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题罗浮随笔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行香子·题罗浮随笔散文

时间:2021-04-08 09:24:4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行香子·题罗浮随笔散文

  行香子·题罗浮

行香子·题罗浮随笔散文

  葛长庚

  满洞苔钱,買断风烟,笑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细草如氈,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沉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这首词,是道家葛长庚以词的形式表现他在罗浮山洞天福地修炼的情况和体验,为典型的道教文学。但它却客观地描述了罗浮山自然风光及作者回归自然的静谧心境,因之一般读者当作一首优秀的写景词来接受,也未为不可。罗浮山,为广东的名山,地跨博罗、河源、增城三县。传说它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其浮山原为海中蓬莱岛的一阜,唐尧时随潮飘来与罗山合二为一。罗浮山纵横广袤五百里,有四百三十二峰、九百八十挂瀑、七十二石室,道教称之曰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山中有冲虚、白鹤、黄龙、九天、酥醪等道观。晋代著名道学家郭璞曾在山中炼丹、著述,住冲虚观,终卒于此。葛长庚此词有原注云:“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即葛璞)方来,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伪刘称汉”,指五代时在广州建立的南汉刘氏政权;“遂兴观”,才开始建造道观。

  起笔“满洞苔钱,買断风烟”:“洞”,指道家进行修炼所在的石室,即所谓洞天福地;“苔钱”,苍苔形圆如钱,故名;“买断”,有买到手、买来了的意思,两句意思是:作为道家行气修炼的罗浮山上的洞天福地,人迹罕至,苍苔四布,好象铸成的一枚一枚的铜钱,也许修炼者就用以买来了一阵阵流动的云雾,缭绕于洞口如此美景,不仅道家受赏,世俗中人又何尝不心向往之呢?接下去一句是“笑桃花流落晴川”;意即笑看那山中桃花,宛若成片彩霞,而缤纷落英又不断随着溪流流向山外,向世人报告,山中还有桃花源似的仙境哩,如果上面是写洞天福地的白昼景象,接下去的二句“石楼高处,夜夜啼猿”,便开始表示其夜间情景了。“石楼”,《嘉庆惠州府志·地理志》说罗浮山“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二楼相去五里,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夜半见日出。”都知道,道家修炼常在夜间进行,这两句便说明了作者于夜深人静快要入功之际,忽听得山上高处石楼里,传来猿猴的阵阵哀叫声,使人感到山中天地特别显得荒古空旷,格外有一番野趣。“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看”为领字,领出下面三个三字句来;这三个三字句既是不甚严格的扇对,又在意义传达上为互文。就道家修炼的内省体验而言,也许这三句确实是形象地传达了他们入静止念后内在世界逐渐净明开扩的.体验过程;亦即一种内省到的迷离惝恍的潜意识流程。不过,我们也不妨将此三句看作是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来写浮罗山的月下风光。其境界是:某位道家入夜之后,仍陶醉于罗浮山的美景,他临窗远眺,到了二更时候,明月从浮云缝中露出笑脸,三更时候更是云散天青,月光格外皎洁明朗,时间推移到了三更,天上圆月便慢慢淡化起来;至于山中景色,由于月光在不同更次有不同的亮度,可以想像得知,也有浓淡不同的变化,异景纷呈,引人入胜,心宁神怡。以上为上片,重点写了作者作为道家在罗浮山中修炼于日夜之所见及所感。

  下片进一步拓展开去,作者叙写自己在罗浮山洞府中修炼,生活虽然清寒,然而精神却潇洒自在。“细草如氈,独枕空拳。”他睡时,以细草为氈,以拳头为枕,与颜回“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人生态度类似,在这里儒道就一脉相通了。甚至他还可“与山麋、野鹿同眠”,这表明他回归到大自然之后,竟能与野物相亲相狎,进入了道家所追求的无差别的“齐物”境界。“残霞未散,淡雾沉绵”:又一个山中早晨来临,看吧,东方天际的彩霞快要收敛殆尽,山间淡淡的云雾犹如缀在一起的层层絮棉,太阳即将从苍海中冉冉升起。此情此景,多么令人惬意啊!“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这是全词结语,意谓修真养性于此山中的道家们,实际上是有幸地来到了唐尧时的洞天福地,因而也会自我感到不是于汉朝修成的神仙,至少也是晋时的隐士逸人。如此写来,似乎罗浮山的时光竟然从宋代回流过去到了汉晋古代以至洪荒时期,读来真有一种超越感和飘举感。下片,在描述道家修炼生活和体验的同时,又更加广泛地表现了罗浮山的自然风光,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归结起来,此词极其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归真返朴的宇宙观、自然观。这对于呼唤今时世人回归自然、爱护自然、拥抱自然及努力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无疑将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