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

时间:2021-03-30 17:06:5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中秋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一

  在那时的八月中秋节,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真是觉得满满的幸福,甚至忘却了生活的艰难和晦涩。有时候,我真希望回到那个年代,我们永远都不要长大。

  时间飞逝,月圆月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不是每个中秋佳节都能永远地团团圆圆。大姐高一那年,因为感冒发烧,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来竟然转变成了急性脑膜炎。做完手术后,在午夜十分,大姐突然病情恶化,我的亲大姐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大姐是我们姊妹中最有才气和灵气的一个,她的去世对父母打击太大了,爹妈真是悲痛欲绝,我们几个弟弟妹妹也是伤心欲绝。父女连心,母女连心,手足情深。世界上最悲伤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亲人的生死离别,何况大姐当时还是含苞待放的花季少女呢!老天真是无情无义,残忍无比,活生生地夺去了一个16岁花季少女鲜活的生命。

  还记得那年的中秋节,爹妈破天荒地多买了几块月饼,但父母脸上却缺少了往年的那份浓浓的欢乐,脸上多了淡淡的忧伤。我感觉似乎那年的天上明月也没有往年的丰盈、皎洁,月光也不再温馨、璀璨,而是显得格外冷清、落寞。往年月圆人全,今年人不全月也不圆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婵娟或许也懂人情世故,也有悲天悯人之心。

  是啊!时间的车轮依旧转个不停,长江黄河的水依旧一刻不停的日夜向东奔流,每年中秋佳节的圆月依旧悬挂在空中。“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记得我上高一的那年,是在学校过的中秋节,学校给我们每个学生发了一块月饼。不知为什么,此时望着天空皎洁的明月,我的心里却陡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怅惋,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有了思乡之情。当时自己特别牵挂在家的父母是否也能吃上月饼,我想那年的中秋节,家里一定会寂寞冷清很多,因为我和妹妹都离家在外读书,姐姐和大哥也已经各自成家另过了,家里只剩下了爹妈两人。后来“十一”放假回家,家里居然还留着几块月饼,爹妈担心我和妹妹在学校没吃到月饼。当我们吃着和以往同样的月饼时,心里却充满了异样的感动,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暖意,眼睛也有些湿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以后的经年里,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共同享受佳节的时光越来越少,我们的年龄也一天天增长,父母也一天天在桂花花开花落中逐渐老去,团圆的中秋佳节一时也蒙上一层阴影。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二

  中秋之夜,合家团聚。我伫立阳台,任夜风吹干了死去的眼神。我看到千万户明亮的窗口散发出温暖又明媚的光,如千万只萤火虫把世界笼罩地透亮,如一空炽热的星星,把夜晚温存成一颗颗融化的糖。我的背后是冷冷清清的客厅,光在冰冷地板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我的眼泪就这样落了下来,无声地浸润了整个世界。

  这个中秋就这样死去了。

  其实很久之前的那些圆月之夜,我们家并不是这样了无生机。我想起了远在异乡的婆婆爷爷。噢,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呢?

  或许我们一并怀念着。搬来这个陌生的城市近三年。三年来,如一个异乡人在城市中穿行,因为不陌生并不代表熟悉。我所熟悉的应该是稀人的边陲小城,埋藏着整个童年与儿时的梦想。

  我又想起了婆婆爷爷,与那些被一手带大的惬意时光。月凉如水的夜晚躺在凉席上听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苏醒睡去;空闲的白天里拔着狗尾草,懒懒地逗猫,懒懒地笑;明媚的日光里一起去钓鱼,把脚丫子浸在水里,扯着嗓子学狗叫。

  以及中秋夜,婆婆会煮一大锅豆子,我们会在幽凉的天台上笑着坐下,把大把豆子与月饼塞在嘴里。爷爷会讲他三姑大叔不知多少年前的陈旧故事,猫在一边惬意地摇着尾巴。

  只是后来我长大了,婆婆爷爷老了,猫死去了,天台裂开了。于是我被接走了,扔在这个密不透风的城市里。父母有应接不暇的应酬,而我总是呆在孤身一人的苍白屋子,面对铺天盖地的作业。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天空是沉重的乌黑,月光是清清的冷,很冷,镌入骨血。

  我讨厌这座城市。它如枷锁把我桎梏,又用高大的水泥建筑把我与家乡的.视线割断。我的家乡是一条小河两边的小城,一座天台与密密的树,是一群孩子和一条无车的公路,是满是灰尘的巷子与老电线杆。这里不是我的家乡,固然我有这里的血脉。

  我想像又是一年中秋,自己坐在家乡的天台上,婆婆还是在煮豆子,爷爷还在讲他的故事,猫还在摇着尾巴,我还是年少的模样,不会有什么改变。

  不够真实,但至少不会寒冷。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三

  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有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那么,为什么在一年中,唯有中秋节的月亮如此呢?我想,这至少与中秋时节的气候多少有点关系。年到中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空气变的透明起来,正是赏月的好时节。

  在我国古代,中秋赏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我翻阅了许多古书,最早的可能算是《礼记。祭义》篇里所说:“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孔颖达疏云:“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祭日于东,周朝旦之时,是为外;祭月于西,乡夕之时,是为内。”可知古人在秋分时节于西方祭月之礼俗。《周礼。春官》中说:“中秋,夜迎寒(阴)”。秋天迎接的是寒,是阴,所以仪式举行在“夜”。故在中秋之夜举行的这种“迎寒”礼俗,不正是《礼记》所言“秋分祭月”的原因?不正是相沿至今的中秋赏月风俗的起源吗?

  中秋节做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为什么叫中秋呢,据宋朝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谓中秋。”又说:“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面对这良夜美景,历代诗人学者曾引发过多少感慨啊?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月出》的情诗。每一章头一句分别以“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来描写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个轻柔缥缈的美人引起了一位男子的强烈倾慕与不安。比起太阳来,月亮变的含蓄,皎洁,充满温柔,它一直是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然而,同样是一轮圆月,由于人的心境不同,千百年来,人们曾谱写过许多动人的篇章。唐朝王建的“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友人之情。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切地点出了游子思乡的情思。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已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苍凉的故都,抚今思昔,能不伤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一个月夜花间独酌者的寂静气氛。反映出诗人被宦官权臣排斥打击的孤寂苦闷的心情。还有明朝李攀龙的“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望。”则描写出了一轮边塞明月和征人思乡的情结。

【适合中秋节朗诵的散文】相关文章:

适合朗诵的散文09-13

适合朗诵的的散文04-01

适合师生朗诵的散文11-10

适合老人的朗诵的散文04-01

适合团队朗诵的散文04-10

适合朗诵的英美散文04-02

适合女性朗诵的散文01-27

适合儿童朗诵的散文01-23

适合散文朗诵的配乐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