金。
(四)完善会计科目体系
新制度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将收入分类设置为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类科目对应收入类科目设置,分为教育、科研、行政、后勤和离退休支出五大类。这样的科目设置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高校收入支出的比重和结构,有利于加强收入支出的核算与管理。流动资产中增加了“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为适应资金管理的变化,高校财政拨款不再拨入实体银行账户,而是统一纳入零余额账户进行管理。“财政应返还额度”核算年末待结转和结余的财政资金,在年末反映出财政资金的结转和结余情况。在净资产类科目中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新制度对这两个科目的使用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列出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规范了期末财政补助资金和非财政补助资金结转和结余的核算。负债类科目使用“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等标准会计科目,细化了高校的负债内容,有利于加强高校的负债管理,提升高校财务报表的规范程度。
(五)财务报表结构优化信息全面
新制度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制度中详细规定了三张会计报表的格式,优化了报表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财务报表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其中,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为年度报表,反映高校在一个会计期间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资产负债表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项目。收入支出表按收入来源、支出功能分类列示,反映高校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支出、结余和结余分配过程,通过报表对高校收支结余状况一目了然,及时了解资金动态,从而有效加强高校资金管理。会计报表附注的设计是为了使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更易于理解,对高校的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要求以文字的形式涵盖下列内容:高校的业务活动、财务情况、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重要资产的处置情况、有无重大投资、借款活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情况等信息。
三、关于高校实施新会计制度的思考
(一)实施过程中如何理解新制度要求
新会计制度规范了高校的会计核算,但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不便于新旧制度衔接,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造成口径不一致。比如:没有明确“专用基金”的提取比例。新的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可以提取专用基金,包括学生奖助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等,但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专用基金提取比例和基数标准;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目前各高校只是在做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没有做累计折旧的会计处理;新会计制度没有设置支出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所以,各高校财务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学校实际业务情况进行了设置,导致高校间的明细账缺乏规范性和可比性。因而相关细节出台非常必要。
(二)收入支出层级明细核算难以区分,会计核算工作量大
根据新制度要求,高校在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等支出科目中,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等层级明细核算。由于高校财会人员岗位多、分工细,各岗位工作相对独立,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难以区分哪些业务属于财政补助支出,哪些属于其他资金支出。财政拨款有一部分是通过零余额账户下达的,另一部分是主管部门实际拨付的资金。因此会出现财政补助支出大于财政补助收入的情形。对于会计核算方面,各高校深有同感,反映核算细化,操纵性难,支出科目分类没有明确规定,往往只凭会计人员主观判断,处理一条会计业务时,需要多级科目才可完成。高校资金量庞大,财务核算繁重,这样更加重工作量。高校财务人员在完成大量的工作后,没有时间对业务进行思考、研究、20xx年第01期中旬刊(总第648期)时代Times创新,思维方式固化,观念陈旧,工作方式更是一成不变,应变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费用支出的划分仅凭会计核算人员个人判断,成本确定本身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经费进入教学支出还是科研事业支出等,没有统一标准,经费也存在交叉使用的情况,收入与支出很难配比。教育成本的核算仅从“教育事业支出”科目反映也不完整,在实际业务活动中,教育成本不只包含教学和教辅活动的支出,还包含很多间接费用,这些间接费用该如何归集和分配到教育成本中,是工作中的难点。
(三)固定资产方面的问题
新制度没有出台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具体细则,固定资产在分类、折旧年限和折旧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管理办法,高校采用何种办法确定的固定资产现值,都带有主观性,累计折旧额不尽相同,从而导致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产生差距,缺乏可比性,不利于规范管理。因此,主管部门应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来指导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的衔接处理,使高校在清理固定资产时有章可循、标准统一。
(四)“基建+并账”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困难
新制度要求高校在基本建设投资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把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高校会计“大账”。基建、并账在实际操作中不是简单数字的相加,它涉及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建支付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调整基建的内部收支业务、如何调整基建的内部往来业务、以及合并后相关数据如何调整等问题。受不同地区高校会计核算情况存在差异及对制度理解的存在偏差影响,在实际并账期间往往会出现并账数据不准确、基建账核算不规范、资产重复记账等相关问题,造成核算信息不实,对新制度执行成效构成负面影响。
四、高校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制度建设,尽快出台相关细则
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背景下,各地财政部门、教育部门需要对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出台相关规定,保证财务制度和核算方法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高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具有可比性。具体实施细则应包含教育成本核算规范,用于确定教育成本的范围,具体的费用分配归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具体的核算办法等。各高校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教学活动情况,制定和完善本校的配套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日常业务活动反映的情况来看,制度的制定应重点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报销管理办法、经营收入的确认等方面。只有全面详细的制度条例,才能满足经济业务的要求,从而使高校会计管理规范、科学、精细。金融FinanceNO.01,20xx(CumulativetyNO.648)
(二)采取措施保障新版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为保障新版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可考虑采用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优化财务人员的结构。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财会人员的执行能力。一方面适当招聘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财会人员,高学历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继续教育,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执行力,确保新会计制度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第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做好财务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工作。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影响原有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高校应当对原有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及时转换,积极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以适应新的要求。第四,做好新旧账务处理的衔接工作。财政部20xx年制定了《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高校应当按照该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相关的工作包括:调整上年度期末余额,根据新科目编制科目余额表,按照新制度设立新账,将原科目、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科目等。第五,对于新制度实施之后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可以借鉴资产管理软件来实现,事先将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残值率等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入库时在系统先进行分类,每月系统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折旧报表数据,上传财务处进行账务处理。
五、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将促进高校会计核算更加细致化和科学化。高校财务部门在实际执行中要更关注教学成本的核算,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风险防控意识,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只注重会计核算、报销业务转换为加强理财意识,提高财务管理效益方面。高校会计核算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熟悉新制度的内容,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分析总结,以便不断完善会计制度,确保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xx]30号,20xx年.
[2]财政部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xx]3号,20xx年.
[3]魏欢欢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析,金融财税,20xx.6.
[4]陆炜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施及完善建议,现代商贸工业,20xx.12.
[5]康璐新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经纵览,20xx.49.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相关文章: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05-15
学会放下,放下才能拥有作文07-05
学会放下作文03-12
学会放下作文05-02
学会放下作文600字初三(大全15篇)05-15
学会放下作文(精)01-10
学会放下作文[必备]12-01
学着学会放下的句子01-05
学会放下作文14篇05-29
学会放下作文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