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倌的解释和造句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堂倌的解释和造句

时间:2022-10-26 15:05:32 造句 我要投稿

堂倌的解释和造句

  堂倌指旧时在饭馆、茶馆酒店中的招待人员。流行于北京、河北及东北等地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堂倌的解释和造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堂倌的解释和造句

  堂倌

  拼音:tang guan

  出处:《廿载繁华梦》

  堂倌解释

  【意思】:旧时称饭馆、茶馆、酒店中的招待人员。

  1、官府差役。《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堂倌骑马,拿着拜帖,拥着执事牌伞先行……其馀马务鼓乐,排匀队伍,都有十数名堂倌随着。”

  2、亦作“堂官”。旧称茶馆、酒店、饭馆、澡堂里的服务者。《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吃完几壶酒,堂官拿上肘子、汤和饭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问他泡茶时,堂倌还在那里揉眼睛,答道:‘水还没有开呢。’”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尽管饭铺的堂倌和管账先生一直嘲笑地盯他,他毫不局促地用不花钱的面汤,把风干的馍送进肚里去了。”

  堂倌造句:

  1、宠儿从那堂倌手里把那张纸夺过来。

  2、马吕斯象饿鬼似的吃了一顿,给了堂倌六个苏。

  3、芳汀正叹完这口气,伺候晚餐的那个堂倌走进来了,他手里捏着一件东西,好象是封信。

  4、柜台上,端坐着当时仍然肥硕鲜润的卢梭大娘,付帐时,他给堂倌一个苏,卢梭大娘则对他报以微笑。

  5、我敢说有些洗衣匠、理发匠和堂倌一生不曾离开过他们工作的地方,到十条街以外的地方去的。

  6、他进了办公室,开始翻阅一些帐本,等着堂倌们和出纳离开。他们很快都走了。

  7、中国的女招待最早出现在晚清上海租界的烟馆中,时称女堂倌,但不久即被官府取缔。

  8、子弹刚好打中索洛佐的眼睛和耳朵之间的地方,子弹从另一边迸了出来,炸出了一大团血,血和头骨碎片四处飞溅,也溅满了给吓得呆若木鸡的堂倌的衣服。

  9、“就是你自己,先生。”堂倌奉承道。

  10、堂倌提着水铫子要来冲茶,憎那老婆子挡在面前,白瞪着眼,咳的一声,吓得老婆子低首无言而去。

  11、很快,桌上的糖蒜没有了,张宽招呼堂倌,“再来一碟糖蒜。

  12、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13、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14、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所以堂倌、掌柜、酒客、路人,便自然显出一种疑而且敬的形态来。

  15、白发苍苍的吉洪,头戴假发,从堂倌休息间的门里探出头来,轻言细语地禀告:公爵正在睡觉,随即仓忙地关上了大门。

  16、但是我们向法院提不出证据,饭店堂倌是现场见证人,他看了迈克尔的照片却说不认识,但见了人就可能认识。

  17、这于是堂倌便忙了,架在楼上的破板凳,也赶快偷搬下来了,藏在柜房桶里的陈年破茶碗,也赶快偷拿出来了,如数照赔。

  18、上面的堂倌见他越背越高兴干脆用手摘了破毡帽,咽了口唾沫摇头晃脑就要一路倒背下去,挥了挥手示意他下去。

  19、昨日上午时,伴随着堂倌中气十足的吆喝声,白乐天毛肚火锅馆在较场口开门迎客。

  20、洗衣匠洗理发匠和餐馆堂倌的衣服,餐馆堂倌侍候洗衣匠和理发匠吃饭,而理发匠则替洗衣匠和堂倌理发,那便是文化。

  21、还是赵家娒去寻过那一只鞋给蕙贞穿上,与堂倌左提右挈,抬身立定,慢慢的送至轩后房里去歇歇。

  引客鸣堂

  见食客登门,满面春风地迎上去接引,根据经验和食客的要求,介绍本店的拿手菜、风味菜,有意识地刺激客人的食欲,使之坚定在此就餐的决心,并引导到适当的位置上就坐。

  介绍鸣堂

  送上茶水、手巾把儿(如有儿童还得送上玩具),在本来很干净的桌面上继续擦拭着,同时有针对性地给顾客介绍菜肴和酒馔,以鸣代步地把顾客订下的菜单一一唱付给后灶的红案厨师,其声音高昂清脆,字眼清楚,尾音长甜,显出自己的热情。

  应允鸣堂

  后灶接前堂鸣堂叫菜后,根据手边的材料和贮藏原料,针对顾客所需菜肴的有无,用后灶特有的声腔回付告之前堂,以便准备和更换其他菜点。

  吆喝鸣堂

  厨师将菜烧好,立刻唤前面的堂倌来端菜,在鸣唱中要说清上菜的顺序、摆放的要求(如鱼头冲主客、鸡头不呈女宾等等),如香酥鸡,将蘸料放在主菜旁为“单上”;拔丝山药,同时上一碗涮筷清水为“分上”;如浇汁锅巴,将炸好的锅巴与浇汁分上到桌面再合为一起为“双上”。

  结算鸣堂

  算账时当着食主的面,不用算盘,不用笔,先唱菜名、菜碟直径尺寸,再唱酒水、主食和汤,除店家赠菜(如花椒油小菜、醋蒸绿豆芽等)不唱账外,都要逐一报出价钱,并算出总数,还要把顾客的给钱数和找回的钱数一并唱出,做到心明眼亮,接受顾客、厨师、钱柜三者的监督,以显示公正无私,无暗送人情和私下有交的嫌疑。此为鸣堂最精彩处。

  送客鸣堂

  在送上牙签、漱口水、辅助儿童着衣后,同时唱出客套话:“几位您走好,今个儿您在这儿赏光使小店敝舍生辉,还望今后您多照应,祝您的宝号日进斗金。”此时也有一种低语音,如:“不知您老口轻,鱼偏重了,下次您来时一准儿让您满意。”顾客付小费亦多在这时,需用喜悦的高语音唱出:“某某爷会过了,赏多少多少。”钱柜的人需同时鸣唱:“谢过了,走好您那儿!”以示小费虽不入账,但数人匀摊。

  忌讳的语言

  如:要饭需说添饭,舌头需说口条(以避嚼舌头)等等;如果来的食主是常客,已经熟悉其口味,再鸣堂时多有关照的意思:“拌凉皮一道七寸,拉薄剁窄双份芥末,抻面一碗,多搭两扣走细条……”

  旧时主要作用

  是推销揽客、售菜结账、服务收益总过程的一种形式的体现,鸣堂的吆喝还显出了生意的红火,起到了招徕顾客的作用。难怪清代《都门纪略》中有如下赘述:“走堂,市井茶馆酒肆,俗尚年轻,向客旁立,报菜名至数十种之多,字眼清楚,不乱话,不粘牙,堂内一喊,能令四座皆惊……”

  古代堂倌是一种什么职业?与“店小二”有什么区别?

  (一)堂倌与店小二是两个不同的职业

  就是“跑堂的”。

  恐怕,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古代跑堂的影视形象,莫过于《武林外传》的白展堂了。

  真实中,跑堂的,也就是堂倌,绝大多数都肯定不会有白展堂那样的身世和武功,只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服务人员”。

  自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西周王朝建立起,数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都是重农轻商。直到民国时,还有“士农工商”之说,“商”是排在最后的。“服务业”又排在“商”的末端。在服务业里当个打工仔,基本属于实在没别的生计了才会有的选择。从“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讲,堂倌这类人,应该是社会中“质素”排行的“脚后跟”。

  可这还真不是谁都能干!

  明确一点——堂倌跟“店小二”是有区别的。“店小二”有一定的“决策权”,甚至有些还拥有跟责任相匹配的利益牵带,比如“分红”。堂倌纯粹是打工的,而且工资很低,唯一能确保的,就是不至于饿死。俗话说“天下没有饿死的厨子”,大抵也适用于堂倌。

  除去凤毛麟角的“白展堂”式的“隐者”,做堂倌的',差不多都是“赤贫”的普通人,其中很多都是在天灾人祸中失去家庭的孤儿。

  (二)堂倌的职业素质

  相比较“服务业”中大多数其他“工种”,堂倌貌似不需要掌握什么特殊技能,但想要做安稳,只是“安稳”,不期望“好”,他们必须具备至少5大质素:

  其一,高情商。

  不管心里多不舒服,都得给客人、管理者和“后厨”笑脸,而且还得是真心实意、热情洋溢的那种。

  其二,好记性。

  客人点的菜,要靠记忆,没有今天的签字笔小本子甚或手机化的电子设备,有也不会用,因为他们十有九九大字不识。

  其三,会运筹。

  客人点菜跟后厨烹饪,次序不同,其间的“协调”和“统筹”是堂倌的职责。那会儿的后厨,可能比现在的后厨还要“横”那么一点点,地位比堂倌高,报错了次序,堂倌会挨骂,要报得符合厨师的工作习惯和“一般规矩”,他们还得懂点儿厨艺外加对店里的相关“资源”了如指掌;那会儿的客人,比现在的客人“横”得多,你给厨子报对了给客人上错了,弄不好结果会比挨骂还糟!

  其四,有眼色。

  堂倌面对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不说得能短时间迅速观察、了解到各色人等的需求好恶,至少也得能第一时间嗅到危险气息;不然,出了问题,“首诊责任”肯定是他们的,弄不好随随便便就丢了饭碗。

  其五,够胆量。

  古代大多数时期治安都不好,打尖住店的大多也都不是啥“太本分”的主儿,闹将起来,接待单位首当其冲要去应对的,就是堂倌。能有白展堂那样武功和江湖地位的堂倌,基本没有。普普通通一杂碎,遇见事儿不被吓尿就是好样儿的,何况还得多少保护着点儿店里的家当,甚至还得劝解劝解,不管“技术”如何,胆量肯定都是“刚需”。

【堂倌的解释和造句】相关文章:

铺天盖地的解释和造句02-26

拼盘的解释和造句04-30

奶嘴的解释和造句05-01

写作的解释和造句05-02

蜜源的解释和造句04-30

芋头的解释和造句05-02

小费的解释和造句01-17

牙关的解释和造句05-17

托付的解释和造句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