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的解释及造句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坚韧的解释及造句

时间:2022-03-18 09:11:53 造句 我要投稿

坚韧的解释及造句

  用词语组织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坚韧的解释及造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坚韧的解释及造句

  【注音】: jian ren

  【意思】:坚固有韧性。

  近义词:坚固、坚实、坚硬、牢固、结实、稳固

  反义词:脆弱 [注释]柔弱:感情脆弱。

  坚韧造句:

  1、坚韧不拨就是它们突出特点之一。

  2、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坚韧的斗志。

  3、但是我认为做到迅速恢复起来,从次不再输掉(这样的)比赛才显示出我有多么坚韧,这是我能做到的正确决定。

  4、那些人不常常标榜道德境界,他们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美德,最后发展成更坚韧的人。

  5、你必须像进行一个击剑锦标赛或着一个国际象棋比赛那样的坚韧和敏捷来对待面试。

  6、我认为,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坚持和坚韧,这对创新具有意想不到的重要性。

  7、这些材料非常轻,但是却非常坚韧。

  8、闪雷兽是潘朵拉星球上最可怕的肉食者,从它的外观上看,它可能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坚韧的食肉动物。

  9、一个中国人说:“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人让我们明白了生命如此脆弱,而那些活着的'人让我们懂得了生命如此坚韧。”

  10、我们认为这可能低估了那些寻求核原料制造武器的人的坚韧程度。

  11、或许只有深入学习某一种技能,才可能为处理其他不同的新形势提供一个普遍的参照。此外,通过一再尝试,它还可以培养忍耐和坚韧的性格。

  12、她的固执使她成为坚韧和果断。

  13、堪萨斯,俄克拉荷马,阿肯色和密苏里四个州组成了这条坚韧而柔软的皮带上的四颗铜扣。

  14、在组织新政府时,对于具象征意义的言辞和随后要予以实践的行动均给予敏锐关注,需要有坚韧与钢铁般的意志。

  15、现在他必须靠布洛芬和坚韧的意志来对抗它。

  16、你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坚韧且喜欢观察别人。

  17、尽管可能出现下降,贝利先生对未来仍然持乐观态度,并为这个行业的坚韧性感到欣慰。

  18、这些妇女拥有力量,坚韧和快乐的力量。

  19、然而男孩子们依然被教育要坚韧,不能哭,要抑制情感,并且,无论话多大的代价都要成为强者。

  20、这种转变积极的一方面是表现出了(人们)成熟过程中所掩盖的坚韧。

  21、你们的成功取决于你们自己的坚韧,你们自己的信心,你们自己的辛勤工作。

  用坚韧造句

  1、我们要学习他那坚韧的精神。

  2、看那坚韧的岩石是坚不可摧的。

  3、坚韧使你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4、坚韧使你微笑面对人生。

  用坚韧的近义词造句

  坚固:这座美丽的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坚硬:我们中国人的意志,比那山上的石头还要坚硬。

  牢固:尽管洪水汹涌而至,但牢固的大坝经受住了考验。

  结实:他每天早晚进行锻炼,坚持半年后,身体变得十分结实

  稳固:这座大楼的地基很稳固就连这么强劲的大风都没有吹垮它。

  【扩展阅读:怎么做好近义词的辨析与使用】

  1、近义词解释: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意义相同的词语。(近义词是意思相近,同义词是意思相同。)

  2、近义词、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意义、色彩、功能等几个方面来辨析。

  3、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如:“简单”强调难易程度低,结构简单不复杂,人比较单纯之类的;“简洁”可以强调不拖拉不繁琐。“毕竟”与“究竟”都是副词,意义上有区别,但也有相近点,都有“终归、到底”意思,只是“毕竟”强调不管别人怎么说,终究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重;“究竟”强调不管条件怎样,结果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轻。

  4、从感情色彩上来分辨:鼓舞、鼓动、煽动都是有激发人的情绪而让人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舞是褒义词,鼓动是中性词,煽动却是贬义词。

  5、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6、适时使用近义词,可以使句子变得更生动,精心选用近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又可让文章生辉。这就需要我们积累丰富的词汇了。

【坚韧的解释及造句】相关文章:

坚韧不拔造句06-28

歌词的解释及造句04-14

句子的解释及造句03-30

匀称的解释及造句03-17

织机的解释及造句12-15

增订的解释及造句12-15

争论的解释及造句12-14

枝桠的解释及造句12-14

正方的解释及造句12-14

哄然的解释及造句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