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安我心即仙山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能安我心即仙山散文

时间:2021-03-21 19:36:5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能安我心即仙山散文

  行走在燥热的夏季,与现代喧哗和骚动激烈抗争的内心总想觅得一片恬静和安详,让百转千徊浮躁不宁的灵魂得以栖息,在返璞归真中拾获宁静的超然旷放。

能安我心即仙山散文

  去海边、去江南或者草原,然而,随着热浪一天一天的袭击,加之琐事的缠绕,终究没有成行。

  难得不算忙碌的一天,本想置身在空调的房间,却突然停电。心情不禁懊恼,看着窗外的八、九点钟的却已经刺眼的烈日,更加的烦躁不安。一阵悠扬的电话铃声,看看是一个文字朋友的电话,心情些许的平静了,是约我一起去游览岚山。

  岚山于我的记忆里是模糊的,脑海里搜索出来的只有“迁安市南”“岚山石矿”和诗文中的“岚山叠翠”三个关键词。而这仅有的关键词,也被我先入为主的关于近年岚山所在乡镇以铁矿、石矿开采为支柱产业的概念变得满目疮痍和布满创伤。本着不抱已任何喜悦的心态上路,车子在颠簸不平和灰尘的路上艰难的行走。既来之,则安之,不要扫兴,去吧,一路这样的提醒自己。

  当车子进入两边是茂密青纱帐的原野土路时,汹涌的绿色扑面而来。抬眼望去,前面平地而起耸立的那座山峰就是岚山了。刹那间,心绪突然地由懊悔变成了一种投身于岚山的渴望和冲动了。

  置身岚山脚下,山势呈南低北高之态,山峦起伏数里。映入眼中的是连绵的绿色波浪在推进,站在这如海的绿潮岸边,怎能不信步遨游。沿着杂草丛生、灌木荆棘的山路拾步而上的时候,脚步已变得不用自主了。如同行走在水中,而这水是绿色的、齐腰的,那汹涌的绿浪在推着我前行,包裹着我的双腿和足裸。身心愉悦洒脱,已是身随心动,心随景转的忘我了。

  当随蜿蜒曲折山势而布的桃树、枣树、杏树、苹果等果树的千姿百态渐行渐近,草丛灌木、松柏和垂柳、山沟中的水塘已不只是色彩的摇曳生姿,我不得不调动所有的感官,聚精会神的去扑捉声色味俱全的幽雅和清静。看融入草丛灌木中的山花,如多彩的星星在绿波中点缀,清风吹过,淡入浅出;看掩映在浓密桃叶缝隙的成熟欲滴的桃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绯红的绒光。听婉约的声音一定是草丛中的蛐蛐儿在低吟;听高亢的声音一定是枝叶间的知了在高歌;听那蛙鼓的声音,是山沟水塘中的青蛙泛起微澜。嗅着空气中氤氲的诱人果香;自然草木的山野清香。此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临行前所有的躁动和懊悔,欣然的陶醉在幽雅和清静之中。

  一座造型古朴的凉亭进入我的视线,泛着汉白玉光泽的亭柱在这叠荡的绿波中格外显眼。一个隐约的镜像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是仙境中的天门抑或神仙歇息下棋的亭子,恍然我已置身于仙境,享受仙境福地。亭柱上雕刻的红字对联“仙境岚山峪美洞幽鸿运旺,高庄福地峰奇石怪紫云腾”,提醒着我,这是岚山,也是仙境。

  仙境洞天,几乎是祖先几千年不老的传说,更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的理想家园。而所有的传说似乎都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山洞有关。我问同行的迁安市作协主席任先生,这里是不是有山洞以及传说。任先生说:岚山北山腰一洞,名岚山洞,洞之深远不可测。洞北曾有一关帝庙,庙前有一株参天古松,上悬一顶巨钟,钟声响起,悠扬悦耳,曾给岚山增添过生机。而相传庙内有一老僧,能点石成金。他将点成的金子储于洞内,洞口有一巨蟒昼夜看守。后来老僧远游未归,锁上了洞门,至今未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岚山不高,但却峻拔突兀于平原;点石成金的神仙传说,就把岚山抹上了浓浓的神秘色彩。如今,人们只把这些传说作为传说了,不会再相信山里住着神仙。也许,会有兴趣探究那个岚山洞,但不会是为了老神仙留下的金子。如果说,点石成金的传说是曾经古时人们对物质的渴望和追求,那么仙境洞天该是人们一种逃脱尘世向往祥和与恬静的精神寄托。从仙境洞天到陶渊明的桃花源,可以看出,人们自古以来注重更多的是精神的解脱或寄托。而岚山的这一片幽、雅、静,该比金子更珍贵。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神仙驻留着。

  “列嶂千霄翠黛凝,露蒸雾拥碧云层。斜阳笛里山城暮,徒倚南楼兴倍增。”任先生兴致的吟咏着明代迁邑副使李安仁《岚山叠翠诗》。我顺着任先生的手势先山顶仰望着,峰顶忽隐忽现,被或聚或散的紫色云雾笼罩着。山峰间遒劲苍绿的松枝直透云天,碧翠的叶子层层叠叠在云雾之间,也似乎在述说着岚山紫气东升的远古秘密。

  携松涛而上,松柏夹道,云雾披肩。一行人在苍松叠绿中融入融出,脚下有着柔软的厚重。柔软的是草,厚重的是山体。脚步依托厚重的山体,坚定而踏实,一路向上。一座山,一壤绿,一行人,一倾天,立体的流动,简洁明快。

  到达峰顶的时候,已是正午。正午的阳光垂直的照耀,在蓝天白云下,流动的云雾隐约触手可及。俯瞰脚下的岚山,绿浪逶迤起伏在广阔的原野,我们犹如置身于一座航行的绿舟。远眺北面一袭白练起伏,那是自巴彦古尔图山北麓发源途径迁安的滦河,那临滦河而据呈龙腾之势的是迁安境内的龙山。

  沐浴着正午的阳光,在幽林沧绿中穿梭,和着山风轻吟。下山的脚步洒脱祥和,掀去了燥热的心绪异样的安宁和愉快。西面山脚下临山崖而成的山坳里,有数只梅花鹿在悠扬的享受着青草,不由得想起“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句子。李白的梦游之句,在这意外的得以灵现,更是意外之中的意外。

  反复回味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和李白的白鹿青崖。倘能每个人都能堵上心头藏金的洞口,是不是无需遍访名山,内心也如同岚山般的质朴幽雅和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