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和答案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和答案

时间:2021-08-10 12:07:22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和答案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和答案】

  一、基础题(35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和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om]

  A.圭臬(niè) 沆瀣(xiè)一气 歃(shà)血为盟 挑(tiāo)大梁

  B.木讷(nè) 葳蕤(ruí) 疾风劲(jìn)草 蓦(mù)然回首

  C.给(jǐ)养 撒(sā)大网 揩(kāi)油 果实累累(léi)

  D.霰(xiàn)弹 横(héng)财 颔(hàn)联 拈(niān)花惹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些词语都是来自于课本内容,在平时学习中应当加以识记并把握。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掌握一定量的汉语字词。A.挑(tiǎo)大梁;B.疾风劲(jìng)草 蓦(mò)然回首;D.横(hèng)财。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坐阵 防范 原凶 天方夜谭B.游弋 枯燥 迄今 峨冠搏带

  C.编纂 临摹 喑哑 悚人听闻D.羁绊 装饰品 平心而论 精神矍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的书写可以根据词语的大意来进行识记掌握,学习过程中注意偏旁部首、形旁声旁的正确理解与掌握。A.坐镇 元凶 ;B.峨冠博带 ;C.耸人听闻。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目前国内从事该零部件制造的企业较少,市场区分度高,进而有效规避了行业恶性竞争带来的冲击。

  B台湾著名学者薛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学研究要接地气,不要走入“象牙塔”。

  C新校舍远离闹市区,且周围环境优美,处在一个宜室宜家的好地段。

  D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严肃处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明确了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即可选出答案。A “进而”表递进,根据句意此处应该用表因果关系的“从而”。B象牙塔,主要是指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C 宜室宜家,形容夫妻和睦,家庭和畅。D 久假不归,长久借用不归还。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夕阳西下,暮色_______,无边的林海,发出了阵阵的松涛声。

  ②正是由于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_______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

  ③从刀郎成名的那天起,怎样定义和评判刀郎及其歌曲,在音乐理论界就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而且至今也没能达成________。

  ④某些戏说类的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惜曲解、篡改________伪造历史,危害极大。

  A.苍茫 整治 共鸣 以至B.苍茫 整合 共识 甚至

  C.苍莽 整治 共识 以至D.苍莽 整合 共鸣 甚至

  【答案】B

  【解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2016上海设计创新论坛上,业内人士产生“奇思妙想”:在上海开展公共设施设计大赛,向社会公开征集垃圾箱、路灯等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案。

  B.果壳网拥有“谣言粉碎机”等15个主题站,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需求产生联系,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次以上。

  C.新技术为照明产业注入了移动互联网基因,具备Wi-Fi芯片的灯泡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室内定位系统,该技术弥补了GPS信号无法穿透到室内的问题。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意思。B项数量关系表述不规范,重复赘余,可将“已超过375万次以上”表述为“已超过375万次”或“在375万次以上”;C项搭配不当,弥补问题动宾不搭配,应该是弥补缺陷;D项 成分残缺,在不折不挠后加“的精神”。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清晨,登上山顶眺望骆马湖,__▲ ,__▲ ,__▲ 。__▲ , __▲ 。__▲ ,那样充满灵气,那样富于魅力。

  ①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②缓缓地轻轻地揭开

  ③湖面露出少女般妩媚的笑靥,敞开慈母般博大的胸怀

  ④笼罩在湖面的乳白色晓雾,如轻盈飘逸的绢纱

  ⑤初升的太阳透出第一道光芒

  ⑥远处的霞光渐渐显出了青绿色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②①⑤ C.⑥①④⑤③②D.⑥⑤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先有日出前的霞光,而后出现太阳的第一道光芒,继而火球腾空,然后晓雾揭开,最后看到湖面,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D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侧重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情况,A项“以为”古义应是“以之为”,“把......当作” 的意思,今义为认为的意思;B项“博学”指的是广博地学习,今义为知识多;C项“宣言”古义为扬言,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表达作者一心爱国,但是最担心时光流逝,怕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的情感。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侧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蜀道难》是一首近体诗,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长短不一,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是诗人自由奔放的语言风格的体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错误,《蜀道难》应是古体诗。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途径,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恕”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解释错误,“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同正直的人、能体谅别人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这是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的道德底线。

  B.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

  C.“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D.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这是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的道德底线”错误,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的道德底线应是“信”;B项“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错误;D项“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是说“武力征服”的,而是说国君应该“修文德”。

  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11—14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训

  B.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关闭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猝:立即、一下子

  D.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表彰

  1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13.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4.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问句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

  C.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7.D

  【答案】

  11.A

  12.D

  13.C

  14.C

  【解析】

  11.

  试题分析:A项“训”是“教诲”“教导”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D项的“于”是介词,“向”的意思。其余三项均为介词,“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C项是被动句。其余是定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C项“比周顺昌还要荣耀”之说于原文无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现代文阅读

  科学的意义

  吴以义

  如果我问一位学生: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他们大概会给我这样解释: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手机电脑,我们吃的抗菌素和灭害虫的农药,都是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幸福的显例。但是这些例子其实都是技术成果,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似乎在历史上和在定义上都缺乏根据。

  让我们作一个稍微细致一些的考察。从历史上说,现代科学起于16 到18 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日心说的确立常被用来标志这一历史进程。科学在当时并没有立即给我们带来具体的好处。而技术的发明,倒是给社会带来了可以看得见的利益。如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产业革命。但蒸汽机的发明和当时的科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事实上,关于热机的理论研究,还要再过六七十年才出现。如果我们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的理解,而技术是对自然的利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上,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地发展的,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粗略地说,直到一两百年前才真正出现。

  那么,科学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呢?科学本身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了解世界,帮助我们构建我们生活其间的宇宙的图景。它的成果,尤其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但是我们人之作为人,应当也不止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果仅仅满足于饱食、暖衣、逸居,那么与禽兽也几无差别了。我们想要了解,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牛顿力学再到后来一系列的科学发现,证明了我们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而理性的最终权威也由是确立。在对“理解世界”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设,从推理到验证,然后得出结论。科学发展了现代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屡战屡胜。作为科学革命在科学领域之外的一个直接后续事件,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人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远比西方晚。1642年伽利略死牛顿诞生,西方科学发展之始,崇祯皇帝正和李自成酣战中原,没人在乎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1879年麦克斯韦死爱因斯坦诞生,光绪朝的士人看见的是洋人的坚船利炮,是已经充分发展起来了的技术,有些人竟至被吓破了胆。作为技术的基础和前导,并与之密切关联的科学,对于未经准备的`中国知识界来说,竟成了一种无法理解、无法消化的外在。认识既已落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便迟缓。落后便会挨打,这是历史教训。如今,我们有了科学和技术,但更应明白,科学除了是一种知识,是一个体系,科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权威,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从历史上看,这种功用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

  (选自《科学》2012年第4 期,有删改)

  15.“科学的非科技功能”意义重大,下列理由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了解世界。

  B.科学发展了现代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我们将这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运用到了其他领域。

  C.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和思维模式,在两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D.欧洲的启蒙运动把人类的认识水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饶有趣味地提出问题“科学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以学生的回答引出一种片面的认识:把科学等同于技术成果。

  B.技术的发明能给社会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如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产业革命,但科学发展的初期,并不常常带来物质利益,不能功利性地理解科学。

  C.人,应当不仅仅满足物质利益的追求,也应该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因而需要科学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图景。

  D.科学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非科技功能更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7.文末“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科学,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这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5字)(3分)

  【答案】

  15.C

  16.B

  17.科学的非科技功能(2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1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A说的是“科学”的意义并非“科学的非科技功能”的意义。B说的是“科学可以具有非科技领域的功能”。D说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意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B项错误,原文表述的是“并不常常带来直接的 物质利益”而不是“并不常常带来物质利益”。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重点理解文中的“科学除了是一种知识,是一个体系,科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判定的标准,一种理性的不可动摇的至上权威,一种和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一句,并将其的大意概括出来,即可得到答案,应当注意本题的字数限制,超字可扣1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语言运用(3分)

  18.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答案】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下定义的句式一般可以表达为“......是......”,因此本题可以首先确定“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为主干句(写作框架),然后再将其它两句提炼有用成分,作为主干句的枝叶填入其中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5 期,有改动)

  19.小说题目“摆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4分)

  20.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5分)

  21.请简要分析张摆渡的人物形象。(4分)

  22.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答案】

  (1)运用双关的手法(1分),表面上是指张摆渡和柳摆渡撑船渡人(或:用船把人或物载过河去)(1分),更深层的含义是指张摆渡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与解脱。(2分)

  (2)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1分)写出张摆渡的孤独,暗示着张摆渡内心的愧疚;(2分)同时,为下文张摆渡的秘密埋下伏笔,照应结尾。(2分)

  (3)①自私狭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为争生意,竟然用不光彩的手段,制造沉船事故,挤走了柳摆渡。

  ②良知未泯,对自己的错误能深刻反省并补救:沉船后尽力协助柳摆渡救人;做错事后,一直愧疚,良心不安,其孤独和固守其实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和灵魂的救赎。

  ③勤劳吃苦,有生活理想:不仅摆渡,还网鱼,用辛勤劳动供出了一个大学生。

  (每点2分,要结合文本分析;写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应该把秘密说出来。

  ① 张摆渡多年来一直愧疚,良心不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说出来是一种解脱。

  ② 事情已过去多年,说出来柳摆渡也不会责怪并找他的麻烦。

  ③说出来更能表现自己的真诚悔意和认识错误的勇气,能得到柳摆渡的谅解。

  ④更能表现张摆渡在邪念与善念之间成功的“摆渡”,从而揭示主旨。

  观点二:已经没必要把秘密说出来。

  ①多年来,张摆渡为自己的错误忏悔了无数次,并努力进行自我救赎,所以,秘密说不说出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②时间久远,事情已成历史,此时说出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③说出来可能会让柳摆渡对张摆渡产生不好的看法,容易节外生枝。

  ④柳摆渡或许已知道这一秘密,所以才会说“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因而没有必要说。

  (具体理由每点2分,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内容和主题的反映。“摆渡”有两重含义,一是实指,一是虚指,即张摆渡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理解这些就不难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画线句是对张摆渡的直接描写,分析该句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从内容上来说,可以从小说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或描写角度来分析,其中“坐在船头,抽着旱烟”是动作描写,“对着河水沉思”等属于神态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形象的内心的孤独、愧疚等;从结构上来说,本句属于中间段落,可以从引出下文、埋下伏笔、照应等角度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张摆渡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有的直接表达,有的隐而不露。他吃吃苦耐劳,摆渡谋生并供养了儿子上大学;他又自私狭隘,不择手段地凿沉了柳摆渡的船,差点造成人命事故;好在他良心未泯,最后由于愧疚难当,用自己的后半生为自己的良心救赎。形象分析要由材料到观点,不能空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题,观点不要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符合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符合作者表达的需要。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7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 周旋:应付

  B.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 数:屡次

  C.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 备:齐备.Com]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 异方:外国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

  26.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3分)

  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2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2分)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3分)

  【答案】

  23.A

  24.D

  25.C

  26.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27.(1)大凡国家赦免宽恕的恩典,只是惠及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

  (2)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分呢?

  【解析】

  23.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应当结合语境考虑,A项“周旋”应是“交际应酬,打交道”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试题分析:D项两个“所”都是“所”字结构,……的东西。A.助词,的/取消独立性,无义;B.假设连词,那么/顺承连词,那么;C.介词,从/介词,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

  试题分析:C项错在“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律令的不屑 态度”,原文信息是欣赏刘邦、萧何制定法令。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宥”“及”各1分;(2)“延”“素”各1分,大意1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贞观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天下无知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人不会做坏事,无知的人却屡屡触犯法律。大凡国家赦免宽恕的恩典,只是惠及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再赦宥罪人,好人都不想再发表意见了。’凡是‘保养稂莠之类的杂草,就会伤害到田中的禾苗,将恩惠施予奸邪的人就会伤害好人’。从前‘周文王制定刑罚,对触犯刑罚的一概不予赦宥’。还有蜀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曾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到他们讲说治乱之道,他们已经讲得很齐全了,但从来不曾讲到赦宥。’因此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不赦,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几次赦宥,终于导致倾覆败亡。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如今四海安宁,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只怕赦宥会使无知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而不能改正过错。”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国家的法令,一定要简约,不可以一个罪名定很多 种处罚条令。条款太烦琐,官员不能够完全记清楚,反而会生出许多奸诈的事端来,如果要开脱犯人的罪名,有人就会援引从轻的处罚,如果要把罪名硬加到别人头上,就会用从重的处罚。这对国家的治安非常不利。现在,我们应该 仔细审定条款,不要使各条款之间互相牵连。”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皇帝诏书的格式,如果不固定,恐怕会滋生出许多奸诈行为来。《周易》说‘像出汗一样发号施令’意思是说皇帝的诏书,像汗水流出身体,一旦发出就不可收回。《尚书》说‘谨慎地下达命令,命令一出就要坚决执行,不可反悔’。汉高祖时,国家并不富裕,萧何也是由小官起家,可制定出的律令,都整齐划一。如今我们应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不可轻易颁发诏书,格式也一定要小心审定,让它有一个固定的形式。”

  长孙皇后生了病,日渐危重。皇太子承乾对皇后请求说:“所有的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尊体仍不能痊愈,请奏知父皇赦免犯人,超度一些人入道,以求上天保佑母后痊愈。”长孙皇后说:“生死都是命里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分呢?赦免犯人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识保留的一种外来宗教罢了。常怕做出有违事理体统的事情,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你说的办。”

  五、古诗文默写(6分)

  2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 。(庄子《逍遥游》)

  (2)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3)望长安于日下, ▲ 。地势极而南溟深, ▲ 。(王勃《滕王阁并序》)

  (4)莫唱当年长恨歌, ▲ 。 ▲ ,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答案】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水浅而舟大也

  (2)明月不谙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

  (3)目吴会于云间 天柱高而北辰远

  (4)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覆”“坳”“谙”“辰”“壕”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六、作文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一个操场上,有人正进行万米长跑,有人正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绕着跑道一圈圈慢慢散步。那跑1万米的看见百米冲刺的人满面通红,肌肉紧绷,心里会“颤抖”吗?不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考验在后面等着自己呢。那悠闲散步的,看见跑万米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过来,会内心紧张,担心被“追上”“淘汰”吗?也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来散步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论述文。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不要和别人比较

  研究生中存在着一种思想动向,就是喜欢和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会对导师说:“别的学生不用发文章也能毕业。”“别的学生平时参加实习。”听到这话,我怒了:“那你怎么不去读那个专业?”“那你怎么不转导师?”我甚至还说:“你可以去实习,但毕业的事就不用找我了。”

  很多事情,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说别人参加实习,但其实那未必是事实。有可能别人嘴上说他要实习,但导师没有批准。还有可能他真的去了实习,但过了几天发现无法完成学业,只能退却了。更何况,你只是看到别人“吃肉”,没有看到别人“挨揍”。你只是看到别人实习,你有看到过可能的后果,比如外审不通过、延期毕业?你看到别人不发文章也能毕业,是这么一回事吗?他拿了学位证了吗?好的和坏的会没有区别?

  我读博士时,特喜欢和别人比较,说一些“妈妈妈妈,我没有糖果”之类“哭泣”的话。比如我看到有的课题组的博士生跟在博士后的屁股后面,“观摩”实验也能出文章;有的课题组的学生没有文章也能毕业;还有的学生把别人的成果当做自己的成果去讲。遇到这样的事,我都会向我的“老板”抱怨,但是“老板”却告诉我:你怎么比谁更烂?你怎么不去和loser比?你怎么不去和街头无家可归的人比?有的人做了一些事,你当成了你也可以这么做,但你知道别人的结局吗?比如说,你说你的同学参加系里考核时不准备讲自己的课题,而是讲无关的课题,你也准备这么做,你知道结局吗?

  我当时一下子还无法接受他的话,但是他告诉我,以后会明白的,希望有一天我的耳边还能响起他的话。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今天中午,我对学生说,你不要有想法我给你很多活做,仿佛我压榨你似的。你的承担越多,你的能力锻炼得也越好,成果越多,将来的发展也越好。这个即使到了工作单位,也是一样的道理。反之,如果到了工作单位不会做、不肯做,领导也不愿意给你活干了,以后升职也轮不到你。

  你现在好好做,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会和混文凭的人形成区别。我说起了往事。我读硕士时,帮“大老板”拿信,帮“小老板”打液氮,帮实验室的人测试比表面,协助别人做实验,甚至在毕业后的夏天学校宿舍不让住的情况下,还住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完成了额外的实验。后来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了,以前的硕士生导师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就是现在的工作。如果以前我的表现不好,导师愿意为我“背书”吗?所以说,现在怎样做事,以后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我还说,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要拿别人当做挡箭牌。你知道结局的吗?你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的?有的人的确不发文章也能毕业,但你知道他拿到文凭的吗?你知道他签订的工作合同还有效的吗?即便是有效的,你知道他是不是被用人单位当做砧板上的鱼,随时以“没有文凭”作为理由辞退的吗?

  关于“心理不平衡”,我还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和别人攀比。当时我博士班上有个人,博士4年发表24篇文章,包括“自然”、“科学”杂志各一篇。当时我嫉妒地要死,但我的“老板”却告诉我,每个人是不同的,美国的教育不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同一个终点,而是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基础上在上升一两个台阶。

  那时候,有人嘲笑我比不过我那个同学,我心中有话,但难以描述。我只是说“我是比不过他,但是否我就应该缴械投降了?我是比不过他,我也要吃饭、睡觉,难道要我每天24小时工作?”

  后来,读到郑石岩的《清心九书》,豁然开朗:“人贵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去生活,那才有真正的喜悦。人彼此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羸弱;每个人的性向、能力经验都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潜能去实现,去发展,那才有真正的快乐。每个人生命实现的目标不同,但是实现的喜悦都相同,都在绽放着生命微笑的香气。”

  我对学生说,简而言之,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机遇、造化都不一样,不必强求自己达到所谓“成功者”的高度,只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带着愉快的心情做好自己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

  【解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和答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03-16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03-08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03-16

高二语文下册《小说欣赏》单元测试题及答案03-14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03-08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03-20

高一语文下册综合能力测试题和答案04-15

高二暑假语文作业测试题及答案04-2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