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夜晚多么黑暗,黎明终会到来散文
我的学生时代,比起同龄,要长一些。有时候再想,如果高考那一年不落榜,如果当初能去学美术,那么现在的我会不会好过一些。会不会也是顺理成章,变成家人眼中的样子,好的大学,好的工作,好的前景 。会不会在每年春节,家人在与亲戚朋友闲聊之时,我这个小小人物也会成为他们饭后的谈资。而那时的我也会毕恭毕敬,听从长辈们的谆谆教诲。顺从而不乖戾,谄媚而不敷衍。
青春期的黑暗和疼痛,很多时候看起来真的是微不足道。可放在当时,却真的是切肤之痛。七堇年说,年华里,我们缺失的是一种。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即便是几年来,我将记忆不断打包出售,恬不知耻的把曾经的种种幻化成扉页上的文字。但依旧还是形容不出当时的心情,描述的只是一些印象中的感受,写的时候经常会有些恍惚。
朋友有时候会说我健忘,回想过往,我总是一问三不知。这样的一个结果,导致的是,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候,少了些情趣多了些漠然。也许对于我这样的人,他们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吧。可只有我自已清楚,我的健忘,是源于本身对过去自发的屏蔽与逃离。
复读那一年,比起那些年轻的生命,的确是有些自卑的。前些日子,看了刘同的书,见他提到,有三种东西是掩盖不了的,咳嗽,贫穷,爱。而对于我,无法掩盖的东西似乎太多。学校里,每次碰见熟人,内心总是七上八下,别人一个简单的招呼常把我弄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内心的动荡溢于言表。被同学围攻,细说往事,总是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突然被一句,“你为什么回来读书”堵住自尊上的所有后路,然后变得哑口无言,尴尬无比。
而结交朋友,沉浸学习。在于当时,都是我消除焦虑的手段。
回校的感觉,百感交集,很难不被人议论。有被嘲笑过,但从来没有反击过。那时最的时候,都是把自已的心事写在里。字正腔圆的,像个孩子一样埋怨。“为什么,我的压力会那么大”“为什么我要遭遇这样的事情”。因为性格里不喜于把自已的心情说给别人听,所以总是委屈的隐忍。但所幸,那段时间我并没有被流言蜚语击败,反而是更加理智,更加厚脸皮的撑着笑脸迎接着一双双鄙夷的目光。
似乎从高一开始,每一学期,我的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是跟我走的近的人。上课下课,出操晚修,形影不离。相比初中,我好像都是一个人,而且并没有什么不习惯。上次看乐嘉的书,听他讲性格色彩,突然意识到自已竟是个喜欢享受孤独的人。焕然大悟,突然记起自已为什么开始跟别人走的亲近。原来我是怕被别人说是异类,说是形单影只,怕同情,怕别人说我可怜。毋庸置疑,原来我是个多么在意别人对自已的看法的人。
第一次跟阿福说话,是在宿舍,因了关于床铺的问题,我们有了谈话的内容。适应环境的最好的方式,便是打好周遭的一切关系。这个想法,在我回校的时候不断的在我脑袋里强调,复习。班里的同学,除了阿全,基本我都不认识。可就是因为阿福,阿全这两条人脉,竟让我在短短的几周内,从他们身上拉出一个庞大的朋友圈。说起来也奇怪,隔壁班的,文科班的人 ,我几乎都不认识,但在那时候,却有好多文科生认识我。传略就是其中一个。在我还不知道他这个人存在的情况下,有一天,突然跑到我的课桌前跟我闲聊。当然,还有小千,超凡。但我总感觉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像是在看珍稀动物一样。
去深圳的时候,是在6月份。刚好高考完毕。而填志愿似乎在7月份。
那天清晨,天下了蒙蒙大雨,我还在熟睡,班主任非常着急的打电话给我,于是,在一阵刺耳的铃声的接连轰炸下,我精神恍惚的把被子里的摸了出来。“你选的学校没有录取你,你现在赶快去补录,太迟就补录不到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我,瞬间崩溃。慌乱的叫醒还在熟睡的哥哥。
我永远记得那天的情景,雨天,地底潮湿,我跟在哥哥背后走去附近的网吧。因为实在没有时间考虑补录什么学校,所以哥哥打电话给同学,希望能得到些建议。而在哥哥与同学交流的那个过程,我内心极其忐忑,极其不安。犹如惊弓之鸟。
现在想到那时,真的是慌不择路,自已的人生竟被人左右。而且还在无法看清眼前的路时,就做了选择。盲目却无可奈何。 读大学,家人是不同意的。因为是补录的大学。某天晚上,家里召开“会议”。就我读大学与不读大学展开谈论。老爸建议我去泰国学做生意,并且在那读大学,但我拒绝。本因为在那个寂静,安逸的夜晚,一家人共聚,会多了些往日的温馨和亲切。可谁会想到,那天夜里我的“忤逆”竟会成为后来我跟家人争吵的导火索。于是在我开学前之际,家里硝烟四起,战火连连。
9月,大学军训。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常把我累的人仰马翻。但疲惫是个好东西,让人忘记一些烦恼。就像是酒精一样,容易麻醉人的神经。只是每次集训完以后,当我一个人在校道昏天暗地的走着的时候,一些记忆就会突然踊上心头让人黯然神伤。沉默如我。话密的同学也总会在这个时候跟我搭话。但安慰似乎就显得乏善可陈了。那时候,最奇怪的想法是,延长军训的时间。可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身边的人的时候,他们却给了我一个“你是不是傻瓜的”表情。而彼时的伏地挺身,我又自相矛盾的开始觉着为期2个月的训练漫长如年。
陌声的环境,陌声的人。不善于跟集体靠拢的.人,容易被孤立。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果不其然的,物以类聚。当辅导员以学生的投票作为选取班长的方式时,黑板上出现了许多个候选名单。而我因了跟身边几个老乡有过几次热络的交谈,一时间竟也被推到角逐的热浪中。可惜,我最后还是落选了。精明的人,总会在私底下拉拢关系,搞合纵连横。只是我不喜欢这一套。而淡出集体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不喜欢自已所学的专业,有过退学的打算,为了劝说我读下去,老师在某个夜晚带了几个师兄过来跟我谈心。哥哥也不太赞同我退学。 是什么让自已坚持读下去?也许当时的自已只是想为当初复读这件事做一个交代。突然觉得,青春真是矫情的无可救药,那些抓住的,坚守的,竟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高三的那股学习冲劲,源于巨大的压力。父母的期望,自已的前景寄托,还有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执念,把人仅有的一些潜力蒸发耗尽。毕业之后,意志早已没有往日那样坚韧。可我尽我所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边中规中矩的学习,一边思索今后要走的路。
我喜欢呆在图书馆,看书,写字,睡觉,或者发呆。远离宿舍的聒噪和繁杂的社团活动,那样的平静也挺好。而且比起我所认识的那些人,看到那些为了英语四级而在图书馆努力的真挚面孔,我竟有些感动。我好像都是这样的,特别容易被一些细节触动。
回想多少个日夜在阅览室,头发蓬乱,满眼血丝的在电脑屏幕前绘图,大概是内心常有缺憾。犹记得高一的某天下午,听闻哥哥去往别的城镇学美术,我欲跟随,却遭到父亲的反对。至此我对于绘画,只能在平日的闲暇中临摹和意淫。直至今日。前些日子,提起旧事,我的言语间似有似无的有责怪父亲当初不让我学美术的意思,不料触及其威严。我们的话题竟变得有些尖锐。可大二暑假,我还是不顾家人的反对跑去学美术了。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月,但那一个月对我来说却是“黄金时代”。——能沉浸在自已喜欢的事物中,人是自由的。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去工作,而是继续培训美术。半年。这半年里,邻居的指指点点,亲戚的冷眼闲语,不一而足。有过自私的想法,但我明白,这世界除了自已,没人会在乎自已的梦想。
近来看了些卢思浩的书。有句话很喜欢,不管夜晚多么黑暗,黎明终会到来。像是以前我都不喜欢心灵鸡汤的,认为那些东西很多时候都不能解决本质上的问题。但后来书看得多了就没有这种想法了。因为当一个人非常痛苦,非常挫败的时候,如果能有一首歌,一句歌词,一篇,一段文字能给心灵上带来慰藉。那么,在那个当下就已经足够了。
向来都不喜欢写些伤春悲秋的事的,只因有些事情在心中久久不能释怀,所以,今日就都写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