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晋商经典散文
中国商业,始于晋商。山西商人,源于盐商。运城盐池以产潞盐驰名,又被称为“中国死海”,与中亚咸海(乌兹别克和哈萨克共有)、美国奥格丁盐湖齐名,为世界三大盐湖。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构造文明的基石。尧都平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夏朝和商朝也都以山西南部、河南北中部为统治中心,绝非偶然,与依存运城盐池有必然关系。据考证,商贾的“贾”就出于“卤”,而“卤”即指山西解州的盐池。所以,一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商人就是山西商人。山西票号独步天下后,谤言四起。如辛亥革命时期,山西票号起源曾有“李自成遗金(宝藏)说”,谓由傅山、顾炎武创制。此说《明史》中有佐证,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即依此敷演。历史证明是无稽之谈,但可见晋商影响之大。
晋文公“通商,宽农,利器”,春秋五霸中称霸最久(达200年)。其时,山西商人已有名气,如《国语》中称“绛邑富商,其财足以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越臣计然为晋国亡公子之后,史称“范蠡(经商)之师”。此后,“陶(地名)朱公(化名)”遂为财富象征,“陶朱术”亦成中国商业代名词。白圭最先在魏国做官,为“天下言治生者祖”,也与三晋有渊源。战国猗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盐商,被尊为中国商人祖先。他贩盐畜牧(后有晋南大黄牛),兴修水利、修路补桥,著《箴言集》教诲百姓,名重一时。汉高祖时(公元前207年)即以其名“猗氏”置县,至今未改(现临猗由临晋和猗氏合并而成)。该县王寮村猗顿陵墓(古猗顿氏冢)为省级重点文物,并有陶朱公庙。榆次、安邑为有名商业集镇。
汉代马邑大商人聂壹(或作班壹)兼皇家间谍,由汉武帝亲自指派,以经商名义往来匈奴,为之后的大规模征伐进行军事侦查。《三国志·魏志·张辽传》谓“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莫含,西晋时雁门繁峙(今应县)人,官至左将军、关中侯,对北魏初期政治建设有重要建树。其祖辈在雁门关内外经商,家财万贯。他经常往来于代北鲜卑穆帝拓跋猗卢与并州刺吏刘琨之间,为维护两地间和平与安定作出积极贡献。故宅在桑干河南岸,世称莫回城,约在今应县三门城一带。秦汉时,太原、平遥、汾阳、平陆、洪洞等为重要商品集散市场。李世民父子起事反隋时,很多军费由文水木材商武士镬负担。当然武的出名是因为女儿武则天。唐定太原为北京,使之成为商业繁华的大城市,杜甫曾“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韩愈形容当时的太原是“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隋唐五代又出现大同、太谷、平定、晋城等新兴商业城镇。
宋代,山西商人已发迹、崛起,成为当时中国商业中坚力量。(也有人认为徽商始于南宋,此时亦有贡献。)河东设盐运使衙门,遂改名“运城”,涌现一批拥财千万的盐商。岢岚等地供应大批骏马。民谚“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其商业街市宛如《清明上河图》。山西是蒙元统治中心地区,较其它地区经济繁荣、人口昌盛,俨然世外桃源。从元大都(今北京)到钦察汗国首都萨莱(在今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有驿路直达。完备的驿站,扩大了商业活动地域。《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运城盐商还设子弟学校进行职业教育。
明代,大同府天城卫(今天镇县)薛氏三兄弟,仲兄薛纶任陕西按察司副使,辞官经商;其弟薛缨是两淮大盐商。薛家在大同和扬州两地都有家产。代县人杨继美是两淮盐商中著名富商,担任国子监祭酒(商界领袖)。一人欠其巨债难还,欲以家业相抵,而杨将债券当面撕掉,旧债一笔勾销。全国33个较大商业城市中山西有太原、平阳、蒲州(永济)3处。明代晋、徽、三大商帮中晋商为首。
清初“八大家皇商”(皇帝钦赐)都是晋商。清中叶晋商已在全国独占鳌头。时有民谚“家有万两银,不如茶庄有个人”“当官入了阁,不如茶票庄上当了客”。“中国第一商号”日升昌汇兑银子最多时高达1亿多两,皇帝授予其“汇通天下”匾,其无形资产价值不会低于8亿两白银。清朝最有名的晋商世家是:榆次常、许、聂家,太谷曹家,祁县乔、渠家,平遥李家,介休的侯、冀、范家,临汾亢家,万荣潘家,阳城杨家,蒲州张、王家,浑源常家等。“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大盐商临汾亢家是三晋首富,光绪年间已达数千万资产。清代晋商将山西经济推向了一个辉煌的历史高度。
晋商称雄历程,树有五座丰碑:驼帮、船帮、票号、大院和“茶叶之路”。
祁太帮史、张、王在右玉县杀虎口开吉盛堂商号,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下辖千余家分号,现代学者认为其总资产至少是清道光年间国库储备的两三倍。大盛魁是晋商中唯一不带家族色彩的大集团。极盛时从业人员达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两万峰,仅长城和乌里雅苏台(最初总号,后迁归化)之间商路每年即有1500峰往来。故民间素有“南有胡雪岩(徽商),北有大盛魁(晋商)”之说。18世纪时国内有洋船十五艘左右,山西介休皇商范氏就拥有六、七艘,往返于长江口和日本长崎之间,垄断从日本进口铜的贸易七、八十年。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南钱庄、北票号,融为一条中国早期银行业的历史脉络。上海钱庄在江南最具代表性,而“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被公认为“中国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平遥、太谷、祁县“金三角”使晋商走上历史颠峰。中国传统民居,向有“北在山西,南在皖南”之说。山西大院主要分布在太谷、平遥、祁县、榆次、灵石、介休、大同、浑源、保德、阳泉、沁水、阳城、临汾、襄汾等地,如介休张原村的范家大院号称“小金銮殿”。“祁县域内类似乔家大院的大院式民居至今尚有四十余家。其中有些大院的建筑规模、工艺精细度都与乔家大院相颉颃甚而多出其右。可惜的是,由于无力修缮或不注意保护,大多数已经日渐破败,濒危临绝了。”(1997:《晋商大院文化》)而山西商人所到之处留下来的会馆,情况就好多了,“物以希为贵”,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始有东起今西安、西至里海和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云南、四川横断山区至西藏、缅甸、印度、尼泊尔崇山峻岭之间也有一条著名交通驿道——“茶马古道”,西汉具雏形,宋、元、明、清历代得以强化。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起自福建、江南,以山西、河北为枢纽,贯穿蒙古,深入西伯利亚、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中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由晋商开拓的从福建至欧洲腹地的万里“茶叶之路”,与“丝绸之路(陆上、海上)”和“茶马古道”,大致涵盖了古代中国商人北、中、南“密如蛛网”的经营轨迹。
元明两代,山西“潞绸”是与“杭缎”相媲美的著名品牌。“沁水县南阳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已基本成为史界定论。近年山西出土了公元4至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币,虽不能据此认定隋唐时期已有山西商人到过伊朗,然而历史上山西商人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却毋庸置疑.晋商的“茶叶之路”在南线一带和丝绸之路完全吻合,北线指出张家口到包头、乌兰巴托,往西经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一直到西伯利亚、莫斯科。万里茶路也被称作“(北方)茶马之路”,南来“粮酒布茶”,北来“牛羊驼马”,故称。“茶叶之路”和“丝绸之路”并称,享誉世界,而“茶马古道”相比则要逊色不少。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晋商的兴起,自尧舜时期就已经发芽,是因为山西拥有运城盐池这一天然资源,就像如今山西人拥有煤炭资源一样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元末明初,山西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开始变得地不养人;长期处于“皇权”周边的地理位置,使得山西人媚事威权,外向开拓、内敛懦弱的性格;学而不能优,人穷,又无胆“揭竿而起”,但还是要生活下去的,怎么办?做生意,贩盐!明朝政府为保障边境供给实行的政策,在一瞬间终于把晋商推上了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