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舸之速写的散文
我相识的一位武汉青年女画家,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初心。姓梅名庞舸,名字大气,却是个娇小姑娘,毕业于苏州大学美术专业。偶然看到她一大摞的速写本,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速写本是画家的笔记本,为画家积累创作素材,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存在。但由于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快速提升,画家有了更为方便快捷的积累素材的方法,速写开始逐渐被边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位新时代的青年画家竟对速写如此坚持,确实让我感到很意外。
速写绝非小道,更非小技,短时间内删繁就简,以最精炼的线条表现事物特征和动态,这是一门大学问。所以速写对画家来说除了积累素材,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训练捕捉整体特征、动势以及快速准确造型的能力。
庞舸十分热衷于速写,多年笔耕不辍,即使没有刻意保存导致不少作品在搬迁过程中遗失,但依然积累了大量速写作品。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胡朝阳曾这样评价她:“梅庞舸是一个很聪慧的学生,在专业上自我要求很高,具有钻研精神,她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诚如胡教授所言,庞舸是个典型的学院派画家,对绘画饱满的热情和极高的自我要求,这也是她长期坚持和进步的原动力。庞舸曾对我说过:“我就是喜欢画画,每天画速写让我内心满足、平静。自己认为满意的会留存。其实回头看当初满意之作,现在也觉得粗糙了。”
从最初的笔力稚嫩到如今的轻松娴熟,多年的速写练习对她的绘画造诣提升帮助良多。庞舸的速写画题材以人物居多,偶有小景,内容大多表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给人感觉真实亲切。她在速写中大量运用线条勾勒,有国画白描的特征,同时施以淡影调来表现质感和体积感,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绘画方式。这样的绘画技法,并非庞舸独有,更非她首创,但是于我所见在青年一代画家里,对线条表现力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能稳赢她一筹的人不多。
人物速写,是庞舸画得较多较擅长的题材。比如这张《矍铄老人》坐像,整幅画线条连贯又富含变化,结构准确,影调适中。线条很好地描绘出衣服褶皱的蜿蜒流转;线条的粗细变化有据有节,简单方便地替代了部分影调的效果。老人虽然身倚大佛,身姿显得轻松舒展,但嘴唇线条以及面部肌肉却表现出老人的严肃和拘谨,与背景佛像笑口大开形成鲜明对比,画面单纯且富有韵味。
《拄拐杖的小老头》画面干净,线条流畅。作品中人物的身姿动势准确,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刻画也十分到位,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向一侧张望的情形跃然纸上。尤其是配合上老人民国特征的衣着,整个画面和谐自然,适当的留白也给了观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庞舸大多数作品表达的情绪,偏向安静和积极。但是和大多数把目光投向平民阶层的画家一样,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内容相对比较凝重的作品,比如《汉口南京路上的拾荒老人》、《睡在医院长椅上的人》等。和其他画家不同,庞舸并不刻意放大那种沉重、无奈、悲伤的情绪和气氛,而是以一种近乎于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真实的感动。很多画家喜欢以阴郁的背景来烘托这种情绪,庞舸却更喜欢简化背景甚至忽略背景,将观者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画面主体,这种弱背景的作品,由于主体更为突出,反而将主题表述得更加直接明了。
《汉口南京路上的拾荒老人》我觉得这幅作品首先从画面效果来说很耐看、很能吸引人。老人侧躺在板车上,眉头紧蹙,睡得香甜,周遭的嘈杂也打扰不到他,最为惬意的午休,反而更体现出拾荒老人生活的艰辛。整幅图景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秩序感、韵律感;从内涵上来说,画家忠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的粉饰和夸张,不过分追求主题的沉重感,真实客观地还原了现实人物,又倾注了个人情感,画面充满了感人的人性。
场景小品,也是梅庞舸速写作品中常见的题材。《武汉天地的下午茶》这一组作品,作者尝试将漫画元素融入速写创作中,赋予了作品更多的趣味性。在讲求笔墨准确生动的同时,强调画面风格简洁干净,她所追求的简约,并非形式内容空洞,而是通过这样的表达,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充实。她所画的都是平凡眼前事,仿佛一股清泉荡漾人心,引领观者进入到一个温暖、丰富、有情的世界。
庞舸是一个注重修为自己心灵的人,她拥有一双特别清亮温穆的双眸。她的作品来自于她对生活的体验,她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思考,那一幅幅作品,便是她提炼过的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她的作品颇具灵气,审美情趣和现代人文关怀结合得巧妙完美,不似某些人的画感觉沉重,也不像讴歌,而是淡淡地述说。所以看她的作品,分明是有思考、有深度的东西,但却让人感觉比较轻松惬意。这就是梅庞舸高明的地方,也是我十分欣赏的地方。
庞舸告诉我,她以后会以这些速写办一个画展。是啊,速写为什么就不能办一个画展呢,我想那肯定很棒!
【庞舸之速写的散文】相关文章:
秋日之美散文12-05
成功之语散文11-29
春之杂感散文11-26
秋之韵散文02-03
春之芽散文11-15
秋之景散文11-15
心之随想散文11-07
简约之美散文11-07
人之气度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