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
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满怀信心 紧张极了 湿润 沉重 失声痛哭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与批评共存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细节描写————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板书:长大感悟 母亲鼓励,父亲严格
慈母与严父同在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4)体验交流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板书: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评价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
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不同的爱。)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六、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批评共存
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生总结、汇报
师:介绍神话传说,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阅读兴趣。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汇报
第二部分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紧接着就分段告诉我们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雨雪的形成、风的形成、太阳的杀菌能力和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最后用“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来结束。前后呼应。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呢?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出示句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相关资料图片。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 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戏、玩耍。(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搭窝(聪明 警觉 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____,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鼓励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
3、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
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3、指名读、齐读。
4、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
2、(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6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7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过程:
一、 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1、背诵《游子吟》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 )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 指名读准词语 学会看病教案设计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 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 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 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 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
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②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④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8
一、词语积累
1.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读jīn。如:听爷爷讲他过去的苦难,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2.轻盈:这里形容动作轻快。如:她迈着轻盈的步子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3.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在集体生活中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4.绞尽脑汁:费尽脑筋,拼命地思考。如:这道难题我绞尽脑汁也没找出答案。
5.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如:周老师很严厉,讲话时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祸患—灾难迷恋—痴迷妨碍—阻碍惊讶—惊奇
反义词:轻盈—笨拙澄澈—混浊
三、难句讲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我”被轰出教室,是因为在老师讲课时发笑,被老师误解,受到了处罚。“我”把自己的这种遭遇与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还受到驱逐与迫害的人联系起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人们还不理解、甚至误解了某位科学家的发明与发现时,他难免会受屈甚至受到迫害。当然,“我”只是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说老师在“迫害”他。
在科学史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四、难段讲析
课文第三部分(“又过了三四年”到课文完)
这部分课文,讲的是“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之后三四年的事。上课时,当老师讲到达尔文的观点时,“我”兴奋异常:因为自己早在九岁时就已经发现了相同的规律,因此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把“我”轰出了教室。但“我”在困窘中也明白了世界上一些有重大发明、发现的科学家为什么会受到驱逐和迫害了——那是因为他的发明与发现还没有被人们理解或被人们误解为异端邪说了。
这部分讲的“我”童年的发现的最终结果。虽然这结果是悲剧式的.,却也使“我”深有感悟。
五、篇章学习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讲“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我的发现起于梦中飞行”到“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讲“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第三部分(“又过了三四年”到全文完),讲“我”在课堂上得知自己几年前的发现竟然与达尔文的理论完全相同,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也深有感悟。
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回忆的内容按时间先后安排。文中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这些描写把“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过程中及受老师惩罚前后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的有关段落。
(2)弄懂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1)想象军需处长忍受严寒的情景,感受军需处长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
(2)设计问题: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情感。
4、德育目标:
学习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支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这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没有明确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凭借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发展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学生分析: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红军当时面临的具体困难;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在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很困难。
3、创新点:
抓住描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点:在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之后,设计问题"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使学生在谈感受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空白点:
(1)上课开始留空白:
课前播放录像: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行军的场面。
问:"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2)在难点处留空白:
"为什么大雪覆盖的军雪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由学生讨论。
(3)在讲解结束前留空白:
在全面分析了解课文之后,播放红军队伍高唱国际歌奋勇前进的录像。
问:"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
(4)板书留空白:
黑板上画一座石碑,石碑上的词由学生自己提。
三、教学内容:
1、红军队伍面临的严峻考验;
2、感受冻僵的军需处长;
3、理解对军需处长由愤怒到敬佩的将军;
4、体会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目的: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亲眼看到红军行军的场面,感受红军条件的艰苦,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音乐配乐朗读创造气氛,使学生进入情境,受到感染。
五、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情境导入—点拨讲解—阅读感悟—合作探究—创新体验—情感升华—反思小结—体验作业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逐渐淡忘,但有些事情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丰碑》所讲的故事就是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记我们把思绪拉到那艰苦的战斗岁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一支红军队伍正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了一个大冰坨,狂风暴雪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不由地思考: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二)点拨讲解
1、快速阅读1—2自然段,思考:这支红军队伍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2、引读(字幕) 可能……可能……可能
过渡:这种种情况将军都想到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眼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出示军需处长冻僵图)
问:他是谁?你知道什么是军需处长吗?一位掌管物资发放的军需处长被冻死,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呢?
(三)阅读感悟
1、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第七自然段。
(2)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3)扩展思维:你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在你的心中,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2、学习描写将军的段落
(1)自读自悟。
(2)学生质疑问。
(四)合作探究
1、为什么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日莹的丰碑?
2、朗读体会,尝试背诵。
(五)创新体验
同学们,假如你也是跟着将军在穿越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假如你也是与军需处长生死与共的战友,假如你就是课文插图中的一位战士,面对着被冻僵的军需处长,你会怎么想?
(六)情感升华
过渡: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课件演示:一支前进的红军队伍)(放国际歌)看,这支前进中的红军队伍,如滔滔江水奔腾汹涌,如钢铁洪流滚滚向前。听,这脚步声是多么坚定而有力。同学们,你们说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
1、激发学生直抒胸臆。
2、领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七)反思小结:
同学们,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战友的生命,用自己崇高的精神感染鼓舞了战士们。有了这种精神的部队是伟大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不可战胜的同学们,假如在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板书)
(八)体验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讲述,了解“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都督、军令状、翎毛、胶漆”等名词术语,结合课文,采用推测、换词等方式,了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特征(反应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主要情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结合全文内容和词语之间的联系,来深刻理解“才干、嫉妒、神机妙算”几个词语并体会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处处伏笔照应”、“人物对比”“诸事情发展一切由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顺序”的表达方法和思路对表现诸葛亮“计谋神妙”的作用,深入体会“神机妙算”的含义和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情感。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认准读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绍古代官职、器物名称的词语,通过询问、揣摩、结合影视剧回忆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意思;读课文,尝试着通过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读不懂的词语的字面意思。
2、反复讲课文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跟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不一样,除了小说内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语也还带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迹,我们先来认真读懂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纠正易错读音。(强调擂鼓助威的“擂”字读音,区分多音字。)
2、让学生介绍自己课下了解到的课文中写古代官职、器物词语的意思。在学生不能介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介绍“丞相、都督”,顺便向学生交代清楚“三国魏蜀吴、曹操的丞相、诸葛亮这个丞相、周瑜这个都督”的官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介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情况,结合“才干、妒忌”的理解,介绍小说第四十五回周瑜设计杀曹操水军头领被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杀害诸葛亮的缘由,结合理解“神机妙算”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写周瑜要害诸葛亮,最终没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诸葛亮。
4、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自己对课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讲了怎样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节来介绍。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诸葛亮的'应对、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点、结果(包括周瑜长叹)”,用简单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节、做法主要特征介绍清楚的话,表述主要内容。
指导要点:看看学生是否把上面的要点介绍清楚;语言是否简练。针对存在问题,让学生跟重复说,一直到说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说清楚)。
(意图,通过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表述,基本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诸葛亮用怎样巧妙的方式来“造出”了十万支箭。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忆神机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推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在本文,诸葛亮的什么计策是巧妙地?那些机智是惊人的?(回忆课文内容)
好,那么,我们换个词: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这比不上他。这样换行不行?
(可能有结果。如果有结果,就是:足智多谋,没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机妙算高。如果学生有结果,那就顺着学生的结果往下进行:好,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写出来的。
如果没结果:好,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机妙算”的特点表达出来的,看看换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读本文相互照应的特点,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诸葛亮的计谋的“神妙”所在。
1、教师布置任务:本文写作上很有特点,那就是我们读文章的时候,一边读一边会产生一些疑惑,一直读下去,疑惑解开,一直读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开。
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笔勾画出那些让我们疑惑的地方,表上序号,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出疑惑解开了的地方,标上上同样的序号,看看我们能够找出多少这样的地方。
2、学生自己读书,做对应性勾画。
3、学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感受文章伏笔照应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笔照应)。
相关要点:
(1)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并且说只要三天,还立了军令状(——为什么答应人们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军令状?能完成吗?为诸葛亮担忧),结果:草船借箭,借来了十万多支。
(2)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军士,能够造箭吗?(——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鲁肃是周瑜的人,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准备船只草把军士的事情。(万一告诉了怎么办?)鲁肃果然“没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没动静。诸葛亮不用做准备(因为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发才明白,诸葛亮要等大雾。
(5)到曹营阵前擂鼓呐喊,(曹兵出来怎么办——才二十条船,六百军士啊,鲁肃替我们提出了担忧),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来,(真的吗?)曹操果然没出来,只是射箭。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提出来:为什么不到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担忧了。
3、讨论,认识诸葛亮对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们不明白的这些事情,鲁肃明白吗?周瑜明白吗?曹操明白吗?他们分别不明白什么?
但是,诸葛亮明白吗?他都明白什么?(对应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条一条的体会)
周瑜肯定不会给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须另想办法(教师总结: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后有大雾,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师总结: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鲁肃这次一定不告诉他借船的事情(教师总结:知鲁肃)。
教师引导思考:这么多事情,文中的其他人物不明白,只有诸葛亮自己明白,所以,一些事情都按照诸葛亮的设计,顺利发展、实施,最终成功。你们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谋”怎么样?
神机妙算!
用足智多谋行不行?
不行!
诸葛亮太神奇了,说是什么事情都聊得到——这叫料事如神!
正因为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事情吗,对诸葛亮来讲,可以立军令状吗?既然可以,说明诸葛亮觉得这事情怎么样(提示:他是刘备的丞相,军师,还得帮助刘备打天下呢!)?(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诸葛亮在整个过程中,他都表现得非常轻松,用一个词语来讲叫举重若轻。
读课文,看看诸葛亮的言行、语言中,哪些词语突出了诸葛亮的举重若轻。
学生读书,再勾画。
(只要三天!原立军令状。甘愿受罚。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来,只管饮酒作乐!),指导学生朗读有关部分,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4、认识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回忆第一课时,文中人物的官职:(顺便介绍鲁肃的官职:参军校尉,相当于部队的参谋长),想象:这些人都是傻瓜吗?
但是,在诸葛亮面前,他们显得怎么样?(弱智一般)
介绍小说的特点:很多情节为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在《三国志》(介绍《三国志》),其实是没有“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情节是虚构(介绍虚构的概念)出来的。作者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将周瑜、曹操、鲁肃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写成这个样子呢?(为了表现诸葛亮,诸葛亮做事,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而诸葛亮却知道他们所思所想,实在太神奇了!)
老师总结:这就叫做对比衬托,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开头结尾的特点:首尾照应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文章开头写了周瑜,结尾又写了周瑜。我们看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结合全文来思考,这一叹,叹出了周瑜当时怎样的情感态度?
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无可奈何!朗读这段话!读出周瑜的感叹中的“无奈、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来!
二、布置拓展阅读
本次诸葛亮给了要加害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怎么气的?气到什么程度?请同学们去读三国演义,找到有关章节,一睹为快!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02-0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01-27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06-12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跳水教案(精选10篇)05-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教案5篇01-3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精选6篇)12-0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6篇)11-29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6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