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职业为题目的散文
“阳台未封闭时,我只是偶尔到阳台上逗留一会儿.......清明瞅不到杨柳依依,中秋望不见明月皎皎。夏日骄阳炙热,冬天寒风凛冽,实在是一个令人扫兴的去处,只能晾晒衣物罢了。”三年前的一篇旧稿《人在阳台》是这么开头的,那时,阳台才被三面铝材窗户封闭不久。我站住阳台上,“眼前的所见与往日并无两样,大院里的两棵广玉兰大树,枝叶繁茂,油亮,浓郁,分明成了窗户外的景致。我置身于一个悬空的空间里,竟有异样的感觉。阳台到底有多大?我拉起卷尺,头一回动手测量阳台的面积,计算结果是四点四平米,按照当下的房价,阳台的面积,价值近两万元。封闭阳台,不仅阻隔了灰尘和风雨,也扩展了居室的空间。”在这篇短文中,我有了新的期望,阳台是供我读书的场所,又是观赏风景的平台。然而,事实证明都落空了。
也许是空间对我来说,已不算十分稀缺。我不习惯在阳台上工作。
妻子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使我在忘记阳台的日子里,猛然想起阳台的存在。这是二零一五年九月的一天。
“小茂前几天在滨湖十七层的楼上封阳台时摔下去了!”妻子说的小茂,就是三年前给我家封阳台的师傅。小茂师傅是妻子的同事媛的表哥,所以,她听到的消息确切无疑,四十来岁的'小茂从十七楼的阳台上坠下。
“他没有系安全带吗?”我问。
“在我家封阳台,你见他系安全带了吗?”
“没有,我家是四楼。十七楼,想一下,我的腿都打哆嗦。别说站阳台上安装窗户。”我想,他干这一行,可能练就了艺高胆大,楼高楼低都不当是一回事。小茂封阳台,价格比较高,但找他干活的人反而多,大概手艺不错。他又是一个节俭的人,据说在外面喝啤酒,连瓶子都要带回来卖钱。可惜,因为缺乏安全意识,高空作业,连安全带也不系,失足、坠楼、身亡。
“那一家封阳台的女主人吓坏了,哭得几乎晕了。也只赔了一万元。”妻子说这话,我不吃惊。当我听说,女主人是少妇,还是寡妇,她的丈夫以前也是从自家的阳台上坠落身亡的,我感觉像是听鬼故事一样的惊恐。
“你同事说的这些是真的假的,有这么巧的事吗?”我起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竟发生了奇异的猜想,是人失足,还是鬼推手?
在小茂坠楼之前十几天,某某区的一把手也坠楼了,他比小茂只大几岁。我听到的议论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可惜,够不上大老虎的分量,就是办了,罪不至死,何必自戕。认罪伏法,走一条自我更生之路。上天有好生之德。
我就住在某某区,但一直不太清楚一把手的更替情况。二零一五年三月,我在某某区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散文,我才知道现任一把手的大名。因为我的文章占了内页的最后一页,与封三毗邻,封三,有两张一大一小图片,结合文字,介绍一把手拜访企业走访调研。可当时,我只是漠不关心地瞅了两眼封三的图片,好像记住了一把手的大名。
我因这篇题为《路远.水长》的散文,在二零一五年九月收到了一百元的稿费。我又找出这本杂志,翻了一下,封三的图片让我仔细看了好一会儿,图片上,一把手戴一副眼镜,身穿黑色上衣,双手插口袋里,站着。图片当然是领导深入基层的构图,在群众中看,在群众中听,却面无表情,莫非当时他就有了将要一脚踏空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