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沧桑中生命如水淡泊散文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回首沧桑中生命如水淡泊散文

时间:2021-03-14 12:32:5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回首沧桑中生命如水淡泊散文

  也许是这里的清静幽雅,也许是那里的儒家文化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泉州的文庙,四周熟悉的庙宇总能油然唤起我许多的记忆,时间仿佛在此交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改变了,但一种味道却永远也改变不了,那就是一种记忆,一种来自童年最纯粹的记忆。周围的一切早已改变,但人身历其间又仿佛一花一草似曾相识,这种感觉并不遥远……

回首沧桑中生命如水淡泊散文

  泉州府文庙位于市区中心的百源川池西畔,它蕴涵着古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历代的英杰才俊,‘海滨邹鲁’,人杰地灵,‘满街都是圣人’的地方。”跟着人群走了过去,只见我的头顶上立着一块石构朝门,上面刻有“文庙”,两边各刻着“道冠古今”、“德佑天地 ”。从石牌坊走过去就是府文庙广场了,据说这里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第子有三千人。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在文庙的广场上有些是来这里休闲聊天老人家,有些是家长带着小孩的,还有的是来这里拍写真的美女。

  穿过广场,来到了大成门,它是孔庙的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属于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两边有一对青花鼓,屋檐下立有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壁饰。

  经过大成门,眼前的主体建筑就是大成殿了。大成殿的前面有一座石板桥连接着一个大的半月形水池,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有七十二贤人。可惜桥前面设有栏不让人通过,于是就绕了水池边上走,来到了大成殿前,这里就是祭祀孔子的正殿了,建于南宋初年,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柱承托。,正面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风格古朴。

  大成殿的前面有一座高一米的台式建筑,是文武百官祭孔时拜跪歌舞之地,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只见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供奉着孔子的木雕像,而东西两边分别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四大贤以及传人的画像。正厅上方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都是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走出大成殿,来到了西厢的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里面陈列着他们的雕像和文字解说,这些人从历史各个时期反映出泉州人文荟萃、人杰地灵。还有东厢的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里面图文并茂,大量的牌匾、碑刻、旧书课本科举试卷等实物资料展现当时社会教育的缩影。

  每年的传统节日里,这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特别是每逢学年开始之初,泉州府文庙都会在文庙大成殿、月台举行“拜孔子、赏雅乐”的活动,泉州文化界的代表人士给孔子上了第一炷香,表示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敬意。一大早,府文庙人头攒动,上至白发苍苍的老头,下至四五岁的孩童,都赶着来欣赏采用全套仿古仿真编钟编磬及传世祭孔乐器现场表演的《文庙雅乐》,泉州府文庙雅乐团和来自市区学校的学生们还表演了《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古诗文诵读。“拜孔子、赏雅乐”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都是由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因为孔子代表的是儒家文化,弘扬儒家文化,有利于凝聚人心,集聚人气。

  这一套古老的祭孔仪式在解放后就几乎消失了,像这一套祭孔仪式连80多岁的老人都没见过。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还要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像这种“拜孔子、赏雅乐”活动就是最好的课堂,孩子们来拜祭“万世师表”的孔子,让孩子从小感受到这种尊师重教的美德,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受到教育的熏陶,有利于增强孩子热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来观赏雅乐的人当中,我还注意到,“拜孔子、赏雅乐”活动还引来由外地专程赶来观赏的老师和小朋友们。据带队的老师说,泉州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活动,很好地弘扬了儒学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专程带着小朋友来观看此次活动,是想让小朋友从小就受到儒学和雅乐的熏陶,在弘扬孔子的“尊师重教”的精神中具体实践,通过“拜孔子、赏雅乐”,让孩子们再回到两千五百年前,亲身体会孔子思想的精华,十分有意义。如今整个社会面临西化风潮,对传统文化的承接、弘扬,就变得十分重要。这样的活动,以实际的方式,让人们和这些孩子重新认识了孔子,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

  历史上的祭孔传统作为国家行为的祭孔礼制,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公元前479年,孔子辞世。此年,鲁国国君鲁哀公就开始祭孔,并称孔子为“尼父”。首开帝王祭孔的是汉高祖刘邦。据资料,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猪、牛、羊)祀孔子,并诏诸侯、公、卿、将、相至郡,先谒庙而后从政。刘邦不但开后世帝王祭孔之先河,而且开了后世帝王令地方长官上任前先谒孔庙后从政之先河。汉明帝刘庄于永平二年(59年)下令“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后汉书·礼仪志上》),这是国学、郡学祭祀孔子之始。刘庄又于永平八年(65年)亲临辟雍,以太牢致祭孔子。永平十五年(72年)刘庄至鲁,幸孔子故里,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此后,历代帝王或身临,或派员到曲阜和太学祭孔。久而久之,祭孔形成了一种国家礼制行为。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上丁)在孔庙举行祭孔大典,这就是“丁祭”。后来,祭孔又多了一个“舞”(舞蹈),祭孔典礼逐步正规化、程式化,由孔、乐、舞三部分组成。孔子诞辰日(阴历八月廿七),这一天祭孔仪式最为隆重,既是家的大典,也是国家的大典。祭孔大典的程序、规格、主祭陪祭官员、祭品等由朝廷颁定。整个祭典是在朝廷钦定的乐舞中进行的。

  祭孔礼制是从周代的祭祀之礼演变而来的。祭孔礼仪分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六部分。祭孔活动的主祭官、陪祭官、乐生、舞生、歌生共两百多人,整个场面庄严典雅,有置身于古代传统文化的氛围之感。

  泉州府文庙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经过大规模的修整,重现恢宏历史风貌,不仅成为了凝聚古城文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它还是泉州人心目中的精神殿堂。

  穿过“太和元气”坊,信步来到一条笔直的小道,见正前方有座牌坊,上面写着四个大字“道冠古今”,这就是古代科举考试进场和离场的必经之路。每年有许多青年人到这里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十年寒窗在此一决,可谓:胜者出人头地,败者回家种地。走在这条古朴的小径上,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词“洗尽铅华”。建水文庙的一砖一瓦带着几分沧桑,几分淡薄的味道,仿佛在娓娓地向你道来那些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或悲或喜,却都是平淡的语气,如风轻云淡,自成一种岁月的态度,以前的一切过往无论成败只是阅尽了世间的人生百态,早把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置于脑后。洗尽铅华,对世间的一切可以一笑泯千仇,这正是一种生命如水的淡泊。感悟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生之乐,但总有点说不清楚所闻之道的内涵。再次来到文庙,心中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所谓“道”,就是洗尽铅华的一种人生境界。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大小,都一丝不苟地努力做好:当管理牛羊的小官时,他说:“叫我管牛羊,我就得把牛羊养得肥胖强壮。”后来管理仓库,他又说:“我要把仓库的帐目计算得一清二楚。”这与我们现代人平时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立志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理名言也仿佛是永恒的真理一般,至今都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综观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就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核心与理论基石。当然,任何一种历史文明的传承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一帆风顺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在几千年的发展变迁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历练,早已饱经风雨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并经过四季的更替而日益强壮。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提出“仁”的学说,坚决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主张让人民有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征派徭役不应妨碍农民的.正常劳动,反对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有一次,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见一个妇人在墓边痛哭。他叫学生子路去询问,才得知原来是苛政逼得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这儿又遭虎难,却不愿回去。孔子不禁感叹道:“苛政猛于虎也!”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后世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不仅是两千年前的惊世之说,更是我国现代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治世精髓。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态度。

  “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观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 ?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的巨大影响,决定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宗地位。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这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政治智慧,一种人文关怀,一种道德诉求,一种理想境界。

  文庙作为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征,作为讲述儒家文化具体而又极具代表性的视角,里面的泮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无不体现着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其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们是孔子思想文化的象征和寄托。

  这座千年文庙留住的是历史的沧桑,延伸的是一种儒家的智慧和精神。伫立于往兮的云烟里,品味着儒家肃穆而又淡然于世的气息,人身处在这其中,心也感觉清澈了。仰望天空,看云轻飘,风水自流,回首沧桑中,生命已如水淡泊……

【回首沧桑中生命如水淡泊散文】相关文章:

沧桑古城散文欣赏11-07

不泣离别不言沧桑散文11-09

回首处,海棠依旧的散文11-15

尚未回首,人已天涯散文欣赏11-19

如水的情怀为题目的散文11-15

缘来缘去缘如水散文11-16

陵谷沧桑成语解释05-15

诗人与生命散文诗07-24

十年仙剑归一梦,一夕回首江湖远散文11-17

成语典故:不堪回首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