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怀古散文
到西安,住在灞桥区,转弯处便是一条通衢大道,两边路旁齐楚楚长了柳树,枝梢纷披,绿叶依依。于是,便想到灞河去看看。
我们是晚上去的。橘红色的灯光下,灞河幽幽的黑。河岸上柳树成排,长长的枝梢弯垂,在微风中轻轻荡动。天空深邃,却看不见一颗星星,远近都是一片灯火。隔岸,长安塔巍然矗立,五彩缤纷,像一尊璀璨靓丽的佛。
披着一片蒙蒙的'夜色,我们在灞河岸边走了起来。走着走着,就觉着是走进了一条深深的历史隧道之中,尽管古色不再,可时空中兀自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沧桑感。我的脚下仿佛就是一叠叠古人的足迹,两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宫廷歌舞、故人辞别,一阵阵轰鸣、一曲曲轻唱、一声声唉叹,交错汇聚在一起,在我耳旁回响。
灞河是西安八水之一,是历史上的名河。灞河上建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名为灞水,并在河上建桥,名曰“灞桥”,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墩桥。灞桥是关中交通要冲,连接着古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唐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都在这里分手,别时折柳相赠。因此,此桥也叫“销魂桥”、“情尽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唐诗纪事》记载:唐诗人、简州刺史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从此,灞桥也有人叫折柳桥。折柳寓意深远,因为“柳”与“留”谐音,既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感情,同时也祝愿朋友远走他乡之后,能像柳枝一样随遇而安,再谋发展。唐代诗人戴叔伦《赋得长亭柳》云:“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可见灞桥折柳相送,情意多么深长。
灞河岸边,垂柳依依,每当春天的时候,柳絮漫天飞舞,像纷纷扬扬的雪花,成为一大景观。古诗人写灞桥的诗多达100多首。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被称为诗词佳构,为人熟诵。唐朝诗人贾岛也曾“骑驴张伞”到灞桥,得“落叶满长安”一句,而又苦思冥想求成一联,以至小驴冲撞了当时长安京兆的仪仗,被抓去关了一夜的禁闭。《韵府群玉》中也记载:“孟浩然尝于灞水,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古诗人与灞桥,缘分深厚啊!
我今也到灞河,站在宽展平坦如彩虹般的灞桥上。这就是古时友人送别断肠人面对的那座灞桥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年年柳色”而不堪离情伤别的那座灞桥么?是唐诗人贾岛撑伞骑驴觅诗、孟浩然冒雪骑驴赏梅的那座灞桥吗?我在寻觅,我在求索,我在彷徨。路灯下正有一小青年站立,我走近去问他。他告诉我:古灞桥已不复存在,现在灞河上已经建起了三座现代化的大桥。说着便用手去指,只见三道彩虹般的大桥横跨灞河,灯火辉煌,桥面上车辆穿梭奔驰,拉出一道道红色的流水线。我的心也动了起来,浴着灯火的海洋,我真不知身在何处了。遂口咏一绝:
璀璨灯火弥天际,
长安宝塔一望收;
折柳方知今非古,
彩虹横跨灞河悠。
【灞河怀古散文】相关文章:
河无鱼散文05-01
《灞岸》唐诗原文及注释07-01
《灞上秋居》原文及鉴赏09-28
水仙子·怀古12-13
卖花声·怀古12-10
以母爱如河父爱如山为题目的散文11-20
关于灞上秋居的诗文赏析04-20
我想看看,那条河究竟会流向何方散文05-02
蟾宫曲·怀古赏析12-05
西江怀古唐诗赏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