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明代卫所散文
富源县自古就是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东大门。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明朝时富源以军事重镇闻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富源以其重要位置设置平夷卫。
明朝的卫所制度规定大底以5600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50人为一总旗,10人为一小旗。一卫辖五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辖10个百户所,一个百户所辖两个总旗,每个总旗设五个小旗。全国军队均按此编制编入卫所,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逐级率领。卫所军配置于各军事重镇。那么平夷卫的军队设置是不是完全按制度设置?
平夷卫最初单设一卫,直到正德二年,卫下才设平夷卫左所和右所两个千户所,左所就在原平夷卫,右所是划出曲靖卫的中所和右所补充平夷卫设置的。平夷卫的军士配置在左所和右所地。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平时卫军耕田种地。洪武二十五年规定,全国卫所以7/10屯种,3/10守城。也就是后来逐渐形成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的定制。每军卒给田15亩到50亩。国家发给农具、耕牛和种子,屯田军卒则要向国家缴纳税粮。当时卫所的兵源有四类,第一是“从征”,即原来的农民起义军战士;第二是“归附”,即投降的元朝军士;第三是“谪发”,因“罪”而罚充的官吏或士民,称作“恩军”或“长生军”;第四是“垛集”,即征调平民充军,世世代代成为军户。平夷卫的军士来源主要是第四种。《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二十三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以平夷地为南北要冲,必须置卫戍守,派右军都督签事王成和千户卢春率领往湖南辰阳募集的壮丁五千人到元朝在富源设置的罗山县原址置平夷卫。
平夷卫的卫官设置从高到低是卫指挥使一员(正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三员,掌印、掌操、掌屯田各一员;卫下辖左所正千户(正五品)一员,左所副千户(从五品)二员,右所正千户(正五品)一员,右所副千户(从五品)二员;左所下辖百户(正六品)十员,右所下辖百户(正六品)九员(右所本来应该也有十员,其中有一百户所按《光绪平彝县志—里甲》记载缺员,原话是这样的:民安里即平彝卫左所,分十伍,曰:马伍、刘朝伍、陈卿伍、张斗伍、董策伍、崔伍、张潘伍、奠伍、田伍、聘伍。物阜里即平彝卫右所,分十伍,曰袁紞伍、袁卿伍、邵科伍、李涛伍、佐家伍、倪金伍、王家伍、刘镇伍、马伍、缺员伍。笔者读《平彝县志—官制》时发现刘朝、陈卿、张斗、董策、张潘、袁紞、邵科、李涛、倪金、刘镇这些人是百户长。据此推断平夷卫左所和右所各辖十个百户,并且以百户长的名子或者姓来命名他们的管辖地——伍。其中右所有一个百户长官职空缺,故暂时记作“缺员”伍。百户缺员时由所镇抚代理。还有《光绪平彝县志》作者李恩光在兵制里也说“百户管伍,总旗副之。旗置小旗一人。”也就是说平夷卫的百户指挥伍,总旗是白户的副职,每个小旗下置一个小旗官。);还有管军纪的`镇抚所所镇扶(从六品)一员。以上武官都是世袭。和这些武官门一起任职的、通过考试选用的文官有: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教授一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夷卫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左所和右所。关于左右二所官员,《康熙平彝县志》只记“左右二所正副千户,世袭。”而《光绪平彝县志》记载“左右二所正副千户十二员”关于正副千户所官员的定制是一个千户所设一个正千户和两个副千户,左右二所正副千户应该有六员而不是十二员。如果左右二千户所正副千户官职有十二员的话,是超编了,不知是什么原因光绪志记有十二员。
平夷卫的两个千户所管多少军人呢?按《康熙平彝县志—兵防》记载平夷卫有骑兵、步兵、押运兵二百五十三名,屯田兵六百四十四名,舍丁二百二十四名,军余一千二百五十三名(舍丁和军余都是递补军人)。那么加起来总共是二千三百七十四名。这是平夷卫左所和右所加起来的数字,按卫所制度一个千户所拥有军士一千一百一十二人,两个千户所就有二千二百四十人,平夷卫左所和右所的数字也是基本符合的。云南每个卫下辖的千户所多少不一,但是千户所还是比较正规,按千户所官军人数推算人数是基本准确的。最初不是往辰阳来了五千人置卫戍守吗?为什么只有二千多人了?如果在战争中军人牺牲或者伤残,家庭中必须有一个男丁递补上去,这个递补的男丁就叫军余。按理不会从五千降到两千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一些军士调往别处去了。今天富源营上在明朝叫营山就是因为当时是集聚兵的地方,军士和客商往来云集,热闹非凡,据老辈人讲这里又叫小云南,很多外地来的兵和本地的兵在这里集聚,然后又从这里出发去征战。平夷卫最初来的五千人经过战争消耗,所剩军士到正德皇帝时不足以构成一个卫的建制,故正德二年调曲靖卫的中右所补充平夷卫,为平夷卫的右所,原平夷卫为左所。有了两个所可以称之为卫了,要不然只有一个所的人数称之为卫就名不副实了。当然军士人数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军士逃脱军籍。
平夷卫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卫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卫在富源历史上存在了二百九十七年。在清朝时平夷卫的“夷”在官方文书中夷写作“彝”,从此就写作平彝卫,这样做也许是想和史书中记载的汉代平夷县和唐代平夷县区别开来。到康熙三十四年与亦佐县合并而成平彝县。1954年,平彝县改为富源县。
【富源明代卫所散文】相关文章:
成就与财富源于创意励志故事04-25
明代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04-18
黑与白散文11-06
资格散文12-25
梦想_散文11-20
《父爱》散文11-20
尘缘散文11-19
年画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